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四千镇民回乡守堤:九江江洲镇抗洪细节 | 深度报道

采访人员/张涵 实习采访人员/李晶晶 袁思檬 胡安墉
编辑/杨宝璐

洪灾|四千镇民回乡守堤:九江江洲镇抗洪细节 | 深度报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被水淹没的江洲镇
55岁的桑昌斌正在渡口等最后一趟渡船回江洲岛 , 前一天 , 他刚把母亲送到九江市区的家 。截止到7月14日下午 , 江洲镇的老幼居民基本已撤离完毕 , 留下来的都是抗洪的青壮年岛民 , 以及前来支援抗洪的军队 。
这是一个四面环水 , 出行只能靠船的小岛 。圩内最高点海拔只有20米 , 最低点14.5米 , 岛上充满了常年与洪水抗争的痕迹 , 岛上每200米就建有一个哨岗 , 堤岸堆着大片为装沙袋而准备的沙和碎石 , 在不少村民的家里 , 家具上还有被1998年洪水泡过的印记 。
19.5米的警戒线水位是这座小岛敏感的神经 。今年7月4日以来 , 长江中下游干流沿线持续出现暴雨到大暴雨 。赣北和赣中部地区的降雨总量达到往常的3倍以上 。短短6天 , 九江站水位上涨了3.31米 。7月12日 , 长江九江站水位达到22.81米 , 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了撤离通知 , 要求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及65以上的老人分批撤离 , 18-65岁之间的劳动力则留下来抗洪 。
九江市江洲镇在家常住人口仅有7000余人 , 且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 , 实际全部可用劳动力不足1000人 。洪水袭来时 , 江洲镇政府发布公开信号召在外游子回乡抗洪 , 公开信发布之后 , 先后有4000余名在外打工的江洲镇人 , 逆着洪流赶回了家乡 。

洪灾|四千镇民回乡守堤:九江江洲镇抗洪细节 | 深度报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岛上的大片农田被淹
回乡抗洪
7月15日下午 , 郑义带着他的救援团队 , 把车开上了从新港镇开往江洲镇的轮渡 。
郑义是九江人 , 在广东经营一家服装公司 。7月13日上午 , 他突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家里发洪水了 。
本来他生意正忙 , 那几天正在准备一场直播 。郑义想了一会儿 , 把自己的员工集合起来 , 提出想回九江支援抗洪 , 并询问大家意思 , 大家一致通过了他的提议 , 签了免责书 , 按上手印 。
七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 , 郑义是九江人 , 罗明申则是江洲镇人 , 从小在岛上长大 , 直到念高中才去了九江市区 , 其他成员来自云南和广东 。
从广东回江洲镇 , 有八百多公里 , 他们开了两台车 , 花了10个多小时才到 , 行李往九江市区的宾馆一放 , 车上只载着横幅、帐篷、食物和水 , 就冲向了通往江洲镇的渡口 。
郑义家并不在江洲镇 , 但在九江读中学时 , 好几个哥们儿都是江洲来的 , 以前他不止一次去江洲镇找朋友玩 , 上了岛 , 看见曾经玩耍的堤坝已经变成救灾现场 。他有些后悔 , 怪自己错过了家乡灾情最紧急的时刻 。
彼时 , 连日阴雨的江洲镇见了太阳 , 水位也已停止上涨 , 但渡口旁的渡口超市和三圣寺 , 仍有整整一层楼淹没在洪水之中 。渡口边的树干上显示着洪水过境的痕迹——水位稍稍下降了一点 。
平时每隔一个小时才有一辆渡船的渡口如今异乎寻常地忙碌 , 两艘渡船不间断地来回运送抗洪救灾的人 。
郑义一行从九江市区买了几十箱矿泉水和泡面 , 考虑到岛上支援抗洪的武警来自北方 , 又找包子店买了两箱馒头 。他们的支援热情而没有章法——打听到哪里有武警驻扎的营地 , 三台车就往哪儿奔 , 留下一部分物资再继续去下一个营地 。有时一股脑把物资都卸在了一个营地 , 才想起下个地点没东西发了 , 于是再跑到镇上超市再买一轮 。
江洲镇面积不大 , 只有108平方公里 , 但路却不那么好走 , 有部分靠近河边的路段和农田都被洪水淹没 , 只能蹚水过 , 水深过了腰 , 郑义一边蹚水 , 一边录了视频发在网上 。分页标题
他是故意这么做的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其实有很多江洲镇的朋友就在周边城市工作 , 但洪水来袭 , 很多人却没回来 。这让他有些生气 , “我就想通过视频的形式告诉他们 , 看看你们家淹了 , 快回来 。”
岛上的年轻劳动力匮乏 , 一旦堤破了挡都挡不住 。而江洲镇长大的年轻人大部分是具有防汛经验的 , “有些人对洪水习以为常了 , 不再回来” 。

洪灾|四千镇民回乡守堤:九江江洲镇抗洪细节 | 深度报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官兵在现场抗洪抢险
见惯洪水的小镇
不少人没回来 , 是觉得这次洪灾不算严重 。此次江洲镇大堤并未决口 , 只是因为降雨量大 , 而在部分地区形成内涝 。
沿着河堤开车走一圈 , 郑义发现 , 很多年纪超过65岁的老人还在家里呆着 , 没跟大部队撤离 。他们上前询问 , 老人家的解释是“水离98年还差得远” 。
那一年 , 不少村民家的土砖房被洪水冲毁 , 如今岛上的房子大多为混凝土结构的两层或三层楼房 , 分布在农田两侧或地势较高的堤坝上 。
对于二十多年前那场特大洪水的记忆 , 是他们判断危险程度的标准之一 。
1998年特大洪水的时候 , 江洲镇曾发生决堤 。那年罗明申才两岁 , 他家的土砖房被洪水冲毁 , 位于堤坝附近的外婆家地势较高 , 洪水只到门口的台阶 , 罗明申便搬到了外婆家住 。
对于那场洪水的其他记忆已经模糊 , 只有一张老照片刻录着往事:儿时的他站在决堤口前 , 河水浑浊 。那是当时去采访的一名采访人员帮他拍的 。
7月12日14时 , 长江九江站水位达到22.81米 , 这是有记录以来的历史第二高水位 , 仅次于1998年 。据柴桑区一名宣传部人员介绍 , 自1998年 , 江洲镇共发生过7次超过警戒水位的情况 , 上一次是在2019年 。
央得豪今年67岁 , 家住团洲村 , 在镇上的第二道堤坝沿岸 。7月8日 , 央得豪接到村里电话 , 让去江边巡堤 , 他意识到今年的洪水要来了 。
12日 , 村里通知央得豪撤离 , 但他没有离开 。他记得1998年洪水来了的时候 , 水涨到很高 , 距离自家门前的马路只有不到一米 , 而今年江水还没有淹过堤岸两旁的玉米地 。
央得豪的家地势相对较高 , 他觉得自家的房子应该不太危险 。他想守在家里把2亩玉米收完 。虽然洪水没有涨上岸 , 但由于雨水过多 , 有些玉米剥开已经发白 。
大堤全长34.56千米 。岛上充满了与洪水抗争的痕迹 。河堤旁堆着从长江抽上来的沙 , 以便江水上涨的时候加高堤坝 。每隔200米就建有一座哨所 , 从前是雨棚搭建而成 , 从前年开始改成了砖混结构 , 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岛上分布有很多用于抽水、防止内涝的电站 。加固大堤和护坡更是岛上的日常工作 , 几乎每户家庭都有人参加过抗洪工作 , 懂得如何巡堤、抢险 。
一般情况下 , 当九江站水位到达19.5米的时候 , 江洲镇的防汛人员就会召开动员大会 , 为防汛作准备 。6个指挥所 , 16个抢险大队 , 所有的村干部都要上堤 。晚上堤坝会通电 , 方便巡堤 。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 , 平日在堤上参加防汛值守的有2000余人 , 每天上堤的人 , 连村民带武警得有3000多人 。由于江洲镇尚未发生溃口 , 防汛以人力加固堤坝为主 。
罗明申的父亲在镇上的水利部门工作 , 从小看着父亲从事防汛工作 , 罗明申也学会了巡堤 。每当水位涨到警戒线的时候 , 村里就要通知每家每户轮流值班 。
巡堤值守时 , 村民们均手持一根木棍 , 那是用来探测土方有没有渗水、流沙的 。一旦发现渗水要马上汇报给上级 , 随后会安排人员挖沟把水排出来 。巡堤以小组为单位 , 一个小组负责500米的堤坝 , 两个人为一组 , 每次工作12小时 。每隔一小时 , 小组的两名村民就要把责任范围内的堤坝转上一趟 。分页标题
当水位超过了警戒线时 , 就会有军队来支援 。村民们主要负责巡堤 , 但更专业的工作例如打桩、铺防浪布则由武警、消防部队等来负责 。
截至7月15日 , 共有1500名官兵在江洲镇上参与抗洪抢险 , 共完成加固堤坝15100米 , 装沙袋197100袋 , 疏通排水沟4810米 。但工作远远还没到能停止的时候 , 7月16日 , 江洲镇的北堤上仍有沙袋源源不断地垒上来 , 部队官兵继续加高大堤、铺设防浪布 , 为可能到来的第二次洪峰做准备 。

洪灾|四千镇民回乡守堤:九江江洲镇抗洪细节 | 深度报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江洲镇 , 每当洪水来袭 , 村民们都要排班值守
水未退下 , 人已回家
开车穿行在岛上的小路时 , 罗明申童年的记忆扑面而来 。
江洲镇南边的堤坝是最高的 , 站在南堤向北看去 , 江洲镇就像个盆地 。罗明申记得 , 往年雨水多的时候 , 地势低的田里甚至会形成一片湖 。枯水季的时候 , 北堤附近会露出一大片沙滩 , 有人在那里骑马 。
那曾是他小时候的乐园 。以前 , 罗明申常和朋友一起下河摸鱼、抓泥鳅 , 上树掏鸟蛋 。
以前镇上还有四五家网吧 , 他清楚地记得它们曾经的位置 。以前上学的时候 , “天天来上网 , 然后被我妈拎着耳朵回去” 。后来他渐渐长大 , 岛上的人一天比一天少 , 只有过年的时候 , 人气才会在小岛上聚拢 。
【洪灾|四千镇民回乡守堤:九江江洲镇抗洪细节 | 深度报道】但他的奶奶和父亲都在岛上住着 , 不愿离开 。之前 , 他接奶奶去九江市区住了几天 , 刚住两天 , 老人就待不住了 , 非要回去 , “我牌友找我回去打麻将” 。
罗明申理解老人对于小岛的眷恋 , 那是和城市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节奏 , 如果没有频繁的洪水 , 这里有着别于城市的舒适与惬意 , 多年前盖房子时 , 央得豪一眼就选中了堤上的一块地 , 这里冬暖夏凉 , 屋两头的门一开 , 屋里就流动着夹杂着水汽的穿堂风 。
即便洪水袭来 , 大家最挂念的 , 还是家里的粮食和蔬菜 。
被迫撤离的第四天 , 袁桂琴就迫不及待地提着两袋衣服搭上了回江洲岛的渡船 。她惦记着家里的两只鸡 , 撤离的时候鸡带不走 , 她只能暂时把鸡圈在二楼的屋里 。
水位稍稍退下去 , 不少撤离的老人就迫不及待地返岛 , 回家查探情况 。这里有他们的田圃、养殖场 , 和还未收完的庄稼 。
(应采访者要求 , 文中郑义、袁桂琴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