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万没想到对毛主席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原来是她

文七妹(1867年2月12日—1919年10月5日) , 原名文素勤 , 又名文其美 , 湖南湘乡棠佳阁人 , 18岁时与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结婚 。 毛母待人宽厚恭让 , 节俭勤劳 , 深得乡人的尊敬 。
1867年 , 在中国湖南湘乡县唐家坨(现名棠佳阁)的一个富裕农家降生了一个女孩 , 这个女孩在家族姐妹中排行第七 , 所以大家都叫她文七妹 。

毛泽东|万没想到对毛主席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原来是她
文章图片
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位叫文七妹的女孩竟然有一位了不起的先祖 , 那位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女孩在26年之后会生下一位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开国领袖——毛主席 。
1885年 , 18岁的文七妹嫁到了仅一山之隔的韶山冲 , 成为了勤劳朴实农民毛贻昌的妻子 , 从此之后 , 勤劳、善良、和善的文七妹开始操持着毛家 。
文七妹最先曾给毛贻昌生下过两个儿子 , 可惜不幸都夭折了 , 就在1893年她再次生下了一个男孩 , 这个男孩出生那一天已是冬季 , 但是天空却出奇地雷雨交加 , 似乎在预示着这个男孩不平凡的一生 。
随后 , 文七妹便给这个孩子起了一个不平凡的名字——毛泽东 , 由于前两个儿子都夭折了 , 所以文七妹采取了非常措施 , 让毛泽东拜七舅妈为“干娘” , 并在观音面前许下心愿 , 还给毛泽东取了一个小名——石三伢子 。
母亲对毛泽东影响巨大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是一位不善于表达自己、墨守僵化的人 , 且非常严厉 , 性情暴躁 。 同父亲比较起来 , 给少年毛泽东影响更大更深的是他的母亲 。 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 , 文七妹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务 , 抚养儿女 , 纯朴善良 , 对穷苦人极富同情心 。
她经常瞒着丈夫接济贫苦乡亲 。 饥荒年 , 穷人乞讨 , 她更是多加布施 。 而丈夫是不赞成施舍的 , 因此夫妻为了这些事情经常发生争吵 。
母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毛泽东 。 有一年冬天 , 毛泽东离家去学校读书 , 路上遇着一个穷苦的青年 , 毛泽东看见他在风雪的天气里只穿着一件单衣 , 冷得发抖 , 就主动和他寒暄 , 后来还脱下自己一件夹衣送给他 。
及至假期回家 , 家里检查他的衣服时 , 发现少了一件 , 毛泽东如实地说了出来 。 又有一次 , 旧历年底 , 父亲叫毛泽东去取一笔猪钱 。 在回家的路上 , 毛泽东碰见了一些衣衫褴褛的可怜人 , 他就把手中的现钱都给了他们 。 母亲十分支持毛泽东的想法 。
临行前 , 毛泽东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日必看的账簿里 , 诗是这样写的:孩儿立志出乡关 , 学不成名誓不还 。 埋骨何须桑梓地 , 人生无处不青山 。
毛泽东启程这天 , 父亲带着一家人:文氏和泽民、泽覃、菊妹子(毛泽东的妹妹毛泽建) , 把毛泽东送到塘岸上 。 离别时 , 母亲深情地说:“我石三伢子是有出息的 , 将来是要干大事的 。 ”

毛泽东|万没想到对毛主席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原来是她
文章图片
母亲去世令毛泽东伤心欲绝1919年10月4日 , 毛泽东正领导湖南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 。 他一边组织各驱张代表团到各地宣传的具体事宜 , 一边准备驱张的宣传资料 , 忙得不可开交 。 正在这时 , 韶山家里派人到长沙找毛泽东 , 给毛泽东送来一封紧急家书 。 家乡来送信的人 , 是毛泽东的一位堂兄 。
他告诉毛泽东 , 婶婶在昨天晚上就有出气没进气了 , 所以 , 叔叔要我来长沙 , 要你和泽覃立即赶回去 , 晚了恐怕见不到你母亲了 。 毛泽东一听 , 如五雷轰顶 。 他怎么也不相信母亲会这么快就离开人世了 。
因为前两个月 , 母亲患淋巴腺炎 , 自己还回去接母亲到长沙治过病 , 刚送回去不到两个月 , 怎么就要离我们而去了?一时间 , 毛泽东呆若木鸡 , 站在房子里一动也不动 。 “润之 , 你还在发什么愣?还不快收拾东西回去 , 不然就来不及了!”分页标题
堂兄的催促声 , 使毛泽东惊醒过来 。 他匆匆忙忙安排了一下有关事情 , 就带着小弟毛泽覃随来送信的堂兄 , 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 。 当时 , 由于韶山不通车 , 没有任何交通工具 , 全靠两条腿走 。 100来里的崎岖山路 , 毛泽东他们走了一天一夜 。
即便如此 , 当毛泽东赶回韶山时 , 由于送信的堂哥走了一天多的路 , 前后就过去了三天 , 这时母亲已过世两天了 , 按照韶山的习惯 , 母亲早就入棺 。 毛泽东紧跑急赶 , 还是没有看到母亲的最后一面 。 面对母亲的死 , 毛泽东百感交集 , 悲痛万分 。 毛泽东久久伏在母亲的灵柩上 , 泣不成声 。
毛泽民见哥哥这样伤悲 , 便劝毛泽东说:“哥 , 你也不要过于伤心了 。 你不知道 , 娘在临终时 , 一直在呼唤着你的名字 , 说你为什么还不回来 。 ”弟弟这么一说 , 更使毛泽东心如刀绞 。
当晚 , 毛泽东不顾旅途的劳累 , 拒绝所有人的劝阻 , 坚持守在母亲的灵柩边 。 母亲对自己思想的影响 , 不断地在毛泽东眼前出现 。 这时的他完全沉浸在对母亲那伟大的人格和善良的心肠的追思之中 。
少顷 , 他用笔在一张白纸上 , 专心致志地写了起来 。 第二天早晨 , 来祭奠的人们 , 看到了毛泽东那发自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 。 两副挽联 , 一副贴在大门口: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
另一副则挂在母亲的灵前:疾革尚呼儿 , 无限关怀 , 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 , 不能住世 , 一掬慈容何处寻 。 第一副挽联的上联以春风、春晖为喻 , 借春之长青 , 颂扬了母亲的德泽长留人间 , 令儿孙永世难忘;
下联则以韶山秋雨来比喻毛泽东及兄弟们的悲哀泪之多 , 表达了母爱之深沉和儿子哀思之无穷 。 纵观全联 , 想象驰骋 , 神思巧运 , 用词精当 , 对仗工整 , 哀恻动人 。 母子情深 , 跃然纸上 。 第二联则是表达了毛泽东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
上联生动地描绘了母亲在病危中不见长子在身旁时 , 那种呼唤儿子、想念儿子、关怀儿子的动人场面 , 诉说了毛泽东作为长子未能报答母亲恩泽的感慨;下联则抒发了母亲终生信佛但不能长生的无限惋惜之情 , 追忆了慈母的形象和从此难见母亲音容笑貌的绵绵深情和无限悲痛之意 。
第二天 , 也是母亲出殡的日子 , 毛泽东长跪在母亲灵前 , 声泪俱下地诵读了自己用泪写成的《祭母文》:呜呼吾母 , 遽然而死 。 寿五十三 , 生有七子 。 七子余三 , 即东民覃 。 其他不育 , 二女三男 。 育吾兄弟 , 艰辛备历 。

毛泽东|万没想到对毛主席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原来是她
文章图片
摧折作磨 , 因此遘疾 。 中间万万 , 皆伤心史 。 不忍卒书 , 待徐温吐 。 今则欲言 , 只有两端 。 一则盛德 , 一则恨偏 。 吾母高风 , 首推博爱 。 远近亲疏 , 一皆覆载 。 ……
【毛泽东|万没想到对毛主席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原来是她】毛泽东的这篇《祭母文》 , 全篇记述了母亲的养育深恩和盛德高风 , 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 , 也深深地追忆了母亲平生对他的养育之恩 , 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 更表现出了毛泽东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死亡的那种悲痛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