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_本文原题: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本文插图
宁寿宫花园鸟瞰图(引自《乾隆遗珍》)
1、建园
乾隆花园位于紫禁城东北部 , 正式的名称叫宁寿宫花园 。
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 , 雍正皇帝在圆明园驾崩 , 二十四周岁的皇四子弘历(1711-1799)登基为帝 , 次年改元乾隆 。 乾隆幼年时曾经得到祖父康熙的钟爱 , 感情深厚 , 对祖父的文韬武略万分钦佩 , 继位之初便焚香祷告 , 说祖父当了六十一年的皇帝 , 自己不敢超越 , 只求上天保佑 , 让自己坐满六十年皇位 , 之后就退位去当太上皇 。

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本文插图
乾隆皇帝朝服画像
到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 预计的任期已经超过一半 , 正逢花甲之年的乾隆下旨对紫禁城中的旧宁寿宫进行全面改建 , 作为未来归位后的太上皇宫 。 工程由福隆安、三和、英廉、刘诰、四格、和珅等官员先后主持 , 历时五年 , 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完工 , 大约花费了一百四十三万两银子 。
宁寿宫所在位置在明朝时设有仁寿宫等几处庭院 , 是太后、太妃们的养老之所 。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在此建宁寿宫 , 用作孝惠皇太后的寝宫 。 乾隆时期的这次改建力度很大 , 新落成的整组建筑分为前朝、后寝两个部分 。 前朝区域设皇极门、宁寿门二门和皇极殿、宁寿宫二殿 , 仿佛是紫禁城外朝、内廷核心空间的缩影 。 后寝区域分为三路 , 中路设养性门、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 , 属于寝宫性质;东路设扮戏楼、畅音阁、阅是楼、庆寿堂、景福宫、梵华楼、佛日楼 , 用于看戏和礼佛;西路便是花园 , 地段东西宽37米 , 南北深160米 , 显得既窄且长 , 一共布置了五个院落 。

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本文插图
宁寿宫花园平面图
1衍祺门2古华轩3禊赏亭4旭辉亭5抑斋6撷芳亭7方亭8垂花门9遂初堂10东厢房11西厢房12耸秀亭13萃赏楼14三友轩15延趣楼16云光楼17碧螺亭18符望阁19玉粹轩20倦勤斋21竹香馆
粗粗看来 , 宁寿宫花园这五个院子的形状都比较规整 , 类似四合院的变体 , 建筑和景物的密度偏大 , 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 但是仔细考量 , 会发现其中掩藏着五重天地 , 层层递进 , 各有奥秘可寻 。
2、禊赏
从花园正门衍祺门进第一个院子 , 先见到一堵假山 , 宛如屏风 , 穿洞而过 , 方才正式进入 。

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本文插图
古华轩内景
这个院子的格局最为曲折 , 几乎四面都有叠山 。 北面正中的古华轩是一座三间周围廊的敞厅 , 室内天花板上的雕饰彩画非常细腻 。 禊赏亭居于西厢位置 , 其北为旭辉亭 。 东南角用曲折的游廊另外隔出一个独立的小院 , 里面建立一个名为“抑斋”的小书房 , 还有两座方形平面的小亭 , 一为矩亭 , 一为撷芳亭 。 撷芳亭和旭辉亭都以叠石假山为基座 , 登上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俯看院内院外 。

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本文插图
禊赏亭
禊赏亭是这个院子最重要的建筑 。 其名为“亭” , 平面却呈“凸”字形 , 三间屋顶由两卷歇山和中间的攒尖组合而成 , 东面还延伸出一间抱厦 , 与普通亭子的形象不大一样 。 抱厦的台基上凿出回环曲折的水渠 , 可用人力汲水注入 , 象征兰亭“曲水流觞”之景 。分页标题
中国从上古时期就有在暮春之际郊游踏青的习俗 , 并在水边洗浴行祭 , 以求驱病辟邪 。 这种仪式称为“祓禊”(音福戏) , 后来慢慢演化成一种宴乐游戏 , 常在园林中设置石渠 , 漂浮酒杯 , 宾主列坐岸边 , 酒杯飘到谁的面前 , 谁就要作诗 , 否则罚酒 。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 , 时任会稽内史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间的兰亭举行雅集 , 事后众人诗作汇编成册 , 王羲之亲笔作《兰亭序》 , 成为书法史和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 。 后世园林纷纷以兰亭为原型 , 建亭挖溪 , 力图再现当时的景象——例如清代御苑避暑山庄的“曲水荷香”和圆明园的“坐石临流”都展示了这个主题 , 以亭子为中心 , 不设基座 , 直接在起伏不平的山石上立柱 , 一条曲溪从亭中宛转流过 , 格调很潇洒 。
乾隆本人是书法爱好者 , 对王羲之推崇备至 , 南巡期间也曾经访问过绍兴兰亭旧址 。 他将圆明园中长方形平面的坐石临流亭改成一座八角形的亭子 , 并在八根石柱上分别刻上《兰亭序》以及《兰亭诗》的不同摹本(这八根柱子现在仍保存在北京中山公园内) 。

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本文插图
禊赏亭内的流杯渠
禊赏亭所在的院子山石起伏 , 其间种植繁茂的古树和清幽的丛竹 , 与《兰亭序》“此地有崇山峻岭 , 茂林修竹”的描写暗合 , 至于“清流急湍 , 映带左右”却采用另一种抽象的模式来表达:在亭内石头基座上刻凿弯弯曲曲的流杯渠 , 代替自然的“曲水” 。 这种手法其实并非乾隆的独创 , 早在六百多年前的北宋官书《营造法式》中就有明确记载 , 而清代北京的恭王府花园、退潜别墅和西山潭柘寺也都有类似的流觞亭 。
很显然 , 乾隆在花园里修建这座亭子 , 题“禊赏”二字 , 并非真的要仿效王羲之他们“修禊事” , 而是为了表达一下自己对晋人风流的欣赏之意 。
3、遂初
第二个院子的入口是一座垂花门 , 尺度经过仔细推敲 , 站在门口 , 正好是一帧完美的画框 , 将院落中央的一尊太湖石收进图中 。
这是整座花园中最宽敞的一个庭院 , 格局也最为端正 , 独有一种雍容沉凝的气质 。 正房遂初堂是一座五开间歇山顶建筑 , 左右设有耳房 , 又设抄手游廊 , 环绕全院 , 将垂花门以及东西厢房连为一体 。 院子的四角各种一株柏树 , 进一步强化了对称的感觉 。

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本文插图
遂初堂
“遂初”二字的本意是“遂了当初的心愿” , 也就是乾隆希望自己能实现“做六十年天子之后退位”的初衷 。 堂内挂了一块匾 , 上书“养素陶情”四字 , 东边的房间还有一副对联 , 写的是“屏山静水皆真宰 , 萝月松风合静观” , 表达了另一重“遂初”的涵义 。
西汉刘歆和东晋孙绰这两位著名文学家都曾经写过《遂初赋》 。 刘歆的赋是一篇游览三晋风光的游记 , 没有太多的深意 , 而孙绰的赋则表达了寄情山水、回归自然的志向 , 很受后世追捧 。
古代帝王贵为最高统治者 , 但出于故作姿态或自我矛盾 , 经常会表现出对超凡脱尘的隐逸境界的向往之意 。 乾隆帝对隐逸文化同样大有兴趣 , 屡屡在诗文中提及 , 还在皇家园林中营造了不少农田、菜圃、茅舍 , 蕴含澹泊遁世的情怀 。
遂初堂的匾额和对联更像是在描绘一个隐士生活的山居田园——也许乾隆将自己未来的退位之举比作古代名士辞官归隐 , 从此与屏山静水、萝月松风作伴 , 悠闲自在 , 陶冶性情 。
4、延趣
遂初堂南北两侧都开门 , 穿堂而过 , 就来到第三个院子 。 这是花园中最拥挤的一个庭院 , 里面被一座大假山塞得满满当当 , 几乎没有什么空隙 。分页标题
院东的山坳里插入一座三友轩 , 南、北、西三面设廊 , 其门窗的花棂都用紫檀木雕成松竹梅图案 , 比喻“岁寒三友” 。 室内布置了暖炕 , 以备冬季游憩 。 西侧山墙上开了一扇大窗 , 人在其中 , 可以透过窗户静赏室外的风景 。
院西的延趣楼虽然是双层楼阁 , 但底层完全被假山遮住 , 只有二层部分显露出来 , 看上去更像是坐落在山上的单层轩馆 , 以一道曲折的游廊通向北面的萃赏楼 。 假山顶上建了一座耸秀亭 , 挺拔峻立 , 四面临风 。

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本文插图
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剖面图
大假山是院中的主景 , 主要用北京西山所产的“北湖石”堆叠而成 , 里面掩藏着幽深的洞穴和盘旋的磴道 , 人行其间 , 如入深山幽谷 , 忽上忽下 , 明暗不定 , 或而逼仄 , 或而开朗 , 变化多端 。
中国古代造园 , 最重视叠假山 , 无论秦汉时期的大土山、唐宋时期的缩微石峰还是明末清初张南垣所创的平冈小坂 , 都相当于立体的山水画 , 宜于对观 。 可是这座假山的情况大有不同 , 除了山顶之外 , 其外貌基本上无法展现 , 更像是一座用石头砌成的不规则房屋 , 山体犹如墙壁 , 山洞便是内室 , 山顶相当于屋盖 , 游者只能近距离仰视欣赏 , 或在山谷中穿越盘桓 , 才能体会其巍峨嶙峋之势 。
清代中叶很流行这种风格的假山 , 以苏州狮子林为最典型的代表 。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 , 本是一座禅寺园林 , 后来变成私家园林 , 经过改建 , 假山遍布全园 , 拥有大量的山洞和山径 , 纵横交错 , 恍若诸葛亮的八卦阵 。 乾隆帝南巡 , 多次造访狮子林 , 十分喜爱 , 流连忘返 , 吟咏累篇 , 御赐“真趣”匾额 , 并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中两次加以仿建 。

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本文插图
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假山叠石
乾隆本人天性偏好繁琐复杂的东西 , 对这种密集满铺的假山情有独钟 。 他曾经专门征召江南匠师来北京为皇家御苑堆叠假山 , 而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的假山虽不知具体出自何人之手 , 却同样延续了苏州狮子林的“真趣” 。
5、符望
乾隆以前做皇子的时候 , 曾经住在紫禁城内廷西部的西二所 , 登基之初将西二所改建为重华宫 , 其西侧的西四所、西五所则被一并改建为园林式的建福宫 , 其西部庭院叠筑假山 , 建造延春阁、凝晖堂、积翠亭 。 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的格局以及主要建筑都是建福宫西院的翻版 , 似乎是为了表达皇帝对青年时代的某种纪念 。
这个院子的主体建筑符望阁占据了将近一半的面积 , 南面堆了另一组大型假山 , 山上有一座碧螺亭 。 西侧是三间玉萃轩 , 西南角有一座曲尺形平面的云光楼 , 室内悬"养和精舍"匾 。 院东部的游廊向外凸出 , 构成一个别致的小空间 。

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本文插图
符望阁
符望阁是一座二层五间的楼阁 , 全盘模仿延春阁 , 采用方形平面 , 重檐攒尖屋顶 , 体量高大 。 阁中设有宝座 , 并安装各种隔断 , 镶嵌金玉珠宝 , 雕镂极为细致 , 纵横穿插 , 宛如迷宫 , 被比拟为当年隋炀帝的“迷楼” 。 登上二楼 , 可以鸟瞰紫禁城并眺望景山、北海琼华岛和钟鼓楼 。
此阁的主题是“符望”二字 , 即“符合预期 , 实现愿望” , 与“遂初”涵义将近 , 同时这里的“望”字可能也有“凭临望远”的意思 , 阁里悬挂多副对联 , 尽力渲染周围可见的远近景物 , 比如“云卧天窥无不可 , 风清月白致多佳”“清风明月含无尽 , 近景遐观揽莫遗”“绿树岩前疏复密 , 白云窗外卷还舒”“画情八窗纳 , 春意百花舒” , 一派大好风光 。分页标题

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本文插图
碧螺亭
假山上的碧螺亭是一座很特别的建筑 , 采用五瓣梅花形的平面 , 与建福宫对应位置上的积翠亭所用的方亭造型迥异 。 这种梅花亭的形式源自江南 , 明代造园名著《园冶》中就有类似的插图 , 并注明做法:“先以石砌成梅花基 , 立柱于瓣 , 结顶合檐 , 亦如梅花也 。 ”碧螺亭就是这么建造的 , 室内的天花板、檐下彩画和台基上的汉白玉栏杆都刻画梅花图案 , 其重檐屋顶更像是两朵梅花的化身 , 迎风飘舞 。
乾隆自己在诗中说“碧螺”二字不是形容亭子本身 , 而是指亭子下面“层层岚宛转”的叠石 。 当年康熙南巡至苏州 , 当地人献上从太湖洞庭山采摘的春茶 , 形似卷螺 , 奇香无比 , 康熙赐名“碧螺春” 。 有学者推测此处原本并不打算建亭 , 乾隆因为想起祖父这件往事 , 才添上这座碧螺亭 。
6、倦勤
宁寿宫花园最后一进院子面积最小 , 北面倦勤斋的地位相当于整个建筑群的后罩房 。 游廊将庭院一分为二 , 东部略宽而西部稍窄 , 西侧有一座小楼名叫“竹香馆” , 朝东而立 , 还特意在前面用弧形的墙壁进行遮挡 , 形成了一个更小的院中之院 , 墙上开漏窗 , 用五彩石砌筑下半部 , 所开门洞上题有“映涵碧”三字 , 形容竹子的清幽之气 , 与“竹香”二字相呼应 。
倦勤斋的原型是建福宫的敬胜斋 , 其内部装修还参照了圆明园“坦坦荡荡”景区的半亩园殿 , 美轮美奂 , 达到清代宫廷室内设计的最高水平 。

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本文插图
倦勤斋
整座建筑共分九间 , 东边五间室内设有“仙楼” , 也就是局部搭建“凹”字形平面的两层阁楼 , 挂檐版为卍字图案 , 另以碧纱橱分隔出若干间小室 , 安设书房、寝室 。 西边四间是一个独立的小剧场 , 西侧设有亭子式样的戏台 , 围以栏杆;东侧另设仙楼 , 上下均布置皇帝看戏的宝座 。

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本文插图
倦勤斋西部室内戏台、天顶画与通景画
倦勤斋西部空间的天花板和西、北两面墙上分别裱糊具有透视效果的天顶画和通景画 。 这种手法与中国传统壁画大相径庭 , 由西洋传教士引入宫廷 , 大受乾隆喜爱 。 主持倦勤斋装饰绘画工程的宫廷画师是王幼学、王儒学、伊兰泰等人 , 曾经追随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学习 , 技艺娴熟 , 画得十分逼真 。
天花上画的是竹架藤萝 , 花枝摇曳 , 好像随时会落下来 。 北墙上画了一道竹篱 , 中间开了一个圆形的月亮门 , 门内有一只仙鹤正在梳翅 , 旁边鲜花盛开 , 再后面是一座殿堂和一座亭子 。 西墙也画了一道竹篱 , 掩映着苍翠的松柏和悠悠的远山 。
清代帝王以“勤政亲贤”为座右铭 , 在西苑、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静宜园各大御苑中都设有一座勤政殿 。 但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 , 以“倦勤”二字为主题 , 意思是“自己一辈子勤于政务 , 老来疲倦 , 想退位后好好休息” 。 倦勤斋作为整个宁寿宫花园的收尾 , 最有点睛意义 。
7、余话
总体而言 , 宁寿宫花园受地段条件限制 , 难免有偏于封闭、拥塞的缺点 , 但其处理手法依然有不少高明的地方 。
全园拥有明显的中轴线 , 并在第三进院向东偏移了一些 , 形成微妙的转折 , 而游览的路线逶迤迂回 , 大有庭院深深、引人入胜之感 。 五个院子都没有什么水景 , 主要靠不同形式的楼斋轩亭、高低起伏的峰峦壑谷和适当点缀的花草竹木来构成优美的景象 , 并精心设置了几个登高观景的位置 , 拓展视野 。

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宁寿宫花园第二进院垂花门
建筑屋顶铺设不同颜色的琉璃瓦 , 柱子油漆分为红绿二色 , 梁枋上绘制绚丽的彩画 , 比郊外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显得华贵 , 却又比紫禁城其他殿堂显得灵活生动 。 室内装修和家具陈设大多交给扬州的两淮盐政李质颖承办 , 采用江南地区最好的材料和工匠 , 铺金砌玉 , 雕龙画凤 , 竭尽华美之能事 。
古代帝王在世时主动退位的例子并不鲜见 , 称作“内禅” , 之后往往离开原来的宫殿 , 住进另设的太上皇宫 。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内禅的皇帝 , 宁寿宫也是唯一一座现存的太上皇宫 。 但需要说明的是 , 乾隆当满六十年皇帝 , 正式传位给嘉庆之后 , 依然住紫禁城养心殿 , 直到三年后驾崩为止 , 从来没有在宁寿宫住过一天 , 却经常来花园游逛 。 园中建筑专门收存他心爱的各种书画、文玩珍品 , 按照宫廷《陈设档》记载 , 共有一千七百多件 。
乾隆死前留下圣旨 , 要求永远保持宁寿宫的所有规制 , 不得改建 , 也不得改为佛堂 。 之后的历任清帝都遵守了这条祖训 , 将宁寿宫用作庆典和宴会的场所 , 未作任何变动 。 光绪十三年(1887年) , 慈禧太后将之重新用作太后宫 , 死后葬礼也在此举行 。
今天的乾隆花园只开放了部分院落 , 而且绝大多数建筑都门窗紧闭 , 不得入内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花园第五进院东廊外的空地上有一口小井 ,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 , 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出逃前 , 命太监将幽禁的珍妃推入井中溺毙 , 后人称此井为“珍妃井” , 成为乾隆花园最受游客关注的景点 , 至于其他亭阁、假山、花木 , 反而很少有人驻足细观 。
【宁寿宫花园|故宫乾隆花园的故事:五重天地寄托“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平心而论 , 宁寿宫花园作为紫禁城中一个非常独特的区域 , 倾注了乾隆皇帝的大量心血 , 其五进院落形成五重天地 , 分别展现“禊赏”“遂初”“延趣”“符望”“倦勤”五个主题 , 充满了符号象征意义 , 在某种程度上 , 也可算是乾隆刻意设置的五个密码 , 寄托了这位“十全老人”的终结理想 。 至于其高超的中国园林营造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 更加值得后人品赏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