文汇网|学术大家接连发力之后,中国学术期刊迈向国际一流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文汇网|学术大家接连发力之后,中国学术期刊迈向国际一流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本文插图
日前 , 施一公团队在国产英文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 , 以下简称CR)上连续发表两篇最新科研成果 , 引起国际瞩目 。 “学术大家力挺国产学术期刊”的一片点赞中 , 中国学术期刊如何加速发展、迈入“世界顶级影响力俱乐部”的议题再次为学界所关注 。
中国已经是个科研大国 , 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9)》数据 , 2018年中国的科技论文数量为39.77万篇 , 约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 , 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 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 更是党中央以及社会各界对我国科研工作者和学术期刊出版界的殷切期许 。
【文汇网|学术大家接连发力之后,中国学术期刊迈向国际一流的下一步该怎么走】“我们期待有更多学术大家、领军人物鼎力支持国刊 。 ”CR的编辑部主任程磊在接受采访时对采访人员说 , “从长远看 , 通过打造高水平的编辑队伍等‘内功修炼’ , 方能不断提升办刊质量 , 吸引更多高水平的论文投稿 。 ”
学术领军人物的鼎力支持 , 助力中国学刊迈向世界一流
创刊于1990年的CR由中国科学院主管 ,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以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 , 这是我国细胞生物学领域以英文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快报和述评的国际性学术期刊 。 近年来 , CR的影响因子水平连年稳步提升 , 2019年CR的影响因子为17.8分 , 在190种细胞生物学分区的SCI学术期刊中位列第9 。 据第三方学术服务平台评估 , 今年CR的影响因子很大概率会历史性地突破20 , 比肩世界一流学刊 。
CR的快速发展 , 离不开众多国内学科领军人物的支持 。 程磊介绍说 , 施一公团队从2012年开始就在CR上发表研究成果 , 获得的累计他引已经超过400次 , 说明都是高质量、广受认可的文章;不久前 , 中国代谢解析计划China MAP在CR上发表的一份高深度(40X)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和表型的系统性分析 , 仅5天时间查看次数就超过了2300次 , 这个数字在学术领域是较少见的 , 反映出学术界对这份报告的重视程度;近日 , 王红阳院士团队、陈薇院士团队一篇关于COVID-19患者早期恢复阶段(ERS)的炎症免疫特征的研究论文也发表在CR的子刊上 。 这些在生命科学领域分量重、影响大的重要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出现在CR , 充分显示出学术领军人物对这本期刊的支持与认可 。
程磊介绍说 , 对于中国细胞生物学界而言 , CR是一个中国人自己掌握学术话语权的高端平台 , 让中国科学家在同国际同行的竞争中能处于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位置 , “同时对推动我国科学家的原始创新、引领国际科研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 而外界对施一公团队连续把最新科研成果发表在CR上 , 不仅仅简单地解读为这是他对国产学术期刊的支持 , 更应当看到的是CR本身已经是相关学科领域顶尖水平的学术期刊 。
打造国际化高水平学刊阵地 , 把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留在祖国大地上
一流的学术期刊才能吸引到一流的论文投稿 。 被美国力学科学院评为17种国际核心力学刊物之一的中国英文学术期刊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应用力学和数学》)主编郭兴明表示 , 要把一流的中国科研成果留在中国并吸引国际一流稿件 , 最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提高国产学术期刊办刊水平 。
近年来 , 通过热点论文的数量 , 可以大致描绘出中国在前沿领域的科研水平 。 所谓热点论文 , 是指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 , 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 。 热点论文往往反映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研究动向 , 是科学研究前沿的风向标 。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 , 截至2019年9月 , 中国热点论文数为1056篇 , 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32.6% , 排在世界第2位 。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中国不仅仅是科研产出的大国 , 同时在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也跻身前列 。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 , 这些优秀的学术成果大多发表在国外的SCI期刊上 , 据之前的统计 , 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自己国家的SCI期刊数量只有发表在全球SCI期刊数量的9%左右 。分页标题
被学术界诟病已久的“一流二流论文投国外 , 三流四流论文投国内”现象的根本原因 , 说到底还是国产学术期刊的水平仍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 。 据《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9)》数据显示 , 尽管“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连续7年快速增长 , 显示出我国学术期刊质量不断提升” , 但与此同时“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科技TOP期刊只与SCI中等期刊水平相当” , 而“进入国际顶尖期刊行列”的只有几种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9中国科技期刊图书相关指标》也佐证了前者的结论:2018年中国184种具有JCR指标的科技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2.582 , 位列世界第6;平均总被引频次为2213次 , 位列世界第20 。
因此 , 不得不承认的是 , 中国学术期刊的平均质量还有待提高 。 “这不仅涉及到科研成果的首发权问题 , 还会影响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话语权” 。 郭兴明说 。
编辑专业化+运作集约化 , 或是国产学术期刊发展的有效路径
应当如何补齐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短板?面对这个问题 , 学术期刊业内人士建议可以通过期刊群的集约化运作 , 以及加强期刊的专业化编辑团队着手 。
据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9)》的数据 , 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为4973种 , 尽管数量不少 , 但平均每个主管单位有3.9种科技期刊、平均每个主办单位有1.6种科技期刊 , “小、弱、散”的特征较为明显 。
目前 , 国际知名的学术出版商有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美国的Wiley和IEEE等 , 它们普遍通过资本运作、并购和结盟等方式 , 走规模化、集团化的经营路线 , 不仅旗下刊物众多 , 还在全球电子刊、数据库的发行渠道上具有绝对话语权 。 大型学术出版集团的宣传、推广、营销能力以及数据库销售能力 , 是独立、分散的期刊社不可比拟的 。 国外的期刊出版集团模式未必要照搬照抄 , 但期刊的集约化运作在整合资源、提升办刊质量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许多期刊业内人士的认同 , 在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9)》中明确提出了推进期刊集约化的建议 。
程磊也肯定了期刊集约化的作用 , 他认为相关学科领域组成中等规模的期刊集群能提高编辑出版过程的效率 , 减少人员和时间的浪费 。 不过 , 程磊特别强调 , 期刊的集约化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现有的学术期刊简单地拼接在一起 , “‘小、弱、散’的期刊即使抱团也不会变强 , 最关键的还是要‘修炼内功’ , 办出高规格的学术期刊 , 然后再通过建设子刊或期刊联盟的形式扩大规模和影响力 。 ”程磊谈到 , CR在早期与国际学术期刊出版集团的合作中得到了一定帮助 , 但CR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从2006年起建立专业科学编辑模式” 。
这些年来 , CR前后陆陆续续培养了15个专业科学编辑 , 目前科学编辑部的编辑全部为博士研究生学历 , 且具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知识背景 。 “我们的编辑不再是简单地处理文字差错的工作 , 而是能和学者在专业学术领域交流 。 ”高素养的编辑团队是CR为作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 , 不仅审稿速度快、提出修改意见到位 , 还能对论文的英文表达进行修订以达到精准的要求 。 在程磊看来 , 无论是科研工作还是学术期刊的出版 , 人才都是最关键的要素 。
作者:卫中
编辑:郭超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