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险每经专访平安健康险董事长兼CEO杨铮:“治未病”“病后康复”理念赋予产品 将会成为健康险发展趋势
图片
每经采访人员 涂颖浩 实习编辑 段炼
疫情阻断了保险业传统的线下渠道 , 在市场整体低迷下 , 一些较早部署互联网转型的公司得以弯道超车 , 尤其是其站在健康险风口之上 。
近日 , 平安健康险董事长兼CEO杨铮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采访人员专访 , 深度探讨新形势下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并提出:“当前 , 客户行为和习惯趋向线上化 , 如何让客户对公司产品具有黏性已不光是产品责任、理赔服务等环节能够解决的问题 。 ”
杨铮看来 , 客户的需求一定会从事后理赔扩展至事前预防 , 从院内就医扩展至院外康复 。 将“治未病”“病后康复”的理念赋予到产品上 , 将会成为健康险的发展趋势 。 这对公司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需长期投入和经验积累 。
杨铮还建议 , 应鼓励医疗机构与保险机构数据合作 , 打破健康数据壁垒;鼓励保险机构推进产品供给侧改革 , 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 。
三大驱动力
将助推2万亿健康险市场规模目标达成
截至2019年末 , 健康险保费规模突破7000亿元 , 根据银保监会等13个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 , 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 业内普遍认为 , 健康险要达成这一增量目标并不难 。
杨铮估算 , 老龄化增长趋势(3%),客户支付能力提升(8%)和医疗通胀及花费增长(10%)将共同助推商业健康保险行业以每年超20%的增速快速成长 , 实现2025年保费规模2万亿元的蓝图 , 更好地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互补 , 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 。
从人口老龄化趋势而言 , 2019年底 , 中国老龄人口(60周岁以上)达到2.54亿人 , 近五年复合增长率3.4% , 且未来仍将按照3%的平均增速 , 逐年增长 。
在支付能力上 ,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 新中产人群崛起 , 全民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 , 2019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0733元 , 近五年复合增速超8%,民众支付能力不断提升 。
以医疗通胀及花费看 , 中国每年都面临着10%左右的医疗通胀 , 近五年个人卫生总支出复合增长超10.5% , 2018年达到16912亿元 , 该部分医疗费用主要由客户个人承担 , 医保无法涵盖 , 因此 , 亟待商业健康保险对其进行覆盖和保障 , 未来其增量将是商业健康险潜在的市场空间 。
根据保险责任来划分 , 健康险包括重疾险、医疗险、护理保险及失能保险等 。 近几年来 , 重疾险业务已居于保障型产品的主导地位 , “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中端医疗险爆发式增长 , 为健康险业务整体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
杨铮认为 , 未来几年 , 重疾险等产品依然将在健康险中占重要地位 , 而百万医疗类产品也将作为重疾险的重要补充 , 持续受到市场的关注 。
首先 , 客户对健康意识的加强 , 对医疗产品的认知提升 , 而疫情之后尤为突出 , 健康险需求递增;重疾和百万医疗互为补充 , 医疗险承担医疗费用的保障 , 重疾险可作收入损失或健康管理的补充 , 这一定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认同;
其次 , 国家政策导向显著 ,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健康险的开拓 , 力争到2025年 , 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 , 这将促进保险公司对此业务的持续发展;医疗支出持续上涨 , GDP中的医疗费用占比逐年上升 , 重疾险+百万医疗险需求也随之提升 。
产品同质化
赔付率费用率承压 , 主体面临差异化难题
不仅仅有寿险公司 , 还有财险 , 随着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加入到健康险产品的竞争当中 。 在渠道销售成本居高不下背景下 , 很多后进入市场的竞争主体 , 往往会采取激进的价格策略 。 打价格战 , 成了在健康险市场上分一杯羹的“法宝” 。 分页标题
对于健康险同质化问题 , 杨铮认为这既是机遇 , 亦是挑战 。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 提升差异化和竞争力的保险公司 , 将从价格战中脱颖而出;同时 , 致力于数据的积累 , 不断提升风控能力和定价精细化 , 也能提升自身的服务和管理能力 。
但在杨铮看来 , 即便对于深耕健康险市场十余年的专业公司而言 , 寻求在当前市场上做出差异化 , 快速突围健康险仍面临一定困难 。
首先 , 由于不同市场主体的管理理念不同 , 产品定价和服务管理的投入差异很大 , 造成健康险产品的同质化 , 低价竞争策略 , 因此需要一段时间的经营才能逐步体现健康险专业化管理的优势 。
其次 , 行业主流的百万医疗险相对而言责任简单 , 且保费较低 , 已基本满足了医疗保障的需求 , 导致同质化更为严重 , 未来 , 需要深度挖掘客户需求 ,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 同时从细节上提升客户体现 , 增强黏性 。
再次 , 保险产品存在信息不对称 , 而医疗险对信息的依赖度更高 , 在客户的风险筛选上有一定的困难 , 这需要不断累积经验数据 , 加强风控能力和大数据核保的应用 。
最后 , 客户对医疗资源和治疗手段的认知有限 , 对于差异化健康险产品需要很长的培育过程 , 也导致很多差异化产品无法达到好的市场效果 。
得益于个险业务持续高增长、专业的风险管控、投资收益增长以及税改政策影响 , 平安健康险也成为行业内稀有的 , 过去三年持续盈利的专业健康险公司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由于赔付率和费用率面临双重压力 , 步入盈利周期仍存在不确定性 。
杨铮指出 , 除了竞争导致的费用率较高问题 , 目前健康险行业热销的百万医疗险赔付率虽低 , 但上升趋势比较明显 ,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医疗险存在医疗通胀;(2)重新投保业务赔付率恶化非常快 , 因为有理赔客户重新投保率明显高于无理赔客户 。
创新力考验
打造产品、服务壁垒是当前成功的基石
在杨铮看来 , 保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业务实现方式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产品扩容 。 健康险产品未来将以较快的发展速度、日渐丰富的产品种类、不断拓宽的服务范围 , 增加供给端的选择性 。 如 , 产品责任拓展涵盖老年、慢病、带病体等多个领域;产品形态逐渐过渡发展到长期可调费模式 , 实现客户与保险机构的保障与价值双赢 。 政策亦鼓励保险机构加大供给 , 提供医疗、疾病、照护、生育等综合保障服务 。
二是服务增值 。 未来 , 社会领域将根据政策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 , 同时《健康保险管理办法》鼓励健康管理服务与保险产品融合创新 , 提升健康保险的服务价值和客户体验 。 伴随客户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 , 客户需求也将逐渐从治病 , 向预防和健康管理前置 , 健康服务的增值和供给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量和需求点 。
三是科技赋能 。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曾提到“要更多地通过科技赋能来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创新 。 ”科技将服务于保险的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 , 给客户提供极致体验 , 提升保险行业的专业形象 , 带来新的增量 。
在互联网时代下 ,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 一味模仿和借鉴其他公司的模式并不一定会成功 , 杨铮称 , 平安健康险努力提供差异化服务 , 打造产品、服务壁垒是当前成功的基石 。
作为大健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 “健康管理”是健康险发展的必经之路 。 作为平安集团大医疗健康板块重要成员 , 平安健康险提早布局了“科技+主动健康管理” , 鼓励用户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 进而改善自身健康状况 。
目前 , 平安健康APP累计已经有870万用户开通了HelloRun健康管理促进计划 , 其中有80%的用户通过HelloRun获得免费重疾或免费百万医疗险 , 有20%的用户通过健康信用获得了i康保百万医疗和i康保重疾的不同费率优惠 。 分页标题
保费逆势涨
科技互联网战略显效 , 首季保费增七成
2020年 , 新冠疫情导致各个保险公司线下业务开展受阻 。 近期 , 各大保险公司一季报纷纷出炉 , 疫情对保险业的冲击符合市场预期 , 其中健康险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 而作为在互联网转型部署较早的健康险公司 , 今年一季度 , 平安健康险实现保费26.21亿元 , 同比增长了69% 。
对于疫情下取得超预期的业绩增长 , 杨铮认为 , 由于平安健康险互联网转型部署较早 , 产品销售、运营服务绝大部分都已经线上化 。 数据显示 , 公司个人直保业务网销占比达到98% 。
在产品创新方面 , 自2015年推出第一款互联网保险产品“抗癌卫士”以来 , 2016年公司又推出市场首款百万医疗产品“e生保” , 引爆市场 。 以百万医疗为基础 , 公司的医疗险产品不断衍生 , 依据年龄维度、收入维度、健康维度 , 探索为不同客群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 。 全面、精细化的定价体系 , 支持了产品责任的层次建设 。
在科技互联网转型方面 , 2016年底 , 公司精心打造的国内领先的移动端健康保障平台——“平安健康”APP上市 , 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就医服务+健康管理的线上全流程服务 , 截至一季度末 , 累计注册用户已经超2700万 。 2017年以来 , 公司打造E智核、AI客服、E秒赔为代表的覆盖保前、保中、保后的系列智能创新项目 , 持续加快科技投入 , 推动科技赋能 , 提升运营效率 , 也降低了运营成本 。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端科技与保险业态的深入结合 , 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服务已成为当下重塑客户体验的主要动力 。 作为专业的科技健康险公司 , 平安健康险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客户的数字化服务体验 , 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
在保单服务中 , 智能客服可根据客户个人及保单情况挖掘客户诉求 , 提供个性化查询及任务办理;通过运用客户画像和客户标签 , 让产品、服务与客户精确匹配 , 同时服务内容设计上也不断增加客户交互场景 , 提升客户体验 。
在风险管控上 , 运用大数据与风控模型相结合的方式 , 在投保和理赔中发挥了积极显著的作用 。 例如我们运用保险、医疗、健康数据的精细化采集 , 运用人工智能建模 , 实现风险识别并管控 , 保持公司经营的良性运转 , 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 也充分保障了广大消费者权益 。 未来提升数字化经营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 , 力争实现健康智慧管家的终级目标 。
在杨铮看来 , 此次疫情更加强化了民众的健康、保障意识 , 有利于激发健康险需求 , 也更加坚定了公司科技互联网战略 , 以及加快数字化经营转型 。
打通上下游
建议支持健康险行业更多布局全产业链
今年以来 , 监管部门多次发文支持健康险发展 。 2020年1月23日 , 银保监会等13个部门下发《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 。 杨铮表示 , 该意见将进一步帮助健康险行业丰富健康保险产品线 , 探索健康管理服务的模式创新 , 寻求大数据合作与应用 , 提升风控水平 , 尝试开发适应于带病体及老年人的保险保障产品 , 保障更多人群 。
3月5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 , 国家正式承认了医疗互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身份 。 杨铮表示 , 当前市场上 , 医疗互助产品、互联网健康保险发展态势良好 , 对于民众保障意识普及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其保障额度低 , 责任单一 , 可引导客户向商业健康保险升级 , 以满足多元化健康保障需求 。
4月2日 , 中国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中 , 规范了长期医疗险产品的费率调整 。 杨铮表示 , 这将从政策上补充当前健康险行业的短板 , 即长期医疗险的开发和供给较少 。 现在百万医疗险通常以短期医疗险的形态出现 , 而消费者的长期保障需求强烈 , 这个政策将弥补产品供给的不足 , 从而满足市场上的需求 。 分页标题
杨铮指出 , 长期产品的经营模式较短期险更为复杂 , 除了考虑市场普通存在的医疗通胀以外 , 还需要关注客户的不同行为情况 。 同时 , 长期产品的经营不能仅针对一个产品 , 而是应该把所有长期产品进行通盘考虑 。 短期产品可以通过停售原产品进行止损 , 但长期产品需要不断更新迭代 , 做好优质客户的留存 , 体现健康险管理的专业能力 。
目前保险公司对长期险政策仍有疑虑 , 杨铮建议进一步明确费率调整触发条件里的非量化标准 , 如群访群诉纠纷等具体标准 , 降低保险公司对长期经营风险的顾虑 。 他还建议 , 应支持健康险公司通过科技手段 , 简化投保流程、灵活产品定价 , 便捷广大中小微企业 , 为其提供差异化、高性价比的健康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务 ,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
在上下游方面 , 他建议支持健康险行业更多地参与布局健康全产业链 , 借助自建、控股、参股、战略合作医疗机构、药品生产及流通企业等方式 , 通过打通上下游 , 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健康管理医疗服务闭环 , 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和服务需求 。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 敦煌市公安局|【暖心警事】平安守护,我们一直在行动
- 平安拉萨|萌娃,咱们回家
- 平安南京|博士生派出所论文答辩,南京警方又双叒做了什么?
- 艺术名家专访|梁杰 2020年最新西部山水画作品展
- 平安
- 平安梁平|小孩离家出走,民警快速找回
- 上游新闻|| 今日净买入中国平安9.75亿 卖出茅台五粮液,北向资金
- 李源祥李源祥正式执掌友邦保险“帅印”:原平安名将,2亿天价“转会费”,5000万年薪
- 央视总台记者专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央出手给香港生机 助其走出困局
- 公积金专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公积金制度应加快改革,最保守也能提高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