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欧亚,被称为"上帝之鞭",为什么强大的元朝存在感却是最低

导语
在欧洲的历史上 , 有三位人物被称之为"上帝之鞭" , 其中一位便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成吉思汗铁木真 。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就是元朝的前身 , 在他身死而忽必烈上位之后 , 忽必烈将蒙古帝国改名为"元" , 但实际上 , 其内核与原先的蒙古帝国无异 。

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欧亚,被称为"上帝之鞭",为什么强大的元朝存在感却是最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元朝疆域)
在我们现代人的认知中 , 虽说中国的朝代是"唐宋元明清" , 但人们总是选择性的忽略元朝 , 导致宋明两朝"恍若隔世" 。虽然我们常说"汉唐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之类的话 , 但是 , 中国真正强盛的朝代 , 却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 。元朝地域之大 , 大到当时的中国版图几乎囊括整个亚洲 。然而 , 这么一个强大的朝代 , 却总是被忽略 ,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1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的国家政权 , 元朝成为名副其实的"上帝之鞭" , 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朝代之一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很特殊 。
首先 , 它是我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统一的王朝 ,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即便是南北朝和五代十国 , 也不过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短暂的地区性的政权罢了 , 想元朝这样可以做到大一统这个地步的 , 元朝还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
其次 , 是元朝的戏曲艺术 。所谓"唐诗、宋词、元曲" , 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高峰期 , 也是诗歌产出的黄金时期 , 据不完全统计 , 除去已经失传的诗歌外 , 现在流传下来的唐诗有五万多首;宋代特殊的社会环境给予宋词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 而因为诗歌的发展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程度 , 词在这时就显现出了它的优势 , 于是 ,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词人 , 其中 , "唐宋八大家"中的那六位宋代词人就是很好的代表;而元曲 , 实际上 , 元曲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巧合性的 , 而这也是元代戏曲艺术的特殊性所在 。

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欧亚,被称为"上帝之鞭",为什么强大的元朝存在感却是最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杂剧《西厢记》)
元曲又被称为"元杂剧" , 是一种把舞蹈、歌曲、说白融合在一起的传统的艺术形式 。事实上 , 杂剧并不是元朝特有的 , 早在唐初的时候 , 就已经出现了杂剧了 。不过 , 在唐朝的时候 , 杂剧还没有那么成熟 , 虽然在其中添加了舞蹈和歌曲 , 但它的核心还是以杂技为主 。换言之 , 唐代的杂剧 , 其实就是汉代百戏的延续 。
到了宋代 , 民间艺术家们从民间的说唱艺术中对杂剧进行发展 , 最终形成了杂剧的基本体系 , 即"宾白、唱词、科介" , 以及在前后加上的楔子 。
百戏作为汉代的主要娱乐形式 , 曾经深受社会大众和上层贵族阶级的欢迎 , 即使是经过魏晋南北朝战乱的影响 , 也没有使民间艺人对百戏的热情减弱 , 反而在进入唐朝之后得到了发展 。不过 , 因为唐诗和宋词这两种艺术形式过于强盛 , 导致人们对杂剧的忽略 , 一直到元朝 。
元朝杂剧的发展可以说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作为双方眼中的异族 , 汉人和蒙古人可谓是相看两厌 , 再加上元朝统治带有十分明显的民族压迫意味的政治政策 , 导致曾经为中原大地繁荣灿烂的文人墨客和艺术家们四处奔逃 , 而蒙古本土的艺术和习俗在中原显然是"水土不服"的 , 因此 , 在种种原因之下 , 杂剧这种不限制地域 , 只依靠社会中发生的大事小事为主要素材的艺术 , 一下子就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

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欧亚,被称为"上帝之鞭",为什么强大的元朝存在感却是最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分页标题
(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最后 , 是元朝特殊的战斗力 。对于元朝针对汉人的各种政策先按下不表 , 元朝的军事实力是当之无愧的"史上最强" 。
攻西辽 , 灭西夏 , 成吉思汗一直打到东欧的腹地 , 在伏尔加河流域留下了自己的赫赫威名 , 甚至连远在西欧的教皇和国王们都为这位伟大的战略家所惊惧 。至今 , 成吉思汗的名字还响彻在欧洲各国 , 英国博物馆中甚至还留有成吉思汗与他的军队的雕像 。对于东欧各国和元朝来说 , 成吉思汗相当于是中国版的"亚历山大大帝" , 他"将财富带回亚洲 , 将战争带去欧洲" , 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但对于欧洲各国来说 , 成吉思汗是"上帝之鞭" , 他是可怕的战争狂人 , 是将整个欧洲踩在脚下的"恶魔"——如果成吉思汗没有在战争途中去世的话 , 兴许真的能实现这一点 。
种种因素构成了元朝的特殊性 , 它的强盛、它的压迫 , 这些因素使它成为了即使后来有清军有关 , 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朝代 。
【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欧亚,被称为"上帝之鞭",为什么强大的元朝存在感却是最低】但是 , 即使如此 , 我们在谈起中国古代社会的时候 , 纵然是千年之前的夏商周也能如数家珍 , 而对于如此强大的元朝 , 却是无话可说 ,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 便是它的政策 。

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欧亚,被称为"上帝之鞭",为什么强大的元朝存在感却是最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元朝疆域图)
元朝实行带有十分强烈的民族压迫意味的"四等人制度" , 元朝廷将国内的人口分为四种人:第一等自然是他们认为"至高无上"的蒙古人;第二等则是与蒙古结盟的色目人;第三等是包括高丽人在内的汉人;第四等是南宋境内 , 也就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汉人 , 不过他们被统一称为"南人" 。
元朝的这种"四等人制度"与印度的种姓制度类似 , 都是具有极其严重的歧视色彩 , 只不过印度是在明面上执行 , 而元朝多少是包含着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不过 , 从当时的律法 , 我们就可窥见这个制度的真正用意:"杀蒙古人的偿命 , 杀色目人的罚黄金四十巴里失 , 而杀死一个汉人 , 只要缴一头毛驴的价钱 。"
不仅如此 , 律法还明确规定 , 禁止汉人习武、打猎、持有武器 , 说的严重一点 , 这一阶段的汉人更像是被蒙古人圈养在自己地盘上的猎物 。
在这种不平的高压控制之下 , 民族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 。忽必烈时代尚可用绝对的武力进行镇压 , 但元朝后期 , 政治越来越腐败 , 人们的忍耐能力也到达了极限 , 于是 , 战争爆发 。2. 民族认同感差 , 元朝的建立始终是汉人心中的耻辱
我国历史上总共有两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 , 一个是元朝 , 另一个则是清朝 。清朝与元朝比起来 , 存在感不可谓不高 。
一方面是因为现代许多影视剧的原因 , 加深了人们对清朝的固有印象 , 而且 , 清朝距今不过短短两百余年 , 留给我们的印象自然是十分深刻的;另一方面 , 清朝重用汉臣 , 汉人在朝堂上的数量几乎与旗人平分秋色 。因此 , 清朝比元朝的存在感强 。
而元朝 , 虽说是"唐宋元明清" , 但人们纵使下意识地跳过元朝 , 以至于宋明两朝纵使"恍如隔世" , 似乎宋朝的后面就是明朝 ,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一是因为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政策原因 ,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民族认同感 。

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欧亚,被称为"上帝之鞭",为什么强大的元朝存在感却是最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汉人的奴役)
一个国家 , 如果没有民族认同感的话 , 是很危险的 。以亚历山大建立的马其顿帝国为例 。马其顿完全可以用"生如夏花之绚烂"来形容它的全盛时期 , 但它的消灭可不如秋叶的静美 。亚历山大大帝花费一辈子时间来建立的马其顿王国 , 却在他去世之后 , 不过是一夕之间 , 便大厦将倾 , 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马其顿帝国内给地区民族之间的不平等 。马其顿的强大固然能够如铁桶一般让马其顿继续强大下去 , 但它的前提是拥有一个如亚历山大这般伟大的君主 , 既能在外征战 , 维持帝国威名;又能治理国家 , 让各民族屈服 。然而 , 一个亚历山大已经是千古难寻 , 更遑论其他 。分页标题

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欧亚,被称为"上帝之鞭",为什么强大的元朝存在感却是最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亚历山大雕像)
蒙古族人不过区区数万人 , 而他们要统治的疆域却是前所未有的广大 , 而他们将要统治的汉人更是多如牛毛 , 在这种情况下 , 元朝统治者应该要做的应该是安抚民心 , 而不是火上加油 , 用四等人制度来加深汉人被统治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 这种做法不仅是民心向背 , 更是相当于撺掇着人们来反抗他的统治 。
因此 , 当华夏儿女终于再次成为自己的主人后 , 他们选择性的将元朝遗忘 , 哪怕元朝的成就再怎么出色 , 它给中国带来再多的荣誉 , 在汉人心中 , 它都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

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欧亚,被称为"上帝之鞭",为什么强大的元朝存在感却是最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蒙古骑兵)3. 虽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但蒙古的极端做法造成了后世的恶名
事实上 , 蒙古在国内连"恶名"都没有 , 因为人们已经将它忽视 。
蒙古想要实现的是一个由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王朝——这原本已经是分厂艰难的了 , 但元朝廷的做法将这种"艰难"推到了顶峰 。
艾米丽·狄金森在它的诗中曾写道:"我本可以容忍黑暗 ,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
印度人民之所以能够忍受不平等的种姓制度 , 那是因为他们自古代开始 , 便是运用这种体系来运作社会;但是汉人不是啊!即便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宋朝之后愈发严重 , 但人们还是可以在体制内得到平等与自由 , 而元朝的政策直接剥夺了汉人的尊严 , 让他们活在国破家亡的痛苦之中 。

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欧亚,被称为"上帝之鞭",为什么强大的元朝存在感却是最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元战争)结论
高压的民族压迫、不平等政治制度、基本为零的民族认同感......这一切的一切 , 造成了元朝现在的低存在感 。
参考文献:
《蒙古帝国史》
《帝国如风》
《世界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