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导演李安:技术只是媒介,艺术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
“我很自豪 , 我没有改变 , 我一直在找我纯真的东西” , 李安在课堂上如是说 。 探讨主题为《东方表达与数字技术》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电影大师班邀请了著名导演李安来讲第一课 。
李安是首部奥斯卡华语电影《卧虎藏龙》的导演 , 出生在传统家庭又远赴美国留学的他兼具东方传统的温文尔雅和西式的洒脱不羁 , 是一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和西方观众审美心理的叙事策略结合起来的优秀电影人 。
本文图片
近年来 , 李安一直在尝试将新技术引入电影 , 从2D到3D、从60帧到120帧 , 这位华语电影圈的前辈始终没有停止对新环境下电影语言的探索 。
在表达方式上电影应该是自由的
谈到“东方表达” , 许多人会从中感觉到厚重的味道 , 这与新技术带来的跳脱感觉截然不同 。 但李安却认为对这两个概念使用“融合”这个词是不妥当的 。 因为“东方表达”与“数字技术”并不矛盾 。 前者侧重于内容 , 而后者侧重于形式 。 形式最终服务于内容 , 所以怎么使用媒介 , 使之清晰表达导演想要展示给观众看的景观 , 这才是最重要的 。
聊起这些年的探索创新 , 李安谦虚地表示 , 自己在使用新兴技术这方面只是有一点经验 , 还处于初步学习的阶段 。 实际上李安对科技是一窍不通的 , 手机只会用来通话 , 别的功能都不知如何使用 。
本文图片
那为什么还要逼自己去使用新技术呢?李安认为新技术代表了新的可能性 , 它的出现必然伴随新的故事母题和表达方式的诞生 。 从这些年的拍摄经验来看 , 新技术的使用对于拍摄的方方面面都是一种挑战 。 随着影像变得高清 , 真实感成为电影追逐的主要目标 。 夸张化的表演不再适用 , 波澜起伏的故事也需要被调整 , 技术进步推动了电影审美的变化 。
面对不断发展的形势 , 通过多次实验 , 李安得出自己的应对方法 。 他认为无论技术的新与旧 , 建立一套完整的应用逻辑非常重要 。 “你必须要和它产生一个很熟悉的依存关系 , 这样你才能表达 。 ”
本文图片
与此同时 , 李安还持有一个看起来似乎相反的理念 , 他认为在表达方式上电影应该是自由的 。 不管是长片还是短片 , 胶片还是数码 , 李安希望大家对于电影的艺术表达有一种包容 , 而不是僵化地去按照固有标准来判断影片的好坏 。
新技术的到来给东方表达创造机会
在探讨怎么将“东方表达”和“数字技术”配合起来这个大主题时 , 如何应对东西文化的碰撞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分支话题 。 李安本人从来没有刻意地去区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 他认为这些是泛化的概念 , 很难具体去聊说哪一种文化就应该是什么样的 。
本文图片
他只能凭自己的感觉 , 去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常规现象真实地复刻出来 。 他认为在东亚文化里 , 人是渺小的;而在欧美社会里 , 人的决定性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 这都是由它们各自的社会实践特性决定的 。
“在拍电影的时候 , 有时候我们会吃一点亏” , 李安觉得情节性较强的西方故事的确更容易得到观众的青睐 , 而讲究意境和留白的东方故事相比之下可能就显得有些闷 。 但他认为“我们还是蛮有机会的” , 因为新技术会突显东方美学的优势 。 更清晰的记录会放大许多似有若无的细节 , 而营造朦胧的感觉 , 烘托虚幻的意境 , 正是东方人所擅长的 。
本文图片
分页标题
虽说如此 , 一种成熟的表达的诞生需要经过电影工作者反复多次的实践 。 在探索新表达的领域里 , 李安认为自己仍在路上 。 被问起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李安坦言是与电影工业和观影文化的斗争 。 在面对整个行业固有的规矩时 , 做出任何一点“出格”的行为需要承担的阻力都是巨大的 。
做艺术的人不应该害怕袒露自己的无知
本次电影大师班还邀请了两位80后新生代导演来与李安进行交流学习 。 他们分别是杨子和顾晓刚 。 2012年杨子自编自导的《娜娜》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顾晓刚导演去年刚刚完成了导演处女作《春江水暖》 , 这部影片作为2019年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的闭幕影片 , 做了全球的首映 。
本文图片
青年导演杨子
对此 , 李安认为做艺术的人不应该害怕袒露自己的无知 。 当一个人的电影里面全都是他思考清楚的道理 , 这部电影就开始变得无趣 , 有说教的嫌疑 , 显得不真诚 。 相比之下 , 大胆地将自己弄不清楚的事情展露在观众面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 李安非常倾向于道教美学 , 认为自然出现的才是最可贵的 , 他希望杨子不要轻易放过自己内心的“惑” 。
本文图片
青年导演顾晓刚
顾晓刚导演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 他想知道李安导演从三十岁从业到现在 , 在心态上有什么样的变化 。
李安表示他既骄傲于自己仍然坚持着初心 , 也难过于随着年纪渐长 , 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少 , 可挖掘的本质也变得越来越少 。 “人的本质就那么多” , 所以李安开始慢慢变得尖锐深刻起来 , 不像年轻时候那么温和随意 , 因为他知道好题材是拍一个少一个的 。
最后 , 杨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 作为导演 , 是应该突破舒适圈还是应该待在舒适圈里 。 对此 , 李安认为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 每一个人适合走的道路是不同的 。 于他自己而言 , 探险本来就是一种舒适 。 他也不理解为何自己在面对电影时会那么勇敢 , 平日里的他可以说是有点懦弱的一个人 。 他想这就是人多层次的体现 , 而探索自我的多面性也正是他喜欢在电影创作中去做的事 , 这是他始终保持的一份纯真 。
李安并不是一位技术流导演 , 新的形式于他而言更多触发的是对内容合理表达的思考 。 新技术的到来会使得某些制作环节发生变化 , 但不会改变他真实做自己的决心 。
【采写】南方日报、南方+采访人员 刘长欣 实习生 张绮梦
【李安|导演李安:技术只是媒介,艺术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图片】主办方提供
- 不知|你只知姚译添是《跑男》的总导演,却不知他还有另一层身份
- 张国伟|吴奇隆被抓住了,现场过于敬业惨遭保安按倒,一旁导演急忙解释
- 摄像头|小米截胡中兴屏下摄像头技术,小米研发还是供应链技术?
- 马斯克|马斯克用活猪演示脑机接口技术:实时读取猪脑信息 心灵感应成真了
- 三防|带你了解三防手持终端的秘密
- 郑恺|蔡徐坤做饭导演不让帮忙,杨颖郑恺真的不管,只有他实在看不下去帮了忙
- 没文化受人欺负,没技术也受人欺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公告
- 电影|捧出多位影后,又曾被逐出电影节,这个导演才华横溢却备受争议
- 热议|《中餐厅》首次上调菜价,蛋炒饭价格引网友热议:导演,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