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三国演义》中你喜欢谁?谈三国人物的忠奸形象塑造

《三国》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二百多人 , 大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
罗贯中写《三国》的目的之一便是歌颂“忠义”英雄 , 所以他笔下的英雄人物俱有血有泪 , 感情丰富 , 人物故事真切感人 。
每一个读者心中 , 都有几个三国人物常驻心中 。

人物|《三国演义》中你喜欢谁?谈三国人物的忠奸形象塑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趣的是 , 罗贯中对待这些英雄人物 , 却有另外的评判标准 , 而且这些标准大都与尊刘抑曹的“正统论”无关 。
首先是“忠君”的评判标准 , 这个“忠君”还包括了“忠主”的情况 。
三国的“忠君”思想与正统论虽相似 , 却不尽相同 。
因为除了部分以汉室传统或臣子自称的人物 , 才算得上“忠君” 。如刘备可勉强算得上是一个 , 最起码他以“皇叔”自居 , 扯起了光复汉室的旗帜 , 在汉室正统凋零的年代 , 难能可贵了 。
而作者也对刘备的“忠君”形象予以大力渲染 。刘备进立“汉中王”时 , 曾修表一封 , 进呈于许都 , 表中有云:“……惟寇贼不枭 , 国难未已 , 宗庙倾危 , 社稷将坠 , 诚臣忧责碎首之负 。……尽力输诚 , 奖励六师 , 率齐群义 , 应天顺时 , 扑讨凶逆 , 以宁社稷 , 以报万一……”
这一段话虽是说辞 , 却确实为刘备塑造了一副“忠君不辞万死”的形象 。

人物|《三国演义》中你喜欢谁?谈三国人物的忠奸形象塑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像何进、董卓之辈 , 食君之禄却思谋逆之臣 , 俱被作者视为庸才和奸逆之贼 , 天人共讨之 , 而且往往没有什么好下场 。
何进死于另一批奸宦的乱刀之下 , 剁成肉酱;董卓更是中了王充的美人计和反间计 , 死于“不忠不孝 , 无君无主”的干儿子吕布之手 , 并曝尸市郊 , 被市民任意践踏 。下场其惨如此 , 还背了个“奸佞”的骂名 , 遗臭万年 。
曹操、孙权等人也因为对汉室“不忠” , 无论一生功业如何 , 始终是“僭贼”一个 , 形象大损 。
而三国时人如果能够“忠主” , 死不矢志 , 便不失为一个义士 , 能赢得时人的赞誉 。

人物|《三国演义》中你喜欢谁?谈三国人物的忠奸形象塑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 , 大英雄如关羽者 , 生平两次被降 , 俱未变节 , 赢得世人敬叹 。
一次是受擒于曹操 , 为保刘备妻小 , 关羽答应投降曹操(关公自以为是“只降汉帝 , 不降曹操” , 殊不知汉帝也受曹操管治) , 但一心想与失散的兄长相聚 , 在曹操三日一小宴 , 五日一大宴的殷切招待下 , 不为所动 。所动者 , 当曹操送他赤兔马时 , 大喜拜谢 , 言道可骑之与兄长早日见面 。后来一知刘备消息 , 果然千里走单骑 , 过五关斩六将 , 可歌可泣 , 留下千古美名 。
其二是关公败走麦城 , 无路可走 , 拒不受降 , 奋勇杀敌 , 力尽而亡 , 完成了他“义士——英雄——神灵”的一生 。
关羽不仅“忠主” , 也有报知遇之恩的思想支撑 , 他与刘张桃园结义后 , 刘备一直倚为臂助 , 委以重任 , 信爱有加 , 关羽这样的义士 , 怎能不“知恩图报”?
实际上 , “忠主”的文士谏官更为感人 。
他们为了使其主改变一些主意 , 往往采用死谏的方式 , 足见其诚 , 不过提个建议要死相迫 , 不是其主无能 , 便是自寻死路 。
随便举个例子 , 如刘璋欲迎刘备入川时 , 便有幕僚黄权、李恢、王累先后直谏 , 俱不得纳 。其中王累的行为最为激烈:……前面人报:“广陵王累 , 自用绳索倒吊于城门之上 , 一手持文 , 一手仗剑 , 几称如谏不从 , 自割断绳索 , 撞死于此地 。”刘璋教取文观之 。……观毕 , 大怒而言曰:“吾与仁者之人相会 , 如亲其一兰 , 如何数侮于吾耶?”王累大叫一声“惜哉” , 自割断其索 , 撞死于地 。分页标题
这种死谏 , 犹不能令其主改变主意 , 立刻就显示出了罗贯中对“忠义”复杂性的探索 。
有识之士就算要对主子尽忠 , 首先得挑一个能够值得去尽忠的主子 , 不然便是枉死 , 空留一个“忠义”的美名 , 于事无补 。
就像后人对王累的评价是:“自古忠臣多丧亡 , 堪嗟王累谏刘璋 。城门倒吊披肝胆 , 身死犹存姓字香 。”
“自古忠臣多丧亡”的结论 , 何等辛酸!

人物|《三国演义》中你喜欢谁?谈三国人物的忠奸形象塑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便引出了三国中对人物忠奸的另一个评价标准:知遇之恩 , 当生死相报 。
为报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 是这一种人物的代表 。
诸葛亮被作者塑造成才智卓绝 , 运筹帷幄 , 决胜千里 , 几乎是百战百胜的一个神话般人物 。
这个人物是刘备三顾茅庐 , 以“诚意”请出来的 , 礼遇之隆 , 当世无匹 , 诸葛亮像一颗藏在匣子里的明珠 , 一旦开匣即放万丈毫光 。第一把火烧了夏侯, 第二把火烧了新野 , 也烧了曹仁十万大军 , 第三把火烧了赤壁 , 促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
诸葛亮地位之高确实非同一般:他既是君主之臣 , 又是君主之师 , 是一个典型的“帝王师”人物 。这种身份使他实际掌控、操纵着蜀汉政权的一切 , 但又是一心为刘备打江山的 , 其思想支撑便是报知遇之恩 。
这一点在后主时期更为明显 , 在文字表达上 , 体现其报恩思想的是《出师表》 , 其中有:“臣本布衣 , 躬耕南阳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光帝不以臣鄙 , 猥自枉屈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谘臣以当世之事 , 由是感激 , 许先帝以驱驰……”
其在行动上的突出表现 , 就是六出祁山 , 期望北伐成功 , 完成刘备统一汉室的遗愿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 , 完全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而活着的 。
由于诸葛亮为报主子之恩而如鞠躬尽瘁 , 深合儒家“三纲五常”的君臣之义 , 所以备受时人和后人的爱戴和尊敬 。
不过话说回来 , 正是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 , 急于求成 , 年年兵伐不断 , 以致蜀兵厌战 , 国库空虚 , 给蜀汉的最终迅速败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后主更是因无能力辅政 , 以致日渐荒奢 , 小人渐起 , 最终导致朝纲混乱 , 诸葛亮一死便出现一蹶不振的局面 。
这些都是因为诸葛亮尽忠而矫枉过正的后果 , 不能不说是诸葛亮的一大失误 。

人物|《三国演义》中你喜欢谁?谈三国人物的忠奸形象塑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再比如关羽 , 先受刘备的知遇之恩 , 后受曹操的宠遇之惠 , 所以他先报刘备 , 千里单骑相奔;后报曹操 , 华容道义释阿瞒 。
“忠”是尽了 , 但这里又显出一个复杂性来 。关羽在义释曹操时是为了全义 , 但对刘备未免不忠了 , 所以作者的处理是让关羽回来自请死罪 。
可见罗贯中心里 , 对如何做到忠义两全也是有些迷茫的 。
但他描写庞德时就好办多了 。庞德原是马超的部将 , 马超败给曹操后 , 随马超一起投靠张鲁 。结果马超为刘备所擒 , 降了刘备;后庞德为曹操所败 , 降了曹操 。庞德在曹操处得到重用 , 常思报答 , 后果然领兵争夺荆州 , 又被关羽所擒 , 这回庞德为曹操尽了忠 , 死得大义凛然 。有诗赞扬他是“烈烈大丈夫 , 垂名昭千载 , 南安庞令明 , 日月竞光彩 。”
这里 , 庞德虽连投数主 , 但作者并未认为他朝三暮四 , 而认为他很有节操 , 为什么呢?
对庞德有知遇之恩的只有曹操一人 , 庞德为曹操尽忠 , 自该大力赞扬 。马超虽是其旧主 , 但比庞德更早地投靠了刘备 , 两人之间已没有主下之分了 。分页标题
可见 , 作者认为能报知遇之恩的人物 , 也算得上英雄 。

人物|《三国演义》中你喜欢谁?谈三国人物的忠奸形象塑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甚至如陈宫其人 , 先跟曹操 , 听闻曹操“宁我负无下人 , 不可天下人负我”后 , 去之 , 后明珠暗投 , 投了吕布 , 颇受礼遇 , 他便在心中认定吕布为其主 , 一心为其做事 , 无奈吕布有勇无谋 , 寡柔少断 , 最终一起丧命于白门楼 。
曹操杀陈宫一段写得十分动人:
押过陈宫来 。操曰:“公台自别来无恙?”宫曰:“汝心术不正 , 吾故弃之 。”操曰:“吾心不正 , 尔如何事布?”宫曰:“布虽无谋 , 不似你谄诈奸雄也 。”操曰:“公台自谓智慧有余 , 今竟如何?”宫顾吕布曰:“但此人不从吾言 , 若从吾言 , 亦未必被擒也 。”
操笑曰:“今日之事 , 当如何?”宫曰:“为臣不忠 , 为子不孝 , 死自甘心也 。”操曰:“卿如是 , 奈老母如何?”宫曰:“吾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 , 老母之存亡 , 在于明公也 。”操曰:“若卿妻子何如?”宫曰:“吾闻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犯 , 妻子之存亡 , 亦在于明公也 。”操有留恋之心 。
宫曰:“请出就戮 , 以明军法 。”遂步下楼 , 牵之不住 。……伸颈受刑 , 众皆下泪 。操以棺敦盛之 , 迁葬许都 。
陈宫为报知遇之恩 , 一片忠心 , 就此亡落 。其忠其烈连曹操也大为感动 , 可惜他所投之主不是个人物 , 没有落得个好下场 。
史官就有诗叹陈宫不识人 , 但忠义之气 , 凛然千古的:“不识鱼目不识龙 , 要诛玄德拒曹公 。虽然背却苍天意 , 谁似忠心映日红 。”
【人物|《三国演义》中你喜欢谁?谈三国人物的忠奸形象塑造】这里 , 小说对陈宫类的忠义又是一番评价 , 似乎对他的愚忠颇有微词 , 可见作者心中对这类不知权变 , 完全以“丈夫不二志”的思想指导的“愚忠” , 甚为不满 。
综上所述 , 除去作者给刘备带有明显情感倾向的正统身份 , 以及尊刘贬曹的处理方式 , 我认为袅雄如曹操、刘备、孙权者都在利用“忠义”这一传统概念 , 用“三纲五常”儒家传统 , 为自己集团利益服务 , 即利用它来延揽人才 , 巩固政权 。
这一点施展在用人手段上 , 确实十分有效 。
比如曹操在白门楼上 , 先杀深知其为人的陈宫 , 为免自己“心术不正”泄于人口 。陈宫是万万留不得的 , 故曹操虽感陈宫之忠之才 , 却不得不杀掉 。对吕布也毫不留情地缢死 , 缢死后还枭首示众 。到要杀张辽时 , 曹操却感其忠义 , 亲自为张辽解缚 , 脱衣给张辽穿 , 把他感化招降 。
曹操这三个举动便极具深意 。
杀陈宫之时 , 曹操当着陈宫的面答应赡养陈宫的母亲妻子 , 以仁义收买人心;杀吕布则坚决果断 , 显示自己对“不忠不义 , 无君无父”的小人恨之入骨的态度 , 以彰忠杀奸的姿态警示手下将士;招降张辽时 , 曹操也起了报私仇之心(张辽曾纵火烧过曹操) , 但刘备关羽一求情 , 曹操立刻掷剑大笑 , 说自己只是“相戏耳” 。岂有以性命相戏的?奸雄的收人手段而已 。
曹操接下来做得更绝 , 亲自为张辽解缚 , 自与衣穿 , 还说:“纵使杀吾妻子 , 亦不记仇 。”说得何等堂皇!这正是他的奸滑之处 , 以宽仁爱贤的求才态度激励兵士 , 感化外将来降 , 收服人心 。
就从这一段看 , 曹操虽然自己对上不敬 , 对献帝呼呵随意 , 不把“忠义”当回事 , 但他深知以“忠义”的思想管理手下的重要性 , 故时时又显示出自己对“忠义”之士的敬重与爱惜 , 以鼓励万千将士为已卖命 。
曹操如此 , 刘备、孙权同为一代枭雄 , 也差不了哪儿去 。

人物|《三国演义》中你喜欢谁?谈三国人物的忠奸形象塑造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对于英雄义士而言 , 罗贯中则较为客观地给予多种评判标准 , 这也是与当时的宗法制和家庭制相吻合的 。
汉廷明文规定 , 官员可自养士子和奴婢 , 可拥有自己的私地田产 , 这不仅造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 也出现了许多能人贤士心中“只有知遇之主而无国君”的现象 。
综上所述 , 泱泱三国 , 可以说是忠奸人物的百态写真大观 。
儒家正统观和尊刘贬曹思想的影响下 , 谁忠谁奸壁垒分明 。可偏偏罗贯中更为深入地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 , 使每个集团内部呈现出不同的政治氛围 , 也就出现了不断变化的忠奸现象 , 这正体现了人性及政治上的复杂性 。
《三国演义》的人物刻画和性格分析 , 成为我们研究三国人物忠奸的最好注脚 , 最值得玩味 。

人物|《三国演义》中你喜欢谁?谈三国人物的忠奸形象塑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