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el科贝乐国际早教|你误会了没?“延迟满足”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延迟”


大家好 , 我是佩鲁酱!
相信很多乐粉宝妈在不少育儿书籍中 , 都了解过“延迟满足”这个概念 。 而这个词 , 从字面上看起来似乎也很容易理解:延迟满足 , 大概就是通过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 , 来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 。
但在实际应用时 , 却常常会产生一些困惑 。 有些事 , 例如:喝水、吃零食这些父母们明明可以马上满足孩子的事 , 也要延迟么?如果孩子一哭闹 , 我就马上满足他 , 算不算溺爱娇纵 , 孩子会不会宠坏?“延迟满足”真的能帮到孩子么?
莫慌 , 今天佩鲁就和大家聊聊 , “延迟满足”被80%父母忽略的重点到底是什么?
01
传说中的“延迟满足” , 真的有用吗?
如何用脑科学的角度 , 来了解“延迟满足”呢?

Copel科贝乐国际早教|你误会了没?“延迟满足”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延迟”
本文插图
打个比方 , 面对一块小蛋糕 , 宝贝有2个选择:立刻吃掉它 , 或是等妈妈晚上下班回来 , 一起吃更大的蛋糕 。
前一个选择代表着“即时满足”;而后者这样 , 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放弃即时满足的选择 , 则代表着“延迟满足” 。
脑科学认为 , 拥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热执行功能”更强 。

Copel科贝乐国际早教|你误会了没?“延迟满足”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延迟”
本文插图
“热执行功能”影响了宝贝与欲望抗争的能力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忍耐与自控力 。 而决定“热执行能力”的 , 是我们脑中的“眶额皮质” 。

Copel科贝乐国际早教|你误会了没?“延迟满足”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延迟”
本文插图
它不仅负责处理我们的情绪 , 更接受着来自额叶的各种指令 。
【Copel科贝乐国际早教|你误会了没?“延迟满足”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延迟”】
Copel科贝乐国际早教|你误会了没?“延迟满足”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延迟”
本文插图
因此 , “延迟满足”可以通过提升“热执行功能” , 帮助宝贝拥有更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与自控力!
可见 , “延迟满足”真的有用!但单单把“延迟满足”理解为延迟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 “让孩子得到渴求的东西前先等一等”是很片面的 。 我们忽略了两个概念 , 那就是“满足感”与“自控力”!
02
延迟满足=等待+多一颗棉花糖?
先来和佩鲁一起看一个小视频 , 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用棉花糖和宝贝们进行“延迟满足”实验的吧?
老师将参与试验的小朋友带到一个房间中 , 并说明:这有一颗棉花糖 , 你可以现在吃掉它 。 也可以在这等老师10分钟 , 这样你会获得两颗棉花糖 。 而这则实验的 , 复刻的就是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经典的“斯坦福幼儿园”实验 。

Copel科贝乐国际早教|你误会了没?“延迟满足”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延迟”
本文插图
1968年 , 米歇尔邀请了32位孩子参与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 。 这些孩子中 , 年纪最小的3岁半 , 最大的5岁8个月 。
而实验过程是 , 让每个孩子单独待在房间里 。 房间中有一张桌子 , 一把椅子 。 此外 , 桌子上的托盘上放着孩子们爱吃的食物:棉花糖、巧克力棒、软糖等等 。

Copel科贝乐国际早教|你误会了没?“延迟满足”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延迟”
本文插图
随后孩子们被告知有两个选择 。
一是可以立刻吃掉盘子中的食物;二是忍耐十五分钟 , 这样就可以获得双份的食物 。 之后研究人员离开屋子 , 躲到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反应 。

Copel科贝乐国际早教|你误会了没?“延迟满足”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延迟”
本文插图
分页标题
面对食物的诱惑 , 小宝贝们的反应不尽相同 。 有的在单调的房间里唱起歌 , 用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有的捂住自己的眼睛 , 对美食“眼不见为净”;有的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 但其中大多数孩子还是坚持不到五分钟就放弃了 , 把食物吃的干干净净 。
最终 , 只有6个孩子忍受了十五分钟的煎熬 , 得到了第二份食物 。 这些孩子引起了米歇尔的注意 , 这些孩子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

Copel科贝乐国际早教|你误会了没?“延迟满足”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延迟”
本文插图
为了进一步进行研究 , 米歇尔先后邀请了600多位孩子参与了实验 。 并在1986年 , 也就是18年后 , 对这些参与了实验的孩子进行了第一次跟踪式调查 。
结果表明 , 当年等到最后的孩子“忍耐力、自控力”强 , 在青春期的表现更为出色 。
在2011年 , 参与实验的孩子已经步入中年 , 并接受了大脑成像检查 。 结果表明:早年“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 , 大脑前额叶更发达活跃 , 他们的事业也更成功 。
因此 , 学界指出:如果孩子在3-6岁时 , 能够发展出“延迟满足”能力 , 那么长大后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 , 人生更精彩 。
03
你从来都放错了重点!
不是“延迟”而是“自控力”
米歇尔博士长达43年的跟踪实验 , 结果令无数父母兴奋不已 。 将“延迟满足”视作成功培养人才的宝典与捷径 。
但对于“延迟满足”实验的断章取义 , 让更多人将重点放在了“延迟”上 。
这种片面的解读 , 常让家长有所疑问:孩子有物质或精神上的需要 , 如果我即时就满足了他 , 是不是就违背了“延迟满足”?
但反过来想一想 , 如果孩子有精神需要 , 父母不及时满足 , 能否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显然是不能的 , 对孩子的情感不作及时和适当的回应 , 反而会伤害亲子关系 。

Copel科贝乐国际早教|你误会了没?“延迟满足”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延迟”
本文插图
我们忽视了在米歇尔的实验中 , 孩子一直都是主导者 。
没等到规定时间 , 吃光了食物的孩子不会收到批评;等到规定时间 , 吃到了两份食物的孩子也不会得到表扬 。 而经验告诉这些孩子:控制住自己想吃掉食物的本能 , 再等一会 , 就能收获双倍的快乐!
这让孩子们在保有主动选择权利的前提下 , 获得了一份关于“自控力”的成就感和快乐 。
而一味强调“延迟”的“延迟满足” , 反而剥削了孩子的选择权 , 故意为孩子制造痛苦 。 这是以父母为主导的 , 强迫孩子服从于父母权威的教育 。
在父母课堂中 , 大坪可奈老师常常强调: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 真正尊重孩子 , 保持平等的关系 。 这样 , 孩子的生活将会是温暖的、流畅的、简单的;孩子的内心是平和而满足的 , 充满幸福感 。
而一些反自然 , 反天性的教育方式 , 最终都将成为对儿童的伤害 。 因为父母 ,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 , 永远都应该是“引导者” , 而不是“主导者” 。
希望佩鲁今天的分享 , 能让各位乐粉家长 , 真正陪伴孩子 , 通向生命的成长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