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农大,永不说再见 | 李佳琦:24岁,热爱养牛


_本文原题:农大 , 永不说再见 | 李佳琦:24岁 , 热爱养牛
我叫李佳琦 , 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 , 这是我与农大的故事:

中国农业大学|农大,永不说再见 | 李佳琦:24岁,热爱养牛
本文插图
考研初试的那几天 , 或许是压力太大的原因生病了 。 随后一个人带着简历 , 拖着行李箱 , 手里还捧着《动物营养学》 , 来到中农 。 当高铁缓缓驶入北京南站 , 当思绪重新被整理 , 直至今日我仍然清楚地记得 , 2018年3月 , 北京风很大 , 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
努力是会得到回报的 , 如愿以偿 。 从战战兢兢查到自己初试成绩那一刻 , 到拿到导师签字同意的意向表 , 再到带着录取通知书领到宿舍房门的钥匙 , 心里的石头才真正落了地 。 我来到心仪的学校 , 成为了最喜欢最想读的那位老师的学生 。 更重要的是 , 我没辜负那些在背后一直支持鼓励我的人们 。
小时候来北京 , 是想看天安门和升国旗 。
长大后来北京 , 是为了圆一个梦 , 给自己一个机会 。

中国农业大学|农大,永不说再见 | 李佳琦:24岁,热爱养牛
本文插图
还没入学的7月 , 接到学院老师的通知 , 要赶到首农畜牧金银岛牧场 , 开启“学前时光” , 而我荣幸的成为了首届牛精英专项班的班长 , 和其他23位同学一起 , 从全国各地奔赴北京 。 尽管因此放弃了和朋友筹备已久的毕业旅行 , 但没有想到的是 , 那一个月的时间却让我终身难忘 。
上午上课 , 下午进牧场 , 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会调整进场时间 , 一日三餐都被牧场的工作人员都照顾得很好 , 果不其然 , 我胖了 。
212个学时 , 23次进场 , 116个实践学习,参加过2次国际大会 , 1次国家级挑战赛 , 共13位授课教师 , 2名驻场外教 , 组织20+次班会 , 撰写80篇工作日志 , 是我们交给牛精英、交给自己的最好答卷 , 手机里存下的1911张照片和25段视频录像 , 是我们友情的见证 , 更是大家对“养牛”的坚定信念 。
该怎么去解释这段青春 , 我说不清 。 我只知道 , 在18年的夏天 , 有这么一群人 , 在宿舍、在食堂、在不大的教室、进牛场的路上 , 我们有聊不完的话 , 过着最纯粹的生活 。 风遇见云 , 萤火虫遇见星光 , 而我遇见你们 , 祝我们都好 。

中国农业大学|农大,永不说再见 | 李佳琦:24岁,热爱养牛
本文插图
在整理照片的时候 , 我把这两张图发给我妈看 , 她说“闺女大了 , 老妈老了 , 皱纹怎么挡也挡不住” 。 小时候最喜欢吃苹果 , 现在最喜欢吃草莓 , 20年的时间能改变一个人的口味、喜好 , 改变不了的是血浓于水、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 是她让我有前进的梦想 , 也有回家的方向 , 是她让我有了这一生都要用力守护的人 。
距离北京464公里外 , 是我的家乡——山东东营 。 从外出读书 , 在家的时间就屈指可数 。 很长一段时间里 , 都没有办法好好和妈妈坐下来聊聊天 。 微信语音和视频成为了最常用的沟通工具 , 我喜欢和她讲我在学校里的糗事 , 我的好朋友快过生日了我要送什么礼物好 , 我喜欢的男生刚刚好也喜欢我......但有时 , 也会因为我太忙而匆匆挂断 。
剪断的脐带 , 收拾满的行李里装着洗好的水果 , 用力关上的门 。
我在用一生跟你告别 , 你却用一生跟我说 , 路上小心 , 记得报平安 。

中国农业大学|农大,永不说再见 | 李佳琦:24岁,热爱养牛
本文插图
复试完的时候 , 导师还在美国 , 隔着十几个小时的时差 , 我们通过电话和邮件沟通 。 本科毕设也是跟着曹老师做 , 但仍然没有见过面 , 据说曹老师和我的师兄师姐在形容我时用了三个字:高大壮 。分页标题
当时我还很瘦小 , 现在基本达到老师当初描述的样子了 , 这大概就是曹老师的“神预言”了吧!
种种原因 , 我一直到7月份才如愿见到我的导师 , 在牛精英专项硕士的开班仪式上 , 当时激动到语无伦次的我 , 一心只想和仰慕已久的导师合影 , 顺手就抄起了我们当时的统一服装说“老师 , 我想和您拍张照” , 结果就有了下面这张照片 。
提起导师 , 我相信 , 我们团队任何一个人都无比的骄傲 。 因为 , 曹老师就是大家口中那位“别人家的导师” 。 他重视学生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 会在我没有信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鼓励我 , 给我打气 , 陪着我们一起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 。 也正是因为曹老师 , 才让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 。
【中国农业大学|农大,永不说再见 | 李佳琦:24岁,热爱养牛】他是一位极为努力的青年教师 , 心里装着每一位学生;他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 因为工作经常加班熬夜;他平易近人 , 幽默也风趣 , 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
他 , 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

中国农业大学|农大,永不说再见 | 李佳琦:24岁,热爱养牛
本文插图
和牛精英的相遇 , 是一段奇妙的缘分 。
遇到牛精英之前 , 和大多数同学一样 , 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 。 但与牛精英走过的这两年 , 是牛精英给了我“本事” , 参加牛精英大讲堂 , 学到了课堂外的专业知识;参加牛人牛途项目 , 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参加暑期实习报告、联盟年会分享自己的成长 , 提高演讲表达能力 。 这些能力的提高都使我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 带给我理想和留在北京拼搏的勇气;带给我机会 , 让我了解农业类专业就业领域其实很广 , 可以选择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企业就职 , 甚至是自主创业;带给我成就感 , 让我见到“电视里”的人 , 去了“去不起”的地方 , 得到“超出预期”的回报 。
回想起自己初次参加年会时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到组织和策划活动 , 从第一次写新闻稿时无从下手到能撰写、能编辑 。 在成为牛精英第八届学生负责人的那一刻 , 我欣慰于大家对我的认可 , 但开心之余是沉甸甸的压力 。 因为 , 我知道沉甸甸的还有大家的期待 , 我不想辜负大家的认可和自己的付出 。
遇到牛精英就是我最好的年华 。 在未来 , 我愿意为它的每一次的改变、突破和成长鼓掌、喝彩 , 每一次需要我时为它站台 。

中国农业大学|农大,永不说再见 | 李佳琦:24岁,热爱养牛
本文插图
农大114周年校庆那天 , 对我来说 , 是个极其特殊的日子 。 不仅是因为我的生日和校庆撞了个满怀 , 更因为这一天是我们团队用7个月时间打造的“农大酸奶”正式亮相的日子 。
校庆活动日 , 我们拿出22800袋农大酸奶送给农大的师生和校友们品尝这份穿越114年100分的爱 , 希望每一位同学和校友 , 在这包酸奶中尝到农大的味道 。 之所以是22800袋酸奶 , 是因为114*100*2=22800 。
我相信 , 到现在仍然很多人还记得它 。
以前也没想过 , 学“养牛”的学生会创业做酸奶 , 在年初我们做调研的时候赶上了考研复试 , 有许多朋友就在问“农大竟然没有自己的酸奶”?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 坚定了我们的想法 , 如果没有 , 那就去创造 。 不只是一款酸奶 , 讲好农大故事、传递农大情怀 , 作为学农的我们 , 更为重要 。 自校庆亮相以来 , 这款产品不仅出现在了食堂 , 许多校友、同学还跟我们沟通想要寄回家给家人尝一尝 , 我们的项目也因此受到了如凤凰网、***、梨视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和关注 。
我们曾说 , 这杯酸奶 , 虽然只是我们献给农大的第一个小礼物 , 未来还会有更多可能 , 但也倾注了我们的心血和爱 。 幸运的是 , 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回报 , 拿酸奶来爱你 , 我的农大 。分页标题
希望多年后 , 毕业生再回到农大时 , 能在校园看到更多“美好生活”的心意 。 因为我们希望 , 中农 , 有美好生活 。

中国农业大学|农大,永不说再见 | 李佳琦:24岁,热爱养牛
本文插图
2019年 , 共上过7次创业比赛 , 改过10版以上的PPT , 回答过评委们前后超过40个问题 。 曾和团队熬夜改项目书做PPT、上台 , 讲述我们的故事 。
创新创业仿佛成为了我2019年的主题 。 曾抱着样品和打印好的项目书挤地铁 , 曾同时和队友挤在酒店房间连夜改讲稿和幻灯片......有激动、惊喜、开心和欣慰 , 但也有紧张、惆怅、焦虑和迷茫 。
从最初一个小小的、蠢蠢欲动的想法 , 到开始了解大家对酸奶产品的期望 , 然后做调研、做公益 , 直到现在大家在农大餐厅里随处可见的我们第一款产品 。 或许 , 大家看到的只是餐桌上、快递包裹里 , 那一袋袋100g的酸奶 ,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 , 它来之不易 。
这一路上的困难和重重阻隔 , 都没能抵挡住团队向好而行的步伐 , 就算是在这个过程中 , 受到过别人的质疑 , 但我们的一路向前 , 也是带着无数农大人的期待和盼望 。 所以 , 我们不能停下 , 也不会停下 。
选择创业 , 是一个并不容易甚至是有些困难的决定 , 我们始终相信 , 生活奇趣和动魄的地方 , 恰恰就在于我们不知道下一刻迎面而来的是什么 。 而创造 , 大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了 。

中国农业大学|农大,永不说再见 | 李佳琦:24岁,热爱养牛
本文插图
在农大 , 你最庆幸遇见过谁吗?我最庆幸的是遇见这样一个团队 , 遇见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好老师、好前辈、好朋友 。 更要永远坚信 , 你所热爱的便是你的生活 。
这是一个有几代人的大家庭 , 也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新生代团队 , 我们有“年纪轻轻的小牧场” , 有建大创业园的“1006” , 尽管我只参与这两年 , 但未来仍然有我 。 这里是陪伴我成长的地方 , 是给我们提供平台和机会的地方 , 是助我起航的地方 , 值此毕业 , 可能无法见到许多想再见的人 , 想当面道一声感谢 , 希望下一次再见 , 鲜活又明亮 。
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更好的成长 , 每一次的遇见都是最好的安排 。
感动 , 感谢 , 感恩 , 都是因为你们 。

中国农业大学|农大,永不说再见 | 李佳琦:24岁,热爱养牛
本文插图

中国农业大学|农大,永不说再见 | 李佳琦:24岁,热爱养牛
本文插图
特殊的毕业季 , 让我们的论文答辩改为了线上 。 论文难产的那段时间 , 我曾幻想过无数次 , 答辩后要抱着我的哪位同门哭才不会被推开 , 后来发现 , 我想多了 。 牛精英首次尝试全网直播的形式进行学位论文公开答辩 , 以至于压力比以往更大 , 因此直到答辩前的20分钟 , 我仍然在修改PPT和措辞 , 在房间走来走去 , 喝水缓解自己的紧张 。
答辩完关掉麦克风的那一刻 , 爽怡姐抱来一束鲜花 。 我这几个月以来紧绷着的神经和巨大的压力 , 在那一瞬间全部以泪水的形式释放表达了出来 。 这一天清晨我收到的叮嘱和祝福 , 鼓励和陪伴 , 都被我默默记在心里了 。
而会议也结束的突然 , 还来不及与其他几位牛精英专项的伙伴好好告别 , 但这样也好 , 因为我们并不是分别 。
我一直在遇见许多不同的可爱善良的人 , 继而又不舍地与他们分别 , 能脚踏实地 , 也仰望星空 。 既有随处可栖的江湖 , 也有追风逐梦的骁勇 。 善良 , 优秀 , 勇敢 , 祝你 , 祝我 , 祝所有人 。

中国农业大学|农大,永不说再见 | 李佳琦:24岁,热爱养牛
本文插图
结缘于牛精英 , 相识于一个有味道的地方:牛场 。 我是组长 , 他是组员 , 连夜改稿子的时候总是他陪我熬夜 , 有难过事情的时候总会耐心开导我 , 带着满身的“牛味”去牧场附近的小超市买雪糕拿快递 , 在车还来来往往的小路上唱往后余生 , 就像小时候偷吃了蜜糖 , 踩在云端 , 甜在心里 。分页标题
8月份报道 , 被喜欢的人牵着手 , 逛遍了我喜欢的农大 。 他去动科楼我去“小牧场”或图书馆打卡学习 , 中午一起去清真食堂吃麻辣拌或和园的鸡腿 , 傍晚骑电动车绕整个学校兜一圈或者坐在操场上吹风 , 听曹萌的民谣 , 去天桥对面罗森吃关东煮 , 在凤鸣广场拍拍手 。
农大是我们缘分开始的地方 , 农大的一草一木 , 春夏秋冬都见证了我们的爱情 。 读研的这两年 , 正是双方的鼓励支持与陪伴 , 才一步步成为更好的我们 , 有了北漂的勇气和目标 , 也正是因为对方 , 即使面对即将步入社会后可能不温柔的世界 , 前方无尽的困难和曲折 , 我也想与你一同走下去 。
那些说星亮的人 , 一定没看过你的眼睛 , 你眼中有春夏秋冬 , 胜过我所见过的一切山川与河流 , 所念皆星河 , 星河中是你 。

中国农业大学|农大,永不说再见 | 李佳琦:24岁,热爱养牛
本文插图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养牛是在河北中元 , 早起喂奶 , 称料 , 抽血 , 听他们讲许多关于养牛的事情 。 我记得第一次给犊牛喂奶的时候 , 会紧紧地吸吮我的手 。
也是在中元 , 我认识了翠宇、舒媛、裴迪和Ago , 每天随着他们一起在牛场里 , 有些忙碌和不适应 , 但那段时间算是我第一次真正地开始学习关于养牛的一切 。 重复的喂牛工作并没有让我觉得那里的生活枯燥无味 , 反而因为有朋友的相伴变得十分丰富和难忘 , 三四月的河北天是湛蓝色 , 牛场的伙食好到让我轻松长胖 , 新认识的朋友给我讲述许多实验室的趣事 , 以至于到现在我们仍然是关系极好的朋友 , 聊起在牛场的日子时 , 仍是满满的回忆 。
在我们专业 , 有时候给牛采样是大工程 , 之前帮师兄采牛的瘤胃液 , 我们又一同回到中元 , 尽管冒着寒风 , 但大家分工合作 , 采样的过程非常顺利 。 牧场有些变化 , 也有不变 , 看着自己喂过的牛一点点长大 , 心中也是满满的成就感 。
提起农业 , 大家的初印象可能都是“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 , 报考时的不被看好也曾让我一度犹豫自己的选择 , 但学农让我真切地明白 , 一粒种子一滴牛奶可以改变世界 , 这就是农业的力量 。
感谢当初犹豫过后坚定的自己 , 从踌躇不前到坚定且热爱这个行业 , 而毕业后的我们也将继续肩负使命 , 投身“三农” , 做一名真正优秀的农业工作者 , 不负期待与嘱托 。
今日或许一别 , 但我们不说再见不说离别 , 祝我们毕业快乐 , 江湖再见 。
来源:动科学院 李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