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爱|心理学:人到中年,有些人不要再联系了,都是无效社交



说爱|心理学:人到中年,有些人不要再联系了,都是无效社交
本文插图
人生在四十岁之前 , 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 , 因为 , 你要学会如何认识这个世界 , 以及感受这个世界;在四十岁之后 , 就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朋友圈是一个较为容易鱼龙混杂的地方 , 形形色色的人好坏参半 , 而在那些所谓的社交中 , 并不是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值得我们花费心思去维护 。

说爱|心理学:人到中年,有些人不要再联系了,都是无效社交
本文插图
一、无效社交需要进行断舍离
对你的生活不会产生任何价值 , 而你和别人交谈的过程中也不会让你产生共鸣或者心情愉悦的效果 。
在你所谓的人际关系中 , 交流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 , 这样的社交被称作是是无效社交 。
《火星情报局》里的钱枫抱怨汪涵居然删除了自己 , 除此之外 , 汪涵还删除了其他人 。
汪涵曾说自己有时候看到手机通讯录里有100多个联系人的时候 , 会感觉莫名的恐慌 。
很多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都在占据自己的生活 , 逼迫自己花费心思 , 于是 , 当联系人到达一定数量的时候 , 汪涵会选择定期清理一批人 。
所谓感情 , 它是两个人之间经过时间和空间的相互交流而达到的一个效果 , 它若是真情实意 , 便不会因为彼此的不联系而淡化 。
相反 , 那些明明掀不起任何波澜的所谓情谊 , 却总是让你患得患失 。
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 , 越往后走你会发现 , 身边留下的人会越来越少 , 而时间会过滤掉所有的情感杂质 , 留下最真挚的友谊 。
当你过滤掉那些无效的社交时 , 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自在得一塌糊涂 。

说爱|心理学:人到中年,有些人不要再联系了,都是无效社交
本文插图
二、圈子决定人生 , 接近什么样的人 , 就会走什么样的路
社会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决定理论” , 意为一个人的成就和他的层次 , 约等于他最长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
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你的社交层次 , 决定了你的层次 。
你身边人的行为习惯 , 会在相处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你的血肉;而你眼中的世界和人 , 则会影响你未来的走向以及格局 。
很多人在上大学的时候总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宿舍如果有一个干净的人 , 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 , 这个爱干净的人也会被其他懒惰的舍友同化;而若是只有一个懒惰的人 , 用不了多久 , 他就会被其他爱干净的舍友同化 。
古语云:“居香兰之室 , 久而不闻其香 , 与之化已;居鲍鱼之室 , 久而不闻其臭 , 与之化已 。 ”
圈子决定人生 , 接近什么样的人 , 就会走什么样的路 , 你和勤奋的人待在一起 。 便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待在一起 , 你永远不会消沉 。
“鸟随鸾凤飞腾远 , 人伴贤良品自高” , 你的社交圈子决定了你的人生质量 。

说爱|心理学:人到中年,有些人不要再联系了,都是无效社交
本文插图
三、真正有效的社交是:资源共享
如果你是一个砍柴人 , 你的伙伴是一个放牛的人 , 一开始你不知道这附近哪里有柴 , 在和放牛人攀谈的过程中 , 你知道了附近哪里有好的木头资源 , 于是你在他的指引下满载而归 。
在一段人际关系中 , 你通过和别人的沟通 , 哪怕过程花费了时间和精力 , 但是你得到了有用的信息 , 这样的社交称之为有效社交 。
人在不同的年龄段 , 所侧重的点不一样 , 解决的方式也不一样 。
20出头的年纪 , 我们刚刚从懵懂无知的状态脱离出来 , 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 我们尚且不知 , 因此 , 这个阶段的我们就需要走很多的路 , 认识很多的人来构造我们眼中的世界 。分页标题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到了中年阶段 , 我们行了很多水 , 走了很多路 , 看过了人间悲欢离合 , 也明白了如何取舍 , 因此这个阶段的我们注重的不是我们见过多少人 , 而是值得在我们身边留下的 , 能有多少人 。
社交表面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行为 , 然而从经济学角度来说 , 它是一种资源 , 真正的人脉不光是雪中送炭 , 更应该是锦上添花 , 有效的社交是资源共享 , 能让你在交流中获得成长 。

说爱|心理学:人到中年,有些人不要再联系了,都是无效社交
本文插图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智力允许的范围内 , 人类拥有稳定社交好友的上限是150人 。 ”
因此 , 生命中的友谊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 , 我们总是觉得朋友越多越好 , 然而朋友这个词语被赋予了深厚的内涵 , 因此 , 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被称作是朋友 , 有的人只是短暂停留的过客 。
【说爱|心理学:人到中年,有些人不要再联系了,都是无效社交】人生需要对无意义的东西进行断舍离 , 圈子干净了 , 你所看到的世界个人就会变得更通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