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作家群|李拜天:新时期河南诗歌现状及成就|文学自由谈
_本文原题:李拜天:新时期河南诗歌现状及成就|文学自由谈
●李拜天
本文插图
诗人杜涯
◎河南诗歌概述
中原河南 , 奔流不息的黄河从这里流过 , 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在这里诞生 , 河南悠久的文明文化曾令世人惊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 有一多半时间其核心是中原文明史 。 只是近几百年来由于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外移 , 河南由地理中心 , 逐渐被政治和经济边缘化 , 同时中原文化也难以抵挡这滚滚历史洪流而逐渐被边缘化 , 当然河南诗歌也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 。 不过 , 一直处于地理边缘的四川 , 却能成为中国诗歌的中心 , 这一点需要河南诗歌界思考和借鉴 。
虽然从整体上来说河南诗歌稍逊于四川、北京、广东、浙江等省 , 但从诗人个体上进行考察 , 河南并不缺优秀的诗人 。 几十年来活跃在中国诗坛的诗人中 , 河南诗人的身影比比皆是 。 从诗歌文本和影响力两个角度进行梳理 , 河南诗人中马新朝、邓万鹏、艺辛、丛小桦、冯杰、蓝蓝、罗羽、田桑、杜涯、扶桑、森子、海因、左后卫、一地雪、魔头贝贝、冷眼、刀刀、田雪封、张永伟、简单、李山、人与、王怀让、王东东、温青等河南诗人 。 还有在外地生活或工作的河南籍诗人陆健、谷禾、李拜天、汗漫、林染、扬志学、李老乡、墓草、尚仲敏、痖弦、周梦蝶、文晓村等都是大河南诗歌中无法回避的重要诗人 。
我们先对河南诗歌进行一下简单的梳理 , 然后再在以后的章节中详细介绍 。 50年代出生于河南唐河的诗人马新朝的长篇抒情诗《幻河》 , 以个性独特的感觉方式和语言 , 谛听历史的回声 , 探索发展的奥秘 , 比较完美地展现了艺术的传承 , 成功地尝试了一种艺术的拓展 , 从而成为河南诗歌的一部划时代作品 。 同时诗人的组诗《黄土高天》从细小的事物出发 , 展现了“中国乡土”的面貌 , 在“乡土化”的同类题材中具有精神启示录的意义 。 60年代出生于河南南阳现居上海的河南籍诗人汗漫 , 诗歌意象俯拾皆是“情思摇曳而又文辞妩媚的长句”“目光奔放而又灵思乍绽的佳句”(章德益语)的诗篇 , 诗人汗漫堪称几十年来河南诗人中扛鼎之人 。 其《水之书:黄河》、《初春之书:祈祷》、《漫游书》等大量诗歌作品早已成为新时期诗歌的经典之作 。 70年代出生于的河南平顶山的诗人简单 , 其代表作《胡美丽得故事》由幽秘的诗歌意象切入 , 让词与词相互摩擦 , 相互慰藉 , 产生火花和歧义 , 从而描摹出了一个游走于都市“恶之花”的诗歌形象从而被广为流传 。 80年代出生于河南杞县的诗人王东东 , 在欲望表述、知性玄想、修辞动因和经验逻辑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 , 对日常化情境的成人化发现及将知识性的求真意识和修辞化经验上升为诗歌话语的另类试验性诗歌拓展(安康诗歌奖授奖词) , 书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 另外还有90年代出生于河南登封的诗人刘客白 , 近几年不声不响的写出了不少的优秀诗歌作品 。
河南诗人中女诗人数量不多 , 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诗歌群体 , 几乎中原大地涌现出来的每一个河南女诗人都非常优秀 , 这确是一个非常值得挖掘和研究的课题 。 比如60年代末生于河南许昌的杜涯的早期诗歌 , 语言优美、平和、文静、内敛 , 几乎每一首都是把个体之哀和群体之惑纳入宇宙无限 , 诗人大量的格调宏伟 , 气象森然的大气之作(张杰语) , 读来令人绕梁称叹 , 杜涯不仅仅是河南诗人中的重要一员 , 更是中国诗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诗人 , 其早期诗歌作品《秋天》、《挽歌》、《冬天的树林》等因脍炙人口早已广泛流传 。 60年代生于河南平顶山的蓝蓝 , 其诗歌往往从某一具体事物出发 , 由此而触发诗人各种各样的感觉、联想与理性关照 , 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觉发现 , 于是富有浓郁的哲学思辩韵味便成为诗人蓝蓝诗歌的标志性符号(郭瑶琴语) 。 70年代末生于河南信阳的扶桑 , 其诗歌作品有着相当强烈的感受力和特异的想像力 , 诗人通过对生活深层的拷问 , 纯真而大胆地融入诗中 , 进而在诗人笔下诞生了大量的优秀的爱情篇章 , 甚至说诗人扶桑扛起了新时期爱情诗歌的一面旗帜都不为过 。 60年代生于河南方城的女诗人一地雪 , 是近几年才逐渐被人熟知的河南女诗人中重要的一员 , 诗人通过对内心的不断挖掘、探索 , 然后用诗歌呈现出来 , 同时诗人的诗歌魅力也逐渐释放出来 , 比如《坐在一堆汉字上想起父亲》、《病句》等诗歌作品所绽放出来的诗歌光芒已跃然诗坛 , 只不过目前评论界对一地雪的重视和关注尚不太多 ,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 诗人一地雪在诗歌道路上在不断探索和发现 , 我们更需对诗人一地雪的诗歌进行不断的发现和挖掘 , 毋庸置疑 , 诗人的作品将是评论界开采不尽的诗歌金矿 。分页标题
【中原作家群|李拜天:新时期河南诗歌现状及成就|文学自由谈】
本文插图
诗人张鲜明
◎郑州:诗歌托起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发生过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事件的一座年轻省会城市——郑州 , 新时期以来 , 在诗歌领域却鲜有类似影响的事件发生在这座城市 , 这与这个著名的城市的身份和一个中原大省的省会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 说起来 , 郑州在河南范围内 , 虽然是个生活和居住诗人群体最庞大的城市 , 从这点上来看 , 确实值得研究和深思 。 与诗坛外冷内热一脉相承的是 , 郑州的诗歌活动和创作也基本上呈现的也是外冷内热的状态 , 只不过前者的热度限制在领域内 , 后者的热度限制在地域内(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以后再专文探讨) 。 虽然如此 , 郑州这些年来还是涌现了不少可圈可点的颇具影响的诗人 , 当地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活动也一直表现的如火如荼 , 或许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 , 才使这座城市的诗歌底蕴不断增厚 。
要想研究郑州这个城市的诗歌现状和成就 , 首先就要对祖籍吉林梨树的郑州诗人邓万鹏的诗歌作品进行必要的梳理和研究 。 万鹏的每一首作品几乎都是向时间的纵深挖掘的一次努力 , 诗歌文本上一次认真的探索 , 所以万鹏的诗歌才能远离矫情矫饰 , 展现同命运搏斗的巨象 。 同时诗人作品的信息量很大 , 常常令人目不暇接 , 甚至会让人感到有些晦涩(宗仁发语) , 这或许就是万鹏诗歌作品的价值所在 。 近年万鹏又在突破新旧语言转换的问题上大但探索 , 这一点非常可贵 。 也难怪邓万鹏从第一部诗集《苦果》问世以来 , 几十年来能一直活跃于诗坛 。 站在诗歌的高地上 , 诗人四目眺望“林阴道上 只剩一个节奏/朝着无尽的无尽头 奔腾”(《源头》) 。 我们再来看一看邓万鹏《卡在时间缝隙》这首诗歌的部分章节 , 进而体验一下先锋诗人邓万鹏的诗歌魅力 。 “我踩住一个故事风干的结尾 只有风和灰尘/抽慉 推土机拼命掘起一堆正午的白光//猫头鹰永远当不成翻译 那是没有办法的/黑夜的蓝花留给以后的黑夜 我请求时间放开//一只风雨的残牙被瞬间拔出又埋掉 转过身/我的双腿用力才能踢开那些纠缠的树根” 。
在上一章《河南诗歌概述》中我们提到的诗人马新朝 , 作为重要的生活在郑州的诗人 , 我们有必要再进行重点介绍 , 在上一章中我们是从宏观上了解一个诗人 , 在这一章中我们重点从微观上观察诗人马新朝的诗歌作品 。 多年的诗歌创作和锤炼 , 诗人马新朝的诗歌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 诗人信手捻来都能写出百读不厌的大气之作 , 随便点开诗人马新朝的博客随处都可以看到他那具有经典气质的诗歌和诗句 。 “马路向西 , 高处的已经散落/发光的物体正在成灰 。 黄昏/马路向西 , 葡伏着 , 像倒下的时针/没有人能够扶起 。 (《马路向西》)” , “我的脸在衰老 。 这没有什么/就像挂在门口的牌子 , 被风雨漂白/它只是我的一个符号或标记 , 在人群中/漂浮 。 (《我的脸》)”这两首诗歌是我随机从诗人去年的作品中拎出的两首 , 细细读来 , 其诗歌造诣丝毫不逊色于诗人的获奖作品《幻河》和《黄土高天》 。 对于一个诗人来说 , 文本为王 , 河北出了一个大解 , 河南诗人中数来数去只有诗人马新朝了 。 我在马年之初之所以提出“北解南马”的说法 , 只要稍有诗歌常识的人就可以领悟其中的深意 , 当然从一个侧面更是为了说明诗人马新朝诗歌文本所达到的高度和广度 。
诗歌界公认的政治抒情诗 , 是最难以写出好作品的题材 , 所以很少会有人去碰这类题材的诗歌 。 而河南郑州偏偏就出了这样一位诗歌怪才 , 不但擅长写这类诗歌 , 而且还把她写到了极至 , 成为当代中国第一政治抒情诗人 , 他就是著名诗人王怀让 。 王怀让自1958年起写诗 , 发表诗歌5000多首 , 结集出版诗文集21种 。 他的诗歌代表作“三人”(《我骄傲 , 我是中国人》、《我们光荣的名字:河南人》、《中国人 , 不跪的人》)“三作”(《诗为杨皂而作》、《诗为杨皂再作》、《诗为杨皂三作》) , 曾先后受到四位省委书记著文赞扬 , 并获得首次和第二次河南省文学艺术奖 。 王怀让的诗歌的许多篇章长期以来都是节日、集会的保留节目 。 他的诗歌也因其对和平、环境、进步、发展等人类命运的热切关注 , 而显示出深邃、宏阔且天然天成的中国气派 。 王怀让的诗作因其鲜明的人民性和时代感而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据资料) 。分页标题
有着悠久文化的中原河南的省会城市——郑州 , 居住(与曾经居住着)和活跃着一大批诗人 , 一些早已广为诗歌界所熟悉 , 还有一些由于种种原因还未被省外的诗人所熟知 , 但这丝毫不相信影响他们的诗歌创作热情和对诗意的孜孜以求 。 由于篇幅或由于下面的章节中还要详细介绍等原因 , 这一章中不能对他们一一详细介绍 。 他们中既有写诗多年的诗人如蓝蓝、陆健、冯杰、高旭旺、杨吉哲、刘高贵、简单、吴元成、高金光、张鲜明、刘静沙、田桑、李双、康丽、张爱萍、杨炳麟、单占生、罗羽、李霞、王绶青、杨晓杰、刘学梦、徐向峰、曹天、李红军等等 , 也有近几年才开始诗歌创作的新生代诗人如刀刀、刘客白、王向威、铁哥、衣水、丁东亚、西屿、田雪封、江野、刘旭阳、高山等等 。 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 , 让这座年轻的省会城市成为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或许正是他们的努力 , 托起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
本文插图
诗人森子
◎平顶山:煤城不仅出产煤更盛产诗人
平顶山 , 这座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的小城 , 因出产煤而成为煤炭行业的名城;同时又由于盛产诗人 , 而在诗歌界闻名 。 这个城市诗歌兴盛的发端起始于一块诗歌《阵地》的点然 , 之后经《外省》、《爆炸》、大河风的配合与共振不断壮大 。 平顶山的诗人或许因受煤炭工人挖掘精神的影响 , 这里的诗人们普遍具有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 。 由于种种有利因素和强大推力的叠加 , 平顶山的诗人群体越来越庞大 , 诗歌也越走越远 。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平顶山诗群”已渐成气候 , 并开始受到关注 。
在平顶山诗群中既有象蓝蓝、森子、罗羽、海因、冯新伟、简单、高春林、张永伟、张杰、冷眼、乔光伟、郑海军等第一代平顶山诗人 , 他们驾着平顶山的三架诗歌马车《阵地》、《外省》、《爆炸》在诗歌道路上一直高歌猛进 , 不断攻城略地 , 在诗歌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 目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河南先锋诗歌的中坚力量 。 也有象沙丽娜、吕征、初夏、王勉、亚亚、东伦、小艾等后来加入的新生诗歌力量 , 从一定意义上说 , 他们是平顶山诗歌的希望和未来 。 平顶山的中坚诗歌队伍和新生力量共同组成了强大的平顶山诗歌阵容 。
要研究平顶山诗人 , 必须从诗人森子开始 。 森子不但是平顶山诗群中重要的诗人 , 更是平顶山诗歌灵魂式的人物 , 这位生于呼兰河边的东北汉子 , 之所以要在1978年突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 , 冥冥之中或许就是因为肩负了改写这座城市文化走向的使命 。 于是几年之后森子便和海因、罗羽、冯新伟、老船等创办了赫赫有名的民间诗歌刊物《阵地》 , 从此拉开了诗人躬耕平顶山诗歌的大幕 。 森子不但是平顶山诗歌的发轫者之一 , 更是中国诗坛一位颇有分量的优秀诗人 , 几十年来森子创作的大量的优秀诗歌得到了诗人和评论界的广泛好评 。 森子的诗歌大多具有一种内在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 这或许是由于诗人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造成的 , 象诗人的《桐花及其他》、《那年夏天》、《去快餐馆的路上》、《乡村纪事》等诗歌作品皆如此 。 生活中的森子是谦和的 , 诗歌中的森子同时又是狂放的 , 而这种性格正是写出经典诗歌必备的修养 , 细心的读者可以从诗人《在梦里跳舞》、《中午的阅览室》、《面对群山而朗诵》等一大批优秀诗歌中窥出端倪 。
冯新伟在平顶山诗群中是一位独立特行的诗人 , 更是一位忧郁的出类拔萃的抒情诗人(森子语) 。 上世纪九十年代 , 新伟写了大量的抒情诗 。 新伟的大多诗歌里有他生活的破碎的影子 , 北洼 , “许多次 , 我穿过铁路下的涵洞 , /在这片种植麦子的洼地散步” , “一列火车/在屋后五百米外的焦枝线上疾驰而过” , “一条陈旧的溪沟”“积雪的院子里 , 父亲/已将我儿子铲出的/分叉的甬道 , 铲的更宽了” 。 也有他迷乱的情怀:“天气阴冷得/像失去老婆的单身汉/我隐隐有了不详的预兆/下决心 , 忘掉1993”;不知道这是诗人的不幸 , 还是诗歌的幸运 , 但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生存状态下诗人冯新伟写出了颇具实验性和文本价值的代表作品《兰波的雨》 。新世纪以来 , 新伟的诗语言愈加精粹 , 意蕴愈加深厚 , 意境亦更加幽远(夏汉语) 。分页标题
张永伟是平顶山诗群中是心胸最豁达的诗人 。 生活中 , 永伟包容性强 , 乐于助人 , 所以在诗歌圈永伟的人缘很好 。 诗人永伟凭心性写诗 , 所以诗人的作品大多浑然天成 , 没有雕琢的刻意;诗人的这种天性近几年更是发挥到极至 , 细心的读者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 , 永伟近期的作品 , 很多都是酒中、酒后之作(夏汉语) 。 张永伟的诗歌作品常常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深入当下的生活经验 , 向外发现、检视大地上的人、事、物;向内探求、谛听心灵涨落的潮汐”“同时 , 直逼真实的冷静与客观彻底剔除了表达的赘饰和浮华 , 在一种干净、简单、朴素的语言背景下 , 我们得以领略诗人面对记忆、面对内心的日常经验表现出来的那种细腻敏锐 , 从容率真 。 ”(冰儿语) 。 读他的诗 , 我们还能体会出那种“轻、明、纯”的味道来 。 (夏汉语) 。
平顶山诗群中张杰无疑是最具才气的一个 , 同时也是最勤奋最认真的一个 。 为了一首诗歌 , 他会与人“争论不休” , 为了一首诗歌 , 他甚至会彻夜不眠 。 为了诗歌理想 , 张杰甚至可以辞掉原本舒适的工作 , 远赴他乡 , 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 , 先上北京 , 再远赴马来西亚 。 在追逐物质和享受的时代 , 这一点尤其值得诗人们尊重 。 诗人张杰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 , 长期以来才能“乐此不疲” , 而这种精神动力驱使下的特殊的生活经历 , 同时也是诗人创作的宝贵财富 , 从《弃儿》开始 , 这些年来张杰笔耕不辍写出了象《遥远》、《理想国的罪》、《黄昏》、《雪 , 煤城》等一大批优秀诗歌 。
本文插图
诗人李山
◎新乡:牧野大地上悄悄生长的神秘诗意
牧野大地是一块神秘的土地 , 几千年中国历史总计13个王朝中有8个朝代兴亡的最后时刻 , 都是在这片土地上成功实现了改朝换代 。 公元前1600年牧野大地的一次鸣条之战成就了六百年的商朝大业 ,公元前1130年的一场牧野之战成就了八百年的大周王朝 , 公元200年牧野大地的一次官渡之战成就了三国时代最强盛的魏国 , 公元960年的陈桥兵变成就了三百年的大宋王朝 。 如此神秘的风水宝地 , 中华大地绝无仅有 。 如此大开大合之神秘张力 , 绝对是上苍对这片土地最丰厚的馈赠 , 而这种张力如果与诗意成功融合 , 那绝对是千古绝唱的大气之作 , 或许这就是大地母亲对生长在这里的诗人们最大的期许 。
上帝种下了诗歌的种子 , 但果实还需要诗人自己去采摘 。 几十年来 , 新乡诗歌虽然在表面上显得不温不火、默默无闻 , 但大量的诗人个体 , 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 他们汲取牧野大地的营养 , 不停向诗歌深处挖掘和探索 。 他们中即有象王绶青、李洪程为代表的老诗人 , 也有象冯杰、王斯平、窦全印为代表的中年诗人 , 还有以李山、徐向锋、李拜天为代表的青年诗人 。 更有象王建德 、李青春、李红军、南亭、香泉先生、孟令波、梁文权等等散落在牧野大地各处的庞大的诗人群体 。
我们把关注的目光切换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新乡诗人的个体 。 诗人王绶青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精髓 , 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 , 在审美价值取向上凸现出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 他坚持民族化的诗风和炼词、炼句、炼意的语言创造 , 在形式上将民歌和古典诗词的艺术经验创造性地用于自己的新诗创作 。 在对社会生活、自然景观、人情世事和历史沧桑的审视、思考和感怀中 , 表现出了强烈的忧患、责任和坚忍不拔的人格力量 。 诗人王绶青的创作生涯横跨几十年 , 并一直保持旺盛的创作势头 , 著述甚丰 。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叙事长诗《斗天图》(合作) , 诗集《天涯采英》、《天野海郊集》、《天风海韵》、《天高地广集》和《王绶青诗选》等等 。 目前年近古稀的诗人王绶青 , 仍然活跃在中国诗坛 , 可以说是河南诗歌界的一面旗帜 。分页标题
著有诗集《一窗晚雪》、《布鞋上的海》、《中原抒情诗》、《冯杰诗选》的诗人冯杰 , 是一位非常有才气的诗人 , 更是多才多艺的著名作家 。 诗人冯杰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的成长历程 , 已成为河南省鲜有的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的经典案例 。 诗人冯杰长期在牧野大地一个叫长垣的小县城里生活写作 , 由于诗人冯杰的影响带动 , 这个县里涌现了一大批诗歌作者 , 徐向锋就是其中最有实力的一个 。 诗人冯杰不但诗歌成绩斐然 , 而且跨界小说、书法、绘画领域 , 并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 。 由于成绩卓著 , 冯杰后被调入河南省文学院专职创作 。 冯杰的诗构思巧妙 , 意象丰饶 , 丰润天成 , 诗人用丰美、灵动的文字创造的独特的草木意象 , 甚至给整个北中原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诗意 , 这就是冯杰早期诗歌作品的魅力 。
李山是近几年才逐渐浮出诗坛的诗歌新人中的“老诗人” 。 诗人李山自幼酷爱诗歌 , 只是由于某种原因 , 曾一度中断写诗多年 , 直到2003年才重新拿起笔(诗人至今还不用电脑 , 是名副其实的用笔写作的人) , 开始新的诗歌创作和探索 。 也正由于荒废了多年 , 重回诗歌的李山 , 对于这项开掘心灵的活比别人做得更认真更勤奋 。 无论开会、吃饭或者旅游 , 不论什么场合 , 只要遇到可以交流的诗人 , 他总会随时随地把随身携带的近作拿出来 , 向别人请教和诗人探讨并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 正因为如此 , 他的诗歌技艺近几年突飞猛进 , 并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 我们看看李山近作中的诗句“隔着两千多年的尘土瓦砾/浮出逼人的贞节与美艳/梓树翠鸟时时在提醒/一地覆盆子的泛滥(《青堆》)” , 便知我所言非虚 。 自重回诗坛短短几年 , 李山诗歌多次获奖 , 参加了诗歌界有黄埔军校之称的“青春诗会” , 并出版了多部诗集 。
近几年诗人徐向峰的诗歌写的越来越好了 , 特别是诗人给冯杰国画的配诗 , 简直是珠联璧合 , 相映成趣 , 成为诗坛一景 。 “删繁之后/依然有红彤彤一片/不远 , 不近/那是一个人尚未冷却的/血 , 和眷恋 。 (《红》)”“我的味蕾上时常居住/最软的虞姬和最硬的霸王/要么眩晕 , 要么腰折/同饮一江水 , 同沐一轮月/可以忘记排序 , 忘记大小(《江湖贴》)”;“和晚霞、星光、烛火以及你的眼神/并列 。 被点燃、诱拐 , 是夜行者/的一次艳遇 。 (《艳遇》)”;“一株悲伤的竹子/一夜之间/骨骼上长满刀剑/肺叶上写满错觉 , 仿佛/盛世里藏着末世/坦途边挨着穷途 。 (《朱砂记》)”冯杰简约的画风配上诗人向锋空灵的诗歌 , 使两位诗人成为诗歌圈内难得的一对黄金搭档 。
诗人李拜天的诗歌创作这些年在不停的变换和探索 。 李拜天的早期作品比较注重诗歌的张力 , 典型的如《春色》、《去远方流浪》、《驶向大海》、《北中原的村庄》等作品 , 春色“在树的枝头/想着自己的心事/放飞的风筝/引来了远方的燕子/遗落的往事/在田垄间疯长(《春色》)”“风筝”由此及彼 , “燕子”由彼及此 , 中间是一“引”字 , 共同的属性是都在天上 , 诗句的张力就形成了(左后卫语) 。 “无数个夜晚把我的乡愁拉长”夜晚“一开动/我的亲情就开始摇晃(《北中原的村庄》)”这样影踪明亮而凄清的场景 , 在岁月的延展中 , 逐渐复活成现实中的故乡容颜 , 这些意象使这首诗就具有了无限的想像空间和张力(张立群语) 。 李拜天中期的作品比较注重诗歌的气韵 , 典型的如《乡村生活或葬礼》、《高山流水》、《植物园》、《二月一日登夜晚 , 观独山》等作品 , “仿佛人生的意义 , 就是为了这最后的葬礼/庄严、隆重 , 任何人无法动摇(《乡村生活或葬礼》)” 。 李拜天近期的诗歌比较注重文本 , 典型的如《雾霾时代》、《活水公园》、《火车》、《或者文明或者化工》、《云在天空走来走去》等等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星罗棋布分散在中原大地上的诗魂
前面重点梳理了郑州、平顶山、新乡三地的诗歌现状及成就 , 这样梳理 , 只是由于文章篇幅结构的需要 , 或只是作者为了全面梳理河南诗歌而采取的一种角度和研究方式而已 , 其实河南诗歌重要的地区还有很多 , 比如南阳、洛阳、开封、信阳等地市都是河南诗歌和河南诗人非常重要的聚集地 。 为了对河南诗歌和河南诗人进行一次全面的客观的梳理 , 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 , 不同纬度 , 不同切入点进行拉网式的研究和梳理 , 生怕有所遗漏而造成遗憾 。 这项工作是我多年前就想做 , 一直没有做成的事情 , 对于河南诗歌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程 。 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 , 对于这样一件艰难而又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 , 任何个人做起来或许都会力不从心 , 但既然做了 , 我会全身心的去努力 , 我知道无论怎么努力和认真有所遗漏都在所难免 , 如果这样的话 , 那只有以后再另文弥补这次的缺憾 。 由于篇幅所限和作者时间所限 , 本章把前面没有梳理到的分散在河南各地市的诗歌和诗人尽可能地进行一次集中的梳理和扫描 。
头枕伏牛的南阳 , 向来都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 历史上曾出过科圣”张衡、“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医圣”张仲景等无数伟大人物的地方 。 当然 , 南阳诗歌同样当仁不让 , 是河南诗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 尤其值得提及的是近些年由王韵华、一地雪、柳亚刀三位诗人编选的《南阳诗人诗选》是南阳诗人和南阳籍诗人的一次集中展示 , 认真梳理了南阳诗歌的最新创作成果 。 《南阳诗人诗选》中的作品质量之高 , 堪与面向全国编选的诗歌选本媲美 , 这也充分说明了南阳诗歌和诗人的创作实力 。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南阳地区比较重要的诗人有汗漫、 一地雪、魔头贝贝、王韵华、廖华歌、马新朝、张鲜明、高金光、申艳、贺红、柳亚刀、丁小琪、王立虎等等一大批诗人 。 特别是近几年南阳诗人中一地雪、魔头贝贝的诗歌创作尤其引人关注 。
洛阳诗群也是中原诗歌中一个颇具创作实力并拥有庞大诗人群体的部落 , 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人有艺辛、刀刀、朱怀金、李清联、张国军、李少咏、马东旭、高野、余子愚、北元村、冷慰怀、谭杰、乔仁卯、赵根喜、赵克红、柿村、赵希斌、边玺中、李六正、李雨、髙林生、徐根鹏、谭滢、丁莉以及英年早逝的殷皓等一大批老中青诗人 。 他们的作品如黄河般奔腾呼啸 , 又如洛水般风流浪漫 , 更如卢舍那大佛般庄严敦厚 。 (杨志学语) 。 近几年洛阳诗群中诗人刀刀、朱怀金、丁莉的诗歌创造尤其受人关注 。
信阳的诗歌创作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 , 其中陈有才、程光炜、陈俊峰、刘高贵、王远洋等起步早、起点高 , 其作品为新时期信阳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 。 进入新世纪以来 , 经过重新整合 ,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诗歌方阵” , 涌现了田君、扶桑、温青、胡晓靖、李庆华、赵玉丽、人与等一批青年诗人(杨志学语) 。 新时期以来信阳诗人田君、扶桑、温青一直活跃于诗坛 , 并成为河南先锋诗歌的中坚力量 。
开封作为九朝古都和原省会城市 , 新时期以来河南省许多重要的文人几乎都曾经在这里呆过 , 只不过 , 一大部分后来由于省会的迁移而去了郑州 , 所以开封的变迁几乎是中原河南的一个缩影 。 即便如此 , 开封目前仍居住生活着为数不少的重要诗人或诗歌评论家 。 他们中既有以肖开愚、耿占春、孔令更、樊城等为代表的活跃在中国诗坛一线的著名诗人或评论家 , 还有以刘海潮、张孝杰、张俊山、纳兰容若、任崇熹、李俊功、红松、王东东、李双等为代表的颇具实力的青年诗人 , 更有周启祥、苏文魁、刘增杰、刘庆曦、赵中森、齐遂林、李怀发、郑纯方、邬显荣、孙富山、张延文、木鱼、胡杨、徐勤、楚燕、郝文静、沈慧、贾青懋、赵士杰、秦海涛等等难以统计的一大批诗人群体 。 值得一提的是 , 开封诗歌的群众基础也非常坚实 , 比如开封市目前还有一个存在了数十年的每周一次的自发的群众诗歌集会 , 便是最好的证明 。 每次参加诗歌集会的群众读诗、谈诗、论诗其热烈认真的程度 , 毫不逊色于目前中国任何规格、任何场合的诗歌研讨或诗人聚会 。分页标题
没有哪一个省的诗歌与煤这么有缘 , 继中原大地上第一个煤城——平顶山诗歌在二十年前异军突起之后 , 河南省的第二个煤城——焦作 , 近几年的诗歌群体也异乎寻常的开始崛起 , 于是 , 焦作也迅速成为中原诗歌的重镇 。 在很短的时间内 , 焦作的诗人们快速成长 , 并涌现了马万里、琳子、呼润廷、刘金忠、麦莎、云外野鹤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 , 同时他们的诗歌创作也很快得到了外界的认可和好评 。 焦作诗群的横空出世成为中原诗歌近几年的一大亮点 。
河南虽然目前还算不上是一个诗歌强省 , 但绝对是一个诗歌大省 , 中原大地上几乎每个地区都有一大批坚持诗歌创作的优秀诗人群体 , 他们中的大多数取得了或将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 他们中的代表诗人大多数已成为河南先锋诗歌的代表人物 。 由于中原大地每一位诗人的默默耕耘和对诗歌的无私奉献 , 共同推动了河南诗歌的不断发展和逐步繁荣 。 他们当中安阳以诗人石破天、丁东亚为代表 , 濮阳以诗人丛小桦、瘦谷为代表 , 许昌以诗人杜涯为代表 , 三门峡以诗人黑女、若尘为代表 , 商丘以诗人夏汉、翩然落梅、柳歌、董非为代表 , 周口以诗人申艳、贺红为代表 , 驻马店市以诗人邵永刚、胡济卫、江野为代表 , 济源市以诗人吕玮、王芳芳为代表 。 由于远离省会城市 , 这些诗人的诗歌创作尤其需要给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
◎中原大地上异军突起的新生诗歌力量
近几年 , 河南诗歌最大的亮点就是新生诗歌力量的异军突起 。 这种崛起表现在很多方面 , 比如河南一个80后青年诗人西间率先提出的“中原诗群”概念, 解决了困扰河南诗歌多年的群体命名问题 , 得以让河南诗歌以一个全新的面目立与全国诗林 。 之后以张延文、高野、余子愚为代表的青年诗人撰写了《对于“中原诗群”的再思考》、《有关“中原诗群”的构建 , 或者确立》、《“中原诗群”的四大问题》等大量构建性理论文章进一步进行定位探讨和确认 , 使抽象的“中原诗群”概念逐步清晰确立起来 。 还比如前面提到的焦作诗群的异乎寻常的崛起等等 。 中原大地上异军突起的新生诗歌力量呈现的特征和方式还有很多 , 这里不一一罗列 。 在这新生诗歌大军中 , 我们先选取几个最具潜力和代表性的青年诗人进行梳理和研究 , 以便进行总结和挖掘 。
河南新生诗歌力量中莫过于刘客白、刀刀、翩然落梅三位青年诗人最具有实力和代表性 。 刘客白这位生于武术之乡——登封的小伙子 , 虽然没能练就一身盖世奇功 , 却从小耳濡目染 , 具备了极高的诗歌天分 。 客白虽然是刚跨出校门不久的年轻诗人 , 但一出手就显示了不同凡响的诗歌才华和潜力 。 这有点象我多年前遇到的才刚刚学诗的湖北诗人苏瓷瓷 , 当时我就断言此人今后不可限量 , 果然没几年就成了诗坛一棵耀眼的新星 , 并跨界小说 , 同样非同寻常 , 结果苏瓷瓷开始写作没几年便获得了“春天文学奖” , 而备受瞩目 。 以客白目前的诗歌潜力和才华 , 只要加以时日 , 以诗歌而论肯定会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 我们在这里先简单的看看客白的几首诗中的句子 , 以便引起更多人对客白诗歌创作的关注和帮助 。 “你又一次来到这里 , 时代正在翻新/黄雀演变成一只蚂蚱 , 已找不到桥的地理/这个深秋叫迷路 。 问了几个车夫/土语 , 才返回历史 , 继续进步/透过一片湖水 , 望着窗外的陌生(《支教》)”;“这都是说好的 , 还没开始就已结束/在倒塌中 , 张开挖泥土的寂静/温暖和血液 , 一齐去了天堂(《摘录》)”;“你耳朵里的故乡感冒了 , 被一辆卡车撞歪/分辨不出炊烟的高傲 , 也分辨不出性别(《回家》)” 。 自2012年底 , 这个年轻人在朋友的推荐下 , 进入了我的视野 , 自此我一直在跟踪这个年轻人的诗歌创作 。 令人焦虑的是 , 一年多来客白并没有写出我一直希望看到的作品(这或许是由于我对客白期望太高的缘故) , 并且这一年来的作品也并没有超越他以往的诗歌 , 诗歌中原来粗砺的缺憾仍得收到诗人应有的重视 , 我不知道这个年轻人这一年的现实生活发生了什么 。 但我想这肯定不是客白的初衷 , 在此也希望客白继续努力 , 在诗歌技艺上高歌猛进 , 多多创作 , 多出精品 。分页标题
中原诗歌新生代中诗人刀刀的诗歌无疑是最大气的 , 刀刀诗歌的指点江山的大气磅礴的气势是不可以模仿和复制的 , 那是诗人博大胸怀和抱负的诗化 。 如此有气势的诗歌 , 不要说在中原屈指可数 , 即使是泱泱九州也寥寥无几 。 吸纳中原之气 , 遍采百家之长 , 外表文静的刀刀回归中原后的华丽转身 , 给中原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活力 。 诗人正在创作的纵横自如、气吞山河、洋洋洒洒的《末世造》诗歌系列已具备了个人史诗的潜质 , 这个系列从开始写作就备受关注 。 刀刀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 还是河南诗歌新生力量的灵魂式人物 , 刀刀创办中原青年诗人联合会 , 出版《出路》诗刊为河南诗歌传播不遗余力 , 还以此为平台帮助支持团结了一大批河南年轻诗人 , 为河南诗歌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
几年前中原大地商丘市的一个小县城里出了一个诗歌奇女子 , 她一出现平静的诗坛便刮起了一股婉约之风 , 她就是河南青年女诗人翩然落梅 。 不知道诗人是有意尝试将婉约之气纳入新诗之中 , 还是因为多年的古典诗词熏陶的诗歌自觉行为(自明自在语) 。 翩然落梅诗歌里蕴涵的那特有的韵律节奏意境 , 那散发出来的独特的诗歌魅力 , 在非诗庸诗打油诗充斥的时代 , 翩然落梅的诗歌显得那么稀缺和可贵 , 诗人的每一首作品几乎都是精品诗歌的坯子 , 她的诗歌中几乎到处都是富有张力的耐读的诗句“我归于土 , 它归于水/仍将相生相克 生生不息”“ 仿佛骨头里多年的尘沙/已被荡涤一空 。 (《逝水》)”;“你要记着:月圆时 , 别去惊扰/那些走在沟底的人 。 别回头/看自己的影子(《走在沟底的人》)”;“只要一把闪亮的雕刀就好了/这夜的黑矿石 , 大得无边无际/然而它柔软 , 结实 , 富有弹性/适合让人拦腰抱住(《一个失眠者的雕刻作品》)” 。 这轻盈的意象 , 这优美的句子共同构筑了诗人的诗意时空 , 诗人一首首优秀的作品也必将铺就走向诗歌金字塔塔顶的光明坦途 。
中原诗歌的新生力量中除了刘客白、刀刀、翩然落梅 , 还有衣水、西屿、高野、李明、田春雨、李浩、江野、王向威、丁东亚、西马、马东旭、周涛、余子愚、刘旭阳、西间、纳兰容若、北荒、言东、张艳庭、刘良伟、徐林、褚矗、林原、隆采、芒川、吴相渝、一居、荒原、呼润廷、刘金忠、麦莎、云外野鹤等等一大批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年轻诗人 , 他们勇于探索 , 不断创新 , 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河南诗歌 。
◎盘点:新时期以来对中原诗歌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诗人
新时期以来 , 为河南诗歌繁荣发展作出努力、付出劳动的省内外诗人、评论家、编辑、采访人员、相关领导、有志之士等等不计其数 。 本章仅以作者掌握的和公开的资料为据 , 对河南诗歌作出过贡献的河南诗人或诗歌评论家、河南籍诗人或诗歌评论家进行一次简单的梳理 , 详细的研究工作 , 以后再另文进行 , 同时对省外人士的梳理也另文进行 , 在此先向他们致敬!
任何研究者对自己所做的研究工作都试图做到全面详细完整准确 , 但由于现实条件所限和现实环境的制约 , 这个基本属于理想的目标是很难彻底实现的 , 所以本章如果有所遗漏 , 请知情人指出 , 我会在以后另文撰述弥补 。 本次梳理仅从对扶持河南诗人作出突出贡献、对河南诗歌的理论构建和传播作出突出贡献及不懈努力推动河南诗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三个方面进行 , 希望通过整理挖掘 , 让那些默默为河南诗歌作出巨大贡献的有识之士 , 清晰呈现于世人面前 。
开创了河南诗歌新传统的已故老诗人苏金伞 , 积极扶持和推荐青年诗人 , 让很多那时还年轻的诗人逐渐成长壮大 , 并成为河南诗歌的中坚力量 。 苏老对河南诗歌的突出贡献 , 已为历史公认 , 他是当之无愧的对河南诗歌繁荣发展贡献最大的老诗人之一 。
著有《青铜平原》、《独对秋风》等大量著作 , 获得过河南省文艺成果奖、中原诗歌突出贡献奖的洛阳诗人艺辛在《牡丹》杂志持续经营诗歌栏目 , 并很有特色 , 为培养诗歌新人 , 繁荣河南诗歌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杨志学语) 。分页标题
著有《嚎叫与谈说》、《目击》等多本诗集 , 诗歌以语言质朴 , 穿透力强著称的诗人吴元成 , 长期担任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 并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 元成还积极团结培养青年诗人 , 热心诗歌活动 。 尤其是近年来 , 诗人吴元成还撰写了《河南诗歌30年评述》等大量的研究性文章 , 为河南诗歌事业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
高旭旺不仅是一位诗人 , 同时是一位诗歌的组织者、活动家 , 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歌编辑 。 在他任河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期间 , 成功组织了六届黄河诗会 , 主编了两套“中原诗人丛书” , 为诗人们召开过三次作品研讨会 , 并河南诗坛培养大量诗歌新人 。 综上所述 , 诗人高旭旺为河南诗歌事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
诗人李霞从2004年起 , 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对河南诗歌的研究整理工作上来 。 写出了《河南诗歌方阵述评》、《河南诗歌地图》、《杨炳麟 , 躲在骨缝里呻吟》、《诗器官诗性感 , 只为诗并成为诗》、《易殿选:聆听心灵深处的声音》等等一大批梳理河南诗歌、推介河南诗人的文章 , 并在《河南工人日报》上不断为河南诗歌鼓与呼 。 诗人李霞所做的努力 , 河南诗人们有目共睹 。
诗人杨志学 , 虽远在外地工作 , 却时刻不忘家乡的诗歌事业 , 这尤其让人值得尊重 。 在诗人杨志学的努力下 , 近些年许多河南优秀诗人的诗歌作品为广大读者所熟知 。 作为学者型的诗人 , 杨志学研究整理工作是他的强项 , 诗人利用自身的优势撰写的《中原诗歌的地域风格》等大量的研究性文章极具史料价值 , 同时为河南诗歌走向全国起到了空前的积极作用 。
杨炳麟既是一位有个性、有成就的诗人 , 同时也是一位有眼光、有品位的企业文化人(杨志学语) 。 他创办的大河文业有限公司 , 多年来支持河南的文学事业 , 坚持为诗歌做事 , 为诗人服务 。 他除了自己写诗和经营自己的企业 , 还兼任河南诗歌学会《大河诗歌》的执行主编 , 与高旭旺合作办刊 , 同时自己又创办了一份广泛好评诗歌刊物《河南诗人》 , 诗人杨炳麟这些年来 , 为河南诗歌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
获得过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著名诗歌评论家耿占春 , 是新时期以来 , 从诗歌理论建构上对中原诗歌作出贡献最大的人 。 同时耿占春还积极扶持和推介河南诗人 , 撰写了大量河南诗歌诗人作品的评论文章 。 多年来 , 耿占春对河南诗歌做了大量的积极的工作 , 为中原诗歌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和价值 。
长期居住在郑州的著名诗歌理论评论家单占生 , 是新时期以来河南最重要的两个评论家中的一个 。 我们知道 , 在中原诗歌评论界有两个人的成就是最高的 , 他们就是河南公认的传说中的“外有耿占春内有单占生” , 他们两人“一外一内 , 内外兼修”的格局 , 从理论的高度上推动着河南诗歌不断向前发展 。
上世纪60年代 , 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一个偏远小镇的夏汉 , 近些年对中原诗歌的潜心研究、认真梳理 , 做了大量的工作 , 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 并出版专著《河南先锋诗歌论》 。 这本书是专门研究河南诗歌的理论专著中为数不多的一本 , 极具史料价值 , 虽然这本书所梳理的河南诗歌诗人还不够全面 , 有些地方还存在一定的瑕疵(这毕竟是作者的第一本专著 , 存在些许瑕疵也在所难免) , 但这丝毫都不影响其对中原诗歌的巨大意义和价值 。
新时期以来 , 对河南诗歌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还有很多 , 比如青勃、王绶青、杨晓杰、马新朝、王怀让、蓝蓝、王剑冰、张鲜明、邓万鹏、高金光、赵立功、森子、申爱萍、康丽、杨吉哲、刘高贵、简单、孔令更、李清联、张国军、李少咏、冯新伟、李洪程、王斯平、冯杰、丛小桦、瘦谷、王韵华、陈有才、王远洋、张延文、王东东 、郭瑶琴等等大批的诗人评论家 , 让我们记住他们 , 以诗歌的名义向他们致敬!分页标题
◎追踪:遍布海内外的河南籍诗人
人口的迁徙改变了人口地理分布格局 , 诗人的迁徙改变了地域诗歌的格局 。 北京、上海、广东、海南等地 , 因诗人的大量迁入从而成为了中国诗歌的重镇 , 河南诗人的大量迁出从而彰显了中原大地深厚的诗歌底蕴 。 新时期以来 , 遍布海内外的河南籍诗人 , 为中原诗歌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使中原诗歌的影响日益增强 , 同时他们的创作也日趋成熟 , 成为河南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河南籍诗人易殿选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诗坛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 在中国诗歌最辉煌的年代 , 诗人易殿选植根中原大地 , 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 。 诗人978年开始发表作品 。 出版有诗集《青春风度》、《美丽的大风之夜》(合作)、《月亮岛》、《无标题抒情诗》、《疯狂的石榴树》、《田野之恋》 , 散文诗集《多彩的世界》等大量著作 , 是河南籍优秀诗人中的典型代表 。 诗人易殿选后移居美国 , 仍不忘家乡的诗歌事业 , 创作了大量的研究性的文艺评论 , 从理论上和行动上继续支持着河南诗歌的发展 。
河南南阳籍台湾著名诗人痖弦 , 是台湾《创世纪》诗刊的三驾马车之一 , 诗人以诗歌理念的开创和拓植精神闻名 , 痖弦的诗歌浑然天成 , 自成一格 , 《痖弦诗抄》、《深渊》、《盐》等著作影响深远 。 在痖弦写作生涯的早期 , 提出了“新民族诗型”的观点(1956) , 主张追求形象第一 , 意境至上;诗人痖弦强调中国风与东方味 。 在诗歌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诗人痖弦 , 一直对故乡河南南阳念念不忘 , 在诗人的很多诗作里 , 都写满了对故乡的怀念“你离家这么多年了/怎么还带着那顶破斗笠/不 , 那是故乡的屋顶/……” 。
河南淅川籍台湾著名诗人周梦蝶 , 是台湾最有影响的现代派诗人 。 他无论在生活态度上及文学表达上 , 都含有深厚的传统知识分子的色彩 。 就像是一株紧紧扎根在传统文化土地上未凋的松树(戴训杨语) , 诗人周梦蝶诗歌创作上字字珍惜 , 所以40年的创作生涯 , 只出版过《孤独国》和《还魂草》两本诗集 。 周梦蝶的诗歌还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怀 , 诗歌里闪射出的特有的睿智与玄妙的东方古典魅力 。 使其作品以特有的色彩和韵味 , 成为中国现代派诗歌里的一朵奇葩 。
出版有《窗户嘹亮的声音》、《名城与门》、《日内瓦的太阳》等16部诗集的著名诗人陆健 , 从日常的生活 , 从普通的人和事出发 , 从而抵达生命的理想和高度(林莽语) , 陆健诗歌里面反映出来的都是对于历史的思考 , 作品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屠岸语) , 例如诗人的诗集《田楼 , 田楼》 。 诗人陆健的《洛水之阳》 , 让人想起海德格尔的话“回乡是诗人的天职” , 他将人带到了一个名字叫做故乡的地方 , 诗人是在用他淳朴的人品、淳朴的语言告诉大家 , 他的创作在走一条回归故乡的探索之路 。 诗人陆健展示给大家的是诗歌创作的另外一条途径(徐刚语) 。
河南周口籍著名诗人谷禾 , 不同于其他写乡村的诗人,他游走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站在城市的生存立场,更多了对乡村和生命的热爱和关怀(苏历铭语) , “月光如水 , 几千年流淌/不息 , 我的故乡/却换了头脸 , 在水中 , 巍然不动/一茬茬的人 , 如草芥 , 在月光下出生 , 死亡/池塘里的水干了/河流干了 , 只余下这月光了(《月光下的故乡》)” , 另外还有诗人的《浮世绘》、《少年史》系列诗歌作品更是影响深远 。 诗人谷禾不但诗歌上成就很高 , 而且还跨界小说 ,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同时近些年来诗人谷禾为了河南的诗歌事业殚精竭虑 , 向诗歌界推出了大量的河南诗人的优秀诗歌作品 , 为河南诗歌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在外地生活居住的河南籍优秀诗人还有很多 , 新时期以来他们为河南诗歌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由于篇幅有限 , 我在此只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 希望以后有更多有志之士进行梳理和研究 。 新时期以来 , 庞大的河南籍诗人的诗歌创作开创了中原诗歌发展的新空间新天地 , 他们中的代表诗人还有旅居海外的杨藜莉、李锐锋、齐红霞、冯团彬、田园、王玉秀、文晓村、秦岳、杨平等一大批河南籍诗人 , 和植根在神州大地三山五岳的优秀河南籍诗人杨晓民、杨志学、李拜天、汗漫、曲近、高凯、张承信、陈鱼、墓草、石生等等 。 为了河南诗歌的未来 , 让我们以诗歌的名义和他们团结起来 , 共同推动河南诗歌走向繁荣强盛 。分页标题
◎结语:诗歌中原突破的关键
自新诗诞生以来 , 河南就不曾成为过中国诗歌的重镇 , 这对于中原大地的任何一个诗人来说 , 都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遗憾 。 新诗诞生初期 , 河南新诗在中国新诗所占的分量非常小 。 河南诗歌的发展主要在建国以后 , 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 , 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诗篇 , 涌现了大量的优秀诗人 。 新时期以来 , 在河南诗人的努力下 , 中原诗歌在中国诗歌所占的分量开始越来越重 。 尽管如此 , 河南诗歌目前离中国诗歌中心的位置仍有不小的差距 。 如何进一步增加中原诗歌在中国诗歌所占的分量 , 进而把河南打造成中国诗歌新中心 , 是一个艰巨而宏大的课题 。 如此宏大的目标是无法依靠一两篇文章或一两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 , 这需要河南诗人和有志之士共同去努力 。 所以本篇也只算是提出一些建设性思路框架来抛砖引玉 , 供以后参考论证和构建 。
首先 , 诗歌要实现中原突破必须团结 。文学圈的人向来不缺少才气 , 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够团结 。 这种氛围虽然对文学来说有利有弊(太团结 , 则势必会造成圈子化 , 进而故步自封;太不团结 , “文人相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和阶段上造成暂时的繁荣 , 但发展到极至 , 必然走向反面) , 但对一个地域诗歌的整体突围和整体发展绝对不利 。 河南诗人目前的现状是局部的小团结和整体的没团结 , 这种状况已经由来已久(这种现象全国各省市都存在,只是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但中原诗歌要想超越 , 就是必须团结一致 , 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 虽然这种情形曾在一定时期推动和繁荣了河南诗歌 , 但河南诗歌发展到现在 , 这种状态已经不再适应进一步发展 。 目前河南诗歌想实现中原突破 , 唯一的出路必须精诚团结 , 共同努力 。 我所说的团结不仅仅是诗人的团结 , 更有诗歌的团结——诗歌的整体命名问题、中原诗群的整体突围等等涉及甚广 。 限于篇幅 , 本篇只能先把问题提出来 , 以后再另文论述(注:以下问题的提出皆是此思路) 。
其次 , 诗歌要实现中原突破必须不断探索创新 。 老中青诗人要创新 , 各地市诗人要创新 , 题材上要创新 , 语言上要创新 , 既要超越别人 , 更要超越自己等等所有能产生优秀诗歌作品的思路方法和渠道都要有勇气去尝试去探索 , 最终使河南形成诗歌创新的试验田和大本营 , 什么时候河南诗歌到了“人人在创新 , 首首有新意”的时候 , 河南诗歌离中原突破的目标就不远了 。
其三 , 诗歌要实现中原突破需要更多理论构建支撑 。 我所理解的中原突破涉及诗歌作品的突破、整体形象的突破和地域的突破等等诸多方面 。 这除了上面提到的创新 , 诗歌文本的突破以外 , 还需要本地媒体、文学刊物(包括民刊和官刊)的全力配合 , 积极开拓联络外部媒体、文学刊物阵地 , 更需诗歌评论家们做大量而烦琐的工作 , 特别是诗歌评论家的甄别研究梳理构建工作尤其重要 , 而目前的现状是河南搞诗歌评论的太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种 , 但有一种原因非常重要 , 那就是不写诗的搞不好评论 , 很多优秀的诗人又对写评论不屑一顾) , 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 , 这对于拥有庞大诗歌群体的诗歌大省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
其四 , 诗歌要实现中原突破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 要实现诗歌的中原突破不但需要以上提到的团结、创新和理论三个方向以外 , 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 , 比如增加出版、诗歌活动、交流研讨、扶持和发现诗歌新人、打破旧观念和探索新理念等等 。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 最终调动中原大地的所有诗人、诗歌爱好者、潜在诗歌爱好者、读者、相关部门和有志之士的所有智慧 , 为实现诗歌的中原突破共同努力!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旅游|河南的一个低调景点,被称为“中原一绝”,里面景点众多,也是避暑胜地
- 中原作家群|最后的赢家,往往是那些慢慢走过来的人!
- 五朵山|河南小众旅游地 曾与武当山齐名 被誉为中原小华山
- 穿搭|44岁刘敏涛活出22岁模样,看到她的穿搭后,终于明白其中原因
- 诸葛亮|为何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依旧兴复不了蜀汉?
- 中原作家群|当下,民刊何以“民刊”|川《零度》和豫《元素》诗刊对话座谈会成功举办
- 趣头条|【中原博越车友俱乐部】博越功能配置很多,伴我回家功能很暖心。
- 烹饪|四季豆最好不要未熟吃吗?营养师告诉其中原因
- 中原|【日报荐读】单本书稿报酬可高达百万!《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公开招募
- 中原作家群|那些懂得隐忍者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玻璃心不足以成长为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