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居民生产方式转变存在缓冲期

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当前 , 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 小到吸管、塑料袋 , 大到家电、汽车 , 其身影可谓无处不在 。 然而 , 随着塑料制品的消耗量快速上升 , “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
近日 ,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 对进一步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 特别是完成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任务作出部署 。
治理塑料污染 , 普通消费者可以发挥什么作用?禁限部分塑料制品是“一刀切”吗?禁限后 , 有哪些替代产品可使用?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
塑料制品替代方案多种多样
2007年年底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 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 , 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 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要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 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 该政策被国内外媒体称为中国的“限塑令” 。
今年1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 提出到2020年底 ,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 , 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 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张丽君介绍 , 近日印发的《通知》对推进塑料污染治理进行了再部署、再动员 , 同时也明确了工作的细化执行标准 。 根据《通知》及细化标准 , 不可降解塑料袋是指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用于盛装及携提物品的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 , 不包括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 , 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 。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 , 当前许多消费者已经养成了自备购物袋的习惯 。 ”张丽君说 , 塑料购物袋的替代方案是多种多样的 , 比如很多商超为消费者提供无纺布环保购物袋、纸质购物袋 , 以及对环境友好的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一些书店采用简易的牛皮纸包裹取代购物袋 , 收到了较好效果 。
另外 , 在一次性塑料吸管方面 , 张丽君表示 , 一些餐饮企业通过改造冷饮杯盖 , 用自带饮嘴的杯盖代替“吸管+杯盖”组合 , 较好地替代了饮品的吸管功能 。 同时 , 可降解塑料吸管等替代产品也在积极生产和应用中 , 相关产品逐渐成熟 , 可为替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提供有力支撑 。
生产方式和消费习惯转变有缓冲期
禁限部分塑料制品是“一刀切”吗?答案是否定的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认为 , 《通知》充分考虑到社会应用场景、行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刚性需求 , 对特定场景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需求进行豁免 , 为企业生产方式和消费者消费习惯转变提供了缓冲期 。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德元表示 , 塑料制品具有方便实用的特点 , 在一些特殊时期或特定场景下 , 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 因此 , 限塑工作也不能不顾实际情况搞“一刀切” , 需要对特殊情况进行适当豁免 。
“《通知》细化标准在一次性塑料棉签的禁止使用上 , 就充分考虑到了医疗应用领域的特殊需求 , 对医疗器械类塑料棉签进行豁免 。 ”张德元说 , 考虑到当前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的特殊需要 , 细化标准明确 , 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期间 , 用于特定区域应急保障、物资配送、餐饮服务等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免于禁限使用 。
在张德元看来 , 塑料污染治理既要旗帜鲜明地大力推进 , 也要兼顾实际生活中的可行性 , 循序渐进 , 实现科学管理、精准管理和动态管理 。分页标题
塑料污染防治需要社会主体广泛参与
“一家连锁快餐企业已于今年6月宣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近千家餐厅的堂食及外带中停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 ”温宗国说 , 塑料污染治理涉及范围宽广 , 需要行业积极探索实践 。
温宗国表示 , 塑料污染防治需要营造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共抓共治的良好氛围 。 包括塑料制品生产厂商、使用厂商、平台企业、消费者、回收利用厂商、政府、公众等在内的所有产业链主体 , 均需进一步明确应承担的治理塑料污染的环境责任 , 达成共同应对塑料治理难题的共识 。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凯认为 , 电商、快递企业要从仓储、包装、运输、末端配送等各环节展开“绿色”建设 , 推广可循环包装、免胶带纸箱、瘦身胶带、全生物降解袋等 , 逐步扩大可循环快递包装使用范围;积极打造绿色供应链 , 构建仓运配全链条的绿色发展模式 。 外卖平台要从源头减量 , 推动包装升级以及下游回收分类与循环利用 , 免费投放全生物降解塑料袋 , 引导平台商户使用生物降解包装 。
“零售、餐饮行业停止使用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 , 可能会对传统的消费方式产生影响 。 ”张丽君说 , 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 , 减少塑料污染 , 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 , 也是每个消费者应尽的社会责任 。 消费者可以在日常消费中使用可循环利用产品 , 从身边小事做起 , 逐渐养成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新习惯 。
(本报记者 刘坤)
【环境保护|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居民生产方式转变存在缓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