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这位67岁的上海老人在家埋头10年干这件事,拿奖拿到手软……

摘要:四组8幅剪纸作品以“门”为线索 , 巧妙地串起了“四史” , 生动有趣 , 纤毫毕现 。

剪纸|这位67岁的上海老人在家埋头10年干这件事,拿奖拿到手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 传承党史的红色基因;从矮墙门到高铁门 , 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新中国史;从小渠门到大闸门 , 改革开放的洪流带来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小家门到大国门 , 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丰富成果……白底红纸上 , 有家庭变迁 , 也有时代巨变 。
这四组8幅剪纸作品以“门”为线索 , 巧妙地串起了“四史” , 生动有趣 , 纤毫毕现 , 名为“看八门学四史” , 创作人是闵行区新虹街道爱博一村的剪纸达人——67岁的朱兰钧 。

剪纸|这位67岁的上海老人在家埋头10年干这件事,拿奖拿到手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看“八门”学“四史” 。
“剪纸并不容易 , 图案简单的蝴蝶小鱼 , 用剪刀就可以 , 复杂精细的就需要更多步骤 , 先用笔勾勒出轮廓 , 再用美工刀刻出图案 , 最后用镊子把作品贴到白色背景纸上 , 一步都不能马虎 。”朱兰钧说 , 这套作品她设计了整整两个月 。
仅一幅石库门就做了十余张
5月 , 社区学校要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 希望能融入朱兰钧的剪纸元素 。朱兰钧既兴奋 , 又有些忐忑 。要怎么通过剪纸来反映时代变迁?她一边研究文件 , 一边向很多人讨教 。哥哥朱墨钧是七宝皮影传承人 , 他的话启发了朱兰钧:“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 一大会址是石库门 , 是中国红色征程的起点 ,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 这是党的历史上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红色历程 。”
石库门外墙青红砖交错 , 黑漆大门上配铜环 , 门楣上有拱形堆塑花饰 , 造型很有特点 , 而对于只有一个颜色的剪纸来说 , 要表现出砖砖分明的清水墙可不容易 , 朱兰钧反复尝试 。没有格子看起来不像 , 格子大了也不像 , 老伴儿心细 , 一笔笔细细画好 , 朱兰钧再把它刻成镂空 。
为这面墙“砖雕”一次 , 就要花去三四个小时 , 而要做出立体感 , 线条倾斜的角度也很重要 , 否则就只是二维纸片 。墙“雕”完整了 , 再拼贴旁边的树木枝杈 , 来回调整形状和位置 。一层层重叠太厚 , 不好看 , 朱兰钧就把确定好位置的图样复印下来 , 再重新一次刻成 , 仅这一幅石库门她就做了十余张 。
天安门的细节也很丰富 , 朱兰钧实践了几次都没办法全部展示 , 所以她挑了最重要的元素 。城楼和栏杆都好说 , 主席的照片要剪得满意可不容易 , “我特地把这张照片印下来 , 满满一张A4纸上有几十个 , 全部给它刻下来 , 选出最满意的一张 。”摸着这幅作品 , 她说:“从一大会址到北京天安门 , 我们的新中国就是这么来的 。”

剪纸|这位67岁的上海老人在家埋头10年干这件事,拿奖拿到手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朱兰钧在讲述创作的过程 。
朱兰钧成长在原华漕乡黎明村 , 她家旁边就是一片茂密的树林 。她年轻时 , 村子里都是矮矮的平房 , 中间是睡觉的房间 , 鸡、鸭、羊养在两边 , 门前的矮墙是用泥垒起来 , 叫做矮墙门 。在第二组新中国史“矮墙门——高铁门”中 , 朱兰钧把这些细节都剪了进去 。
她指着屋内设计的人物介绍;“人的头都要碰到顶了 , 可见墙门多矮 。我们1977年结婚时 , 住的就是这样的平房 , 白手起家有了2层楼房 , 退休后又住进了自己盖的4层别墅 , 大门能容两辆车进出 , 我家就是从矮墙门到铁门、铝合金门再换成不锈钢门 。”
记忆中门口有篱笆 , 村里有牛棚 , 水是从小渠门里流出来的 , 于是就有了第三幅“小渠细流水——开闸流水哗哗” 。朱兰钧解释:“这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一样 , 开始国门开得很小 , 现在越来越开放了 , 也对应着改革开放以来穷和富的反差 。”分页标题
【剪纸|这位67岁的上海老人在家埋头10年干这件事,拿奖拿到手软……】出去旅游时 , 朱兰钧看到有的贫困村里只有老人和孩子 , 坐在门槛上边晒太阳边吃饭 。这些年我们国家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 因此她特地设计创作了这幅“穷乡僻壤——富民强国” 。她介绍说:“既要关心贫困户脱贫的小家门 , 又要关心进博会向世界开放的大国门 , 我们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
20年后再“上岗”
“看八门学四史”共8张 , 朱兰钧构思第一张石库门 , 并确定系列主题 , 用了一个月 , 后6张她也在一个月内完成了 。那些日子她闭门不出 , 每天一坐就是七八小时 , 结果有天早上睡醒腿痛 , 几天后严重到不能蹲下站起 。去医院检查 , 发现是软骨增生、膝盖积水 , 医生嘱她不能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她开玩笑 , “还好我是腿坏了 , 不是手” , 一边接受治疗 , 一边完成了作品 。

剪纸|这位67岁的上海老人在家埋头10年干这件事,拿奖拿到手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她的右腿还有些水肿 。
10年前 , 朱兰钧在街道社区学校报班学剪纸 , 摸索了一年 , 就被社区学校聘为兼职老师 , 老年生活忙碌了起来 , 还要去两所学校、两个居委会和一个敬老院近百名学生上课 。她的课表排得满满当当 , 周末才有时间剪自己的东西 , “人家说越老越有时间 , 我越老越没时间了 。”居委会给朱兰钧开设了剪纸工作室 , 方便她开展教学和创作 , 这间“兰虹艺社”今年7月刚刚启用 , 她笑说自己47岁退休 , 整整20年后又重新“上岗”了 。
老伴擅长书法 , 朱兰钧剪纸里的字大都是他写的 , 老两口的日常 , 就是一个剪纸一个写字 , 屋子里总是安安静静 。“四史”作品里 , 老伴帮她写字 , 她一刀一刀地刻 , “我们反复实验 , 弄断了好几次 , 这才让整体看起来比较和谐 。”

剪纸|这位67岁的上海老人在家埋头10年干这件事,拿奖拿到手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朱兰钧的老伴儿在刻一个扇面 。
13岁就开始纺纱 , 15岁会织土布 , 后来在手套厂、羽绒服厂和毛纺厂都工作过 , 朱兰钧头脑灵活 , “干起活来 , 不知道什么叫吃力” , 因而总是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多年的服装设计经验 , 让她对画面搭配和拼接创作很在行 。“有了这个工作室 , 我想找一个有思路能创作的人 , 把技术传承下去 , 只要有人愿意来学 , 我的门一直敞开着 。”
工作室的墙上既有仕女图、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这些传统内容 , 还有学“四史”和抗疫 , 以及农村动迁、世博会、党建等题材 。她手头正在做的 , 是水浒传108将剪纸作品 。现在已经完成的40个人物 , 被一页页整齐码着 , 用硫酸纸仔细保护起来 。
朱兰钧觉得 , 自己既是与时俱进的记录者、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 而她一直在做的 , 就是把这二者结合 , 通过剪纸记录时代、再现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