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驴行|对不起,网红不配称鼓浪屿


_本文原题:对不起 , 网红不配称鼓浪屿
当你把鼓浪屿当成“网红” , 那么你就不该来这座5A景区 。
最近一段时间 , 我们写了不少关于鼓浪屿的故事 。
包括建筑后的主人家趣事 , 岛上的名门望族 , 以及它所存在的一些争议性 。

去驴行|对不起,网红不配称鼓浪屿
本文插图
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不少读者阅后的反馈 ,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吐槽:
不过是一座无聊的网红岛、名气大实际一点都不好玩 , 商业化太重 , 坑蒙拐骗 。 去了一次 , 不想再来第二次 。
【去驴行|对不起,网红不配称鼓浪屿】

去驴行|对不起,网红不配称鼓浪屿
本文插图
我总结了这些对鼓浪屿不满的负面点评发现 , 之所以产生浓浓的失望感 , 是大多数人把鼓浪屿想象成为一座浪漫文艺的网红岛 , 但对鼓浪屿的实际旅行意义却一点都不了解 。

去驴行|对不起,网红不配称鼓浪屿
本文插图
虽然作为中国客流量最高的5A景区 , 鼓浪屿每年承接上千万的游客人次 , 但这座岛其实一点都不网红 。
甚至今天以我们对网红这个词的定义 , 都不该把鼓浪屿贴上网红的标签 。

去驴行|对不起,网红不配称鼓浪屿
本文插图
鼓浪屿是中国近代历史衰弱的缩影 , 早期这里洋行林立 , 但实际却是从事华工贩卖 , 大量中国人被当成歧视性的“猪仔” , 贩卖到世界各地 , 其地位与早期的黑奴并无区别 。
位于鼓浪屿龙山洞附近的和记洋行仓库遗址 , 又不知有多少游客参观过?

去驴行|对不起,网红不配称鼓浪屿
本文插图
自鸦片战争结束以后 , 这座小小的海岛就沦为西方公共租界 。
这一时期 , 大量领事馆、办事机构出现 , 原本属于中国人的领土 , 却反而没有话语权 。
洋人球埔(后名为人民体育场) , 不允许中国人进入 , 只有那些华人圈的上流子弟 , 才偶尔允许进入 。

去驴行|对不起,网红不配称鼓浪屿
本文插图
爱国商人林尔嘉在海边修建自己的别墅庄园 , 英国税务司洋人夏礼威 , 却以影响自己下海游泳为由强制拆除 , 若不是林尔嘉在华人圈地位高 , 且够硬气 , 也许鼓浪屿也就少了一座珍贵的文化遗产地 。

去驴行|对不起,网红不配称鼓浪屿
本文插图
还有臭名昭著的日本领事馆 , 在抗战期间曾囚禁压迫了我多少爱国人士 。
这些历史 , 以及留存今天的遗址 , 又有多少游客缅怀着一种敬重先辈的心情来看待?

去驴行|对不起,网红不配称鼓浪屿
本文插图
鼓浪屿的浪漫 , 也从来不是奶茶式的文青 。
而是在19世纪-20世纪期间 , 早期华人接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 在岛上兴办学堂 , 结合西方的文化知识 , 培养家族子弟 。
这一时期出现了医疗、教育、化学、物理以及音乐等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 , 是中国这些领域的开拓者 。
可以说 , 20世纪的鼓浪屿 , 是真正知识分子的摇篮 。

去驴行|对不起,网红不配称鼓浪屿
本文插图
这种深厚的文化熏陶 , 除了浓厚的学风以外 , 还有音乐 。
在那个年代 , 受基督教影响 , 鼓浪屿上的家庭 , 都或多或少有一架钢琴 , 琴岛之名就是这样由来 。分页标题
但随着原住民逐渐离去 , 这种音乐文化氛围其实是消失的 。

去驴行|对不起,网红不配称鼓浪屿
本文插图
而游客所了解的网红浪漫鼓浪屿 , 大都是停留在网红拍照景点、奶茶、民宿、一些伴手礼和一些网络上流传的爱情故事 。
但实际上这些东西 , 都是商业化催生而来 , 并不是鼓浪屿原生的风景和文化 。
并且 , 这些也大都集中在客流量最高的商业街一带 。

去驴行|对不起,网红不配称鼓浪屿
本文插图
所谓的网红拍照景点
所以你会发现 , 大多数游客说鼓浪屿不好的 , 往往是被导游带着在商业街逛了一圈 , 然后去几个主要的景点打卡拍照一下 , 就立马坐船走人 。
而鼓浪屿的文化历史 , 那些在巷子里静静躺着的名人故居 , 游客所知道的往往是少之又少 。

去驴行|对不起,网红不配称鼓浪屿
本文插图
我个人一直认为 , 鼓浪屿并非是粗浅的网红浪漫景点 。
这是一座充满着爱国教育、人文历史的博物馆 。
但遗憾的是 , 包括今天各地的博物馆一样 , 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游客少之又少 。
所以 , 鼓浪屿虽然有不少消极的一面 , 但认为鼓浪屿不好玩的游客 , 其实是真的来错地方 , 因为它不是用来玩 , 而是让你来品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