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姜维北伐之前,廖化给过警告但是未被采用,否则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姜维以战为守的战略思想
蜀汉在构建对魏防御体系时 , 基本沿袭传统战术 , 王平组织的兴势战役则是这一战术的集中体现 。毫无疑问 , "错守诸围"的战术 , 即拒敌于四川盆地边缘山区 , 依靠兴势山、黄金谷等外围据点坚守 , 使得曹爽数万大军劳而无功 , 堪称防御战典例 。这种不强调对敌军的杀伤效果、忽视战略反击力度的消极防御思想 , "把防御作为最终目的"战略部署无法弥补双方作战兵力上的巨大差距 。

三国两晋南北朝|姜维北伐之前,廖化给过警告但是未被采用,否则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且曹魏地广物博 , 即使是关中军事物资损耗殆尽 , 还有关东诸州辗转供应 , 并不会大幅度削弱到雍凉一带的魏军实力 。国家间的军事斗争既是战争层面决斗、武装力量上的比拼 , 更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自夷陵之战后 , 蜀汉集团不但丧失了关羽、张飞、黄忠、马良、黄权等一大批一流的军政人才 , 更丢失了战略要地荆州 。蜀国国情可谓是岌岌可危 。

三国两晋南北朝|姜维北伐之前,廖化给过警告但是未被采用,否则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 , 姜维改变了这种单纯防守的战术 , 为了实现寓攻于守 , 他更改了蜀国战略方针 。一是由谷口诸围的分散防守变为以汉城、乐城、阳平关、白水关、葭萌城与兴势、黄金等诸多关隘要塞的集中防御 , 组成诱敌深入的口袋阵 , 又命傅佥、蒋舒率兵据守阳安关 , 建立战略纵深防线 , 构筑阶梯级防御体系;二则是典型的疲兵之计 , 然后进行大规模的反击而 , 大大的消耗敌军的救援力量 , 达到扭转双方兵力差距的战略目的 。
廖化对姜维的建议 , 可惜未被听取
廖化的才能、武艺或许不能与诸葛亮、关羽相比 , 但他也不失为一名出色的先锋 。诸葛亮在"五丈原"一仗中 , 作为先锋的廖化单骑追杀司马懿 , 虽然得不到他的人头 , 也杀得他丢盔弃甲 。对此廖化的勇猛可见一斑 。廖化是否平庸无能 , 诸葛亮临终前的嘱托是最有力的答案 。诸葛亮亲口所述廖化可堪重用 , 可见其智力超群 。

三国两晋南北朝|姜维北伐之前,廖化给过警告但是未被采用,否则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关云长败亡后 , 他被迫归属吴国,但却日夜想着回归蜀营 , 后经千辛万苦,携奉老母 , 日夜向西 , 重新回到蜀营 。从这一点上 , 可看到廖化不仅是一名称职的先锋 , 而且可看出他对蜀汉事业的忠心耿耿并为之付出终生心血的高尚品格 。
诸葛亮死后,姜维九伐中原,作为诸葛亮的旧将也只有廖化、张翼等几人了 ,这时廖化成了复兴汉业的中坚力量,屡次出任先锋 。在祁山一战中,廖化发挥其智勇才能,打败了魏国的先锋郑伦 , 并把郑伦斩于马下 。廖化在任先锋期间,对姜维的行军布阵 , 作战谋略,提出过很多合理化建议 , 可惜不少未被采纳 , 实在让人感慨万千 。

三国两晋南北朝|姜维北伐之前,廖化给过警告但是未被采用,否则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姜维准备对魏国进行连年北伐时 , 廖化曾指出连年北伐军力疲惫 , 加之与魏国军力差距过大 , 将士水平也差距很大 , 所以连年北伐必然会自食恶果 。但姜维一心完成诸葛亮遗愿并未听取其意见 , 结果最后果然大败战死 。
姜维战死的悲情思想第八次北伐 。姜维与邓艾酣战正激 , 却被后主听信黄皓馋言 , 三道诏书召回北伐变得困难重重 , 希望渺茫姜维只得听从邵正之言 , 前往沓中避祸以求保国安身"蜀之伐魏自此终.而魏之伐蜀又自此始:可见汉不灭贼 , 则贼必灭汉.此正武侯'不两立'之说也 。"分页标题
正如诸葛亮所料 , 蜀一旦停止伐魏 , 魏就开始谋划伐蜀 。面对魏国的进犯 , 姜维一边具表奏请后主派将把守阳平关和阴平桥 。一边自起沓中之兵防御 。但因黄皓隐匿 , 后主昏庸 , 使魏国伐蜀势如破竹 , 邓艾先至成都 , 后主降魏 , 并派人招降姜维 。

三国两晋南北朝|姜维北伐之前,廖化给过警告但是未被采用,否则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此时的姜维 , 孤军守在剑阁 , 前有钟会大军 , 后无援兵接应 , 势单力孤 。按照常理 , 国君已经投降 , 臣子更无须抗争 。但事实不然 , 姜维在这种困境下依旧企图最后一搏 , 扭转乾坤 , 那就是伪降:先取得钟会信任 , 挑拔钟、邓二人关系 , 然后夺得兵权 , 恢复蜀汉社稷 。就计策本身来看 , 不失为一条妙计 , 但由于秘密泄露 , 反被魏将先发制人 , 钟会被杀 。

三国两晋南北朝|姜维北伐之前,廖化给过警告但是未被采用,否则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国两晋南北朝|姜维北伐之前,廖化给过警告但是未被采用,否则历史可能会被改写】在战斗中 , 姜维心疼转加 , 拔剑自刎 , 显示了生命中最壮烈的一幕 , "大胆应无惧 , 雄心誓不回"的英雄至此结束了生命 , 全书的悲剧气氛在这里达到了一个高潮 。可叹如果当时姜维听取廖化建议 , 以守为攻 , 或许历史将会被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