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花钱,先“海选”——重庆城口县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新华社重庆5月31日电 题:要花钱,先“海选”——重庆城口县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新华社采访人员伍鲲鹏、张翅 
初夏已至,气温逐渐升高,但陈正兵再也不担心对花菇生长有害的高温了 。 
陈正兵是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花菇产业扶贫车间的负责人,他所在的城口县位于大巴山深处,是重庆市最偏远的一个县 。“花菇在超过25摄氏度的气温下就会停止生长 。前两年的这个时候,我每天都和镇里的干部用扁担挑水降温,天气最热的时候甚至专门找了两辆消防车来浇水 。如果去年引水渠项目不建好,我这扶贫车间真的就干不下去了 。”他说 。 
【要花钱,先“海选”——重庆城口县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陈正兵所说的引水渠,是城口县2019年在1000多个申报使用扶贫资金的项目中“海选”出来的 。所谓“海选”,就是县政府综合考虑扶贫效率、紧迫性、投入产出比等要素后,通过县级各部门现场评议、质询,确定财政资金支持的扶贫项目并优先安排 。 
“各个条线在上报扶贫项目的时候,申请的财政资金往往宁多勿少,如果按申报配置,某个村级道路项目就需要3000万元,财政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各个村的需求 。”城口县财政局副局长王宗伦说 。 
让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才有助于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城口县迅速调整思路,建立起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扶贫项目资金台账、乡镇(街道)扶贫项目资金台账、行政村(社区)扶贫项目资金台账以及扶贫项目资金台账明细表,这种“三账一表”制度,将扶贫项目资金全流程纳入监管范围,并在强化责任落实、督查检查和责任追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优化项目建设内容,提升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 。 
“以2019年为例,1000多个申请财政资金支持的扶贫项目进入评审环节时,其明细表订成了半个巴掌高的一厚本,包括县扶贫办、乡镇、主管业务部门负责人在内的100多位评委人手一本,‘海选’了整整两天才出结果,被淘汰项目的申报人也心服口服 。那条号称需要3000万元的村级公路,在经过实地督查并调整建设方案后,最终也只花了500万元就保质保量完工了 。”王宗伦说 。 
从乡村道路大规模硬化到村卫生室全面建成,再到各个扶贫车间引水渠和道路建设,城口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大大小小的扶贫项目让越来越多建卡贫困户尝到了甜头 。 
在修齐镇花菇产业扶贫车间务工的建卡贫困户张国珍就是一位受益者,她通过在扶贫车间务工和产业分红,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分红1000元,年终奖1000元,再加上每月务工收入2000多元,全年光靠务工,我就能挣26000多元 。”张国珍说 。 
2020年2月,城口县以贫困发生率0.42%、群众满意度98.47%、零漏评零错退的工作成效,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截至目前,城口县90个贫困村、11847户、45717名贫困人口已实现稳定脱贫,剩余未脱贫人口220户769人也将于今年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