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说文史|不问出身,惟贤与德丨为何明朝的选妃制度如此“别树一帜”?


引言
皇帝作为封建社会地位最高的男人 , 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到了无数人的瞩目 , 上至娶妻纳妾 , 下至个人癖好 , 都要受到文武百官的监督 。 那么你们知道古代帝王都是如何选妃的吗?
古代帝王选妃一般都是选取世家门阀中的大小姐 , 或是百官家中的贤良女子 , 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加强于臣子的关系 , 更有利于皇权的稳固 , 不过纵观历史 , 却出现了一个异类 , 那就是明朝 。
明朝后宫选妃制度不同于前朝 , 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不问妃子们的出身情况 。 只要有贤有德 , 哪怕是平民百姓的女子也可以被选入后宫 , 从此飞上枝头变凤凰 。 要知道在明代以前 , 后宫之中鲜有平民之女 , 即使有也会被众多贵族出身的后妃们排斥 , 最后落得个凄惨下场 。

孤说文史|不问出身,惟贤与德丨为何明朝的选妃制度如此“别树一帜”?
本文插图
朱元璋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建立以后 , 一改往日后宫选妃制度 , 不再从勋贵世家中选取妃子 , 而是在民间大肆选妃 , 朱元璋甚至专门颁布了天子、亲王选妃的新规则:谨慎选取世家之女 , 因此整个明朝的后宫嫔妃多选自民间 。
那么朱元璋为何制定了如此奇怪的选妃制度?是因为本身的原因还是特殊的历史环境?稳固皇权 , 以史为鉴 , 避免重蹈覆辙
明太祖朱元璋起于微末 , 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奋斗 , 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 自幼出身贫寒的他 , 十分清楚世家大族在华夏大地上的影响力 。 从远古时期的五大氏族 , 再到秦汉时期的关东六国集团 , 以及隋唐时期的关陇集团 , 山东士族 , 江南集团等等 , 这些世家大族依附于皇权 , 掌握着天下间绝大多数的财富、权力 。 但是在此期间 , 也出现了多起“外戚夺权”、“后宫干政”的现象 , 这一点不由得让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感受了危机 。
前朝的“外戚夺权”、“后宫干政”屡屡发生

孤说文史|不问出身,惟贤与德丨为何明朝的选妃制度如此“别树一帜”?
本文插图
吕雉
谈及后宫干政与外戚夺权 , 就不得不抬出汉朝了 , 汉朝应该是古代封建王朝中 , 后宫干政和外戚夺权最为猖狂的朝代 。 由高祖建立西汉 , 一直到汉末三国 , 几百年的时间 , 几乎都没有脱离过后宫干政、外戚夺权 。
这里重点提一下吕雉 。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 , 她权倾后宫 , 然而在刘邦去世后 , 吕雉的野心逐渐膨胀 , 开始总揽朝政 , 过问朝中大小事物 , 惠帝刘盈也不敢和这个强势的母亲争权 , 可以说吕雉为后世女子掌权开了一个坏头 。
吕雉在位期间 , 虽然实行了许多优秀的政策 , 让西汉王朝蒸蒸日上 , 但是由于她分割了西汉皇帝的权势 , 必然遭到皇帝的记恨以及文武百官的谩骂 , 古代官员可不愿意听命于一个老妇 。 吕雉的存在严重威胁了刘汉政权的稳固 , 大大削弱了皇帝的威严 , 否则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也不会爆发诸国大战了 。

孤说文史|不问出身,惟贤与德丨为何明朝的选妃制度如此“别树一帜”?
本文插图
王莽
吕后算是开启了后宫干政的先河 , 而王莽也在外戚专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最后一不小心还成了“皇帝” 。 虽然后来刘秀打败了王莽 , 建立了东汉 。 但是从历史发展脉络中也可以看出 , 东汉除了光武帝刘秀以外 , 其余的皇帝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外戚势力的干扰 , 有的皇帝还牺牲在外戚与宦官的夺权战争中 , 实在令人可笑 。
东汉时期的许多皇帝都是少年登基 , 由于年龄太小 , 无法掌权施政 , 因此天下间的权力落到了太后的手里 , 外戚势力由此蓬勃发展 , 后来即便是皇帝长大了 , 外戚势力也不愿归还权力了 , 毕竟权势太过于吸引人 , 汉朝的最终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外戚专权 。
此后的两晋南北朝 , 隋唐宋元 , 都因为后宫干政、外戚专权出现了重大意外 。 朱元璋在结合了真实历史的背景下 , 制定了符合明朝发展的选妃制度 。 说到这 , 不得不赞叹朱元璋的深谋远虑 , 不仅仅在于他建立了特殊的选妃制度 , 更重要的是他为了加强封建皇权而做出的诸般努力 。分页标题

孤说文史|不问出身,惟贤与德丨为何明朝的选妃制度如此“别树一帜”?
本文插图
朱元璋深知大明江山的来之不易 , 所以他更加爱护大明 , 不允许其他势力有觊觎之心 。 不信你看胡惟庸、蓝田之案 , 这就是觊觎大明江山的后果 。 诸多原因推动下 , 明朝独特的选妃制度由此开始 。 二、贤德的民间女子有利于维护皇室后宫的稳定 , 出于政治需要 , 加上孝慈高皇后树立的典范 , 共同推动了明朝选妃制度的建立健全1、后宫的楷模 , 孝慈高皇后树立了民间女子贤良的典范
孝慈高皇后马氏和朱元璋一样 , 都是出身底层 , 但是马氏从未曾嫌弃出身低微的朱元璋 , 朱元璋未曾发迹之前 , 一直在滁阳王郭子兴手下当差 , 当时作为滁阳王养女的马氏 , 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底层小伙 , 最后和朱元璋结为夫妻 。
两人一起经历元末乱世 , 相互扶持 , 相互爱护 , 一直到明朝建立 。 即使明朝建立以后 , 马氏也没有改变农人朴素的价值观 , 为人质朴勤劳 , 以身作则 , 管理六宫 , 让朱元璋不再操心后宫之事 , 马氏的行为准则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后宫嫔妃们 。 朱元璋看着贤惠的结发妻子 , 不由的笑了 , 马皇后在后宫树立的典范 , 也成为了朱元璋在民间选妃的重要影响 。

孤说文史|不问出身,惟贤与德丨为何明朝的选妃制度如此“别树一帜”?
本文插图
孝慈高皇后:马氏2、惟贤惟德的民间女子 , 更有利于维护后宫稳定
明朝皇帝除了太祖、成祖之外 , 似乎在繁衍子嗣方面都有些不尽如人意 , 为此明朝政府积极为皇帝选妃 , 延续皇家血脉 。 民间选妃制度自太祖建立以来 , 经过数代皇帝的完善与修改 , 最终成为了一项完整的制度 。
明朝选妃极其严格 , 分多个步骤 , 不仅要求这些女子有着温良谦恭的品性 , 还要有着娇美的容貌、健康的体态 , 最终能够入选的民间女子一定是在各方面都有极为优秀的人 。 同时由于这些人都是出身低微 , 天性善良 , 不善于玩弄心计 , 更有利于后宫的繁荣与安定 。 3、政治需要
明朝历代皇帝秉承着太祖皇帝的理念 , 对于女子干政极为忌讳 。 而民间所选出来的嫔妃没有太大的野心 , 也没有庞大的外戚势力 , 正是维护皇权政治的最佳人选 。 所以为了朝堂稳定、减少世家大族在后宫中的影响力 , 民间选妃成为了明朝皇帝选妃的首选 。

孤说文史|不问出身,惟贤与德丨为何明朝的选妃制度如此“别树一帜”?
本文插图
这一点可以从《明史·后妃》中得以印证 。 其大致内容表示为 , 后宫嫔妃虽然母仪天下 , 但是唯独不能触碰前朝政事 , 否则必然会重蹈覆辙 , 步前朝外戚专权的路子 , 进而导致王朝的衰亡 。 三、特殊的民间选妃制度 , 的确让后宫里出现了众多德才兼备的贤妃 , 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优秀的皇室子弟 , 另一方面统治者可一次制约其他世家大族
民间选妃的特殊制度 , 让众多优秀的民间女子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 , 进而带动整个家族的地位上升 , 这样民间就出现了一大批贵族阶级 , 这样新型的贵族阶级必然需要仰仗着皇帝对于自家女儿的疼爱 , 所有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 也是皇帝制约其他世家大族的一把利器 。
民间选妃制度下出现的孝端王皇后 , 正是集贤良淑德与万千宠爱于一身 , 她以秀女的身份入宫 , 披荆斩棘 , 历经磨难 , 最终成为了万历皇帝的妃子 , 由于她入宫后十分的贤良 , 既不争宠 , 也不宫斗 , 颇受万历皇帝的喜爱 , 后来也顺利的成为了万历的皇后 。
孝端王皇后善于调和后宫中的诸多矛盾 , 帮助万历皇帝管理六宫 , 避免了皇帝因后宫之事分心 , 时人皆称赞:孝端王皇后乃一代贤后 。

孤说文史|不问出身,惟贤与德丨为何明朝的选妃制度如此“别树一帜”?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孝端王皇后
此外品性贤良温恭的妃子更有助于培养出优秀的皇家子弟 , 上文也提及明朝选妃制度极其严格 , 那么可以从万军中脱颖而出的女子 , 各方面必然是最佳的 。 皇家子弟可以延续母亲的秀丽的面容 , 温厚的品性 , 再辅以皇室教育 , 日后定然能够为大明江山贡献力量 。 结语
明朝开创的民间选妃制度 , 不仅仅从制度上保障了大明王朝的稳固 , 更在实际上保障了皇室血脉的优秀 , 民间女子的地位也由此大大提高 。 这些民间女子进入后宫 , 同勋贵之女形成了一种动态平衡 , 避免了明朝发生“后宫干政”、“外戚专权”的现象 。
大明王朝在没有后宫的后顾之忧下 , 不断发展经济 , 一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 皇权的绝对集中 , 让明代皇帝即使一二十年未曾上朝 , 也能纵览全局 , 施政天下 。
参考文献:
《明史》
《明实录》
【孤说文史|不问出身,惟贤与德丨为何明朝的选妃制度如此“别树一帜”?】《女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