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


_本文原题:“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 , 要怎么办?

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
本文插图
你是否也常常听到这些话:
你怎么这点小事都记得;
你在纠结什么呀 , 这明明与你无关;
你怎么总是钻牛角尖?
别想那么多好不好?
别这么敏感……
我们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话 , 有时候我们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总是自己总是这么敏感 , 每天心里都装一堆让自己心烦的事 。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 过度敏感 。
过度敏感有多可怕?

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
本文插图
过度敏感的人可怕到什么程度?他们甚至愿意主动去当“背锅侠” 。
豆瓣9.2分日剧《凪的新生活》就讲述了一个“过度敏感患者”女主 。

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
本文插图
同事在推特上发布一张聚餐的照片 , 她会紧张兮兮的点开看是不是他们背着自己偷偷去聚餐;
同事犯了错误 , 上司来兴师问罪 , 她只是看到了同事递来的眼神 , 就主动背锅 , 生怕被排挤;
男友说喜欢直发 , 于是她每天一大早趁男友醒来之前将自己的一头自然卷拉直;
职场里小心翼翼 , 爱情里患得患失 。
她的过度敏感让自己的姿态低到尘埃里 , 也没有换来同事和男友的真诚相待 。
当她终于发现 , 同事们在背后是无尽的嘲讽 , 男友在背后极尽的诋毁后 ,
住院一周 , 辞职逃往乡下 。
她小心翼翼构建出的美好世界瞬间崩塌了 ,
心疼她 , 但不同情她 。
内心过于敏感到牺牲自我的人 , 需要的不是同情 , 是指引 , 是从无尽的自我抛弃与折磨的深渊拉她一把 。
敏感究竟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敏感?
共情能力强

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
本文插图
对周围人的情绪变化觉察的很快 , 并且被他们传染 。 比如 , 看电视剧和电影里情绪比较浓烈的情节 , 情绪极易被影响 , 女主哭我就哭 , 女主被欺负 , 自己气的要死 。
责任感强

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
本文插图
会将周围人情绪变化的原因归咎为自己 , 并想办法去解决改善身边人的情绪 。
自我判断依据是他人

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
本文插图
简单来说 , 就是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 相信别人口中的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 。
其实以上三点算不上是什么缺点 , 只要适当 。 比如第一点 , 共情能力强对于演员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 能最大程度的感知角色 , 感知情绪 , 并传染给观众 。
但是一旦这三点过度 , 就要警惕了 。
适度敏感无伤大雅 , 过度敏感则是杀人利器 。
人一旦过度敏感 , 无法集中精力在工作、学习过程中 , 而一直处于没有意义的内耗当中 。
周鸿祎曾说:
人在年轻的时候 , 还是应该迟钝点 , 让自己的心变得粗糙点 , 能够承受各种锻炼和痛苦 。
【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 钝感力 。

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
本文插图
什么是“钝感力”
关于钝感力 , 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 最小化 。 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即你意识到了痛苦的现实 , 却轻视了它 。分页标题
“钝感力”这个词我们生活中不太常见 , 它来源于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2007年出版的随笔集《钝感力》 。
渡边淳一在书中对“钝感力”的解释: 对周遭的看法和评价些许迟钝 。 比起去听外界的杂音 , 更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 只关心自己有没有实现目标 , 对其他的没那么在乎 。
书中写道:
一旦下了决心 , 就能够无视周围人的目光和流言蜚语 , 毅然决然地进行 。 即便听到别人的讽刺 , 也是一副「与我无关」的架势 , 大大方方地勇往直前 。
比如:
刚被上司骂了 , 却不会把这事放在心上 , 照常和同事闲聊;
男朋友有些反常 , 你不去在乎他的反常 , 觉得不是什么大事;
好朋友之间有些疏远 , 你还是一如既往保持联系……
似乎这样的人 , 对很多话都能“左耳进右耳出” 。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容易钻牛角尖 , 有的人却天生就能把任何事最小化 , 是什么导致会有这样大的区别呢? ——其实因为人们的“钝感”和“敏感”程度不同 , 对外界做出了不同的归因 。
敏感的人容易内归因:伴侣突然沉默 , 一定是嫌弃她了;同事突然冷淡 , 一定是自己做错了 。
被拒绝了 , 敏感的人则倾向于把原因归于自身“他一定是讨厌我 , 我以后再也不找他了” 。
钝感的人 , 就会倾向于把原因归于外界 , “他大概是心情不好吧 , 等他心情好了我再试试” 。

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
本文插图
钝感力就像一张过滤网 , 自动屏蔽外界那些无所谓的评价、毫无必要的杂音 , 让你不受这些干扰朝着目标前行 。
钝感力就如同过度敏感人群的抗敏药 。
如何获得钝感力?
那么 , 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一、拉长时间和空间限度 , 放大视野范围

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
本文插图
钝感力低的人特别容易被一些芝麻大点儿小事困住手脚 。
我们要如何避免不把“芝麻”误判成“西瓜”呢?
首先 , 你可以问问自己 , 一年之后 , 再短点儿 , 三个月后 , 这件事是不是还会对我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 那现在何必再去纠结呢?
然后 , 我们试着拉宽空间维度 , 这件事已经严重到扰乱整个生活和工作了吗?
老板皱了下眉头 , 就要失业了吗?下班后没陪同事一起吃饭 , 她就要和你绝交了吗?
这一辈子 , 人的能量和时间都是有限且珍贵的 , 每天将自己消耗在这些小事上 , 确实是人间不值得 。
二、 不为他人的情绪问题负责

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
本文插图
如果你没有做伤害别人的事 , 你不需要去为别人的情绪问题负责 。
你连自己的情绪都没办法照顾好 , 别人的情绪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虽然听起来有点不近人情 , 但说白了 , 每个人的情绪到头来 , 能调节解决的只有自己 。
情绪自己产生 , 自己承受 , 自己排解 。 这是每个人的情绪代谢系统 , 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是每个人自己的责任 。
三、 明白他人的评价只是判断「自我」的一个维度

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
本文插图
自我可以分为:自我认知的自我 , 和他人认知的自我 。
在「自我认知的自我」中 , 有三个维度:
自我实际:我对自己的评价
自我理想: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我应该:我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在「他人认知的自我」中 , 也有三个维度:
他人实际:他人眼中的我是什么社会身份和社会形象分页标题
他人理想:他人对我的期望
他人应该:他人眼中的我应该遵循哪些社会规范
「自我认知的自我」和「他人认知的自我」的地位同等重要 。
当“他人眼中的你”与“自己眼中的你”发生冲突时 , 不要立马片面的下判断 。
他人眼中的你是碎片化的 , 是不完整的 。
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 。
真正决定你到底是谁的 , 只有你自己 。
当然找寻自我的过程是艰难的 , 但别怕 , 许多人穷极一生都在摸索当中 。
四、 合理归因

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
本文插图
同桌人抖腿、吃饭吧唧嘴、举止轻薄……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毛病 , 会让敏感者大感恼火 。
觉得主动表达不适 , 可能对别人太失礼;忍着不说 , 自己心里憋屈 。
该怎么办才好呢?
一个好办法是:用合理归因 , 将别人的问题归于别人 , 自己的问题归于自己 。
难以忍受对方抖腿 , 可以当场提出“请不要抖腿” , 可以不再跟他吃饭;也可以视若无睹 , 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 。
因为这不是你的问题 , 你能做的只是解决当下情景 。
五、 自我赋能

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
本文插图
生活中那些令人不快的事情 , 短时间难以解决 , 对高敏感者来说 , 就像一颗情绪炸弹 , 时不时就要为它爆发一次 。自我赋能 , 是敏感者保持乐观的法宝 。 别人有各式各样的毛病 , 生活有层出不穷的困扰 , 可是我们活到现在 , 也积累了不少解决问题的经验 。
肯定自己这积极的一面 , 告诉自己:你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问题了 , 上次你就处理了 , 这次你可以处理得更好 。这样一来 , 即使问题没有消失 , 可你从解决的尝试中 , 吸取了更进一步的经验 , 对你来说这就是很大的收获 。
遇见未知的自己—个人成长心理咨询

钝感力|“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过度敏感,要怎么办?
本文插图
? end ?
文字:源于网络侵删
美丽心灵
智慧人生
在看不好意思 , 那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