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国产主流电影家国情怀艺术化表达的路径越走越宽
近年来 , 从《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到《流浪地球》《烈火英雄》再到《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 , 国产主流电影群体崛起 , 并逐渐从青涩走向成熟——
国产主流电影家国情怀艺术化表达的路径越走越宽
【热点观察】
作者:薛晓路(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编剧、导演)
近年来 , 主流电影不断刷新观众期待 。 从前几年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到去年的《流浪地球》《烈火英雄》及《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 , 这些作品不但在票房上屡破纪录 , 更在社会话题和口碑上掀起热度 。 这意味着主流电影日渐成熟——不仅成功探索出家国主题多样化表达的艺术路径 , 且在艺术与商业间做到了平衡 。
本文插图
电影《红海行动》海报资料图片
家国叙事是中国电影的传统
在中国文化中 , 家国观念向来是重要内容 。 电影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书写方式 , 也记录了这一刻入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烙印 。 中国早期电影先锋者借鉴传统民族文化 , 坚持“寓教于乐”的理念 , 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素材与灵感 , 逐渐探索出“家国叙事”的策略 , 成就了中国电影优良的创作传统 。
家国观念是中国主流电影的原生基因 , 承袭中国文化中“家国一体化”的理念 , 在不同时代中呈现出迥异的风貌 。
中国电影诞生初期 , 形成了民族寓言下的“家国同构”理念 。 20世纪30年代 , “新兴电影运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 民族历史的大起大落与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 , 是20世纪以来中国民众的亲身体验与切肤之痛 。 一向以叙事见长的中国电影 , 在社会、时代、民族、阶级等观念的影响下 , 家国观念在电影中的叙述与呈现不断成熟 , 留存下20世纪以来中国的民族文化与集体记忆 。
新中国成立后 , “家国叙事”发展为政治图景下“国显家隐”的范式 。 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浪潮中 , 家国题材电影形成历史反思与诗意的人性化“家显国隐”书写模式 。 在新世纪互联网语境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下 , 家国观念作为主流电影的宏观叙事主题 , 依然是一条主线 。 随着新时代人们对电影需求的变化 , 主流电影不断探索创新表达主题的范式 , 家国观念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载体 。 这是新形势下家国观念依然是主流电影永恒主题的印证 。
借助生活化的中国故事与观众共情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 家国观念在主流电影中的表现方式在不断创新 , 呆板说教式的内容生产逐渐被多样化的选题表达替代 , 混沌的模式化表达日益走向个体丰富性的表达 。 更重要的是 , 宏大叙事的视角转向了关注个体的微观视角 。
由于这种视角的转变 , 家国观念在主流电影中的呈现不再是硕大无朋的符号 , 而是化入普通人生命和生活的认知 , 这让家国观念的呈现在艺术处理中达到了更好的平衡 。 同时 , 以微观表达宏观的方式 , 不仅没有损益宏观叙述的大主题 , 反而达到了“以小见大”的目的 。
《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烈火英雄》等不断创造现象级票房奇迹 , 去年国庆档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也引发观影热潮 。 这些电影中家国观念的表达都呈现出这样的趋势 。
相比之下 , 从前的主流电影大多宣教色彩浓重 , 聚焦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 叙述方式也偏向模式化 , 家国观念的表达往往以说教口吻和脸谱化表达为主 。
2009年后 , 主流电影一改以往“宣传片”的面貌 , 减少了死板说教 , 更注重影片故事情节的表现 , 人物塑造更加细腻真实 。 比如 , 《红海行动》以“也门撤侨”为故事原型 , 表现中国军人的风采 , 紧张刺激的类型化事件带来了新鲜的观影感受 。 这其中 , 对于家国观念的表达是从大视野到小视野的转变 。分页标题
波澜壮阔的时代是由千万个普通人共同缔造的 , 家国情怀不是一种空洞的政治口号 , 而是在无数普通人生活和内心生发出来的 。 电影镜头的视角转换正是这种时代觉醒的体现 。 在《我不是药神》中 , 一切指向家国情怀的表达 , 都由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来展现 。
又如 , 在去年的国庆档电影中 , 人们看到了力挽狂澜创造生命奇迹的中国机长、挑战珠峰的攀登者 , 也了解了隐藏在历史深处的那段还没开始就画上句号的动人恋情;人们多次领略过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 , 却是头一回看到为了升旗装置 , 老百姓与技术人员共克难关的动人情节 。 在不同领域的个体视角中 , 整个时代变得更加立体 , 每个个体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领域诠释真正的家国情怀 。
这些真实而琐碎的表达 , 取代了以往“英雄传奇”式的“大情怀” , 代之以普通人的“小情怀”和充满生活气息的中国故事 , 追求与观众的共情共感 。 这种共同构筑的家国观念 , 真正打在了观众的心弦上 。
近年来 , 主流电影家国观念呈现方式的改变与其叙事方式的显著变化密不可分 。 《红海行动》等影片借鉴好莱坞塑造英雄的模式 , 将英雄个体与先进强大的现代军事意象整合到国家崛起的宏观主线中 , 一改传统的叙事思路 。
去年国庆档的献礼片则巧妙地将宏大叙事化为个人化的个体叙事 , 聚焦真实事件中的平凡人物 。 《中国机长》是典型的灾难片 , 虽然源自真人真事 , 但并不过分夸大惊险和灾难元素 , 而是把更多的镜头聚焦于机组人员面临危难时的职业操守 , 淡化个人英雄主义 , 突出集体的力量 。
家国观念在细节中春风化雨般呈现出来
由于近几年的主流电影把镜头更多地聚焦在普通人身上 , 随之而来的是不断丰富的细节展现 , 这也有利于促进情节的发酵 , 让观众情绪随故事和人物流转 , 依靠故事本身打动观众 , 传达隐于故事情节背后的家国观念 。
电影跟小说的共同点在于 , 一旦故事通过细节发酵 , 就不再被动地成为创作者的叙述工具 , 而是主动地构建一个世界 , 把故事讲给观众听 , 家国观念在充满细节的故事中春风化雨般呈现出来 , 勾连起观众的情绪 , 唤起民族更深的记忆 。
影片中人物的立体化也有赖于丰富的细节 。 因为细节没有指向性 , 而情节有指向性 , 情节是故事顺着这条路往哪儿走 , 但细节是散发的 。 如果找到特别丰富的细节附着于人物身上 , 故事和人物就立起来了 , 可以自己发酵了 。
影片中自己发酵的故事是深度连接观众的价值点 , 可以触发许多影片之外的可能 。
《我不是药神》的故事都以小人物的生活小细节来推动 , 许多细节虽然不是人人都经历或者旁观过 , 但一看就十分切近 , 是真真实实的现实生活场景 。 所有的人物一步步往前走 , 一步步拨开迷雾、走到了更为深远的地方 , 而影片的主题也随之凸显 , 这正是符合小人物步调的节奏 。
观众为《我不是药神》中的救人“商贩”落泪 , 为《红海行动》中护卫中国公民安全回家的英雄落泪 , 为英勇的中国机长和攀登者落泪 , 也为离自己最近的英雄——消防员落泪 。 尽管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火灾 , 但是《烈火英雄》中的亲情、爱情、兄弟情、战友情等感情线却极具感染力 。 影片展现了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家国情怀 , 却没有用程式化的表达 , 而是通过紧紧贴近普通人生活的细节来展现,让人一看就有熟悉感、亲切感 。
这些细节的处理和发酵 , 引发无数观众潸然泪下 , 并在这种情绪中真切感受到家国情怀 。 可见 , 细节对观众的触发是极为重要的 。 无论观众是否经历过类似情景 , 一旦细节足够丰富 , 整个故事和人物就能立起来 , 就可以让主流电影宏大的家国观念表达变得不那么遥远空洞 , 而是更深入人心、形成持久的情绪共鸣和记忆 。
因为观众可以自己通过联想去补足故事线 。 每个观众的视角不同 , 又恰恰是围绕影片所设置的核心主题——家国观念进行的多角度散发 。 由此 , 达到了让影片中潜藏的家国观念润物细无声地唤醒每个中国人骨子里家国观念的目的 。 围绕故事的核心 , 每个人都被触发了新的故事 , 由此被影片背后的家国主题所感染 , 形成新的深刻记忆 。 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分页标题
总之 , 作为主流电影永恒的主题 , 家国观念是每一个小人物的大背景 , 也是每一次大事件中的“小支撑” 。 如何将家国观念潜移默化地在情感连接中传达 , 从而引起观众共鸣?“大题材中的小切口”将是未来值得继续探索的路径 , 视角的转换和细节的丰富则是可供挖掘的无尽资源 。
【电影|国产主流电影家国情怀艺术化表达的路径越走越宽】《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6日 13版)
- 电影|金鸡百花电影节9月24日郑州开幕,刘昊然担任形象大使
- 礼让|发运量创新高,2500台国产汽车装船启运出口大洋洲
- 电影|《八佰》中守四行仓库的中校团附谢晋元级别为何是团参谋长?
- 刘昊然|金鸡百花电影节9月24日至26日在郑州举行,刘昊然担任形象大使
- |陈赫鹿晗联合助力 北影节首届游戏动漫电影单元展圆满闭幕
- 电影|捧出多位影后,又曾被逐出电影节,这个导演才华横溢却备受争议
- 电影|黑豹男主角因癌症去世年仅43岁,家人陪伴在其身边
- 胖次资讯|博斯曼在结肠癌三期拍了好几部电影包括《黑豹》《复仇者联盟》这些经典电影
- 电影|4年前黑豹刚要成名,被查出结肠癌,在化疗和手术期拍完六部电影
- 固态硬盘|国产固态何时崛起?光威Nvme固态将发布,固态领域迎来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