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民族史话——北宋一心夺回蓟北“故地”

幽云十六州就是杜甫诗中的蓟北 , 幽州指北京 , 云州指内蒙古的包头 。 幽云十六州地处北宋和辽国的交界处 , 易守难攻 , 非常险要 。早在战国时期 , 这一带就是东胡人驻牧地 , 三国时 , 曹操又把一些匈奴人迁居到这里 。 唐太宗平定突厥、契丹、奚人各部后 , 也分别把他们迁徙到这里 。 由此可见 , 自古以来 , 幽云十六州就是胡人居所 , 特别是汉人“衣冠南渡”后 , 更是如此 。唐朝后期 , 幽云十六州生活的主要是沙陀人 , 即突厥的一个分支 。 由于他们长期在这里生活 , 理所当然会把幽云十六州看成是自己的“故地” 。 李林甫担任唐朝宰相时 , 为了巩固权位 , 建议唐玄宗让胡人担任掌握兵权的节度使 。 于是具有突厥背景的安禄山执掌那一带的兵权 , 从而有了叛唐的实力和根基 。五代时的后唐、后晋、后汉三个王朝都是由沙陀人建立 , 称为“沙陀三王朝” 。 后晋时 , 沙陀人石敬瑭为了报答辽国帮助 , 把这里献给契丹人 。 辽国领土面积很大 , 并不差这一块 , 石敬瑭把“故地”献给辽国更主要是一种象征 , 表示对契丹人的臣服 。但宋朝皇帝也把幽云十六州看成自己的“故地” 。 于是 , 北宋建立后 , 他们不惜发动战争 , 一心要把这片“故地”夺回来 。有学者认为 , 幽云十六州是中原与北方的屏障 , 如果北方游牧民族要进攻汴梁 , 这里就可以成为他们的跳板 , 所以 , 宋朝必须把蓟北夺回 , 和是否为“故地”没关系 。北宋和辽国的确发生过战争 , 但战争并非由辽国挑起 , 并不是他们想以幽云十六州为跳板进攻汴梁 。 最先发动战争的是宋太宗赵光义 , 其战略目的正是夺回这片“故地” , 辽国萧太后只是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仓促应战 。北宋把幽云十六州看成故地 , 唯一的解释是 , 他们也是沙陀政权 。 但现在人们都认为 , 宋朝是汉人政权 , 考虑到中国历史有很多被篡改的记录 , 这种说法其实非常值得怀疑 。北宋来源于后周 , 后周太祖郭威“黄袍加身”时 , 宋太祖赵匡胤只是郭威手下一个普通的年轻将领 。 郭威是沙陀政权后汉的高级将领 , 史书上虽然说他是汉人 , 但漏洞百出 。 史书还说 , 后周世宗柴荣也是个汉族人 。 他是郭威的妻侄和养子 , 善于理家 , 能开源节流 , 因而受到郭威喜爱 , 死后就把皇位传给了他 , 于是 , 后周变成了真正的汉族政权 。但这是完全说不通的 , 在很重视血统的封建社会 , 郭威跟柴荣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 却把皇位传给了他 , 怎么服众?赵匡胤是柴荣的禁卫军首领 , 后来柴荣不幸染病去世 , 遗命让自己的幼子柴宗训继位 。 赵匡胤看这个孩子太小 , 乘机发动陈桥兵变 , 再一次“黄袍加身” , 夺取了后周政权 , 成为大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 。按常理推断 , 如果柴荣是沙陀人 , 宋太祖赵匡胤也一定是 。 因为 , 当时沙陀人并没有完全汉化 , 有的连汉语都不会 , 这么重要的权力给赵匡胤 , 如果他不是沙陀人 , 很难想象 。据载 , 赵匡胤从洛阳回汴梁时 , 曾到祖庙参观 , 看到厅堂中摆设着“笾豆簠簋”等器皿 。 笾和豆是古代汉人吃饭用的食器 , 簠、簋是祭祀时装稻梁黍稷用的 。 赵匡胤不认识这些东西 , 于是问旁人这些都是什么?身边的人告诉他 , 这都是汉人祭祀祖先时用的器具 。 赵匡胤说 , 我祖宗怎么可能认识这些东西 , 一脚踢翻 。两宋皇宫中 , 一般也只吃羊肉 。 宋仁宗、英宗时 , 朝廷一下买了契丹人的好几万只羊 。 宋神宗御厨账本上都是羊肉 , 虽然也有少量猪肉支出 , 但绝大部分猪肉是用于配菜的 , 并不是主食 。 爱吃羊肉 , 正是沙陀人的饮食习惯 。 这种饮食习惯直到南宋时还有 , 赵构就曾表示 , 宫中要多吃羊肉 , 尽量不用猪肉 , 这是祖宗的习俗 。另外 , 《水浒传》中 , 林冲、宋江、武松等人脸上都被刺了字 , 这种刑罚叫黥刑 , 是肉刑的一种 , 汉代时明令取缔 , 汉人早就不这么做了 。 北宋时包公的三口铡刀是腰斩用的 , 犯人发配服刑时还要打“杀威棒” , 这些残酷的刑罚在晋代、南北朝时的南朝诸国一般也不采用 。 这从侧面说明 , 宋朝某些方面文明程度相对落后 , 具有明显的游牧民族政权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