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汐笔谈|推开神怪故事里的“禁忌之门”:从五代白骨妇人,到日本鹤妻报恩01 从日本到古希腊:东西方的“禁忌故事”02 禁忌,从一开始就设定了被打破的结局03 推开禁忌之门:故事背后的社会心理


_本文原题:推开神怪故事里的“禁忌之门”:从五代白骨妇人 , 到日本鹤妻报恩
所谓禁忌 , 就是用来打破的 。 ——【日】河添房江
五代时期文人耿焕的《野人闲话》中 , 写过一个“白骨妇人”的故事 。
主角是一位谈姓穷书生 , 深夜读书时有位妙龄少女拜访 , 主动要嫁给他为妻 。 看到如此佳人 , 书生自然乐得同意 , 在成亲之前 , 女子提出一个条件:在接下来的三年内 , 晚上绝对不能拿灯火照她 , 书生同意了 。
女子在书生家里住了下来 , 丈夫整日苦读 , 妻子料理家事 , 小夫妻琴瑟和谐 , 一年之后生下儿子 , 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过得很幸福 。 转眼儿子就1岁半 , 书生想:妻子不让我拿灯火照她 , 到底是有什么秘密呢?

樱汐笔谈|推开神怪故事里的“禁忌之门”:从五代白骨妇人,到日本鹤妻报恩01 从日本到古希腊:东西方的“禁忌故事”02 禁忌,从一开始就设定了被打破的结局03 推开禁忌之门:故事背后的社会心理
本文插图
于是 , 这天夜里 , 他趁妻子熟睡 , 悄悄拿了一盏灯来到床前 。 这一照不打紧 , 眼前的景象吓得他一激灵 , 油灯哐叽一声掉到了了地上 。 原来 , 妻子的上半身与常人无异 , 下半身只有森森白骨 。
妻子惊醒过来 , 哀怨地对丈夫说:“只需再过半年 , 我就能恢复人形了 , 为什么你不能遵守约定呢?”即使丈夫苦苦道歉哀求 , 事态也已无法挽回 , 虽然有万般不舍 , 女子当夜还是离开书生家 , 留下丈夫幼子相依为命 。 后来书生才知道 , 他的妻子原本是王爷之女 , 前些年因病早夭 , 两人的结合是一段凄美的“人鬼情缘” 。
这个故事被收录在作家张云所著的《中国妖怪故事》中 , 抛开具体的情节不谈 , “白骨夫人”的故事核心其实是一个“禁忌”:即绝对不能拿灯照她 。
《中国妖怪故事》书封

樱汐笔谈|推开神怪故事里的“禁忌之门”:从五代白骨妇人,到日本鹤妻报恩01 从日本到古希腊:东西方的“禁忌故事”02 禁忌,从一开始就设定了被打破的结局03 推开禁忌之门:故事背后的社会心理
本文插图
在《中国妖怪故事》所整理的古代志怪故事、民间传说中 , 类似的“禁忌”故事还有不少 。 晋代有“皮羽女”的故事 , 丈夫偷偷看了妻子藏在棚屋里的羽衣后 , 妻子一家就全都飞走了 , 原来的华宅美屋化为一片废墟 。
另一个“白水素女”的故事中 , 男子偷窥到一直帮他洗衣洒扫、烧火做饭的人 , 原来是白水素女后 , 女子因身份暴露而离去 。
其实 , 不仅是在中国 , 古希腊、日本、两河流域、北欧等地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里 , 各种版本的“禁忌故事”层出不穷 。
那么 , 这些“禁忌故事”有怎样的特征?在这些禁忌故事背后 , 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和心理特征呢?以下结合日本学者河添房江的《民间传说与日本人的心灵》和《神话与日本人的心灵》等著作 , 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

樱汐笔谈|推开神怪故事里的“禁忌之门”:从五代白骨妇人,到日本鹤妻报恩01 从日本到古希腊:东西方的“禁忌故事”02 禁忌,从一开始就设定了被打破的结局03 推开禁忌之门:故事背后的社会心理
本文插图
01 从日本到古希腊:东西方的“禁忌故事” “禁忌故事”在东西方普遍存在 , 日本民间传说中的鹤妻、不吃饭的女人、浦岛太郎、伊邪那岐救妻 , 古希腊神话里的潘多拉、普绪克、俄耳甫斯 , 凯尔特神话里的奥伊欣 , 圣经故事中的亚当与夏娃 , 毛利人神话里的毛伊等 , 都或多或少带有“禁忌”色彩 。
按照故事主题标准 , 这些故事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原形禁忌、死亡事件、罪恶魔盒 。
第一类包括鹤妻、黄莺之家、皮羽女、白水素女、白骨女、不吃饭的女人等 。 基本情节往往是“异类”化身女性 , 以报恩等形式来到男性家中 , 提出的禁止要求往往是在某个特定时间段 , 不能看到自己 。 一旦“看”到 , 就意味着原形暴露 , 两个人先前的缘分就告以终结 。
鹤妻报恩

樱汐笔谈|推开神怪故事里的“禁忌之门”:从五代白骨妇人,到日本鹤妻报恩01 从日本到古希腊:东西方的“禁忌故事”02 禁忌,从一开始就设定了被打破的结局03 推开禁忌之门:故事背后的社会心理
本文插图
以“鹤妻”为例 , 仙鹤变成美女躲在衣橱里织布 , 让救命恩人(也是她的丈夫)拿到集市上高价售卖 , 以改善家境 。 每次要织布时 , 她就会嘱咐丈夫:“三天之内 , 千万不要打开柜门 。 ”丈夫担心她的安危 , 结果看到衣橱里有一只仙鹤 , 正在拔自己的毛来织布 。分页标题
第二类包括伊邪那岐救妻、俄耳甫斯和毛伊等 , 是否遵循禁忌与生死紧密相关 。
俄耳甫斯用笛声感动冥王 , 获准可以将妻子带回人间 , 前提是在此之前不能回头看妻子 。 他终究没忍住 , 从此只能和妻子阴阳两隔 。
日本创世神话里的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的故事与之相似 , 在妻子兼妹妹伊邪那美死去之后 , 他痛苦万分 , 决意到黄泉之国追寻 。 遇到妻子时 , 对方告诉他:当我跟黄泉之神交流时 , 你可不能偷看 。 伊邪那岐打破禁忌偷看 , 被妻子化身的丑陋形象吓坏了 , 拼命想要逃走 。
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

樱汐笔谈|推开神怪故事里的“禁忌之门”:从五代白骨妇人,到日本鹤妻报恩01 从日本到古希腊:东西方的“禁忌故事”02 禁忌,从一开始就设定了被打破的结局03 推开禁忌之门:故事背后的社会心理
本文插图
第三类包括潘多拉、亚当夏娃和浦岛太郎等 。
这里的禁忌通常与某个具体物件有关 , 如神秘盒子、树上的苹果等 。 他们受到外界的引诱 , 或者内心的好奇作祟 , 打开“魔盒”之后 , 所处的境遇就会发生彻底改变 。 潘多拉把灾难和瘟疫带到了人间 , 浦岛太郎瞬间从年轻人变成老翁 , 亚当夏娃则被逐出了伊甸园 。
02 禁忌 , 从一开始就设定了被打破的结局 在数量庞杂的禁忌故事中 , 我们似乎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禁忌被打破之前 , 人们得到了许多“好处”:美色、金钱、青春、死而复生的机会、无忧无虑的生活等等;一旦打破禁忌 , 会带来多重负面冲击:情绪惊吓、妻子离开、死亡、灾祸、穷困、衰老等等 。
打卡魔盒的潘多拉

樱汐笔谈|推开神怪故事里的“禁忌之门”:从五代白骨妇人,到日本鹤妻报恩01 从日本到古希腊:东西方的“禁忌故事”02 禁忌,从一开始就设定了被打破的结局03 推开禁忌之门:故事背后的社会心理
本文插图
更令人困惑不解的一个事实是:明明事先已经反复叮嘱 , 千万不能做某些事 , 为什么偏偏不信邪?到头来只能自食恶果 , 既可怜又可恨 。
对此 , 日本学者河添房江有过精辟的总结:所谓禁忌 , 就是用来打破的 。
从人性角度来说 ,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 。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 , 当你告诉她/他不能做什么的时候 , 他们还是会跃跃欲试 , 有时候还要吃了苦头才罢休 。
心理学上 , 有个著名的“粉色大象实验” , 当有人告诉你“千万不要去想屋子里有一头粉色大象”时 , 你的头脑中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形象:一头憨态可掬的粉色大象 。
因此 , “禁忌”在被提出、并被反复强调的同时 , 也在被立禁令者心里埋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 , 他会一直去想象在禁忌房子里 , 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 等到某一个特定时刻 , 不断累积的好奇心终于爆发 , 禁忌被打破就在情理之中了 。
或许 , 当白骨妇人的丈夫、鹤妻的恩人在看到另一半的原形后 , 除了感到恐惧、差异等情绪外 , 心里大概也有一丝丝的满足感:因为终于找到了事情的真相 。 当然 , 当他发现看到真相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时 , 些微的快感会被无限的懊恼和痛苦所掩盖 。
试图将妻子从冥界救回的俄耳甫斯

樱汐笔谈|推开神怪故事里的“禁忌之门”:从五代白骨妇人,到日本鹤妻报恩01 从日本到古希腊:东西方的“禁忌故事”02 禁忌,从一开始就设定了被打破的结局03 推开禁忌之门:故事背后的社会心理
本文插图
从禁忌的“门槛”来看 , 打破它们的难度系数通常极低 。
在上述故事中 , 立下的禁忌往往是“不能回头”“不能拿灯照”“不能打开柜门或盒子”“脚不能碰到地面”等 , 想要突破禁忌 , 简直易如反掌 。 这时 , 强烈的好奇心诱惑 , 与轻而易举就能打破的禁忌 , 形成了鲜明反差 。 就像是一个神秘的房间 , 仅仅虚掩着门 , 站在门口的人很难选择不去推门 。
虽然禁忌故事诞生于千百年前 , 但现代文学作品中 , 仍然有诸多此类故事的变形版本 。 科幻经典《三体》中 , 地球人收到来自三体人的警告:“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人类还是回复了信号 , 结果整个地球文明都要面临灭顶之灾 。
03 推开禁忌之门:故事背后的社会心理 关于禁忌故事 , 日本学者河添房江还从东西方社会文化、荣格心理学等维度 , 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分页标题
先来看禁忌提出者的性别 。 在中国、日本的故事版本中 , 通常由女性担任这一角色 。 当禁忌被打破后 , 她们所呈现出的形象通常是十分可怖的“异类” , 和人类世界格格不入 。
白骨妇人是已经死去的鬼魂 , 鹤妻、黄莺是鸟类 。 伊邪那岐看到与黄泉之神商议时的妻子伊邪那美:却见女神全身蛆虫聚集 , 隆隆蠕动 。 另一个故事中 , 丈夫觉得妻子总不吃饭很奇怪 , 趁妻子不注意时偷看 , 发现她把居然拿着饭团和烤青鱼 , 往长在头顶的嘴巴里塞 。

樱汐笔谈|推开神怪故事里的“禁忌之门”:从五代白骨妇人,到日本鹤妻报恩01 从日本到古希腊:东西方的“禁忌故事”02 禁忌,从一开始就设定了被打破的结局03 推开禁忌之门:故事背后的社会心理
本文插图
河添房江认为:打破禁忌 , 往往会进入一个非现实空间:恐怖、异类、血腥等——是人自我内部的阴暗面向 。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 之所以设计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女性角色 , 可能与人类对母性的推崇有关 。 在东方社会中 , 母亲通常被贴上无私、善良、温柔等标签 , 母权在社会心理层面被捧到一个无比尊崇的位置 。 相应的 , 关于母亲的消极观念通常受到严重压抑 。
在神怪故事里 , 邪恶的女性形象(如丑陋的外形、恶毒的后妈等)形成了一种心理补偿 , 母性的黑暗面因此得以间接表达 。 通过在心理上“弑母” , 人们达到战胜潜意识、获得自我心理独立的目的 。
再来看打破禁忌的“后果” 。 东方的禁忌故事中 , 结果通常是“异类”女性离开 , 男主角的生活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 之前发生的种种仿佛是黄粱一梦 。 由日本学者提出 , 这种略带悲伤色彩的“虚空”结局 , 和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物哀美学是一脉相承的 。
浦岛太郎的故事

樱汐笔谈|推开神怪故事里的“禁忌之门”:从五代白骨妇人,到日本鹤妻报恩01 从日本到古希腊:东西方的“禁忌故事”02 禁忌,从一开始就设定了被打破的结局03 推开禁忌之门:故事背后的社会心理
本文插图
反观西方禁忌故事 , 打破禁忌所受到的惩罚要严重得多 。 同是打开魔盒 , 浦岛太郎只是瞬间老去 , 潘多拉所在的人类世界遭受到的 , 是绵延无尽的灾祸;伊邪那岐和俄耳甫斯都是到阴间救妻 , 一个取得成功 , 另一个只能在回忆中获得慰藉 。
对于现代人来说 , 禁忌故事通常仅仅被当作“故事”来看 , 它的情节、人物充满了荒诞离奇的意味:鬼怪是人类想象力的杰作 , 鲜有人真正见过仙鹤变成人形 , 也没有见过嘴巴长在头上的女鬼 , 至于死后的世界 , 更是一片黑暗的未知之境 。
但换个角度来看 , 禁忌故事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情节本身 。 它们反映出的 , 有人类自古以来对跨越生死边界的追求 , 有对异类世界的浪漫解读 , 更重要的是 , 人们无意之中把自己的心理诉求 , 投射到了故事之中 。
当我们用更多维的视角重新审视这类故事时 , 可能会发现 , 推开那扇“禁忌之门” , 我们也可以走进人类心灵世界的深处 。
参考资料:
1、张云 , 《中国妖怪故事》
2、河添房江 , 《民间传说与日本人的心灵》
3、河添房江 , 《神话与日本人的心灵》
【樱汐笔谈|推开神怪故事里的“禁忌之门”:从五代白骨妇人,到日本鹤妻报恩01 从日本到古希腊:东西方的“禁忌故事”02 禁忌,从一开始就设定了被打破的结局03 推开禁忌之门:故事背后的社会心理】4、席路德 , 《神话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