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知行|朱熹:“四心”读书法,轻松读透天下书


_本文原题:朱熹:“四心”读书法 , 轻松读透天下书

大道知行|朱熹:“四心”读书法,轻松读透天下书
本文插图
朱熹雕像
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年) , 是公认的理学集大成者 , 他的学说成为元、明、清三代官方的意识形态 , 其思想也传播到日、韩等国 , 在东亚文明的发展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他一生讲学、著述、编撰不辍 , 学术活动十分丰富 , 门人弟子遍布天下 。 在向弟子传道授业的同时 , 朱熹也十分重视将读书治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 朱熹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朱子语类》中收录有《读书法》《总论为学之方》等篇目 。 “鸳鸯绣了从教看 , 莫把金针度与人 。 ”朱熹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 金针度人 , 嘉惠后学 。 研读朱熹有关读书的论述 , 其读书心法可总结为“四心” 。

大道知行|朱熹:“四心”读书法,轻松读透天下书
本文插图
朱熹讲学书院之武夷精舍
【大道知行|朱熹:“四心”读书法,轻松读透天下书】01
静 心
所谓“静心”者 , 不能贪心也 。 读某书 , 读了一遍就希望对书中的道理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 就期望自己获益多多 , 就奢望对解决某个问题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 天下哪有这样的美事?此皆是心不静的表现 。
心不静则心浮气躁 , 读书时难以深入 , 浮光掠影 , 许多细微之处便被忽略而不自知 。 读书一遍 , 心无所得 , 又徒增烦恼 。 那么如何做到静心呢?
“戒贪” , 先不要贪图读书的种种益处 。 朱熹说:“近日看得后生 , 只是教他依本子识得训诂文义分明为急 , 至此反复不厌 , 日久月深 , 自然心与理会 , 有得力处 。 ”朱熹告诉后学晚辈:甭急 , 勤查字典词典工具书 , 将字词含义搞清楚、弄明白 , 然后反复不厌地看 , 熟读而精思 , 日久天长 , 自然会明白书中的种种道理 。
为帮助后学摒除“贪欲” , 他还特地介绍了苏轼的读书方法 , “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 。 当如入海 , 百货皆有 。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 , 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 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 , 圣贤作用 , 且作此意求之 , 勿生余念 。 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 , 亦如之 。 ”
一本好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 在读之前可以先确定一个主题 , 然后阅读时 , 以此主题为中心 , 对与此主题有关的内容做认真细致的搜寻与爬梳 。 下次再读时 , 别立一主题 , 再依此法读之 。 读过数遍之后 , 则这本书的内容就了然于胸了 。

大道知行|朱熹:“四心”读书法,轻松读透天下书
本文插图
武夷精舍内景
02
虚 心
“虚心”犹如我们今天所说的不偏不倚、客观中立看待书中论述 。 “问:‘《易》如何读?’曰:‘只要虚心以求其义 , 不要执己见 。 读他书亦然 。 ’”读书不要顽固坚持自己已有的成见 , 而是要细心体察作者在表达什么 。
朱熹指出:“今人多是心下先有一个意思了 , 却将他人说话来说自家底意思 。 其有不合者 , 则硬穿凿使之合 。 ”这就是不“虚心” 。 自己内心中先有了一个“意见” , 认为作者卑之无甚高论;读书时 , 只不过是用书中的道理来佐证自己的理解 , 必要时还要穿凿附会 , 勉强使书中的意思与自己的见解大体一致;仿佛自己聪明睿智、见解深邃 , 前贤与时贤的观点只不过是自己观点的脚注罢了 。 如此做派 , 可美其名曰“六经注我” , 实际自欺欺人 。 这也就是朱熹所批评的“牵率古人言语 , 入做自家意中来 , 终无进益” 。
那么如何做到“虚心”呢?朱熹指出 , 要“随他本文正意看” 。 这里的关键是“本文正意” , 可以理解为作者在文本中表达出的真实意图 。 这种“正意”并非一读之下就立刻理解得显豁明白 , 而是需要读者反复咀嚼、不断思考 , 方能从字里行间剔抉出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正意” 。分页标题

大道知行|朱熹:“四心”读书法,轻松读透天下书
本文插图
朱熹讲学书院之兴贤书院
03
宽 心
心宽者 , 不要着急也 。 人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除了怡情悦性之外 , 还包括增长知识、扩大见闻、启迪智慧 。 所以读书之前我们必期待效果 。 一旦读书的效果与自己的预期产生落差 , 内心便不免烦躁起来 。 倘若自认为资质不过中人 , 常读而不见收获 , 焦躁之感更烈 , 书也无心读下去了 。 这些都是“不宽心”的体现 。
所以朱熹一再告诫人们:“宽着心”“须是胸次放开 , 磊落明快 , 恁地去 。 第一不可先责效 。 才责效 , 便有忧愁底意 。 只管如此 , 胸中便结聚一饼子不散 。 ”读书责效无形中给自己带来压力 , “胸中便结聚一饼子不散”的负面精神状态 , 怎会带来最佳的读书效果呢?无论是读书 , 还是从事其他工作 , 神清气爽、心无挂碍才能事半功倍 。 朱熹说宽心 , 本质上是让人们放松 , 轻松愉悦地走进书籍的世界 。 这是宽心的第一层含义 。
宽心的第二层含义乃是不要逼迫自己在短时间内读完某部书 。 朱熹的做法是“宽着期限 , 紧着课程”“须是紧着工夫 , 不可悠悠 , 又不须忙 。 只常抖擞得此心醒 , 则看愈有力” 。 读书的期限尽可能放宽些 , 但不要因为期限长 , 便内心懈怠 , 不抓紧时间 , 反倒应该是争分夺秒 , “大施功力” , 把有限的内容“仔细读诵教熟” 。

大道知行|朱熹:“四心”读书法,轻松读透天下书
本文插图
朱熹讲学书院之考亭书院
04
精 心
精心 , 也就是读书时不能求多求快、不务深探 , 反而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 。 朱熹说:“今且放置闲事 , 不要闲思量 , 只专心去玩味义理 , 便会心精 。 心精 , 便会熟 。 ”“心精”即一心在书上 , 不作其他想 。 那么如何做到“心精”呢?
朱熹对此有论述:“读书 , 须就那一段本文意上看 , 不必又生枝节 。 看一段 , 须反复看来看去 , 要十分烂熟 , 方见意味 , 方快活 , 令人都不爱去看别段 , 始得 。 人多是向前趱去 , 不曾向后反复 。 只要去看明日未读底 , 不曾去细绎前日已读底 。 ”
再进一步 , 朱熹提出了三条:第一条 , 越是无疑处、闲处、无紧要处越要仔细 。 “看文字须仔细 , 虽是旧曾看过 , 重温亦须仔细 。 每日可看三两段 。 不是于那疑处看 , 正须于那无疑处看 , 盖功夫都在那上也 。 ”“只是要人看无一字闲 。 那个无紧要的字 , 越要看 。 ”
第二条 , 看书当如酷吏断狱 , 任何一个细节都要查问得清清楚楚 。 “看文字……如酷吏治狱 , 直是推勘到底”“看文字如捉贼 , 须知道盗发处 , 自一文以上 , 赃罪情节 , 都要勘出” 。
第三条 , 寻到书籍的缝罅处 。 “读书 , 须是看着他那缝罅处 , 方寻得道理透彻 , 若不见得缝罅 , 无由入得 。 看见缝罅时 , 脉络自开 。 ”寻缝罅也就是找到文字的起承转合处 , 读多了自然能把文章分析得脉络分明 。
总之 , 朱熹告诉人们:一段文字 , 要翻来覆去地看 , 直至烂熟;要像呆傻之人一样 , 在书籍上挨来挨去(只管看) , 要挨到“白直晓会”(烂熟、精熟)最终必得真知 。
朱熹的“四心”读书法 , 看似笨拙 , 实则灵巧 , 看似慢 , 实则快 , 其中蕴含的道理与做其他事也是相通的 。
◎本文原载于《学习时报》(作者雷宁) , 图源网络 ,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