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挪威有一座小城,这里有个“不近人情”的规定,就是不许死在这里


_本文原题:挪威有一座小城 , 这里有个“不近人情”的规定 , 就是不许死在这里
挪威是一个神秘又浪漫的国家 。 但是这里的一座小城 , 却一个奇葩的规定 , 那就是:“不许死在这里 。 ”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

挪威|挪威有一座小城,这里有个“不近人情”的规定,就是不许死在这里
本文插图
(本文所有图片 , 全部来自网络 , 感谢原作者 , 如侵犯您的权利 , 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 图片与内容无关 , 请勿对号入座)
“挪威”在挪威语言中的意思是“通往北方之路” 。 它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 , 处在北半球北端 , 海岸线漫长曲折 , 沿海岛屿很多 , 又被称为“万岛之国” 。 它的领土与瑞典、芬兰、俄罗斯接壤 , 首都为奥斯陆 。 因为挪威当地的石油工业非常发达 , 所以挪威也是西欧最大的产油国和世界第三大的石油出口国 , 国家富有 , 国民的幸福指数也是全球最高 。

挪威|挪威有一座小城,这里有个“不近人情”的规定,就是不许死在这里
本文插图
不过这里有一个小城却有奇怪的规定 , 那就是朗伊尔城 。 朗伊尔城是世界上离“北极”最近的地方 , 它距离北极点只有1300千米 。 这里非常寒冷 , 人们无法用双腿出行 , 稍不注意可能就会被冻伤 , 他们一般乘坐雪橇出远门 。 这里的人在外面出行也不能打招呼、聊天 , 因为他们一张嘴 , 嘴巴也会被冻僵 , 当地人最喜欢的聊天方式是围着温暖的炉火 , 天南海北地畅聊 。 而朗伊尔城 , 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判定死亡违法”的城市 。 这里的法律规定 , 病人和年龄大的老人必须离开朗伊尔 , 去挪威的其他医院治疗和养老 。 这里也禁止人们生孩子 , 孕妇在临产前一个月也必须离开这里 。

挪威|挪威有一座小城,这里有个“不近人情”的规定,就是不许死在这里
本文插图
人不能死在这里 , 是因为这里的气温实在是太低了 。 气温低到什么程度呢?人们甚至在这里挖空了一部分山 , 然后建造了一座“世界末日种子库” 。 顾名思义 , 因为朗伊尔城拥有永久冻土地带 , 所以种子库建于永久冻土带的地下 , 常年维持零下18℃ , 在这种恒温的条件下 , 小麦、大麦和豌豆等重要农作物种子可持续保存长达1000年 , 高粱大约能存放1.95万年 , 即使意外停电 , 也能保持低温 。 而且种子放在特制的铝盒中保存 , 可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仍然具有活力 , 种子库附近甚至还有一座煤矿和一个发电厂 , 为其运转供应充足的能量 。 所以哪怕世界末日来临 , 所有的植物都消失 , 这里的种子库仍然能够保留最新鲜的种子 , 种出生机勃勃的植物 。

挪威|挪威有一座小城,这里有个“不近人情”的规定,就是不许死在这里
本文插图
既然朗伊尔城温度低到这个地步 , 身患重病的病人、年龄大的老人和临产的孕妇就必须离开朗伊尔 , 被送往挪威本土的医院治疗养老和生产 。 除非有人因为意外猝死 , 否则擅自死在这里的人都“违法” 。 因为这里的低温会导致人死不腐 , 病毒会永远留存 。 所以挪威这座小城的规定看似“奇葩” , 实际上也是有自己的无奈之处 。

挪威|挪威有一座小城,这里有个“不近人情”的规定,就是不许死在这里
本文插图
【挪威|挪威有一座小城,这里有个“不近人情”的规定,就是不许死在这里】
不过也不必为这种“奇葩”的规定吓到 , 因为当地的景色还是很美的 。 这里一年四季都是冰天雪地 , 人们生活节奏缓慢 , 但是资源丰富 , 生活水平很高 , 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宜居城市”之一 , 所以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玩耍 。 尤其是朗伊尔每年会有3-4个月的极昼或者极夜 , 极夜为每年11月到次年1月 , 此时北极的天空呈现深蓝色 , 又被称为“蓝夜” , 这个时候 , 你去任何地方都看不到阳光 , 但是你会撞见漫天灿烂明亮的光辉——极光 。分页标题
极光虽美 , 但也要注意安全 , 因为这里的北极熊非常多 。 以往在电视里 , 大家看到毛茸茸的北极熊 , 总会觉得这种生物可爱极了 , 但当你真的遇见如此凶猛的庞大生物 , 长着大嘴要吃了你时 , 就再也不会有“可爱”的感觉了 。 所以当地人都会配备一把枪 , 出城必须配枪 , 就算这样 , 一旦遇见北极熊都有可能丢失性命 , 毕竟一头北极熊可以轻而易举地杀死一头狮子 , 所以这里到处都是“小心!熊出没!”的标语 。

挪威|挪威有一座小城,这里有个“不近人情”的规定,就是不许死在这里
本文插图
不过看到漫天的冰雪 , 大家也产生了一个疑问:“北极熊跑这么远 , 它们是怎么喝水的呢?”北极熊其实是把雪放在口里融化 , 再吞下去 , 它的肠胃功能很强 。 正是因为这样 , 所以当你来到伊朗尔城也不要轻易吃路边的一口雪 , 因为黄黄的雪团 , 很可能是北极熊的“尿液” 。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 , 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