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跨界造车三年后公司上市 市值150亿美元,他两次创业终把遗憾补齐新浪科技综合2020-08-28 13:48:080阅
文章图片
图1/3图片来源|被访者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在资本市场越来越受欢迎 , 小鹏汽车未来能交出一份什么答卷?
来源:中国企业家
文|《中国企业家》采访人员 王玄璇
8月对于何小鹏来说是个特殊的月份 。
2004年8月 , 27岁的何小鹏开始第一段创业 , 与梁捷、俞永福共同创办UC优视公司;2014年8月 , 何小鹏作为投资人 , 孵化小鹏汽车;2017年8月 , 何小鹏离开阿里 , 正式加入小鹏汽车;2020年8月 , 小鹏汽车在纽交所上市 。
8月27日 , 小鹏汽车在广州举办了登陆纽交所的上市仪式 。 “很久很久没有这么激动了”的何小鹏在台上回顾两次创业:“第一次创业和阿里走在一起 , 跟随阿里一起上市 , 既兴奋又有一点点遗憾 。 今天想把这个遗憾补足 。 ”
小鹏汽车的发行价为15美元 , 按照发行价计算 , 市值达到108亿美元 。 上市首日股价上涨41%至21.22美元 , 收盘时市值达到153亿美元 。
何小鹏加入小鹏汽车的3年里 , 造车新势力经历了被资本追捧、备受质疑以及如今两极分化的起伏 。 一方面 , “死亡名单”越来越长;另一方面 , 蔚来、理想和小鹏陆续上市 , 准备迎接更严峻的考验 。
从互联网产品经理到造车公司掌门人 , 这三年间 , 何小鹏自身也在进化 。
“当年的小鹏更多是一个创业者 , 很多时候扮演产品经理角色 , 把UC产品做得很好 , 话题多是围绕产品与技术 。 现在他能够独当一面 , 视野更开阔 , 与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交流时 , 能和大家去对齐 。 ”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对《中国企业家》表示 。
就在小鹏汽车上市之际 ,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在资本市场越来越受欢迎 。 截至当地时间8月27日 , 另两家造车新势力蔚来与理想的市值分别是235亿美元和164亿美元 。 特斯拉市值则高达4172亿美元 。
而上市“恰逢其时”的小鹏汽车未来能交出一份什么答卷?
何小鹏的朋友圈
在上市仪式上 , 何小鹏特别提到“梦想” , 感谢了两个老朋友 。 一个是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雷军 。 “原来互联网人做硬件也能很牛 , 我们是不是也能在汽车这个硬件上做出不一样?”何小鹏说道 。
文章图片
图2/3第二个是“忽悠”何小鹏有梦想的人——符绩勋 。 符绩勋在何小鹏儿子出生后一个小时 , 给他打了一通电话 , 说“智能汽车的时代到来了 , 你应该有梦想 , 应该出来自己做” 。
故事就从梦想和这通电话开始 。
2014年 , UC被阿里巴巴以估值5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 。
财富瞬间涌来 , 何小鹏开始寻找投资方向 。 那时特斯拉对外开放所有专利 , 这让何小鹏看到了进军智能汽车的可能性 。 他意识到 , 智能汽车可能跟智能手机一样 , 会在未来10~15年内发生巨大变化 。
何小鹏曾经提出在阿里体系内造车 , 但被否掉了 。 他于是选择YY创始人李学凌等人孵化成立小鹏汽车 , 自己担任投资人、导师的角色 , 推动来自广汽的夏珩造车 。
2017年2月 , 何小鹏的儿子出生 , 在产房 , 符绩勋打来的一通电话触动了何小鹏 。
符绩勋曾多次投资UC , 他认为智能汽车将成为未来很重要的产品 , 而小鹏汽车需要何小鹏这样一个灵魂人物 。 2016年年底至2017年年初 , 符绩勋多次和何小鹏沟通 , 问他能否全职加入造车 。
就在抱着儿子的那一刻 , 何小鹏被说服了——当时他还不到40岁 , 如果将来孩子问爸爸是做什么的 , 自己该作何回答呢?他希望还能做出一些事情来 。
认真思考是否该从阿里出来造车后 , 何小鹏走访了多家公司及朋友 , 其中包括雷军 。 雷军跟何小鹏说 , 如果只是管理 , 一是自己学不到东西 , 二是很多现象自己看不清楚 。 雷军还提醒他:你要从坐飞机的公务舱到经济舱 , 从住五星级酒店回到住“7天”“如家” 。
2017年8月 , 何小鹏下定决心加入造车 。 符绩勋记得 , 当时小鹏汽车召开第一次董事会 , 何小鹏第一句话就是最近见了哪些人、花了多长时间到处跑 , 对汽车行业更有敬畏之心了 。
何小鹏身上连续创业者的光环为小鹏汽车的融资打开了绿灯 , 不少投资人都是先看好何小鹏 , 再考虑其他因素 。
阿里是小鹏汽车IPO前的第二大股东 ,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曾亲自挂帅 , 担任小鹏汽车董事 。 蔡崇信在小鹏汽车B轮融资发布会上表示 , 自己追了何小鹏十年 , 最早在2008年就投资了UC , 通过投资小鹏汽车 , 会继续追何小鹏 。
小鹏汽车的第三大股东 , 同时也是最大的财务投资方、IDG资本合伙人杨飞表示 , 何小鹏创办UC已经验证了0到1和从1到N的操盘能力 。 而在加入阿里这样的大平台后 , 他还能拥有创业的热情和敢于吃苦的耐心 , 很不容易 。
晨兴资本在何小鹏加入小鹏汽车后 , 从A+轮开始连投五轮 。 其创始合伙人刘芹也是从UC开始便支持何小鹏 。 当年何小鹏引入俞永福作为UC的CEO , 这件事给刘芹极大震撼 , 他看到了何小鹏的智慧与决断力 。分页标题
在新老投资人朋友的支持下 , 伴随着造车新势力迅速崛起的大潮 , 小鹏汽车前几轮的融资都颇为顺利 , 但到了C轮 , 由于市场环境的原因 , 情况有所改变 。
2018年9月 , 蔚来汽车上市 , 其亏损情况也被放在聚光灯下 。 资本对造车新势力的热情减弱 , 融资进入寒冬期 。 那段时间 , 何小鹏压力很大 , 全行业也都处在高压之下 。 何小鹏对符绩勋说 , 觉得花钱速度太快 , 他要重新审核花钱的流程 。
终于 , 小米集团在2019年11月13日送来4亿美元的C轮融资 , 缓解了小鹏汽车的资金压力 。 雷军曾经是UC和小鹏汽车的天使投资人 , 小米投资新造车企业却是首次 。 小米也借此加速将汽车纳入智能终端体系 , 继续在IoT领域探索 。 “这个冬天不冷 , 今天的广州艳阳高照 。 ”C轮融资之后 , 何小鹏在朋友圈中发文庆祝 。
造车终究是一个烧钱的生意 , 没有创业成功积累下的财富 , 很难在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 IPO前 , 小鹏汽车融资总额接近9亿美元 , 其中有不少来自于何小鹏个人 , 何小鹏也因此成为最大股东 , 持股31.6% 。
智能化的信仰与挑战
每家造车新势力 , 都有比较显著的特点 。 如果说蔚来重服务与品牌 , 理想强调效率和务实 , 小鹏汽车最大的特点在于智能化 。 这或许也是创始人个性特质在产品上的投射 。
符绩勋向《中国企业家》表示 , 何小鹏很早就确定在智能化上加大投入 , 一是动力系统的智能化 , 包括自动驾驶等 , 一是交互方面的智能化 。 小鹏汽车的产品和方向 , 也能反映出何小鹏对智能化的追求 。
何小鹏曾表示 , 智能电动车的今天相当于UC的2008年 。 2004年UC成立 , 2007年iPhone问世 , 2009年至2012年 , 智能手机带来的赛道进入第一个高速发展期 。 接下来的2021年 , 将是电动汽车的春天 。 正如iPhone 4对于iPhone是一个较大的转化 , 智能汽车也直到下半场才会出现大的转化 , 那时Level4的无人驾驶会更加适合日常高频使用 。 现在在上半场 , 智能车的普及化和较好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当下重点 。
还没有进入造车行业之前 , 何小鹏就给特斯拉CEO马斯克写过邮件 , 想问他一个“制造+科技”的问题 。 虽然马斯克没有回复 , 但特斯拉所代表的硅谷先锋理念是何小鹏所欣赏的 。
小鹏汽车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最像特斯拉的一家 , 但在实现智能化的路径上 , 小鹏汽车和先行者特斯拉并不一样 。 参与了小鹏汽车多轮融资的经纬中国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 特斯拉的产品核心在于自动驾驶能力 , 小鹏追求的则是智能化操作系统 , 也就是在应用层面上更为突出 。 而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般的大跨越 。
在招股书中 , 小鹏汽车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全栈”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商 。 在自动驾驶领域 , 小鹏汽车是继特斯拉之后 , 第二家在量产车上搭载非Mobileye芯片的汽车公司 。 截至2020年6月30日 , 小鹏汽车的员工数量为3676人 , 其中42.7%为研发人员 。 而在研发人员的构成中 , 有约34%的员工专注于自动驾驶和智能操作系统 。 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 , 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达到37.5亿元人民币 , 超过蔚来和理想 。
之所以在研发上投入这么多人力和财力 , 是因为何小鹏坚持认为 , 特别智能化的东西只能自己干 , 用自己的东西 , 而不是由供应商提供 , 否则很难做到升级 。
在这一点上何小鹏与符绩勋一拍即合 。 纪源资本的投资逻辑也在于智能汽车市场 , 而不是电动车市场 。 符绩勋认为 , 小鹏汽车在智能化上的尝试与投入 , 将给它带来更长久的竞争力 。
小鹏汽车当然也面临挑战 。 符绩勋指出 , 如何让智能化成为小鹏汽车品牌的标志 , 还需要更多时间 。 目前特斯拉的品牌力更强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小鹏汽车将打造出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智能化体验 。
跨界造车的风波与难题
从互联网产品经理到汽车企业掌门人 , 何小鹏不得不经历转变 , 接受痛苦 。
文章图片
图3/3“以前汽车人告诉我 , 汽车是工业制造的‘皇冠’ , 它是唯一一个供应零件过一万、年销量过一百万、代码过一亿的工业产品 。 ”何小鹏说 , 手机虽然年销量过一百万 , 但零配件数量不够;互联网公司里过一亿代码的项目也很多 , 但基本不会有一万个供应商或零配件 。
所以他感慨 , “造车不是一个烧钱的事儿 , 而是一个‘很烧钱’的事儿 。 ”盖一个厂 , 就得几十亿;研发一款车 , 大概要20亿 。 需要的人也非常多 , 3000人的小鹏汽车其实是一家很小的汽车公司 。 而要想创新 , 还需要大量研发投入和非常远景的技术、产品框架 , 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钱 。
即使把车造出来了 , 如何面对市场也是全新的考验 。
小鹏汽车遭遇的最大的一次风波 , 是2019年7月小鹏汽车针对2020款G3的软件升级:老款G3车主的车还未交付 , 底盘优化、续航里程更长、价格却相差无几的新款G3便已推出 。 老车主们展开维权 , 何小鹏最后道歉 , 并给出换购享优惠的解决方案 。
过往的互联网产品思维里 , 在原价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服务是一件好事 。 但客观上 , 这会让老车主们觉得手中的车贬值了 。分页标题
符绩勋说 , 这件事后 , 何小鹏也在反思:汽车作为一件大宗商品 , 定价本身是一门学问 , 对于用户心理把握的要求非常高 , 需要综合考虑到所有用户 。
而在产品打造上 , 互联网与汽车也完全不同 。 何小鹏曾在与极客公园的访谈中说到 , 过去对于互联网产品的改造 , 只需要在某个设计上重写代码就行;而汽车的测试版本出来后 , 想把某个细节打造得更好看 , 有可能就需要“九个月开模和测试 , 500万的模具以及前面买的所有物料的损失” 。
所以何小鹏在产品发布上更加谨慎 。 符绩勋表示 , 小鹏的第一款车G3本来比蔚来更早拿到销售许可 , 但他对最初的版本不满意 , 所以花了约大半年时间进行修改 , 推迟了发布时间 。 “这都是很大的决定 , 因为成本、费用、投入(高) 。 ”符绩勋说 。
何小鹏将这款已经符合交付标准的车生产了1000辆 , 只交付给内部员工和一些参与体验的“极客用户” , 并在广州展开了真实场景的使用测试 。 根据这些测试得到的反馈进行修改 , 最后才推出小鹏G3 。
相比G3 , 在何小鹏加入后设计研发的P7 , 更是他全身心投入做的一个产品 。 这款车于今年4月发布 , 冲出了造车新势力熟悉的SUV市场 , 闯入了纯电轿车领域 , 与特斯拉Model 3短兵相接 。
但P7要扛起小鹏汽车在高端市场的大旗仍然充满挑战 , 两款车型的销量也难以圈占足够的领地 。 截至今年7月底 , G3总交付量为1.87万辆 , P7交付量为1966辆 。 招股书称G3是2019年国内销量最高的三款电动SUV车型之一 , 但在2019年Q2销量破6000辆后 , 之后几个季度G3销量一直徘徊在3000辆左右 。
看看其他对手的表现:蔚来作为造车新势力的销量领跑者 , 截至2020年6月末 , 旗下品牌累计交付逾4.6万辆;理想汽车从2019年12月起开始交付 , 约半年内时间销量破万 。
不得不说 , 面对传统车企在智能化上的追赶与特斯拉在销量上的碾压 , 小鹏汽车还需要拿出更好的成绩 , 保证自己能在这一残酷的赛道上活下去 。
【[新浪科技综合]跨界造车三年后公司上市 市值150亿美元,他两次创业终把遗憾补齐新浪科技综合2020-08-28 13:48:080阅】“挑战和问题是层出不穷的 。 ”符绩勋认为 , 小鹏汽车和其他几家造车新势力一样 , 借助资本红利上了一个台阶 , 但在这个台阶之上能持续走多远 , 取决于是否经受得住后面更多的考验 。
- 北青网综合|太难了!民警与牛斗智斗勇两小时
- 北青网综合|“宝马”租出去却被卖 小心李鬼中间商“空手套白狼”
- 北青网综合|淮安八旬老人下河游泳体力不支漂浮3公里
- 薄云|华工科技精密事业群与薄云咨询共同召开变革项目启动会
- 科技|TCL 科技上半年净利润 12 亿 以 10.8 亿美元收购苏州三星 8.5 代线
- 古都正|中国千年古都正在崛起“硬科技”
- 小米科技|外媒曝光:小米新奇想专利让超广角拍摄不失真
- 职场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科技界又多了一位女掌门
- 行业互联网|大华股份与大连量天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北青网综合|广东陆丰市南塘镇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为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