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吴大猷之说

中国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吴大猷之说文/浑身谦让吴大猷先生逝世20周年 , 转发一篇他关于"中国科学为啥没动力"的文章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 , 笔名洪道、学立 , 广东高要人 , 出生于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 , 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 , 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原文信息:林志忠.吴大猷谈中国科学落后西方之缘由.物理. 2016, 45(12): 812-813 。如涉版权 , 联系删除 。关于扩展动力问题 , 东边那个岛国不用说 , 现在英语也是德国北部的安格鲁和撒克逊两个部落大约在五代十国末期入侵英伦带过去的 。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更是侵略者 , 后来所谓清教徒受英国政府迫害乘船驶往美国所定《五月花号公约》影响有多大 , 感兴趣的人去研究一下 。 但有本牛津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大屠杀》一书中 , 有几段关于美国国父华盛顿在与印第安人掐架的叙述 , 与其说是耐人寻味 , 不如说是掉下巴 , 就不敢在公众号上推出了 。 对此书感兴趣的话与KFC联系 。中国的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或者有人认为应是“近几百年来”中国的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 , 是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 。 除了国人如是说 , 欧美人士也是如此评论 。 例如在一场1883年的演讲《为纯科学呼吁(A Plea for Pure Science)》中【1】 , 亨利·罗兰(Henry A. Rowland)批评中国说:“多少代人以来他们(在科学上)都没有什么进步 , 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科学的应用 , 却从来没有追问过他们所做事情中的原理 。 这些原理就构成了纯科学 。 中国人知道火药的应用已经若干世纪 , 如果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探索其特殊应用的原理 , 他们就会在获得众多应用的同时发展出化学 , 甚至物理学 。 因为只满足于火药能爆炸的事实 , 而没有寻根问底 , 中国人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进步 。 ”罗兰说得对 , 中国人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去探索众多应用背后的原理 , 因此没有发展出“(纯)科学” 。 可是 , 罗兰在他的演讲中完全没有触及的是为何中国人缺乏兴趣和动机去探索众多应用背后的系统性、逻辑性原理 。
中国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吴大猷之说
对于为何中国人完全缺乏兴趣和动机去探索众多应用背后的原理这个严峻问题 , 我们可以参考吴大猷先生(1907—2000年)的见解 。 以下是吴大猷在《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2】一书第二章《中国科学落后西方之缘由》中的描述 。 吴大猷说中华民族从五千年(比孔子早二、三千年!)前 , 在“黄河河套”地区逐步定居起 , 由于土地肥沃 , 族裔得以繁衍 , 不需流离迁徙 , 因此就已经在该地区发展出了很强的“人本主义”思想和“人本文化” 。 所谓的人本主义思想就是把一个人所有的一切思想、行为 , 都跟人相关联 。 吴大猷说 , 因为中华民族讲究的是人本 , 思想上自然不去讲究抽象的思辨 , 对抽象性、逻辑性的问题也就没有兴趣 。由于河套地区土壤肥沃 , 足以安居乐业 , 因此讲究和确保宗族的持续繁衍 , 同时追求生活的安全、便利和舒适就成为首要目标 。 所以中华民族讲求安土重迁(不愿意离开肥沃的土地和舒适的生活圈) , 生于斯 , 葬于斯(祖先的坟墓就在住宅和耕种的田地周边) , 也就孕育出极端重视祭祀祖先的习俗和信仰 。 同时 , 为了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尽力奉祭祖先(从而祈求祖先保佑宗族的更加繁衍) , 中国人会动脑筋去发明并用双手去制造器物 , 于是发展出各种古代的先进“技术” 。 后来 , “这个人本主义加上孔子的儒家思想 , 把所有人的、整个民族的基本思想都更进一步变成思考一些比较实用性、务实性的问题” , 如“五伦”(君君、臣臣、子子 , 等等) 。 再加上更后来的科举考试“把念书的范围定义好了” , 而为了追求科举功名 ,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求学的目标变成了民族思维的一种方式” 。 (倘若科举及第了 , 就能更有力的保证宗族的持续繁荣和祖先的获得祭祀 。 )于是一旦超出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应用性 , 若是跟人和祖先没有直接关系的 , 比如纯粹逻辑式的系统的几何学、化学、物理学等 , 中国人也就没有多少兴趣 。因此 , 虽然儒家思想、科举考试、缺乏工商业等等 , 都会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 却都不是造成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的“核心”缘由 。 因为远在孔子之前二、三千年 , 中国就已经只关注人间世界(人己关系) , 而不关注天上世界(宇宙奥秘)了 。 换言之 , 中华民族注重的是“人本主义” , 而西方讲求的是“神本主义” 。吴大猷说:“所以 , 我们落后西方的不是这几百年来的技术 。 而是从一开始追溯起来 , 在我们的思想里面从来就一直缺乏一些思维的方式 , 也就是为什么西方可以建立起一个纯粹逻辑式的(欧氏)几何学 , 而我们却没有 。 ”这里的几何学 , 显然可以把它扩展去包括物理学、化学 , 和一切自然科学等 。 总之 , 中国人在满足和享受了应用的便利之后 , 没有兴趣再根据逻辑思维让思想深广一点 。此外 , 在《中国科学落后西方之缘由》这篇文章里 , 吴大猷一再强调“科学”与“技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观念 。 技术是指对已知科学知识的应用 , 有明确的动机和目标 , 可以称之为“应用科学” 。 科学则是指对未知(如宇宙的结构或物质的组成)的探讨 , 既没有特定的目标(使命) , 也不确定能够获得什么成果(可能一无所获) , 它的唯一动机是追求真理(求知) 。 吴大猷说我们自以为聪明地创立“科技”这个名词 , 其实是把“纯科学”和“技术(应用科学)”混淆了 , 长久以来更严重地误导社会整体 , 包括教育界人士和科、技政策制订人员【3】 。从以上的讨论 , 我们可以说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根本不成其为一个难题 , 因为李约瑟彻底问错了问题 , 他把“科学”和“技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搅混成一个概念了 。 李约瑟所问的问题其实是“在许多‘技术’方面领先西方上千年之后 , 为何近几百年来中国的‘(现代)技术’落后于西方” 。 厘清了这个重要概念 , 我们就可以回答李约瑟的困惑 , 而答案也可以在《为纯科学呼吁》一文里找到 。 亨利·罗兰说:“为了应用科学 , (纯)科学本身必须存在 。 ”换句话说 , 近几百年来西方应用技术的蓬勃发展 , 是依靠纯科学支撑起来的 , 而彻底欠缺纯科学的中国 , 当然也就不可能发展出现代技术了【4】 。本文谅必会引起许多思考和争论 , 敬请指教 。[后记]本文缘起于2015年9月中旬 , 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苹果树月谈》演讲《与国际接轨——漫谈国际会议、出国访问和两岸交流经验》 , 报告之后有观众提问中国文化与科学精神的问题 。 回台湾之后 , 想起了吴大猷先生的讲述 , 写就了这篇文章 。 因为吴先生是一流的物理学家 , 又有在西方数十年的教学、研究与生活的体验 , 因此他领会和谈论中国传统文化之缺乏科学精神的论点 , 最为精辟 。虽然本文并不赞同李约瑟的观点 , 但是李约瑟的治学态度之执着、坚定 , 与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 , 仍是很值得尊敬的 。 在赛门·温契斯特(Simon Winchester)所著的李约瑟传《爱上中国的人》(The Man Who Loved China)(潘震泽译 , 台湾时报出版社 , 2010年)第五章中有一段话 , 如此描述《中国科学技术史》:“这套书的编撰 , 讲究的是细节 , 连中国人生活里最细微之处都不放过;按李约瑟自己的说法 , 每一卷都是‘对中国科学史当中不计其数的洞穴进行一回探险’ 。 他认为这套书里每一卷的编撰 , 都应该显示同样的做法:‘避免笼统 , 而仔细专注于细节’” 。 本文作者非常赞成掌握“关于细节的全部知识”的治学态度 。 最后 , 由于李约瑟是一位受教育于1920年代的生物化学家 , 其对于现代科学——数理实验科学——的主流和本质 , 可能有认识和理解上的盲点 。注释:【1】《为纯科学呼吁》演讲词 , 请见《物理》杂志(北京)2012年第41卷第11期 。 根据罗兰的说法 , 他所说的科学(science)是指物理学(physical science) 。【2】《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 , 黄伟彦、叶铭汉、戴念祖整理 , 吴大猷学术基金会编辑(台北 , 联经 , 2001年) 。 本书部分内容曾经由时任《物理》杂志主编阎守胜教授摘录刊登于2005年第34卷第3、4、6和第8期 , 但第二章吴大猷谈论“中国科学落后西方之缘由”并未包括在内 。【3】何谓“科学(纯科学)”、何谓“技术(应用科学)”?在《中国科学落后西方之缘由》和《为纯科学呼吁》两篇文章里都有精辟的阐释 , 本文不再赘述 。【4】严格地说 , 李约瑟洋洋洒洒的一大套《中国科学技术史》只证明了中国在古代曾经发明许多项领先西方的技术 , 制作了许多种精巧的器物 , 但完全不能证明中国曾经出现过具有现代意义的、系统性“科学” 。 吴大猷说李约瑟的书让他“心里觉得很不舒服 , 因为它让我们很多中国人有一种错误的印象” , 以为中国的“科学”曾经领先西方上千年 。转自https://kuaibao.qq.com/s/20200304A0250M00分页标题
中国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吴大猷之说
【吴大猷:学术传统的生成文/孤鸿万里云吴大猷先生是中国第二代物理学家中的翘楚 , 他对中国物理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培养出了马仕俊、郭永怀、黄昆、杨振宁、李政道等物理学界的精英 。 这本书是吴大猷先生生前所作的最后一系列讲演的整理稿 , 可以算是先生的遗作 。 这些讲演的目的是为了回答李政道先生提出的一个疑问:“在抗战结束后的这一段时间里 , 为什么突然间出了很多年轻一代的物理学家?”跟随吴大猷先生点点滴滴的回忆 , 追寻物理学在中国的萌芽、发展 , 我们可以渐渐发现 , 物理学的学术传统是怎样在中国逐步生成的 , 这一惨淡经营的传统直到抗战结束之后 , 为中国、为世界献出了一批杰出的物理学人才 。中国的物理学界在20世纪的头50年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 吴大猷先生在这些讲演中 , 反复强调着一个观点:每个国家的成长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 学术传统的生成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而学术传统一旦生成 , 很快就会出来一批重要的人 , 作出重要的工作 , 带动这一学术传统继续向前发展 。一个学科要发展 , 必须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传统 , 这要求有一批人 , 有一些研究机构 , 慢慢培养出一些优秀的人才来 , 这不能一直依靠从外国输入留学生 , 而要注重在本国对人才的培养——例如美国物理学界形成自己的学术传统之后 , 就“突然出现”了盖尔曼、费曼等大师级的人物 。 其实 , 中国科学界目前就走到了一个误区:缺少对学术传统养成的重视 , 不注重自己培养人才 , 却热衷于“引进” 。 中国的科学界应当反思 , 为什么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却培育不出大师级的人物 。对于那些对物理学不感兴趣的人来说 , 本书的第二章却是不可错过的 。 这一章可以看成是“学术传统前传” , 吴大猷先生试图回答李约瑟提出问题:为什么近代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 。 窃以为 , 吴大猷先生的回答朴实却及其深刻 , 直抵要害:中国的文化太过于务实 。通常 , 对于李约瑟问题的回答是从儒家文化和科举制度对中国的影响入手 , 这些回答都没有错 , 都是一些直接的原因:中国没有商业、工业 , 因此想要发达的话 , 只有读书考科举做官 , 而科举制度又把读书的内容钉死了 , 有机会受教育的人读书的方向和内容都被定死了 。但是 , 吴大猷先生的回答却更进一步:中国的文化太过于务实 , 偏向于应用性 , 而不愿意考虑更深刻的问题 , 建立一个逻辑化的思维体系 。 因此 , 中国可以先于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 , 却发展不出欧几里德的几何学 , 中国可以发明各种各样设计精巧的工具 , 领先于西方几百年 , 但是却发展不出现代的工业——中国的这些成就都是片段式的贡献和技术性的发明 , 目的只在于解决若干具体的问题 , 而对科学性的内容却缺少足够的关心 。 】
中国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吴大猷之说
【吴大猷《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摘录10写此发展史是一件费力而不讨好的事 。 写发展史总不能是巨细不分的编写电话簿 , 如对发展一个“学系”或研究单位 。 若对“发展的方向” , ”人才的评估“ , ”设备的计划“等均无高明评估 , 对成果无公允评量 , 则此等叙述是无价值的!看电话簿是难对其国家社会得到有意义的正确了解的 。13”如果把一切知道的都说出来 , 也不知道会得罪多少人“ 今世俗世 , 竞逐名利 , 20世纪初其的古人 , 自然也是善善恶恶 , 汲汲营营 。。。 (YU甘地在其自传中 , 也有类似的表达 , 自己不能说出所有自己所知道的 , 懂得的人 , 在仔细其中文字 , 自然会有所领悟 , 余下的也无须说的那么直白 , 也算给这个人世一个理解与原谅的空间吧)5说来说去 , 脱不了人的因素 , 因为科学不是空洞的 , 而是靠人来发展的 。6第二个原因就是我演讲时 , 我会从我的观点去品评我们物理的品质是怎么样的 。 假如只是说一些好话或是普遍地夸大称赞一番 , 那么这些恭维的好话并不是真的 。 而如果不是我心里真正想要说的话 , 我是从来说不出来的 。 (YU怪不得我听到别人不切合实际的称赞 , 浑身都起鸡皮疙瘩 , 难受的要命 。 还记得硕士那会儿 , 可能我开化的比较晚啊 , 所有人都大赞那位学生的论文 , 而这个学生跑来问我觉得如何 , 当我说很好时她乐的手舞足蹈 , 当时我很费解 。 她走时只说了一句让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不会说假话的 , 所以相信你说的” 。 后来的许多日子里 ,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 我真的有那么好吗?我也是人啊 。 在写延期报告时我终于明白了 , 其实不过是我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写了出来 , 就像这样 , 将问题摆到台面上了 , 将对方质疑不满的东西直接说出来而已 。 )9但后来我觉得有点厌烦了 , 我想要学点新的东西(转行学点新东西 , 孩子求知心态要好好保持 , YU我不信邪偏偏从机械转到材料又转到物理 , 谁知道别有洞天 , 研究进展这么的难呢 , 孩子昨天问我项羽为何要背水一战 , 誓不投降呢?我们为此讨论了一阵子 , 也做了些设想 , 如果刘邦是夫差 , 张良是伍子胥 , 项羽是勾践的话 , 可能就没有江东自刎了 , 然而造化弄人啊)10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 因为各国所有做学术研究的机构 , 包括美国在内 , 差不多都停顿了 , 大学里面所谓纯粹的学术研究也都大大地减少了 , 因此他就觉得现在有一个机会 , 不是去填满两百多个名额 , 而是设立一些博士后研究员的位置 。 并不只是一个职位 , 而是向世界各国开放 , 让一般做研究的人员公开来申请做博士后的研究工作 , 研究范围是物理 , 化学等纯粹科学(YU这原来这可能也是李政道先生所提出的博士后职位设定的初衷 , 而现在的博士后只不过成了待业的中转站 , 搞纯粹科学的人也少之又少 , 想到前人播下了龙种 , 收获的却是跳蚤 , 何止一声无奈叹息啊)13每个国家的学习成长都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 美国也不例外 。 (难道我们中国的人 , 尤其是对我这刚入行的来说 , 就可以例外吗?)一旦时机成熟了 , 就有一个突然的成长(这可能会是真的)14 一个适当的环境 , 在这个环境中 , 有适当天分的人可以得到充分的成长 。 由此可知 , 要发展学术 , 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是自己要培植出一个合适的环境 , 而不是继续从外国输入留学生 。 换个比喻说 , 不是继续不断地买外国的苹果 , 而自己却种不出一个苹果来 。 如果你需要一个苹果 , 你自己想要种植的话 , 当然必须产生那个环境 。 我们除了一个物质环境之外 , 还要有一个传统 , 人的因素很大 。 美国就是一个这样的国家 , 在它整个的大环境中 , 除了有合适的社会环境之外 , 还有学术环境 , 可以吸收很多国外的人才 。 它除了从欧洲吸收很多犹太科学家之外 , 也吸收了许多中国的科学家 , 我们有很多有成就的物理家都流落在美国 。 不单单是中国是这样 , 欧洲的科学家也有很多留在美国 , 因为在美国的那种环境之下 , 可以让他们继续成长 。。 (所以无须怪多少人没有回来 , 只能反躬自省我们给回来的人提供了什么样的环境呢 , 除了物质 , 请问还有什么呢?心灵的给养几乎为零)29讲到中国祭祀天地的习惯 , 说老实话 , 并不是中国人对于神的崇拜 。 祭祀天地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人 , 归根到底还是希望能够藉由祈祷天地的仪式与崇拜 , 带给他的子孙利益与好处 。 (是啊 , 国人什么时候为了过自己 , 不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嘛)人本主义 , 西方是神本主义 。33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落后不单是一天两天的事 , 不单是因为科举取士的原因而已 。 很基本的原因是 , 我们民族的人本思想偏向应用性 。 人本主义的一切出发点都是跟人有关系 。 若是跟人没有直接关系 , 我们就没有多少兴趣 。 应用性技术和纯粹的科学 。34科学的探讨当初可能毫无目标 , 等到有了清楚的目标之后 , 知道要做什么东西 , 这部分就完全是技术性的问题了 。原动力 , 目标完全是求知 , 就好像在一个没有边界的空间里探索 , 可能什么也看不见 , 但还是继续在那个地方探索 , 这种探索代表一种求知的欲望 , 这叫纯粹科学 。36我们中华民族并不只是单纯的接受科举取士或儒家思想的影响 。 当然 , 这是几千年来影响深远的一个历史因素 , 慢慢地导致我们整个民族的思维都是偏向于务实 , 而不去做抽象的探索 , 现在还是这样 。49科学教育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随随便便听到一个意见 , 就把它吞下去 , 而是应该好好地了解中国和外国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 , 了解人家是怎么样的 。 】分页标题
中国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吴大猷之说
【吴大猷:一个能为爱煲汤的男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 李政道和杨振宇的名字 , 早已被大众所熟知 。 1957年 , 他们二人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 , 第一时间里 , 立刻提笔写信 , 把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 , 献给了同一个人 。 而此人是他们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吴大猷先生 。吴大猷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 , 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名 , 也是第一位将现代物理学引入中国的人 , 被称为中国的物理学之父 。吴大猷的传记作者 , 把他比作是述而不作的孔子 , 孔子弟子记录的《论语》 , 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 而吴大猷则是由他教出的学生们 , 在中国的物理学界有很大的影响 。吴大猷 , 1907年 , 出生于广东番禺 , 吴家是书香世家 , 他的祖父是清末进士、翰林院编修 , 父亲任直隶州知府 , 曾出使菲律宾 , 吴大猷可以说是真正的官宦子弟 。不幸的是 , 在吴大猷5岁时 , 他的祖父和父亲先后患病逝去 , 由母亲独自抚养 。 14岁时 , 十分疼爱他的伯父送他到南开中学读书 。此后又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 , 在这里 , 天资聪颖、禀赋过人的他 , 成了饶毓泰教授的得意学生 , 学识渊博 , 治学严谨的饶毓泰是南开大学物理系的奠基人 , 对吴大猷相当器重 , 不论在学术上还是生活上都很关照 , 师生情谊深厚 。也正是在饶毓泰的鼓励和推荐下 , 吴大猷后来有了去美国深造和学习的机会 , 多年后吴大猷忆起南开的时光道:“我最怀念的老师 , 就是饶毓泰老师” 。
中国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吴大猷之说
南开大学是吴大猷学习和事业路基 , 也是他收获爱情的地方 , 在一次联欢会上 , 他遇到了一生的挚爱 , 聪灵恬静 , 柔美而又善解人意的阮冠世 , 从此走进了他的生命里 。真正的爱情 , 永远是幸福而温暖的 , 身体孱弱的阮冠世患有肺病 , 而从没下过厨的吴大猷 , 想起母亲常做的广东滋补牛肉汤 , 便买来瘦牛肉 , 切快加入五加皮 , 放进小酒坛里 , 然后放入锅里 , 隔水慢火蒸炖 , 炖好后托人送到阮冠世的宿舍 。 牛肉汤温暖的香气 , 让阮冠世感到幸福而满足 , 而难得的是 , 这一炖 , 吴大猷炖了几十年 。甜蜜的爱情激励着吴大猷 , 他废寝忘食 , 潜心著作与学术研究 。 同时这份幸福的感情里也掺杂着考验 , 自幼体弱的阮冠世 , 在后来的许多年里病痛一直缠身 , 甚至危及生命 , 许多人劝说吴大猷放弃 , 面对关心自己的人们 , 吴大猷说:“生活里如果没有她 , 我就不会幸福!”在美国留学期间 , 两人的生活 一度陷入困境 , 阮冠世经常生病 , 医疗费用去了他们很大的开支 。 假期里 , 同学们都去避暑旅游 , 而只有吴大猷还在打工 。 同时他也发表了多篇论文 , 并顺利的获得物理博士学位 。1934年 , 吴大猷受邀回北大任教 , 他一心回报祖国 , 日夜研究 , 反复试验 , 在他和同门是带领下 , 中国的物理学研究初现曙光 。而此时的阮冠世再次病倒 , 高烧不退 , 住进了医院 , 缠绵病榻将近一年 , 为了能给她更多的爱护 , 吴大猷在病房里向阮冠世求婚 。同时 , 他也告诉母亲 , 女友得的是肺病 , 并且不能生育 , 但他们相爱很深 , 这个消息 , 让从20多岁丧夫 , 独自带大他的母亲很震惊!同事师长们都劝他 , 要慎重对待自己的未来 。吴母 , 才如梦初醒 , 原来未来的儿媳妇健康状况如此不佳 。 老母亲 , 天天以泪洗面 , 劝说儿子放弃这门婚事 。 她守寡多年 , 为的就是儿子能够娶妻生子 , 以告慰早逝的夫君 。 眼下 , 生病的阮冠世 , 还不能生育 。 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这让老母亲情何以堪?可是 , 面对来自母亲的压力 , 吴大猷仍不动摇 , 他实言相告母亲:“我爱她不是一朝一夕了 , 我所憧憬的未来都是和她在一起的未来 。 生活里如果没有她 , 再大的功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幸福可言?我要好好照顾她 , 而结婚是我今生能够照顾她的惟一方式!”是啊 , 儿子的幸福 , 就是自己的幸福;如若儿子娶了自己不爱的女子 , 痛苦一辈子 , 自己活着又有多大的意思?最终 , 吴母妥协了 。分页标题
中国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吴大猷之说
8年苦恋 , 有情人终于走进婚姻殿堂 , 而新婚的阮冠世低烧不断 , 卧床半年后才逐渐恢复 。结婚后的两个人 , 开始了各地漂泊的日子 。 从天津到青岛 , 从青岛到长沙 , 从长沙到加拿大 , 从加拿大到美国 , 环境一直在变 , 但两个人的感情和生活永远不变 。病得再严重的阮冠世 , 也从来没有停下对吴大猷的关心 , 即便乱世加上体弱 , 她也会乘坐轮船确认丈夫的安危 。再忙碌的吴大猷 , 也从来没有忘记对阮冠世的关心 , "菜篮教授"就是他时常为她买菜做饭留下的美誉 。七七事变的爆发 , 打破了宁静的生活 。此后“西南联大”诞生了 , 当时的联大云集了各界精英 , 而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中国学界的宗师泰斗 。 战争时期的生活相当艰苦 , 吴大猷一边潜心科研 , 一边每天提着菜篮子上菜市场 , 回家给病弱的妻子熬她最爱的牛肉汤 , 有时买不起牛肉 , 就用牛骨头 。很难想象 , 在战乱时期 , 在艰难的生存条件下 , 他一边照顾病妻 , 一边为祖国培养出许多个物理新秀 , 科学界奇才 。抗战胜利后 , 吴大猷被军政部借聘 , 偕妻出国考察研究 ,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 , 这次留洋 , 国内战争爆发 , 他自此滞留在外 , 直到退休 。 他曾回忆说:不意这一去 , 度过我生命中的大半年华 。之后他们留居加拿大 , 过继了堂弟的小儿子 , 阮冠世的身体也慢慢的有所好转 。 儿子在14岁考入大学 , 后来阮冠世和儿子一起 , 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
中国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吴大猷之说
性格刚强的阮冠世 , 终生与疾病抗争 , 在丈夫的精心呵护下 , 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 1979年她的肺病再次发作 , 冬天 , 71岁的她永远的走了 , 从年轻时代就被肺病缠身的她 , 在爱的呵护下 , 才得以活过古稀之年 , 想来她是幸福的 。吴大猷悲伤地说: "她的离去 , 使我失去了73年生命中52年的伴侣 。 "2000年3月 , 93岁的吴大猷病重逝世 , 这颗中国物理学界最耀眼的星熄灭了 。 他的遗言:“我一生没留下遗憾” 。 是的 , 他为人类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 同时也为爱妻奉献了所有 。 】
中国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吴大猷之说

中国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吴大猷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