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格学术|博导观点:没有痛苦的博士求学经历是不合格的!
_本文原题:博导观点:没有痛苦的博士求学经历是不合格的!
本文授权转载自彭思龙科学网博客 作者:彭思龙 请勿二转!
带了十几年的博士生 , 也毕业了三十多位博士 , 但一直有一个迷惑未解 , 就是这些学生大多数不愿意吃苦 , 都觉得老师没有给他们带上轻松的路 。 他们巴不得老师给个题目 , 再给几个想法 , 很快地写几篇高等级的论文 , 顺利的毕业 。
现实中确实有些学生就这么毕业的 , 毕业成绩看起来很亮丽 , 但是当他们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发现 , 自己只不过是个拿着博士学位却没有进入科研殿堂的人 。 就我个人的经历 , 从历史上也得到无数次证明 ,一个完美的博士求学过程必须是夹杂着痛苦的过程 , 不能是个一帆风顺的过程 , 在中国 , 这个痛苦的过程变得尤其必须 。 如下几个理由可以参考 。
本文插图
0 1
痛苦意味着精力上的自我挑战
现在社会是个快速的社会 , 信息极大丰富 , 人人都受到大量信息的冲击而变得躁动不安 , 很少有人能够静心下来做科研 。 不像物质贫乏时代 , 人无所事事 , 做科研反而是一种乐趣 。 人每天都可能会被各种信息吸引 , 很少能够专注的思考一个问题 。 精力被分散了 。
这种分散的状态对于科研是非常不利的 。 真正有挑战的课题绝对是对人类思维和精力的一种挑战 , 我们作为普通的科研人 , 天赋并不超常 , 如果精力投入不到一定程度 , 就不要指望能够做出好的科研成果 。 而当精力投入一件事达到极限的时候 , 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快要吃不消了 , 持续时间久了 , 就很难受 , 这就表现为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痛苦 。 尽管当时感觉不舒服 , 但是这个过程似乎不能回避 。
本文插图
讲一个我个人的经历 , 博士期间 , 有一次导师在下午提了一个问题 , 快要吃晚饭的时候对我说 , 要我在第二天早上回答这个问题 。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还不熟悉的知识 , 于是赶快从图书馆借来了一本英文专著 , 看了一个通宵 , 在早上7点多钟的时候 , 我就明白那个问题是怎么解答 。 当时我很抱怨 , 但是后来也明白了 , 这就是自我挑战的过程 。 那本书至今只通读过那一夜 。
本文插图
02
痛苦意味着知识深度应用的挑战
做科研就是要超越前人 , 超越同时代的人 , 至少在某一个小点上如此 。 但是超越就需要给出超越的理由 , 其中一个就是必须在知识的深度上有所超越 。 我们学习的时候 , 大多数满足于考试和记忆 , 但是 对于知识的深度应用是很不充分的 。
当我们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搜肠刮肚 , 冥思苦想 , 这都是在不断深化曾经学过的知识的不断提炼和加工 , 最终得到有意义的组合 , 可能才能解决一个有挑战的问题 。 我们在研究生以前的学习往往是不够深入的 ,经过课题检验之后的知识才是真正自己的知识 。
可是对于曾经学习的知识深度思考应用的过程并不是轻松的 , 这需要我们改变我们对于知识的认识层次 , 改变知识的排列顺序 。 这种与以往不同的做法往往让我们不习惯 , 不舒服 , 时间久了就是痛苦 。但是不经过重排和整理 , 并进行深度加工的知识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
03
痛苦意味着知识领悟上的提高
我们学习过很多知识 , 表面看知道了很多 , 但是在科研的过程中发现 , 原来我们理解的不到位或者不对 , 我们也曾经有自己的理解方法 , 但是在具体的科研中发现 , 那些理解很浅 。分页标题
在挑战性课题面前 ,我们只能不断的改变对既有知识的看法 ,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和认识 , 才可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领悟 。 大多数时候 , 我们的知识只是存放在我们的大脑中 , 真正理解之后 , 才感觉到原来如此 。 这种原来如此的领悟比课题的成功还要重要 , 因为这种领悟才能让我们的知识活起来 , 为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服务 。
本文插图
这种收获将是终生有意义 。 但是这种强迫自己离开已有的理解位置 , 换一个位置思考和理解 , 有时候甚至是怀疑 , 在心理感觉上也是不适应的 , 不适应时间长了就是一种痛苦 。 但是这种痛苦似乎也是必须的 。
04
痛苦意味着黑夜中摸索之后光明的到来
做科研没有一条康庄大道 , 也没有完全可复制的成功之路 , 每一个科研成功者都是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遇到无数的黑暗 , 在黑暗中不断摸索 , 穷尽各种智慧 , 最终得到光明的到来 。 这种黑暗中摸索的状态是人所不适应的 , 因为人只适应在光明中行走 。 没有方向感 , 没有道路 , 每一步都有不确定性 , 这种面对种种不确定的心理状态无疑问是难受的 。
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永远在光明中走向科研的胜利 。 但是正如自然界的自然规律 , 黑暗已经在眼前 , 光明必然不会久远 ,只要坚持 , 只有不断的走下去 , 必然会有光明 。 这种痛苦是一种心理上的恐惧感造成的 , 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 不经历风雨 , 就没有彩虹 。 不经历黑暗 , 就不能期待到来的是光明 。
05
痛苦意味着自我承认的开始
在之前的学习阶段 , 我们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认可 , 这种认可长时间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支柱 , 但是在科研的道路上 , 尤其是有挑战性的课题面前 , 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 导师、学生、男孩、女孩、老人和年轻人 , 统统一切的差别都消失了 , 只有一个一个的灵魂在战斗 。
科研的过程是个绝对平等的世界 , 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都必须独立自主 , 都必须自我挑战 , 最终自我承认 。 没有自我承认 , 就没有信心 , 没有信心 , 就没有科研的思路突破 。 但是从被认可到自我认可并不是个自然过程 , 而是一个艰难的去除拐杖的过程 , 少了心理的支撑 , 人是很难受的 , 很失落的 , 甚至是恐惧的 。 这就是痛苦的另一个原因 。 但是这种痛苦也是必须的 。
总的来说 , 读博士是中国学生进入科研的必由之路(少数天才除外) , 经过读博士 , 不断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 深化知识运用的能力 , 学会全力以赴 , 学会在黑暗中摸索 , 最终学会独立 , 尤其是精神的独立 。这些收获都不能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 必然伴随着痛苦、彷徨甚至恐惧 , 只有战胜了这些心理上的不适应 , 乃至挑战身体的极限 , 才能够到达彼岸 。 如果想轻松愉快 , 那就不要读博士 , 读博士就要做好有痛苦的准备 ,有了这些心理准备 , 也许就能少一点抱怨 , 加快一点速度 , 更快一点成长 , 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
后记 , 这么多人关注本文 , 出乎意料 , 我本以为这是个常识 。 有些读者有不同意见 , 欢迎指正 。 我想最大的误解可能来自于‘痛苦’两个字 。 这正是人和人之间容易误解的一面 。 如果说创造只有乐趣 , 那是夸张了创造的美好一面 。
可以看看《约翰克里斯多夫》 , 克里斯多夫的每一次转型和创造 , 有喜悦 , 也有很多痛苦 。 路遥在写完《平凡的世界》之后 , 写过一些短文 , 描写了创造的过程中的种种痛苦 , 可以作为注解 。 一般的科学家很少去谈创造过程 , 所以看不到所谓的痛苦 ,但是人经历痛苦是每一次脱胎换骨之际的必然过程 。 这是人之常情 。 好比动物的蜕皮 , 没有快乐 , 只有痛苦 。 更没有人把生育的过程描述成非常快乐的过程 。 快乐也许是痛苦之后的短暂收获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募格学术|博导观点:没有痛苦的博士求学经历是不合格的!】 。
- 学术那些事|赠书丨这里有你最想要的语文书,快来pick它吧!
-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心灵与认知文库·原典系列
- 安源|清华大学教授谈:我为什么不喜欢学术圈子呢?
- 血栓|【学术聚焦】聊城市二院召开第七次心脑血管手拉手联合诊疗论坛会
- 风湿|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董凌莉教授来我院学术交流
- 占星学|占星学到底是怎么工作的?这篇学术硬文说透了,但我真没看懂……
- 外国哲学研究|贺麟讲座周边系列|群星讲座第四讲延伸阅读(一):贺麟——学术与政治
- 心理学史|15本名著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上新啦!
- 骨科医生郑越生|金沙洲医院骨科教授主持线上学术沙龙,助推关节骨科发展
- 博雅好书|西方理论与中国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