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开车用手机有多普遍?记者北京天桥上抓拍到这些画面

开车上路,发现前方车辆突然慢下来,待超车时发现司机往往是在接听电话……这种场景,习惯自驾出行的人群想必并不陌生。从9月1日起,北京交管部门增加非现场执法种类,570余套“电子警察”将针对驾驶时接打查看手机、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两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相关新闻:北京“电子眼”升级!下月起可抓拍不系安全带和驾车接打手机等行为)。北京日报客户端|开车用手机有多普遍?采访人员北京天桥上抓拍到这些画面
从事故分析看,开车接打电话、查看手机等分神驾驶行为是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成因之一。有些电话,人们为啥非得在车里打?而除了接打电话这一项,还有不少新科技带来的隐患,可能也为驾驶者所忽视。
不打电话感觉时间就“荒废”?
下午2点40分的亦庄西环北路,尚未迎来车流高峰,但采访人员站在天桥上,20分钟内至少用相机拍到了5个一边开车一边摆弄手机的司机。他们中有的只是在单纯接打电话,有的在用手触碰手机屏幕,有的像是在发送微信语音。最夸张的一位,微笑着,嘴里叼着烟,右手用手机打电话,左手貌似在点烟,只靠小臂在操控方向盘。

北京日报客户端|开车用手机有多普遍?记者北京天桥上抓拍到这些画面
文章图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开车用手机有多普遍?记者北京天桥上抓拍到这些画面
文章图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开车用手机有多普遍?记者北京天桥上抓拍到这些画面
文章图片
孙毅摄
“电话算什么呀,我还在车里开过会呢!”面对采访人员询问,驾龄12年的章先生坦言,自己车上安了蓝牙,轻轻一按声音就可以在全车回响,接听十分方便。尤其疫情期间弹性办公的几个月,有时出门办事、买东西,同事打来电话甚至预定好的会议,他都会准时接入。“边开车边听,开完会我也到地方了,莫名有种赚到的感觉!”
“你自己在路上,很容易想到一些压在脑后的杂事儿。”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孙女士同样乐于利用等待红灯的间隙,主动拨出电话来确定或者预约一些事项,这样到家面对“熊孩子”前,多少可以解决些负担。“和朋友扯一扯八卦”、“难得的放松”、“不打电话感觉时间就荒废了”……在不少中年人看来,车是自由港湾,更是喘息空间。
对平时工作主要“在路上”的网约车司机而言,边打电话边寻找约车乘客早已是家常便饭。乘客小雨回忆,自己还见过师傅在方向盘边架着两部手机用来抢单。“可能我驾驶技术不高,我觉得这样很危险。”他表示,如果打车时遇到司机接听电话,聊了几句还没有停下的意思,自己会直白地说“您别打电话了,专心开车。”一般对方都会匆匆说个结束语,把电话挂断。“不只是打电话,之前还有用对讲机的,你说一句我说一句,甚至跟乘客聊天的习惯其实都是干扰。”
采访人员发现,开车期间接打电话或使用手机,在驾驶者中几乎称得上“人人有份”。随机询问近百位驾龄不一的市民,仅有一名女司机表示,自己没有在开车时碰过手机。“连导航都不看,甚至不会将手机掏出来,一切都等到了地方再说。”究其原因,她驾龄尚不足1年,而且不是经常开。“技术不好不敢接,也不敢分心看别的东西”。
在孙女士看来,新手司机都是最遵守各项交通规定的。回想自己刚上路那会儿,需要双手牢牢把住方向盘,不但不说话,也不准车里其他人说话,一次行驶过后都觉得肩膀紧张得发酸。然而随着经常开车,这种感觉会很快被消化掉,人也确实容易松懈。
“老司机”晓霞,上个月就曾因接听电话发生事故。晚高峰期间,她原来所住小区物业打来电话,称房间漏水而租户不在。因为分神,车过慈寿寺桥时,最右侧车道突然变为公交车道,晓霞看到时已经驶入了这条车道。为了尽快驶离,她赶紧向左并线,结果跟后车发生剐蹭。“两辆车修车费用将近两万元,以后再也不敢在开车时随便接打电话了。”分页标题
“车里让人分神的电子设备太多了”
除了接打电话,“回比较重要的微信”、“更改导航路线”等,同样是“老司机”们驾驶时多发的习惯动作。
“现在这个时代,车里能让我分神的电子设备太多了。”老唐表示,自己开车时能做到尽量不接电话,但是看手机导航、点车内触摸屏这些行为确实很难杜绝。采访人员调查的大部分司机也表示,触碰手机或车载触摸屏会分神,但不知道这种行为是否会被处罚,也不知道究竟会不会影响驾驶安全。
驾龄不长的莉莉对道路不太熟悉,每次开车几乎都要使用导航。过程中,她除了听语音播报,还要时不时看看手机屏幕。“比如导航说——‘请在环岛第三出口驶出’,我进了环岛就犯迷糊,哪知道第三出口在哪啊,只能斜眼看手机。”此外,手机导航通常会根据道路拥堵情况规划路线,而路况是随时变化的。“有时候,我一边开车一边看几眼推荐路线,选择一条。”莉莉坦言,视线移开道路的那几秒钟,内心是惶恐的。
小蔡是个保险经纪人,平时业务非常繁忙,电话不断、微信常响。他一上车,第一时间就把手机和车载蓝牙连接上。“我车有多功能方向盘,操作蓝牙接听电话,手不用离开方向盘。但是看微信,那就必须用手去点手机了。”小蔡说自己开车的时候,都是只回微信语音信息,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拿手机凑嘴边回语音,“说实话,肯定是会分神的。”
大方就比较“潮”了,他用上了车载微信。“现在有的车直接就自带车载微信,有的是自己装一个设备,我就是自己装的。”大方介绍,这种车载微信,可以通过语音操控、回复信息,寻找联系人、接收定位等等。还有更高级的,有些中高端车辆会配备手势控制系统,不用接触触摸屏,只需要单手做出特定手势动作,就可以控制车辆的音乐播放、接听电话等功能。“不过,归根结底,开车的时候,第一注意力还是应该放在驾驶上。再便捷的智能系统,不管是语音还是手势,都需要分神去操作。”
数据显示,行驶中看一眼手机约等于“盲开”3秒,如果车速为每小时60公里,车行距离达到50米,是相当危险的。
“妨碍安全驾驶均属交通违法行为”
事实上,高清电子眼能够抓拍接打手机的消息之所以在这两天刷屏,也是因为几乎所有司机都曾有过类似行为。很多一线交警也都对此屡见不鲜,“不少司机本来正打电话呢,看见我们就赶紧把手机搁腿上或者座位上了。”一位在一线工作了十几年的交警告诉采访人员,拨打、接听电话肯定会分散驾驶员注意力,遗漏重要的交通信息,比如行人、自行车、交通警示牌、道路标线变化等。“道路交通情况瞬息万变,突发事件猝不及防,一旦发现晚了,驾驶员处理难度增加,很容易引起事故。”
而很多司机接受采访时,都提到“接打电话”和“使用手机”的概念是否可以区分,尤其在车载蓝牙日渐普及的今天。但交警认为,即便不拿手机,只要接打电话都会分神,妨碍对路面情况和周边环境的观察。“反应能力肯定显著降低,对道路情况变化都会反应延迟,甚至完全没有反应。”
采访中,北京市律协交通管理与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汉卓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海波也再三强调,不管用什么方式接打电话,都不改变接打电话的本质,均属交通违法行为。“开着免提,或者用蓝牙接打电话,虽然相对隐蔽,整个过程手没有离开方向盘或者档位,也会分散注意力。我们制定的法规是为了交通安全,处罚也是为了让驾驶员养成好的习惯。”
【北京日报客户端|开车用手机有多普遍?记者北京天桥上抓拍到这些画面】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黄海波表示,这项法规于2004年出台,表述上有局限性,但并不存在漏洞。“虽然只列举了两个行为,但还有‘等’的表述,只要是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都不可以。无论接打电话,还是参加视频会议、查看微信,都势必影响行车安全,这些行为肯定都是违法的。”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