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香积寺之战—华夏历史的拐点

【安禄山|香积寺之战—华夏历史的拐点】提起香积寺 , 很多人只会想到西安久负盛名 , 香火传世的香积寺 , 但没几个人记得当年在那里发生的一场改变中原民族命运的大决战 。

安禄山|香积寺之战—华夏历史的拐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香积寺
安史之乱 , 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 历史书上有不厌其烦的讲述,中原丧乱 , 十室九空 , 白骨蔽野 , 很多李唐宗室被掳 , 我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 先讲一讲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 。

安禄山|香积寺之战—华夏历史的拐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安禄山
安禄山 , "营州柳城胡也" , 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厮是辽宁省朝阳市出生的少数民族 , "母阿史德 , 为觋 , 居突厥中"--他妈姓阿史德 , 是一个走街串巷 , 替人跳大神的巫女 , 在突厥的地盘生活 , 信奉祆教 。在那个时代 , 巫女 , 尤其是信奉祆教的巫女是不能结婚的 , 所以 , 安禄山的来路很野 。史载"祷子于轧荦山 , 虏所谓斗战神者 , 既而妊" 。而且史籍记载 , 安禄山出生的时候有异象"有光照穹庐 , 野兽尽鸣 , 望气者言其祥" , 但唐朝也有能人 , 发现异象 , 于是"范阳节度使张仁愿遣搜庐帐 , 欲尽杀之" , 最后这厮被人藏了起来才躲这一劫(祆教与现在的某教有些渊源) , 史思明与安禄山同族(有考证说是粟特族) , 也是祆教教徒 。

安禄山|香积寺之战—华夏历史的拐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史思明
李俶 , 就是后来的唐代宗李豫 , "聪明宽厚 , 喜愠不形于色 , 而好学强记 , 通《易》象 。初名俶"、"生之岁 , 豫州献嘉禾 , 于是以为祥 , 乃更名豫" , 他就是香积寺大战中 , 唐朝一方的统帅(他父亲唐肃宗李亨已经登基称帝 , 唐玄宗早已躲到了四川) , 郭子仪为副帅 , 李嗣业为前锋 。

安禄山|香积寺之战—华夏历史的拐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嗣业
至德二年 , 唐军与安史叛军在长安附近发起香积寺大战 , 这一战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 , 唐军由防守转为战略进攻 。香积寺大战进行的极为惨烈"自日中至昃 , 斩首六万级 , 填涧壑死几半" , 其中 , 李嗣业这个人不得不提 , 没有他 , 香积寺大战唐军极可能就输了:"嗣业 , 京兆高陵人 , 长七尺 , 膂力绝众""广平王收长安 , 嗣业统前军 , 阵于香积寺北""贼大出 , 掩追骑 , 还蹂王师 , 王师乱不能阵""嗣业乃脱衣徒搏 , 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 , 当嗣业刀者 , 人马俱碎 , 杀十数人 , 阵容方驻 。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 , 如墙而进 。嗣业先登奋命 , 所向摧靡""自午至酉 , 斩首六万级 , 贼东走 , 遂平长安 , 嗣业战多" 。香积寺之战 , 唐军基本歼灭关中叛军 , 叛军精锐大部分丧失 , 此后 , 叛军形势开始急转直下 , 很快唐军就收复洛阳 。

安禄山|香积寺之战—华夏历史的拐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香积寺之战
史载"禄山生而显异 , 其母名之轧荦山 , 众人皆奇之 , 及长 , 示谓众人神也" , 过去北方少数民族都信奉祆教(拜火教) , 安禄山自打出生时起 , 因为出了一点所谓的"异象" , 长大后就拿这个来忽悠人 , 说自己是"神"的化身 , 经常开展并主持祆教的祭祀活动 , 让自己成为宗教领袖 , 利用宗教来笼络众人 。当安禄山起兵反叛的时候 , 有大量的番汉兵将参与 。祆教在当时北方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旧唐书》记载 , 张弘靖"欲于事初尽革其俗 , 乃发禄山墓 , 毁其棺柩 , 人尤失望" , 张弘靖挖安禄山的墓是在安禄山死后五十多年了 , 当地人还"尤失望" , 到了唐穆宗长庆年间 , 人们还把安禄山和史思明称之为"二圣"(原来称之为四圣 , 包括安庆绪和史朝义) , 可见当时祆教势力的影响之深厚 , 民众被祆教洗脑之深!香积寺巨大的历史意义不在于唐军收复长安 , 而在于使中华民族幸免于受到异族的宗教统治和压迫 。分页标题

安禄山|香积寺之战—华夏历史的拐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嗣业
在当时 , 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反叛后 , 一路不断地攻城略地 , 也一路不断的传教 , 挟裹大量沦陷区的民众 , 大批民众被洗脑入教 , 跟随叛军作战 , 致使叛军实力大增 , 同时祆教的传播也不断加速 。香积寺一战 , 唐军收复长安的同时开始展开战略反攻 , 一路收复失地 , 所幸沦陷区民众被"感染"时间短 , 很快就醒悟过来 。如果被安史叛军占领迁延日久 , 华夏大地恐怕会在唐朝时期就会成为政教合一的宗教国家 。
万幸 , 香积寺 , 我们胜了 , 我们需要感谢李豫、郭子仪、李嗣业和千千万万为华夏民族出生入死乃至捐躯的英雄 。
参考史料《旧唐书》、《新唐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