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清保甲法度兴衰皆由民:混乱社会的悲鸣呐喊,底层百姓的安稳保障
前言
历经千年的传承和积淀 , 朝代在更迭之间 , 诸多传统和法度并没有消逝 。相反 , 各朝君王在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中 , 总会摒弃部分糟粕 , 保留和继承其精华 。因而 , 清朝 , 虽为一个少数民族所创立的政权 , 但其中许多法律制度的颁布 , 往往也带有前朝的身影 , 比如保甲法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在集市游玩的清朝百姓
所谓保甲法 , 顾名思义 , 也是清朝掌权者为了维护地方秩序 , 保障居民安危所创立的法度 , 是参考明代维护地方的保甲组织而建立的 。而清朝保甲法的创立并非一路顺遂 。由于每个时期需求不同 , 其具体的内容也稍有差异 。保甲法设立的初心在于维护地方治安 , 掌控人口 , 但后期由于社会矛盾加剧 , 起义不断 , 最后也只剩下躯壳而无实际意义了 。
一、保甲法的承转起合——始于顺治康熙年间 , 盛于雍乾时期 , 衰于嘉庆直至清末
保甲法在清朝传承两百余年 , 有过兴盛 , 最后也趋于衰微 。顺治康熙元年 , 保甲组织作为明代管理地方的法度开始被清朝所重视
当时 ,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 , 入主中原 , 自然遇到不少麻烦 。对于归顺的子民如何管理 , 也是掌权者的心头隐患 。而为了解决这种问题 , 有臣子提出要借鉴明朝做法 , 启用保甲法 , 这个提议得到掌权者的认同 。
"凡带领部下投降归顺之人 , 赦免其罪责……为安抚归顺民众 , 由州县官来编制牌甲 , 使其安于本业……"这是当时兵部金之俊所提出的建议意在借鉴明朝 , 建立保甲法 。雍乾时期 , 掌权者继续完善康熙所制定的保甲法
由于最初的保甲法定制较为粗糙 , 所以后来康熙临政后 , 又对保甲法予以补充 。但这也未能满足实际需求 , 直至雍乾时期 , 保甲法才有了更好的完善和发展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康熙帝画像
"覆准绅衿一例编入保甲 , 听候稽察 , 如抗不遵 , 依比照脱户律治罪……保甲之法苗民谓之合桩 , 除隔省并生苗地方或村寨相远不必合桩外 , 其村寨附近令其合桩防守 。"这是雍正时期对保甲法的部分补充 。这个时期 , 经过完善的保甲法 , 适用范围更为大 , 奖惩力度也更为分明 。保甲法历经几代君王修订 , 在嘉庆至清末还是趋于衰微
虽然嘉庆帝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良法 , 要求下属官员要严格核查各类案件讼词 。但由于这种法度 , 已经不适用于当时社会整体形态 , 所以最终还是走向衰亡 。清朝保甲法的创立和发展直至最后衰微 , 其实都和各个时期君王的想法 , 百姓的态度还有社会形态有着密切联系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嘉庆帝画像
二、保甲法之变迁——受君王想法左右 , 百姓态度束缚 , 社会形态驱使
保甲法从创立伊始直至最后衰微 , 每个时期都些许不同 , 而这变迁的背后 , 是各种因素驱使的结果 。最初保甲法的问世 , 主要是君王渴望家国统一 , 出于征服目的
在顺治时期 , 也是就是清军刚刚入关时 , 其实就有了保甲法 。由于当时家国还未统一 , 许多刚征服的地区 , 存在逃人 , 垦荒难 , 少数民族排斥的现象 , 所以当时这个法律的出台 , 主要是为了安抚征服地区的民众 。
当时掌权者希望通过这个法律 , 可以在稳定民心的基础上 , 进一步恢复经济 , 从而为稳定国家收入做好铺垫 。而直至康熙临政 , 除了民心未定之外 , 又有各类盗窃案件频发的现象 , 这也导致当时地方秩序极为混乱 。而受条件所限 , 又无法立即对汉和旗人进行编甲 , 因此康熙认为这是地方官员执行不力的结果 。分页标题
"弥盗良法 , 无如保甲 , 宜仿古法而用以变通……"这是康熙颁布的有关保甲法补充条例 。这个时期的保甲法 , 主要在于解决清军入关 , 出现的种种混乱 。加强了对基层民众控制的同时 , 也明确保长的责任 , 意在减少反清活动出现的可能 , 保障家国的统一性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清朝军兵形象中间的完善 , 是由于强化对基层的监督和掌控的需要
在雍正帝上台之前 , 保甲法在推行一段时间之后也趋于疲软 。并且最初的保甲法并不完善 , 推行的法度虽然一样 , 但是各个地方施行的力度却不同 。
许多地方官员 , 推行保甲法并不尽心 , 懈怠办差 , 导致法度没有发挥真正效果 。加上受地理位置影响 , 部分少数民族比如熟苗熟獞 , 也不太能接触到这种法度 , 这又让他们游离于朝廷监控之外 。
所以在雍乾时期 , 又对保甲法进行完善 。而这个完善的背后 , 则是掌权者为了将权利的触角伸及更为偏远的地方 , 这其实也是出于巩固王权的目的 , 加强了对基层的监督和控制 。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角度来看 , 也是出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控 , 保证中央的绝对地位的需要 。
并且对保长等人的职责 , 有了更明确的赏罚规定 , 还定下管理时间 , 这其实上是君王对臣子的一种警戒和控制 。考核的出现 , 一定程度上也激发臣子工作的积极性 。从君臣关系来说 , 也是为了加强君王的权威 , 加深君对臣的一种监控 。后期的衰微 , 受百姓态度和社会形态所驱使
在这个时期 , 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并不算好 , 人民生活并不稳定 。加上官吏处事不公 , 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悬殊 , 在这种情况下 , 民间爆发数次起义 。
而原本作为维护社会治安而存在的保甲法 , 在这个时候更为嘉庆帝所重视 。而这次的修订 , 除了加强对官员和基层的监控之外 , 上层社会也纳入监察范围 , 这是出于减少出现内外勾结的可能的需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清朝男子形象
而经这次修订之后 , 后面历代君王也没有再进行大的修改 , 所以对于当时百姓生活日趋困苦 , 民间起义频发的局面 , 也没有多大的改善 。由于后期起义愈发频繁 , 矛盾愈演愈烈 , 保甲法这个原本为了维持基层秩序所存在的法律制度 , 最终也只能流于表面 。保甲法虽然后期趋于衰微 , 但它并非没有功劳 。
三、保甲法之功过——保了百年安稳 , 护了基层秩序 , 却毁于驻穴之蚁
保甲法清朝相当长的时间里 , 为掌权者所重视 , 历经几代君王补充发展 , 终于得以完善 。它确有功 , 但亦有其不足 。保甲法之功——在于安民 , 加强君王对基层的控制
最初保甲法的问世 , 本就是为了安抚初征服地区的民众 。历经两百余年的发展 , 保甲法也确实对维护基层秩序起到一定作用 。并且作为君王的触角 , 在法度不断扩大监控范围的同时 , 其实也无形中强化了中央的掌控权 , 有利于其对地方的监督 。在保障民生 , 维护社会稳定的之后 , 其实也是君王对臣子进行监督的另一种形式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清朝军人形象保甲法之失——归咎于制度本身还不够完善 , 官员执行力不够阳奉阴违
虽然清朝 , 保甲法的确是有根据当时社会形态 , 不断的改善和发展 , 但是 , 最终却还是与时代需求脱轨 。它并没有真正完全的与社会发展相配适 , 这是其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 。分页标题
而官员执行方式与法度创立初衷相悖逆 , 也直接导致最后保甲法的衰微 。官员在推行过程中阳奉阴违 , 利用自己权力对百姓进行利索敲诈 , 导致原本是为安民而存在的法度 , 最后演变成百姓的噩梦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清兵与犯人
这种执行方式 , 也带来了社会矛盾加剧 , 最终积弊难返 , 导致起义四起 , 保甲法成为虚壳 。
结语
保甲法创立之初 , 原本是为了维护一方安定 , 希望通过此法稳住地方百姓的心 。而这种法度历经几代君王 , 经过多次的补充和修订 , 终于有所成效 。保甲法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助于维护地方秩序 , 也给其他制度的实施打好了基础 , 成为君王掌控地方的手段之一 。
但由于后期官员并未真正按照法度 , 去管理地方 , 反而将此作为敲诈勒索百姓的渠道 , 激化了社会的矛盾 , 最后导致积弊难返的局面 。因此保甲法存在确有其意义 , 但遗憾的是后期没有更加完善 , 适应时代所需 , 兼之百姓愤懑加剧 , 因此也只能走向消亡 。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百姓|清保甲法度兴衰皆由民:混乱社会的悲鸣呐喊,底层百姓的安稳保障】《清史稿》
- 明朝|在宋朝,明朝,汉朝和唐朝普通百姓的生活体验分别怎样?
- 三国两晋南北朝|五石散是“良药”还是“毒物”?无论它多流行,反正老百姓吃不起
- 百姓时间|比亚迪汉首撞出炉,车头撞毁,气囊没爆?
- 扬州百姓生活|人类月球日:想要约你一起《飞向月球》!
- 31-50万|这才是老百姓豪车!长近5.1米,静如高铁,才18万
-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孔子的弟子给百姓施粥,孔子得知后掀翻粥摊,将弟子大骂一顿
- 明朝,朱元璋|朱元璋洞悉百姓疾苦,大刀阔斧整顿吏治,为何经营中却没出现盛世
- 三国两晋南北朝,宗教信仰|比吕布还能“跳槽”的三国将领,将恩人杀了个遍,百姓却为其立碑
- 车易问|专为老百姓打造的合资车!焕驰顶配才卖6万出头,关键想开坏都难
- 狄仁杰|狄仁杰小时候不怕县令,做官后不怕皇帝,心里装的只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