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网|吴敢:我与宁宗一先生(上)
_本文原题:吴敢:我与宁宗一先生(上)
1988年5月9—10日 , 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徐州召开 。 会议形成《关于组成中国金瓶梅学会筹备委员会的意见》 , 宁宗一先生被推举为筹委会委员 。
1989年6月14日上午 , 中国《金瓶梅》学会在徐州成立 , 宁宗一先生当选为为理事(参见下图 , 二排左起第三人即宁宗一)、学刊编委 。
本文插图
1989年6月15日中国《金瓶梅》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合影于徐州科学会堂
学会成立大会及随后召开的一届一次理事会 , 是我与宁宗一先生的第一次面晤 。 此前徐州举办的首届、二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他没有到会 , 而我没能参加1988年11月在扬州召开的三届全国会议 。
宗一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 , 自然早已知晓 , 其虽然已近花甲之年 , 但真正见到其人 , 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仙风道骨 , 令人肃然起敬又倍感亲切 。
1989年6月15—19日 , 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徐州召开(参见下图 , 第五排右起第五人即宁宗一) 。
本文插图
1989年6月15日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徐州
宗一先生提交会议的论文是《金瓶梅:小说家的小说》(刊登于《金瓶梅研究》第一辑 ,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一版) , 并在6月19日下午作大会发言 , 我为主持人 。 其还参加了第二组讨论 , 召集人阎志强 , 记录人孟昭连 。
1990年6月6日收到宗一先生赠书《说不尽的金瓶梅》(参加下图) 。
本文插图
1990年6月6日宁宗一赠书《说不尽的金瓶梅》
1992年6月15—20日 , 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枣庄市召开(参见下图 , 第四排右起第十一人即宁宗一) 。
本文插图
1992年6月15日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枣庄
6月18日下午 , 会议自由活动 , 遂拜访宁宗一、魏子云、雷威安、梅节、任少东、朱传誉、李翰祥诸先生 。 在宗一先生处得其赠书《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参见下图) 。
本文插图
1992年6月宁宗一赠书《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
1992年10月收到宗一先生赠书《文馨篇》(参见下图) 。
本文插图
1992年10月宁宗一赠书《文馨篇》
收到宗一先生1994年1月10日信函(参见下图) , 云:
本文插图
1994年1月10日宁宗一信函
吴敢兄:
收到贺年卡 , 感慨良多 。 您工作那么忙 , 还惦念着我 , 使我既感动又愧疚 。
您在我的心目中始终是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 您的仁厚 , 您的诚挚 , 您的为朋友两肋插刀 , 我的体会太深了 , 我为您这样的朋友而感到荣幸 。
宁波的会没能去成 , 不能不感到遗憾 。 听说会开得还不错 , 领导班子也经调整 。 我想只要大家齐心 , 会把学会办得更有生气的 。
听罗德荣说 , 会上有简报已寄给他 , 然而我却没收到 。 另外据说《学刊》新的一期都已出版 , 且有宋先生评我的文章在 , 我皆未能看到 。 如果此刊物尚有 , 望抽空寄我一份为盼! 分页标题
紧紧握手
弟 宗一
1.10
信中“宋先生”是宋谋玚先生 , 他们关于如何评价《金瓶梅》有一番论辩 。 宁宗一先生与宋谋玚先生首届国际金会时同在一组 , 当时宋先生发言说章培恒《论金瓶梅词话》一文对《金瓶梅》有溢美之词 , 应该既公正又实事求是地看待《金瓶梅》;宁先生则不以为然 , 认为金学方兴 , 对于《金瓶梅》文本及其意义的研究正有待于深入(参见《我与祝肇年、宋谋玚、洛地、沈天佑、胡忌先生》(《我与师友》之十三) 。
1994年11月18日收到宗一先生赠书《宁宗一小说戏剧研究自选集》(参见下图) 。
本文插图
1994年11月18日宁宗一赠书《宁宗一小说戏剧研究自选集》
1995年2月我右迁徐州教育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 北京一些朋友尤其是刘辉、卜键兄等抱打不平 , 碰到中国大百科出版社社长单基夫很为热心 , 竭力推荐我调往京师 , 并且上报新闻出版署派员来徐考察 。
转了一圈 , 从机关回到学校 , 虽然颇多烦恼 , 但回归专业 , 也因此有了可能 。 何况徐州市多数领导对我很好 , 足可慰藉失落的心情 。 也有师友如林辰兄者 , 坚决反对晋京 。 是否外调 , 一时我很犹豫 。 折腾了大半年 , 也未能确定下来 。
我想多听听师友的意见 , 12月28日上午 , 借在京公干之机 , 偕刘辉兄驱车去天津拜访宗一先生 。 在南开大学西南村26楼201室找到宁先生时 , 已近中午 , 遂小酌于大学城 。
宁先生并不主张我调京都 , 说天命之年为时稍晚 , 倒退五年会鼓动我调动 , 并相信我那时在京定能干出更好的业绩 。 审时度势 , 肺腑之言 , 知我者 , 宗一先生也 。
【古代小说网|吴敢:我与宁宗一先生(上)】收到1997年4月17的宗一先生信函(参见下图) , 云:
本文插图
1997年4月17日宁宗一信函
吴敢兄:
您好!
常在念中 。 我不知如何命笔 , 我是个直肠子的人 , 所以当看到报上刊登了您的事 , 我心里极为沉重 , 也不知怎么安慰您 。
前信我即表白 , 您在我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 这不仅您与卜键兄是好友 , 而且在和您很少的交往中 , 我就有一种极好的感觉 。 您应当 , 我也应当成为好友 。 至于生活中的那些事 , 就让它忘却吧!您拥有学问 , 您拥有朋友 , 就足够了 。
绍兴文理学院潘承玉先生曾在南开做访问学者 , 我和他有不少交往 。 承玉人很朴素 , 做学问也很扎实 , 近年在金学上成绩可观 。 他希望我介绍他加入金学会 , 我是非常乐意的 , 并向卜键兄作了汇报请示 , 他也表示欢迎 。 我不知您意下如何?如需履行手续 , 我和您或我和卜键兄作为介绍人都可以 。
另外 , 今年的国际会能否邀请他 , 我也希望您能给他一个机会 , 同时您也可以见见他 。 您意下如何?他的地址是邮编312000 , 绍兴市环城西路5号绍兴文理学院 。 此事如您认可 , 即请由您的助手帮助办一下 。 此事给您添麻烦了 , 请您万勿生气 。
极希望能在今年看见您 。 愿您心绪安宁 , 工作顺利 , 身体健康 。
紧紧握手
弟 宗一
九七 , 四 , 十七
收到1997年5月宗一先生赠书《中国小说学通论》(参见下图) 。
本文插图
1997年5月宁宗一赠书《中国小说学通论》
1997年7月30日至8月3日 , 第三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大同市召开 。 7月30日上午 , 举行开幕式 , 宗一先生在主席台就座 。 开幕式后合影(参见下图 , 前排左起第六人即宁宗一)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1997年7月30日第三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大同
7月31日晚 , 二届二次理事会后 , 刘辉、卜键兄约请宁宗一、罗德荣、陈昌恒、陈东有、傅憎享、赵兴勤、苗壮、杜维沫等师友商谈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风波事 , 师友无不愤慨 , 力主申辩声援 , 至翌日2:00 。
后来 , 他们都是发表《一份呼唤公正与清白的声明》的60位专家学者之一 。 宗一先生更于1998年12月20日与吴奔星先生、徐朔方先生联名为《世纪末的黑客》作序(参见《我与吴奔星先生》 , 《我与师友》之五) 。
8月1日下午 , 偕刘辉、宁宗一、罗德荣、周中明、冯巧英、傅憎享、赵兴勤、苗壮、杜维沫、王丽娜、孙安邦、梅节、崔溶澈夫妇参观会议承办方大同高专 。
收到1998年9月23日宗一先生信函(参见下图) , 云:
本文插图
1998年9月23日宁宗一信函
吴敢兄:
几次会议通知都收到了 。 在京期间我也向您郑重表示 , 我一定参加这次盛会 , 和诸友好欢聚 。 后来因为我的研究生今年已全部毕业 , 此后我将以“打工仔”身份在系里教学 , 于是开始为出差费发愁 。
本月参加北京“国际元代文化研讨会”时 , 李修生先生即让我“讲学”一次 , 免去了我的其他费用 。 当时甚觉尴尬!此次阁下主持此会申言不交纳各种费用 , 只是自理旅差费 , 这几乎是对一个教书匠而又排遣不了“凑热闹”的情结的人的一次极大安慰 , 所以我就决定(义无反顾地)参加大会 。 而且拟好了一个题:“追寻心灵文本” 。
这个题目是我近十多年常作的两个问题的相加——心灵史和文本主义的融合 。 所以有了文章 , 也就觉得心里略有了点底 , 不至于又双手空空给您丢脸!!!
多 年来 , 您对我一直给予关照 , 大事小事您都想着我 , 这对于一个快近古稀之年的我 , 时刻铭记在心 。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 , 徐州之会将是咱们众兄弟姐妹又一次团聚的大会 。
由于十月十八日上午我要参加天津师大举办的“青年学者红楼梦研讨会” , 该会让我代表“天津市红楼梦文化学会”发个言 , 所以我只得坐晚上的由北京开往宁波的车 , 于十九日上午七时到达徐州 , 因此估计不会影响参加大会开幕式 。
人一旦走进黄昏期 , 感慨就多得可怕 。 也许我经常说一些不当的话 , 我求之于您的是 , 对我多些宽容 。 这样我也就更放松些了 , 当然必要的批评也是必要的 。
紧紧握手
弟 宗一 谨上
九八 , 九 , 二十三 。
本文插图
1990年6月6日宁宗一赠书《说不尽的金瓶梅》
像宁宗一先生这样名闻遐迩的大专家 , 参加学术会议 , 还要为差旅费犯难 , 岂非咄咄怪事!高校的名师退休制度看来值得商榷 , 这些名师退休前的单位的考量也欠斟酌 。 这不是宗一先生一个人的问题 , 这是个社会问题 , 是政府应该给予适度考虑的急切问题 。
退休名师的科研成果算不算对本校乃至于对国家科研的贡献?该校的各项考量指标与奖励措施是否也包括该名师?如果某大学文学院夸耀本院家底时抬出某名师领衔 , 是否也考虑过该名师的衣食住行?没有绩效工资的退休名师收入有限 , 难道要自费参加重要学术会议?
虽然很多单位自愿负担名师们的差旅费用 ,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 像宗一先生这样淡泊名利 , 讲求品位 , 卫护操守的贤哲 , 岂不经常有“尴尬”之遇?或曰可以申报课题以解决经费出处 , 但课题申报手续繁复 , 表格林立 , 且门径丛出 , 评审诡异 , 岂耄耋老者所可为、所能为、所愿为? 分页标题
收到宗一先生1998年9月赠书《走进困惑》(参见下图) 。
本文插图
1998年9月宁宗一赠书《走进困惑》
1998年10月18—19日 , 由一报(中国文化报)一刊(文学遗产)一社(文化艺术出版社)一校(徐州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讨会”在徐州召开 。
本文插图
1998年10月18日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讨会合影于徐州楚都酒楼
宗一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参见上图 , 前排中间一位即宁宗一) , 并在19日上午作大会发言(参见下图) , 我是主持人 。
本文插图
1998年10月19日与宁宗一于徐州楚都酒楼
收到宗一先生1998年10月21日信函(参见下图) , 内附荣晓虹师母一信 , 云:
本文插图
1998年10月21日宁宗一信函
吴大哥:
您好!
非常感谢近几日您对我家先生的关照 , 他平时就常跟我提到您 , 当我在电话里听到您的声音时 , 第一个感觉就是:您肯定是一个非常憨厚 , 非常正直的人 。 如果您能有机会到天津来 , 一定要到我家 , 看看我们的丑儿子 , 吃我做的家常饭 , 好吗?
再一次向您表示感谢!
祝您一切顺利 , 身体健康!
晓虹
98.10.21
得到师母的赞扬 , 我感到非常荣幸 。 宗一先生老夫少妻的佳话 , 我听卜键兄讲过 。 当时像听一个传奇故事 , 内心充满钦羡 。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 我对“少妻”的钦敬甚至超过“老夫” 。 爱情原本与年龄并不矛盾 , 只要相爱 , 只要敢爱 , 只要真爱 , 只要会爱 , 一样会汹涌澎湃而又温馨 。
宗一先生风流倜傥 , 才华横溢 , 自有“少妻”来爱“老夫” 。 宗一先生这一段爱恋历程 , 将和他的人品、学问一起载入史册 。
2000年10月23—25日 , 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五莲县举行 。 宗一先生开幕式在主席台前排就坐(参见下图 , 右起第三人即宁宗一) , 并代表大陆学人致词(魏子云代表海外学人) 。
本文插图
2000年10月23日第四届(五莲)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
宁先生在致词时讲到《金瓶梅》研究的四个层面:文献学、历史学、审美、哲学 , 还提出12字研究方针:毋须共同理解 , 但求各有体验 。
合影(参见下图 , 前排左起第六人即宁宗一)中的刘辉兄与魏子云先生都是最后一次出席金学大会 。
本文插图
2000年10月23日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五莲
2002年5月9-11日 , 中国《金瓶梅》学会、山东省邮政局、临沂市政府在临沂市召开“《金瓶梅》邮票选题论证会” 。
本文插图
2002年5月9日《金瓶梅》邮票选题论证会合影于临沂东蒙山庄
刘辉、徐朔方、宁宗一、袁世硕、程毅中、沈天佑、王汝梅、杜维沫、王丽娜、杨扬、吴敢、王平、孙秋克作为专家出席会议(参见上图前排左起第二人即宁宗一 , 下图左起依次为吴敢、沈天佑、宁宗一、王汝梅、杜维沫、刘辉、王丽娜、杨扬、程毅中)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2002年5月9日与沈天佑、宁宗一、王汝梅、杜维沫、刘辉、王丽娜、杨扬、程毅中合影于临沂东蒙山庄
收到2002年10月宗一先生赠书《教书人手记》 。
收到2006年8月28日宗一先生赠书《心灵读本》 。
收到2007年12月14日宗一先生信函(参见下图) , 云:
本文插图
2007年12月14日宁宗一信函
吴敢兄:
您好!
我至今还遗憾没能参加临清的筹备会 。 当时非常为难 , 因为十月十一日正是一次重要的圆桌会 , 白先勇等先生也希望代表一个不缺地参与 。 我又好面子 。 十月只能照大会的意思办 , 这样也就错过了和诸兄的聚会 。
临清的会能在七月开就太好了 , 因为我不用求人代管儿子 。 我想借此机会带他到临清玩一玩 , 让他过一个好的有意义的暑假 , 就像那年临沂邮票会一样 。
我真的很重视这次的会 。 一是报答老兄对我的信任(每提及此就特别怀念刘辉兄) , 二是又有一次机会和同道一块切磋“金学”了 。 为此 , 我已经开始构思论文了 , 这是我过去写文章从未有过的状态 。 从前总是临时瞎凑字 , 这次 , 我真的挺认真 , 想对自己有个小小的“突破” 。
那天寄回执 , 我写的题目是《金瓶梅:小说审美意识的转型——阅读史之一》 。 现在随手写的札记已有十几段了 , 估计半年后 , 我会努力把它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
说这些 , 就是因承诸位朋友的信任 , 所以表明我想做一点正经文章了 。 还有就是在新的研究会成立后我也不能倚老卖老 , 徒然挂个顾问的名 。 所以我决定在杂事以外就写这篇文章了 。
退休后 , 可怜的退休金 , 使得我只能“卖身”继续讲课 , 混点讲课费 。 儿子十一岁了 , 能略分我忧 , 其他照常 。
紧紧握手
宗一
0七 , 十二 , 十四
本文插图
2008年7月11日第六届(临清)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
2008年7月11—13日 , 第六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临清召开 。 宗一先生在大会合影(参见上图 , 前排右起第五人即宁宗一)后 , 又和我单独合影存念(参加下图) 。 我和宁先生有不少经典合影 , 此为其一 。
本文插图
2008年7月11日吴敢、宁宗一于临清第六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
该次会议有一个花絮 , 即宗一先生在开幕式代表大陆学人致词时 , 误以为是大会发言 , 讲话超时过多 , 接下来会议还有合影等议程 , 而县领导可能另有本会以外活动项目 , 负责会务的一位县政协副主席急得团团转 , 三次让我制止他发言 , 我均婉拒 , 静等宁先生讲完 。
这一插曲 , 2019年10月石家庄第十五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时 , 仍被卜键兄提起来与宁先生开玩笑 。
收到2008年中秋宗一先生赠书《宁宗一讲金瓶梅》(参见下图) 。
本文插图
2008年中秋宁宗一赠书《宁宗一讲金瓶梅》
2010年1月23日9:30 ,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手机媒体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联办的“《综合学术本金瓶梅》出版选题评议会”在北京中武大厦8楼会议室召开(参见下图 , 前排右起第四人即宁宗一) , 刘波(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主持 , 何香久、吴敢、宁宗一、何东君(新华社原副社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手机媒体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运德(****文艺部主任)、姜军(中国新闻出版报社社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手机媒体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卢兴基、杜维沫、洪勇刚(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图书处副处长)、于友先(国家新闻出版署原署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手机媒体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顾问、本次评议会专家组组长)先后讲话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2010年1月13日《综合学术本金瓶梅》出版选题评议会合影于北京中武大厦
出席会议的还有****社副总编辑陈俊宏、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手机媒体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红晓、珠海出版社社长雷良波、环渤海文化报主编曾钟、中国政策研究会秘书长助理曾良苑等20余人 。 《综合学术本金瓶梅》是何香久所编著 , 宗一先生与我分别为其作序 , 惜乎至今未能出版 。
收到2010年4月宗一先生赠书《金瓶梅可以这样读》(参见下图) 。
本文插图
2010年4月宁宗一赠书《金瓶梅可以这样读》
2010年8月21—22日 , 第七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清河县召开 。
20日下午我看望宁宗一、胡令毅、黄霖、欧阳健诸友 。 17:00清河县冀东书(县委书记)、张万双(县长)、任山景(县政协主席)等到宾馆看望重要来宾 , 宗一先生在座 。
21日上午开幕式(开幕式参见下图 , 二排左起第三人即宁宗一) 。
本文插图
2010年8月21日第七届(清河)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
旋合影(参见下图 , 前排左起第四人即宁宗一) 。
本文插图
2010年8月21日第七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清河
22日下午闭幕式 , 宗一先生亦在主席台就坐 。 23日 8:20自清河乘会务车中巴去济南 , 同车宁宗一、黄霖、铃木阳一、胡令毅、顾春芳、王平、杨绪容、付善明、李世勋、陈靖腾、茌攀等 , 午王平、张传生、周华宴请于烧鹅仔 , 上述人员外 , 拙荆与胡斌(山东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夫妇亦在坐 。
收到2011年8月11日宗一先生赠书《金瓶梅百问》(参见下图) 。
本文插图
2011年8月11日宁宗一赠书《金瓶梅百问》
2013年5月11—13日 , 第九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五莲召开 。 宗一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参见下图 , 前排左起第四人即宁宗一) 。
本文插图
2013年5月11日第九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五莲
晚自助餐 , 有酒 , 与陈益源、徐志平、胡衍南、李志宏、宁宗一、孟昭连、傅善明、霍现俊、杨国玉同桌 , 为陈益源饯行也 。
12日上午参观五莲山、九仙山 , 偕拙荆与宁宗一、黄霖、袁世硕、侯忠义夫妇、王汝梅夫妇、欧阳健夫妇、高振中夫妇、铃木阳一、徐志平、陈靖腾、郑铁生等同车 。
收到2013年5月30日宗一先生赠书《心灵投影》(参见下图) 。
本文插图
2013年5月30日宁宗一赠书《心灵投影》
2014年6月14日 , 电视连续剧“兰陵笑笑生传奇”论证会在枣庄市峄城区开幕 。 宗一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参见下图 , 前排右起第五人即宁宗一) 。
本文插图
2014年6月14日电视连续剧《兰陵笑笑生》剧本论证会合影于峄城
收到2015年8月8日宗一先生信函(参见下图) , 是应邀对拙著《金瓶梅研究史》的书评 , 全文如下: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2015年8月8日宁宗一信函
一部经典小说的历史命运
——读吴敢先生《金瓶梅研究史》
学术史的任何门类的史识、史评和史述 , 几乎都天然地落在了“学院派”的学人的身上 。 也就是说 , 学术史的研究的最大优势是出于这些专家学者和教授之手 。
事实上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批评家、小说家、诗人 , 如胡适、鲁迅、闻一多、朱自清、俞平伯、钱基博、郭绍虞、刘大杰诸先生 , 以及后来之游国恩、林庚、李长之、王季思、章培恒、袁行霈诸先生 , 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学院派的学术史各门类的专家和批评家 , 他们都有文学史、批评史和其他史著传世 。
三十多年来 , 吴敢先生在教学、科研和《金瓶梅》研究会的会务工作以外 , 几乎把主要的时间、精力放在了为《金瓶梅》立传 , 为“金学”撰史的工作上了 。
今年六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又隆重推出了堪称伟构的《金瓶梅研究史》 , 它已摆在了所有关注“金学”研究历史进程的读者面前 。 我在为吴敢先生新作面世而兴奋不已之余 , 也引发了诸多思绪 。 现借报刊一角略陈拙见 , 与精神同道交流、探讨 。
吴敢先生是当代“金学”界具有影响力的专家 。 其以考据深入、见解独特、坦诚直言、一身浩气而蜚声海内外 。 他是当代真正具备史家修养素质、审美眼光和强烈文化使命感、道义感以及担当精神的“金学”研究大家 。
本文插图
《金瓶梅研究史》
吴敢先生的这部凝聚其心血的《金瓶梅研究史》的总体特色正是为小说经典文本《金瓶梅》定位 , 还《金瓶梅》以小说的尊严1 , 从而建立《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学术价值体系 。 全书在史述中严格恪守史家之公平、客观的书写策略 , 具体表现在吴敢先生《金瓶梅》研究史始终贯通一种真诚、豁达、融通的并力求新知的学术姿态 。
全书不仅资料闳富、知识广博 , 且有一种在不断探索中为堑新的《金瓶梅》研究史的建构从事奠基的新的学术风度 。 同时 , 它又是对《金瓶梅》研究史的文化断裂的切实填补;更是打通文化壁垒和贯通古今的一种拓展 。 这无疑是对《金瓶梅》研究史重建所做的巨大贡献 。
吴著《金瓶梅研究史》是由三大部分组成 。 上编为“金学”概论 , 这是一种顺向考察 , 上迄明清时代 , 下至21世纪的第一个十五年的“金学”研究;中编是“金学”专题篇 , 是为横向考察 , 全编十二项 , 从成书年代、作者、版本、评点 , 一直到人物、语言、文化、文献;下编是“金学”学案 , 则是以当代“金学”研究者为主干 , 勾勒了中外“金学”代表性研究者的研究成果 , 特别是他们的“金学”研究观点 。
这三编的互相呼应 , 体现出他以渊博、厚实的文史功底 , 以及独有的文化感悟力 , 明快地把文献考索与理论探求二者纳入到历史和方法论的体系中去加以审视 , 从而体现了文献与理论以及方法的互补相生、互渗相成 。 这是迄今对《金瓶梅》研究的历史做哲学式观察所产生的总体性描述 。
本文插图
1992年6月宁宗一赠书《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
总之 , 吴著在反思《金瓶梅》研究自来无史和一些史之研究的得失的基础上 , 力求突破长期以来小说研究的固有模式 , 而楔入新的理解和感悟 。 其中通达和新颖达到了恰当的平衡与调适 , 充分显示了吴敢先生长期为《金瓶梅》立传 , 为“金学”写史的学术积淀和书写策略 , 其学术个性已跃然纸上 。
顺着这个思路说下去 , 窃以为要为《金瓶梅》立传和为“金学”写史 , 是和一些研究史写作一样 , “重读”经典名著乃是前提条件 。 这不仅仅是因为名著已经过历史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的筛选 , 而是因为名著与经典是处于永恒的“重读”和阐释之中 。分页标题
正如歌德在论及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不朽时所说:“人们已经说了那么多的话 , 以致看来好像再沒有什么可说的了 , 可是 , 精神有一个特性 , 就是永远对精神起着推动的作用 。 ”2作为一部旷世奇书的《金瓶梅》 , 对于每一位认真的读者和研究者来说 , 它必然会对我们的精神和思维空间起着不断拓展的作用 。
说到重建阅读空间 , 非有一种新的阅读心态不可 。 因为有什么样的阅读心态 , 就会有什么阅读空间 。 任何封闭的、教条的、被动的 , 甚至破坏性的心态 , 都可以导致重读和再阐释的缺失 。 所以 , 为了建构或重构《金瓶梅》研究史的新体系 , 必须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 , 或曰“重读” 。
吴敢先生的《金瓶梅》研究史正是建立在《金瓶梅》的不断重读和不断阐释的基础上 , 重构他的研究史体系的 。 事实是 , 吴敢先生创制的正是一部开放的、多元的、创造性的《金瓶梅》研究史著 , 或曰是《金瓶梅》研究史的研究 。
本文插图
1992年10月宁宗一赠书《文馨篇》
因为吴著已经用他的四十三万文字证明了他的研究史相当完善地体现了研究史这门科学学科的编写运行机制 。 这一切说明 , 《金瓶梅研究史》乃是对“教科书”模式的突破 , 也是和吴敢先生的思维的开放 , 阅读心态的多元化以及重构《金瓶梅》研究史的理念和追求分不开的 。
我始终认为建构文学艺术的研究史必须具有当代意识 , 即以当代意识建构小说研究史、戏剧研究史、散文研究史和诗歌研究史等等 。 以当代意识建构研究史注重的则是通过现在来理解过去 , 或曰以当代意识反观历史 。 吴敢先生始终以当代意识观照《金瓶梅》 。 他深谙历史意识乃是尊重历史的真象 , 而当代意识实质上是对研究者主体的一种科学性要求 。
吴敢先生在研究史写作中的当代意识体现的正是当代人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悟性和思辨力 , 也包含了对真理的信仰和追求 , 以及他作为一名学人所应有的独立品格和学术尊严 。
吴敢先生正是在建构和重构《金瓶梅》的研究史上站在了当代的文化立场上 , 提供了一个认知和重新认知《金瓶梅》历史现象的新范式 。
本文插图
2002年10月宁宗一赠书《教书人手记》
是的 , 我们绝不否认 , 小说的历史研究与一般历史的研究有所不同 。 因为历史事实具有相对稳定性 , 而小说的历史研究却有某种“流动性”(即如上所述:因为它始终处于不断被重读和再阐释中) , 因此 , 我们假定有十位《金瓶梅》研究史家 , 那么 , 就会有各自不同的十位《金瓶梅》研究史家 。
而且越是富于才情 , 写出的研究史就越会各不相同 。 如果又是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 会更大大增大其差异 。 事实是 , 吴敢先生的《金瓶梅》研究史正是基于他的当代意识才使读者更明晰地把握到《金瓶梅》作者的伟大丰闳的思想和艺术 。
优秀的学术史和不同的文学门类的研究史 , 都蕴含着一代人的文学思考 。 吴敢先生的《金瓶梅》研究史就包孕着一代人的文学思考 。 而吴敢先生的《金瓶梅研究史》一书又应看作是他对《金瓶梅》的精魂的一份宝贵的奉献 。 他的《金瓶梅研究史》也必定载入中国的学术史册 。
注释:
1见(日)坪内逍遥(1859—1935)《小说神髓》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91年6月第一版 。 书中大量文字都是论述还小说以尊严 。 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认知姿态 。
2见《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79年12月第一版 , 第207页 。
(载《金瓶梅研究》第十二辑 ,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3月)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2006年8月28日宁宗一赠书《心灵读本》
书评和宁先生一贯对我的关爱、鼓励 , 一直是我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源泉 。
- 君王皇帝|古代将军造反,底下吃那些皇粮的士兵们,为何会选择追随?
- 死刑|古代的死刑复核是如何形成的,和一个冤死的法官大有关系
- 奇葩|盘点一下那些让人哭笑不得奇葩死亡的中国古代皇帝
- 君王皇帝|古代战马:乌云踏雪留痕,中国战马从兴盛到衰落经历了什么?
- 下水管道|古代的几个发明,有的很超前,有的已失传
- 娘炮|娘炮之风盛行?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可没一个是娘炮
- |【物理原理】古代没有冰箱,夏天冰块是怎么来的?
- |在古代,封地仅为一县的公主和王,需要不需要到封地去居住和管理
- 诸子百家,先秦时代|原创 从儒家和道家的不同服饰观,看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观
- 名著典籍|古代神话中的十大神兽排名,饕餮排名第五,龙不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