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南十三地市,有四座以“阳”为名,均有两千余年的建制史

湖南省 , 位于我国中南部内陆、长江中游南岸 , 自古有“古道圣土”“屈贾之乡”之称 , 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 近代更是出现了“惟楚有才 , 于斯为盛”的盛况 。历史上 , 湖南、湖北曾长期为同一政区 , 到清朝建立后 , 湖广行省大致以洞庭湖为界析为湖南、湖北两省 , 湖南正式设省 , 因大部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

湖南省|湖南十三地市,有四座以“阳”为名,均有两千余年的建制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国古代地名多因山川河流等得名 , 其中山南水北为阳 , 以“阳”为名的名城、古县众多 。湖南省自清初成立后省域较为稳定 , 现在共辖有十三个地级市、一个自治州 , 其中有四座地级市以“阳”为名 , 分别为岳阳、衡阳、益阳及邵阳 。这四市均有两千余年的建制史 , 岳阳市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岳阳市 , 位于湖南省东北部 , 古称巴陵、岳州、巴州等 , 先秦时期就已建城 , 历史上曾为郡、州、路、府等治所 , 现为湖南省地级市 , 也是湖南仅有的四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岳阳 , 古属荆州 , 春秋战国属楚 , 战国时期为楚国黔中郡地 , 秦灭楚后为长沙郡罗县地 , 罗县为今岳阳市域最早的县 。

湖南省|湖南十三地市,有四座以“阳”为名,均有两千余年的建制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 下隽县析置巴陵县 , 南朝宋是设巴陵郡 , 隋朝时改称巴州 , 后改岳州 , 唐、宋时均为岳州 , 元朝时为岳州路 , 明清则为岳州府 , 均治巴陵县 。民国初废府存县 , 岳州府废而巴陵县改称岳阳县 。

湖南省|湖南十三地市,有四座以“阳”为名,均有两千余年的建制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衡阳市 , 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 , 因地处衡山之南而得名衡阳 , 现为湖南省地级市 。衡阳古称衡州 , 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 也是湘南军事重镇 , 历史上曾长期为湘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 南岳“衡山”就位于今衡阳市境 。

湖南省|湖南十三地市,有四座以“阳”为名,均有两千余年的建制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衡阳市域建制始于秦 , 秦时置耒阳县 , 两汉时设承阳、酃两县 , 衡阳县则设于三国吴(公元257年)时 , 但此衡阳县西晋时改称衡山县 , 今衡阳最早称临蒸县 , 东汉末建安年间所设 , 隋朝改称衡阳县 , 并于此置衡州 。隋及唐初 , 衡阳县先后为衡州、衡阳郡治所 , 唐中期以后至南宋均为衡州 , 元朝时设衡州路 , 明清时为衡州府 , 衡阳县均为其治所 。民国时 , 衡阳县城区及近郊析为衡阳市 , 建国后也曾设衡阳专区 , 现为地级衡阳市 。

湖南省|湖南十三地市,有四座以“阳”为名,均有两千余年的建制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益阳市 , 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南岸 , 为雪峰山东端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 , 现为湖南省地级市 。益阳历史悠久 , 秦时就已有益阳县 , 建县时间两千二百多年 。历史上 , 益阳县名稳定 , 自秦至今 , 益阳先后隶属于长沙郡、长沙国、衡阳郡、潭州、潭州府、潭州路、天临路、长沙府等 , 除元朝时曾短暂为益阳州外均为县 , 县名未变 。建国初曾设益阳专区、益阳市等 , 经过数十年政区沿革 , 1994年设立地级益阳市 。

湖南省|湖南十三地市,有四座以“阳”为名,均有两千余年的建制史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邵阳市 , 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南、资江上游 , 西汉置县 , 明清为府 , 现为湖南省地级市 。邵阳 , 古称邵陵、邵州、宝庆等 , 其西汉初置县 , 称昭陵县 , 建县时间两千多年 。三国吴时于昭陵设昭陵郡 , 两晋南北朝时先后称邵陵、邵阳等 , 唐时于邵阳设邵州 , 南宋时宋理宗登基前曾任邵州防御使 , 登基后升邵州为宝庆府 , 元为宝庆路 , 明清均称宝庆府 , 治所均为邵阳县 。民国初废府存县 , 宝庆府废而邵阳县改称宝庆县 , 1928年又改宝庆为邵阳 , 宝庆之名自此成为历史 。建国初曾设邵阳专区、县级邵阳市等 , 1986年地市合并为地级邵阳市 。
【湖南省|湖南十三地市,有四座以“阳”为名,均有两千余年的建制史】
湖南省|湖南十三地市,有四座以“阳”为名,均有两千余年的建制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