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因看错人而吃亏?牢记老祖宗的2条经典口诀,看人永不出偏差

古人说“成大事者必能聚人” , 也就是能够成就事业的人首先就是需要能够在身边聚集起一群出色的朋友 , 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 就好像是以布衣之身而取得天下的刘邦 , 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 , 便是因为“张良、萧何、韩信 , 此三人皆为人杰 , 而吾能用之 , 故以此得天下也” , 本质上还是因为用人方面很成功 。

|常因看错人而吃亏?牢记老祖宗的2条经典口诀,看人永不出偏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像刘邦那样的人物毕竟只是少数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 就连识人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 甚至常常因为看错人而吃亏 , 那么怎么才能够改变这种现状呢?其实只要真正牢记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这2条经典口诀 , 并且真正熟练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 那么看人便可以永不出偏差 , 自然也不会因此而吃亏了 。
首先便是“察言观色” , 很多人之所以无法成就一些好的事业 ,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无法准确地做到这四个字 , 就好比在以前的时候 , 我们进入那一些豪华卖场之类的地方 , 导购员见到客人衣着普通便蹬鼻子上脸的 , 结果因此而错过很多的大生意 , 这也算得上是典型的“看错人而吃亏”的例子 , 通过服饰外貌便给人下定义贴标签 , 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察言观色” 。

|常因看错人而吃亏?牢记老祖宗的2条经典口诀,看人永不出偏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其实真正的察言观色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 一个是“察言” , 也就是通过对别人的言谈来判断这个人的品性、志向、能力等等 , 在这方面有一个人就做得很成功 。根据《史记》的记载 , 与韩信张良同为汉初三杰的萧何在这方面便很厉害 , 当年韩信前去投奔刘邦的时候还仅仅是一个小官员 , 但是萧何与他谈了好几次 , 对于他的才能感到非常奇异 , 这才有了后来“萧何月下追韩信” , 让韩信登台拜将的故事(信数与萧何语 , 何奇之……拜大将 , 乃韩信) 。

|常因看错人而吃亏?牢记老祖宗的2条经典口诀,看人永不出偏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另一个便是“观色” , 也就是观察整个人所透露出来的精神气质 , 那一些精神涣散之人 , 懒散傲慢之人 , 往往都是无法取得太多成就的 , 在这方面很厉害的便是晚清名臣曾国藩 , 他曾经写下了一本专门观人的书叫做《冰鉴》 , 详细记载了观察人的方法 , 而其中“观色”便是至为重要的一条 , 他便正是以此为湘军网罗了彭玉麟、杨岳斌等等人才 , 建立起一番功业 。

|常因看错人而吃亏?牢记老祖宗的2条经典口诀,看人永不出偏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次便是“见微知著” , 古人说“观一叶而知天下秋” , 说的便是从那一些细微的地方 , 去看出一个人的秉性 , 当年王莽取代汉家天下建立“新朝” , 没多久就是天下大乱 , 各地纷纷割据 , 其中有一个叫做公孙述的人也割据一方称帝 , 与后来成为汉光武帝的刘秀分庭抗礼 , 结果他手下的大臣却跑到了刘秀手下 。

|常因看错人而吃亏?牢记老祖宗的2条经典口诀,看人永不出偏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时刘秀的势力还远远不如公孙述 , 于是他就很好奇地问那个跑过来的大臣原因 , 大臣会答说:“我在公孙述手下的时候 , 他用最好的宝马最华贵的器具最尊崇的礼仪 , 看似非常尊贵但是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志向;而大王您虽然举止粗豪行事不避下属 , 反而更能够显出包含天地的格局;公孙述就好像是一个精美但没有什么太多容量的小瓷杯 , 而大王就好像是一个看似粗糙但是有着大容量的搪瓷缸 。”分页标题

|常因看错人而吃亏?牢记老祖宗的2条经典口诀,看人永不出偏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便是典型地从生活细节 , 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与追求 , 后来公孙述兵败而刘秀成功称帝建立东汉 , 可见其眼光确实很厉害 。纵观古今 , 那一些真正能够有所成就的人 , 在如何观人这一方面基本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 而总览其源 , 基本便是从言谈举止、个人气质与生活细节来判断 。
【|常因看错人而吃亏?牢记老祖宗的2条经典口诀,看人永不出偏差】常因看错人而吃亏?牢记老祖宗的2条经典口诀 , 看人永不出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