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张居正|张居正变法挽救大明王朝,死后却遭到清算

【明朝,张居正|张居正变法挽救大明王朝,死后却遭到清算】前言:
张居正出身平常百姓 , 但是天资聪颖 , 又勤奋好学 , 年仅十六岁就一举考进举人 , 一心想着报效国家 。终于在万历年间他成为了首辅 , 只是当时的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霜雨雪 , 所有的制度和体系被人们熟悉后 , 各种转空子 , 灰色地带都被发掘了出来 。整个社会变得千疮百孔 , 百病丛生 。张居正为救国家与危难当中 , 便在掌握大权后 , 对朝廷官员、社会体系进行了变革 。一、历史背景
1.土地兼并加剧
明朝中期 , 土地私有制发展迅速 , 土地资本化日益增强 , 地方上有实力的大户人家勾结官员 , 欺压百姓 , 侵占农民土地 。皇亲贵族、勋戚宦官利用手里的政权 , 采用各种手段占夺大量土地 。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变成流民 。耕民的减少 , 使得人头税越来越少 。大量的金钱在民间流通 , 地主豪强用各种方法逃税漏税 。政府财政枯竭 , 国库空缺 。

明朝,张居正|张居正变法挽救大明王朝,死后却遭到清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朝货币流通政策
2.政府开支过大
首先 , 军事上南边倭寇一直不死心 , 北边又有少数民族俺答汗想入侵中原 , 长年用兵 , 添兵设饷 , 军费飙升 , 支出庞大 。其次 , 皇亲国戚由明初的数十人代代繁衍 , 到万历年间的时候的数量已是暴涨翻了几十倍 , 朝廷的俸禄供养如数增长 , 财政不堪重负 。
3.官员腐败严重
明初期 , 在朱元璋的管理带领下 , 大家都很节俭清廉 。但是 , 等到明朝中叶 , 国家发展起来 , 国库有钱了 , 官员们也了解制度漏洞 , 很多官员贪污行贿 。大官没人管 , 小官也暗自行动 , 腐败现象一时间难以控制 , 到万历年间 , 国家大部分的金钱都进入官员和大户人家的仓库里 。
此时的明朝 , 经过了发展、繁荣和辉煌 , 已经慢慢衰败下来 , 各种弊端暴露出来 , 危机四伏 。当时存在的积弊被张居概括为五大项:"日宗室骄恣、日庶官瘝旷、日吏治因循、日边备未修、日财用大匮 。"内忧外患 , 各个方面都需要治理和改善 , 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 , 张居正想要通过变法来改变现状 。于是在其辅佐皇帝 , 办理朝政时 , 便组织并下令进行全面的改革 。

明朝,张居正|张居正变法挽救大明王朝,死后却遭到清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变革的场面二、改革内容
1.内政"尊主权 , 课吏职 , 行赏罚 , 一号令"和"强公室 , 杜私门"
整顿官吏 , 撤销中央机构中的冗官冗员 , 加强中央集权 。其发明的"考成法" , 加强内阁事权 , 内阁控制六部 , 各省抚案听任于六部 。三个机构互相监督、定期审核各级官僚政绩 ,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对朝廷政策的实施和贯彻程度 。整顿邮传和铨政 。
2.军事"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明朝,张居正|张居正变法挽救大明王朝,死后却遭到清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长城遗址
派重臣驻守边关 , 巩固军事防备 , 提高军事抗衡能力 。大力加固增设城防 , 修筑明长城 , 在北方边界的长城上增设1300多座"敌台" 。
对外采取和平政策 , 与鞑靼俺达汗进行茶马贸易 , 达成"隆庆和议"并通过他们与西藏黄教首领达赖三世建立友好和封贡的关系 。
派人前往动荡的地区 , 消灭叛乱分子 , 广州、赣州等地的地主霸凌和不法分子都得到管理和压制 , 为各地人民的稳定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
3.水利
黄河的决堤频繁 , 河水年年泛滥 , 运道堵塞 , 用来运输粮食的漕运受到很大的影响 , 疏浚河道变得迫在眉梢 。张居正修建堤坝 , 把黄河的入海河道设为淮河 , 有效抑制了黄河的泛滥 , 不仅使得漕运畅流通顺 , 还让废弃多年的荒地变成了良田 。分页标题
4.经济"一条鞭法者 ,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 , 量地计丁 , 丁粮毕输于官 。一岁之役 , 官为佥募 。力差 , 则计其工食之费 , 量为增减;银差 , 则计其交纳之费 , 加以增耗 。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 , 以及土贡方物 , 悉并一条 , 皆计亩征银 , 折办于官 , 故谓之一条鞭 。"
《明通鉴》里记载:"是时 , 帑藏充盈 , 国最完备 。"

明朝,张居正|张居正变法挽救大明王朝,死后却遭到清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朝时期的银钱
该政策把原来分散的里甲、均瑶、杂泛等税收合并 , 统一用白银交税赋 。之前人们货币流通不畅 , 家家户户都没有储备银钱 , 所以当时的农民可以用相应金额的实物充当赋税 , 但是实物与朝廷的需求不能达到匹配 , 而且实物变现通常比较困难 , 且不易保存和运输 , 大量的实物堆积空置很容易造成浪费 。到万历年间 , 商品经济发展旺盛 , 农民贩卖粮食换取现银 , 现金交税变得很容易 。这也大大提升了税收的质量 。
降低税收成本 。税收制度的简化 , 消减了许多繁琐的中间环节 , 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规定 , 极大的抑制了腐败行为 。没有了上级们一层层的剥削和掠夺 , 人民也得到了更好的生活 。
此外 , 这个政策强调赋税公平 , 百姓们都按地交税 , 有多少土地就交多少税 。张居正还命人丈量土地 , 测查全国的耕地 。许多被隐瞒的土地都被查出来 , 上缴给国家的税赋也更多了 。
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税制改革 , 短短几年内成效就已显著 , 国库吃紧的状态得到转变 , 充沛的经济为后面的战争提供了很大的支撑 , 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 。

明朝,张居正|张居正变法挽救大明王朝,死后却遭到清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蒙古袭击居庸关
张居正的整个变革体系为衰老的王朝注入了新的血液 , 让其再现活力 , 使得苟延残喘的朝廷多延续近五十年的时间 。"十年内海寓肃清 , 四夷詟服 , 太仓粟可支数年 。"
执行的十几年间 , 改革成效十分显著 。但是永远没有最完善的社会体系 , 在完美的变革也会有所弊端 , 而且体系变革不仅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 , 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伤害到一些人的既得利益 , 所以人们总是有办法在找到"鞭外之鞭" 。变革下面的弊端也慢慢显露出来 , 人们的生活愈发艰难 , 一条鞭也因此荒废了下来 。三、变革的衰败
1.水土不服
用银两代替实物充当赋税之适用于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 , 北方商品经济落后 , 农民手中没有余钱 , 不能足额缴纳赋税 , 只能变卖家产换取现金 , 更可气的是许多地方官员却趁机刮脂抹油 , 北方的百姓变得更加贫穷 , 人民的情绪越来越愤怒 , 对立的态度越来越坚硬 。

明朝,张居正|张居正变法挽救大明王朝,死后却遭到清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居正的图像
2.腐败新花样
为方便储存和统筹 , 一条鞭政策中还规定要将收取的碎银子熔化重铸成银锭后才能登记存入国库 。但是由于技术的不发达 , 在两者的转变过程中 , 往往会产生损耗 , 被称为火耗 。火耗也要从百姓手中征收 。许多官员就是借此机会收取比实际火耗更多的钱 , 用来填充自己腰包 。就这样新的腐败被孵化出来了 。四、清算的原因
1.君臣的积怨
君权和相权的相生相克 , 在封建王朝中 , 这两个位置一直处于相互制压 , 互相平衡的过程 。但是当时的万历皇帝年仅十岁 , 张居正一直教育辅助年幼的皇帝 , 为了坐稳江山 , 神宗母子一直对其都是尊重备至 , 言听计从 。张居正不仅传授他各种知识 , 还辅佐他打理政事 。万历皇帝每次见到他都要恭敬的称其先生 。他对小皇帝寄予厚望 , 想把他培育成千古明君 。但是要求过于严厉 , 还干涉到皇帝的生活 , 所谓物极必反 , 在小皇帝的心里 , 对其的尊重和亲近慢慢变成了畏惧和厌恶 。分页标题

明朝,张居正|张居正变法挽救大明王朝,死后却遭到清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万历皇帝的图像
万历皇帝年纪尚小 , 经常不上早朝 , 政治要事 , 也无心过问 , 国家大事都落到了张居正的肩膀上面 。张居正位居首辅的十年 , 代替皇帝处理政事 , 权倾朝野 , 功高盖主 , 人人都知张居正 , 皇帝的威望都没他的大 。小皇帝长大成人 , 开始懂得皇权的威严和分量 , 但是张居正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 依旧把持政权 , 这就引起皇帝的不满 。长期的压制更是把皇帝心中的怒火变成了仇恨 。
2.自身原因
张居正过于自信 , 不恤人言 , 他为了保证改革的实施 , 不断打击异己 。自负清高 , 锋芒毕露 , 与皇帝和百官的关系都不太好 。对百官要求严格 , 待人处物过于偏激、有失宽厚 , 对已经存在的事物不肯做出半步退让 。他自己奢侈享受却要求别人勤俭节约 , 不能以德服人 。
3.文武百官的弹劾
张居正是变革最大的支持者 , 随着张居正的去世 , 变革形如虚设 。他不想让张居正变革成功 , 不想让他名留青史 , 一条鞭也受到万历皇帝的排斥 , 被打入冷宫 , 群臣皇帝都有意忽略它 。张居正也因此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 病逝后 , 反对派们一拥而上 , 群起反抗 。

明朝,张居正|张居正变法挽救大明王朝,死后却遭到清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万历皇帝戎装图结语:
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从上到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 试图解决了王朝两百多年来累积的各种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 。许多百姓也从中得到了好处 , 但是 , 此次变革动了许多人的奶酪 。改革触碰到了许多官员、地方豪强以及一些高官的利益 , 因此许多人都不主张改革 , 保守派们更是强力抵抗 。而且 , 有些问题随着历史的沉淀已经太深、太顽固 , 积重难返 。这次变革使得晚明朝廷回光返照 , 但是它已经拯救不了这个腐朽败落的王朝 。
参考文献:
《明史 食货志》
《明通鉴》
《明神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