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主义者|震撼性揭露:我们错用了物质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四部》(118)


_本文原题:震撼性揭露:我们错用了物质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四部》(118)
118、我们怎么使用物质?
我们不知道物质本质上是什么 , 物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 因此 , 我们并不知道该怎么使用物质 , 更不十分清楚用物质来做什么 。 物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定义将物质的意义封死 , 我们更不明白物质是什么了 。 物质是什么?我们往往从仪器下、算式里找答案 , 找到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使用物质 , 不过使用物质来做什么?这个答案我们计算不出来 , 科学算式里没有这个答案 。

感知主义者|震撼性揭露:我们错用了物质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四部》(118)
本文插图
我们使用物质是不得不使用物质 ,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求生存 , 生存需要获得物质的支持 。 于是 , 我们只得以生存之利为原则来选择物质和使用物质 , 我们与物质的关系是利用关系 。 我们其实只利用物质有利于生存的一小部分作用 , 我们取水只为饮用 , 空气只为呼吸 , 至于它们本身为什么存在?他们存在的本质与目的我们全然不知 。 我们因为求存而使用物质 , 如果不为求存物质还有什么用处?不支持我们求存目的的物质岂不是多余?
我们一直奉行利用物质的实用观念 , 物质对于我们 , 用之又弃之 , 取其有用的部分弃其无用的部分 , 我们不知道物质因何而来 , 但我们知道用物质来做什么 , 也就是让我们取得生存 。 于是 , 在这唯一的目的下 , 物质成为了我们达到目的的工具 。 我们的生存是需要竞争的 , 物质被制成兵器用以消灭对方 , 物质在这时的作用是反生存 。 物质除了作为维持生命的必要资源 , 还得作为毁灭生命的必需工具 , 从毒药到原子弹 , 物质造成了人类的巨大灾难 。 我们除了用物质来生产人们生活所用的必需品 , 还用物质的拥有来区分出人的贵贱和高下 , 用物质的使用权来决定人间的相互关系 , 用物质的存在形态来决定人的生存状态 , 用物质的有无来关联人的生死 , 用物质的相互作用来构成世界的秩序 , 用物质的存在来表达永恒的存在……我们用物质来做什么?来使我们活着、来使我们相互竞争和对抗、来使我们互相区别、来使我们彼此相依、来使我们彼此不同、来使我们快乐、来使我们痛苦、来使我们生存 , 来使我们毁灭……我们究竟要用物质来做什么?我们直到如今都不明白 。

感知主义者|震撼性揭露:我们错用了物质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四部》(118)
本文插图
我们正因为不知道物质是什么 , 存在着有什么目的?于是我们就随意地使用它们 , 今天用此物质来改变彼物质 , 明天又用彼物质来摧毁此物质 。 我们用此物质来达到这种目的 , 明天又用此物质来达到相反的目的 。 我们将某些物质作为珍宝锁进保险箱 , 又将另一些物质作为劣物肆意践踏 。 我们崇拜某些物质 , 我们轻贱某些物质 。 我们用一些物质来造福 , 又用同样的物质来酿祸 。 我们生于物质 , 我们死于物质……我们一刻也离不开物质 , 但我们仍然不懂得物质究竟是什么 。
虽然我们的唯物观把物质看做第一性的存在 , 我们不但认为物质决定人的意识 , 还认为物质决定一切的存在 。 吊诡的是 , 正因为我们不懂物质 , 才将物质作为存在的根本;正因为我们不懂物质 , 才将物质肆无忌惮地使用;正因为我们不懂物质 , 才认为我们产生于物质和从属于物质;正因为我们不懂物质 , 才产生了崇拜物质和糟蹋物质的唯物主义;正因为我们不懂物质 , 才让满世界的物质盲无目的地存在;正因为我们不懂物质 , 才让物质来祸害我们 , 我们去祸害物质……
我们在怎么使用物质 , 意味着我们在做什么 。 我们不知道如何使用物质 , 就证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 我们对物质的认识和态度直接说明我们自己 , 我们从物质中予取予夺在求取什么?我们用物质来制造苦难与灾祸又是因为什么?事实上 , 道理极其简单 , 我们不懂物质就不懂自己 , 我们懂了物质就懂了自己 。 我们从来不把这种关系联系到一起 , 这致使我们无法懂得物质 , 我们一旦把人与物质合并到一起 , 联系为一体 , 我们就立刻懂得了物质 。 物质的目的就是我们的目的 , 我们为什么要再去寻找不同的目的?物质的存在就是我们的存在 , 我们为什么要另立一种存在?物质的遭遇就是我们的遭遇 , 我们为什么不能理解这种遭遇? 分页标题

感知主义者|震撼性揭露:我们错用了物质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四部》(118)
本文插图
我们在应用中明白物质了吗?我们在科学的算式里和仪器中弄懂物质了吗?我们在哲学思想中找到物质的本质和来由了吗?只有一个事实毫不含糊:我们错用了物质 。 (接下)
【感知主义者|震撼性揭露:我们错用了物质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四部》(118)】注:本文节选自:京东、淘宝电子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