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机书友会TB|中药桑寄生性味归经及临床运用经验


桑寄生 , 中药名 。 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 。 冬季至次春采割 , 除去粗茎 , 切段 , 干燥 , 或蒸后干燥 。

张机书友会TB|中药桑寄生性味归经及临床运用经验
本文插图
性 味:味苦、甘 , 性平 。
①《本经》:"苦 , 平 。 "
②《别录》:"甘 , 无毒 。 "
③《滇南本草》:"性微温 , 味苦甘 。 "
归 经:肝、肾经 。
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 "
②《本草求真》:"入肝、肾 。 "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 "
功 能:有祛风湿 , 补肝肾 , 强筋骨 , 安胎元的作用 。
①《本经》:"主腰痛 , 小儿背强 , 痈肿 , 安胎 , 充肌肤 , 坚发、齿 , 长须眉 。 "
②《别录》:"主金疮 , 去痹 , 女子崩中 , 内伤不足 , 产后余疾 , 下乳汁 。 "
③《药性论》:"能令胎牢固 , 主怀妊漏血不止 。 "
④《日华子本草》:"助筋骨 , 益血脉 。 "
⑤《滇南本草》:"生槐树者 , 主治大肠下血、肠风带血、痔漏 。 生桑树者 , 治筋骨疼痛 , 走筋络 , 风寒湿痹 。 生花椒树者 , 治脾胃寒冷 , 呕吐恶心翻胃;又用治梅疮毒 , 妇人下元虚寒或崩漏 。 "
【张机书友会TB|中药桑寄生性味归经及临床运用经验】⑥《本草蒙筌》:"散疮疡 , 追风湿 , 却背强腰痛 。 "
⑦《生草药性备要》:"消热 , 滋补 , 追风 。 ""养血散热 , 作茶饮 , 舒筋活络 。 "
⑧《玉楸药解》:"治痢疾 。 "
⑨《医林纂要》:"坚肾泻火 。 "
⑩《本草再新》:"补气温中 , 治阴虚 , 壮阳道 , 利骨节 , 通经水 , 补血和血 , 安胎定痛 。 "
⑾《药材学》:"治动脉硬化性高血压 。 "
⑿《辽宁经济植物志》:"治郁血性肾炎 , 月经困难 , 咯血 , 瘰疬 , 心脏诸病及早期肺病 。 "
⒀《湖南药物志》:"治肝风昏眩 , 四肢麻木 , 酸痛 , 内伤咳嗽 , 小儿抽搐 。 "
⒁《广西药植名录》:"除风湿 , 消肿 , 清热 , 祛痰 , 顺气 , 止咳 。 治痢疾 , 疮疥 , 吐血 , 子宫脱垂 。 "
主 治:
用于风湿痹痛 , 腰膝酸软 , 筋骨无力 , 崩漏经多 , 妊娠漏血 , 胎动不安 , 头晕目眩 。
相关配伍
1、用于风湿痹痛 , 腰膝酸软等症 。 本品既能祛除风湿 , 又能补肝肾、强筋骨 , 对风湿痹痛、肝肾不足、腰膝酸痛最为适宜 , 常与独活、牛膝等配伍应用 。
治腰背痛 , 肾气虚弱 , 卧冷湿地当风所得:独活三两 , 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藭、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 。 上十五味细锉 , 以水一斗 , 煮取三升 。 分三服 。 温身勿冷也 。 (《千金方》独活寄生汤)
2、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等症 。 本品药性平和 , 专入肝肾 , 为补益肝肾要药 , 故对老人体虚、妇女经多带下而肝肾不足、腰膝疼痛、筋骨无力者亦每与杜仲、续断等配伍应用 。
治下血止后 , 但觉丹田元气虚乏 , 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 , 为末 。 海服一钱 , 非时白汤点服 , (《杨氏护命方》)
3、用于胎漏下血 , 胎动不安等症 。 本品有补肝肾而兼养血安胎的功效 , 用于肝肾虚亏、冲任不固所致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 常与续断、菟丝子、阿胶等配伍 。
治妊娠眙动不安 , 心腹刺痛:桑寄生一两半 , 艾叶半两(微炒) , 阿胶一两(捣碎 , 炒令黄燥) 。 上药 , 锉 , 以水一大盏半 , 煎至一盏 , 去滓 。 食前分温三服 。 (《圣惠方》)
4、治毒痢脓血 , 六脉微小 , 并无寒热:桑寄生二两 , 防风、大芎二钱半 , 炙甘草三钱 。 为末 。 每服二钱 , 水一盏 , 煎八分 , 和滓服 。 (《杨氏护命方》) 分页标题
治膈气:生桑寄生捣汁一盏 。 服之 。 (《濒湖集简方》)
用法用量:9~12g 。

张机书友会TB|中药桑寄生性味归经及临床运用经验
本文插图
平补肝肾利小便、肾病水肿最宜遣
桑寄生 , 味甘性平 , 功善补肝肾之亏 。
业师通过长期临床观察 , 发现桑寄生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 且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加强 , 至30克时最佳 。 况该药又有祛湿解毒之功 , 是以各种水肿 , 尤其是肾病水肿 , 用之尤良 。
因为该品补而不留邪 , 攻而不伤正 , 加之性平无偏 , 无论阴虚阳虚 , 挟寒挟热 , 用之咸宜 。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合五苓散、五皮饮;有表邪者 , 又当合越婢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化裁 。 急性肾孟肾炎 , 每配八正散 。 慢性肾炎(包括肾孟肾炎) , 当首辨阴阳 , 阳虚者合真武汤化裁 , 阴虚者伍六味地黄丸加减 。
病至后期 , 阴阳俱损 , 浊毒内蕴 , 成为关格(肾功能不全)者 , 是品性平无偏 , 解毒降浊 , 用之合拍 。 偏阳虚者用杜老温阳降浊汤(附片、茯苓、白术、生姜、黄连等) , 结合灌肠 , 收效满意 。
强健筋骨益血脉、小儿麻痹效奇特
小儿麻痹证属中医萎证范畴 , 常由感受湿热 , 戕伐正气 , 耗损气血 , 血脉空虚 , 无以滋养 , 筋骨萎软无力 , 渐成斯证 。
业师通过长期临床观察 , 发现是药有较强的解毒除湿作用 , 对该症效果尤佳 。
病初湿热不除者 , 常合二花、连翘、麦冬、蒲公英、荆芥、黄柏等清热解毒、滋阴除湿之品 , 以控制病势 。
病至中期 , 气血不足 , 脾胃不健 , 桑寄生功善益血脉 , 清余邪 , 每合四君子、丹参等同用 , 以健脾胃充化源 , 益气血除余邪 。
病至晚期 , 肝肾阴亏 , 肌肉萎缩 , 筋骨软弱 , 桑寄生善平补肝肾 , 强健筋骨 , 起废生新 , 且扶正驱邪 , 当委以为君 。
并常依不同表现 , 病机差异而灵活配伍 。 以阴虚为主者 , 以六味丸 , 阳虚较著者 , 配肾气丸 , 同时注意加入醒脾开胃之山楂、麦芽、白蔻、陈皮之属以资化源 , 佐以连翘、竹叶以清余邪 , 防其死灰复燃 , 更伤正气 。 如此相配 , 取效优良 。
强心升阳扩脉道、心悸眩晕投之妙
业师认为 , 是品具有畅血脉、升清阳、扩脉道、行气血、定疼痛之作用 。
临床对心血管诸疾(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表现为眩晕、心痛、惊悸等症 , 疗效确切 。
冠心病之心绞痛 , 势急痛剧 , 多由脉道不利 , 心失所养而致 , 桑寄生善活血通脉 , 滋补气血 , 用之效良 , 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投以本品及制香附、细辛、羌活等 , 收效迅速 , 较之玄胡、川楝等理气活血之品效果更捷 , 远期疗效亦高 。
若表现为心悸者 , 常合麦冬、天冬、党参、五味子、丹参、远志、茯苓等名为“宁心定悸汤” , 获效满意 。
对于高血压所引起的眩晕诸证 , 桑寄生有降压的作用 , 具有升清阳 , 补肝肾之功 。 若高血压病属于肝肾不足引起者 , 每配六味地黄汤加赭石、菊花;中阳不升者 , 当配补中益气汤;顽痰中阻者 , 合半夏白术天麻汤 。
若属肾性高血压 , 桑寄生亦为首选 , 阳虚合真武汤 , 阴虚者合六味地黄及二至丸 , 收效颇佳 。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 , 桑寄生功善护心气 , 强心肌 , 同时又有通利小便之功 , 用之尤宜 。 若腰以下肿甚 , 同时伴有肢冷腰痛等阳虚见证者 , 常合附片、桂枝、茯苓、连翘等温肾壮阳化气;若仅表现心悸气喘 , 不能平卧 , 咳嗽有痰等上焦心肺气机不利者 , 桑寄生常与连翘相伍 , 配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或己椒苈黄丸 , 其效尤彰 。
此时 , 桑寄生既可强心肌 , 又可利小便 , 消除水肿 , 减轻心脏之负荷 , 同时又有解毒之功 , 以防感染 , 诚为一举三得 。分页标题
益气解毒除水湿、泄泻痢疾皆宜施
业师长期临床体会到 , 该药升清益气 , 降浊解毒 , 扶正而不留邪 , 祛湿解毒而不伤正 , 对脾虚失运 , 湿毒内结之痢疾、泄泻尤为适宜 。
且本品具有和血止血之功 , 对痢疾下血 , 久久不愈 , 其效亦良 。
临证之际 , 每以本品配黄连、苏叶以解毒 , 伍苍术、茯苓以健脾除湿 , 合赤白芍、当归以和血止血 , 佐木香、枳壳以调气 。
兼表证者合葛根苓连汤 , 脾虚者配四君子、补中益气汤 , 肾阳亏者合四神丸 , 阴伤者伍天麦冬 , 寒热错杂者配半夏泻心汤等以疗该类疾病 , 收效颇佳 。
通达三焦滋阴液、消渴乳滞咸可觅
桑寄生具走散之性 , 入肝而畅调气机 , 开通三焦 , 性平而润 , 滋而不滞 , 得其散性 , 化液而泉源不竭 , 虽散而阴津无伤 , 最能推动气化 , 复原升降 , 是以三焦不通诸疾 , 用之辄效 。
诸如利尿、活血、化湿之功已如前述 , 业师还常用于治疗消渴之证 , 取效亦佳 。
属上消者 , 桑寄生功善疏肝 , 启肺宣发 , 常配桑叶、五味子、麦冬、天冬、花粉、桑白皮等 , 散收并举 , 以合肺性 , 滋清齐投 , 以充化源 。
属中消者 , 常配石膏、知母、人参、甘草、升麻、半夏等 , 升降相因 , 以顺脾机 , 清泻中寓补气 , 升散中含清润 , 气机自调 。
属下消者 , 屡配金匮肾气 , 少佐乌药 , 阴阳双调 , 阴中求阳 , 以助肾气 , 开合相辅 , 调利肾关 , 如此相反相成 , 是疾可除 。
乳汁不通之证 , 桑寄生善入肝通经 , 滋阴调气 , 用之的对 , 每为必选 。 若气血亏虚者 , 常合八珍汤;气机郁滞者 , 每伍逍遥散 。 此时 , 桑寄生常与王不留行、穿山甲、白通草同用 , 取效颇良 。
至于因挤压乳房并有感染而引起 , 寒热往来 , 乳房肿胀发热 , 桑寄生又具活血通脉、清热解毒之效 , 也必用之 , 当合连翘、二花、全瓜萎、赤芍、桔梗、柴胡等同用 , 多可热退身凉 , 乳汁自通 。
若局部已红肿灼热者 , 当在上述内服药的同时 , 将鲜公英捣如泥 , 合青黛外敷 , 内外合治 , 收效更优 。
益气通经达四末、冻疮脱疽俱应酌
肝主藏血而行疏泄 , 心主血脉而具畅达之功 , 在正常情况下 , 疏泄有度 , 气机条顺 , 心气推血循行 , 内灌脏腑 , 外润皮毛肌肤 , 上养脑神 , 下濡四肢百骸 , 百病不生 。 若因各种原因导致气血不和 , 血脉不畅 , 则诸疾蜂起 。
当天寒季节 , 寒凝肌表 , 血不周流 , 每致冻疮 , 桑寄生入肝经畅气血 , 入心脉助心气而和血脉 , 合当归四逆汤用之尤善;若久久不愈 , 每年必发者 , 随机佐入吴萸、生姜 。
因桑寄生可通达四末 , 业师每用之作为引经之药 , 以治四肢末梢神经炎 , 取效亦佳 。
至于因气血瘀滞而导致的“脱骨疽” , 桑寄生活血养血 , 扩脉道而畅气血 , 引诸药达病所 , 亦属必用 。
若未溃烂者 , 每合川芎、附片、桂枝、红花、地龙、败酱草、地丁等;已溃者 , 每伍败酱草、桔梗、红花、山甲等 。
对下肢深静脉炎 , 证见肿痛难忍者 , 寄生扩脉道而定疼痛 , 常合桃红四物汤、益母草、桂枝、川牛膝、茯苓等以养血活血 , 利水消肿 。
如上所述 , 桑寄生功善平补肝肾 , 通利小便 , 强健筋骨 , 补益阴血 , 强心扩脉 , 益气解毒 , 祛除水湿 , 通达三焦 , 滋阴行阳 , 引药达四末等重要作用 。
其性平味甘 , 差少偏颇 , 祛邪不伤正 , 扶正不留邪 , 不仅用于阴虚、热证 , 亦可用于阳虚、寒证 , 可广泛用于多种疾病 , 疗效甚速 , 重在灵活配伍 , 依证化裁 。
本文摘自摘自《中医经典名医心悟选粹》 , 吕志杰主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