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那些事儿⑧|小河直街,江南运河商贸水街的独特范本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采访人员 余雯雯 通讯员 梁心韵 张佳英/文 秦宇杭/解说 盛锐/制图
《大运河的那些事儿》音频小课第八篇 , 和大家聊聊小河直街 。 前七篇请点入音频小课专题即可查看 。

|大运河的那些事儿⑧|小河直街,江南运河商贸水街的独特范本
本文插图
主讲人:曹晓波(自由撰稿人、地方文化研究者)

|大运河的那些事儿⑧|小河直街,江南运河商贸水街的独特范本
本文插图
来 , 开讲——
编者按:
因着水运发展而来的杭州小河直街 , 是江南运河商贸水街发展的独特范本 。
紧挨着它东侧的小河 , 又称西塘河 , 南宋已是漕运副线 。 小河南端尽头 , 便是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的交汇处 。 这个位置 , 也决定了它这一带成为水陆要道的重要原因 。
小河直街南口的小河路 , 又名“拱三线”、“杭州一路” , 是第一条贯穿杭州主城区南北的公路 。
西侧 , 和小河路相交的 , 便是和睦路 , 那时的“京杭国道”(杭州到南京) , 就是从这儿出发的 。

|大运河的那些事儿⑧|小河直街,江南运河商贸水街的独特范本
本文插图
盛锐 制图
小河直街最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宋 , 明清达到鼎盛 。
以前 , 这里是杭城外围的草市 , 后来因水运的繁荣 , 逐渐在康家桥一片形成了著名的“康桥晓市” 。 清代 , 小河直街成为运河一带有名的水陆码头 , 这里店铺林立 , 清末民初“下店上寝”风格的水乡民居老建筑保留至今 。
可以说 , 小河直街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今日模样 。 今天 , 就带大家领略其中一幅鲜活的风俗画面 。

|大运河的那些事儿⑧|小河直街,江南运河商贸水街的独特范本
本文插图
小河景观 原载《运河文物故事
1】路一通
小河一带的船运便慢慢开始走下坡路
1916年的夏日 , 小河直街西面的杭瓶公路在尘土飞扬中开通时 , 小河的船民们在烈日下看这个叫“汽车”的家伙 。 它竟然“卜卜”地屁股冒出烟来 , 人没着力 , 车却走了 。 摇船的心里打鼓:“以后摇船的生意怎么做哦?”
这是杭州有公路以来 , 通往瓶窑的首班长途客车 , 起点就是小河直街 , 站台在如今的长征桥西口 。
这一路 , 在104国道(即莫干山路)还没有修筑之前 , 号称“京杭国道” 。 后来称了“和睦路” , 也有称“和睦支路” 。 如今 , 道路宽敞、高架盘旋 , 早已没了旧时的影子 。
杭瓶公路开通 , 去彭公一路的旅客坐船就少了 , 汽车的优势渐渐被接受 。 不过 , 宦塘河尽头的“下乡人” , 总还得靠了船只来往小河直街 。 从那以后 , 船舶开始慢慢少了 , 小河直街的繁忙水运 , 也渐去渐远 。
等到运河中有了突突冒烟的小火轮时 , 小河因“下乡”的溪流时常滩浅 , 依然是人摇纤拉的乌篷船 。 有意思的是 , 不通小火轮的小河 , 却被拥有小火轮的航运公司看中 , 后来公私合营的杭州内河航运公司的“大本营” , 就设在小河路的南首 。
慢慢地 , 小河直街人多了 , 棚儿延了棚儿 , 寮檐接了寮檐 。 一条小河直街 , 渐渐地拥挤不堪 , 连小弄小巷都不如 。 上世纪80年代后 , 小河直街逐渐没落 。 好在这几年的综合保护整治 , 小河直街又出现了旧时的影子 。 虽然多了华丽 , 少了质朴 , 但毕竟找回了一点过去的念想 。
2】五个船埠头
停船难不次于如今的“停车难”
八十多年以前 , 杭城改为“市”辖 , 小河直街属杭县管辖 , 与杭州市的交界 , 是会安桥旁的康家桥 , 此桥横跨余杭塘河 。
从康家桥起 , 北至杀牛桥 , 小河直街长达一里 。 杀牛桥 , 早就没了 , 旧址在如今的登云路口 。 说这话时 , “下乡”的邮驿店还在米店的隔壁 , 这也是前清的遗留 。 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 送往“下乡”的信件包裹还是都委托给各路船工 , 驿差从各埠头将它们扛到邮驿店分类 , 再背到各埠头托船家送出 。 从“下乡”过来的包裹也由船家带来 , 总是一些土产样品 , 也有客商要的小宗商货 。分页标题
小河直街上常见驿差的“信担” , 扁担弓一样悠悠 , 直送省城内某某商号 。 从城里返回时 , 一副“信担”依然压得扁担弯弯的 , 那两头装的就是某些商号发往“下乡”的货了 。
那时候 , 小河直街里跑“下乡”的船家有不少 , 这里有五个船埠头 , 停船难不次于如今的“停车难” 。 好在小河直街船民心平气和 , 少有钱塘江船户的剽悍 , 河埠头泊船 , 错时错位 , 相处甚安 。
譬如 , 走埭溪一路 , 行的是夜航 。 每日两地对开 , 到了小河直街 , 船客上岸 , 船只即刻离开 , 停在不远的岸边 , 一根绳子 , 将船拴在岸边桩头上 , 不占埠头 。
只有即将“发船”的班船 , 才能在埠头停泊片刻 。 这时 , 船上人敲起了小锣 , 音色脆亮 , 也称“狗叫锣” 。 街上几家茶馆的伙计就会提醒茶客:“好嘞 , ×家船‘狗叫锣’敲嘞!茶钱不要忘记付掉!”于是 , 挑夫、行客 , 匆匆踏上船埠头 。 航船待时不多 , 客不延误 。

|大运河的那些事儿⑧|小河直街,江南运河商贸水街的独特范本
本文插图
保留至今的小河边河埠头 余雯雯 摄
那时小河直街有七家茶馆 , 做的都是船埠头上下客的生意 。 一乐园、天乐园是双开间门面 , 拐角朝了河埠 。 小船嘎吱而过 , 摇橹的唱一首“摇进阿妹水埠头 , 等我天亮回杭州……” , 或是“正月梅花带雪开 , 妹子送袄暖胸口;二月水仙堂前摆 , 一壶老酒等你来;三月桃花岸边延 , 船到埠头买绣鞋;四月蔷薇出墙头 , 妹子你可要等不及 。 ”
3】春卖茶叶、夏吃刨冰、秋炒白果、冬来铁匠
一年四季各有各的风情
春天来了 , “下乡”的鲜茶来了 , 甡生茶叶店热闹了 。 当时最火的 , 是彭公与径山的茶叶 , 满筐满筐抬上岸 , 清香满溢 , 茶叶店的堂倌开始“炒青”了 。 也有用竹篾的焙篮将鲜茶叶烘干 , 做成“烘青” 。
伢儿躬身在河埠头 , 折一支竹竿 , 穿一根丝线 , 弯一枚绣花针 , 一条细蚯蚓穿上钩 , 落下水去 , 石磡间大虾的鳌就出来了 。 丝线噌噌地直 , 大虾嚓嚓地抖 , 钓满一洋铁罐 , 爹娘都会笑的 。 要是攉“鲳条儿” , 钩粘了饭粒 , 上钩极快 。
炎炎夏日 , 给酱园店送荷叶的小船来了 , 小河直街上的小贩也多了 。 卖瓜果杏李的是“下乡”人 , 背草把卖冰糖葫芦的是“江北佬” 。 卖刨冰的担子一踏上河埠头 , 那拨浪鼓就蝶飞似地响 , 担子一头是隔年窖藏的冰块 , 另一头各色碗盏调料 。 先“沙沙”地刨一碗冰屑 , 撒上糖 , 洒上薄荷汁水 。 喝得人一抹胸口 , 叫一声“凉!” 不过 , 在1928年《市政月报》的“市民须知”上 , 是禁止卖刨冰和冰激凌(时称“冰麒麟”)的 , 为了预防传染病流行 。 看来 , 偏僻而热闹的小河直街也给商人钻了一个“空档” 。
树叶没落尽 , 炒白果的来了:“盐炒盐白果 , 香也香唻——糯也糯!”炒白果的落了船 , 上了船埠头 , 担子一头的铁锅“沙啦啦”地炒 , 那炒的是碎瓷片 , 幌子 。 热白果焐在另一头补丁百衲的棉袋里 。
飘起清雪的冬天 , 上八府的铁匠顺钱塘江坐船来了 。 租了房 , 打起铁来 。 掌钳的从炉中夹出通红的铁 , 左手的小锤“叮”一敲铁砧 , 徒儿停了风箱 , 操起一把大锤 , “当”一声下去 , “叮当!叮当!”星火飞溅 , 铁块从通红、暗红、灰青 , 变成了一柄锄头 。 这时 , “下乡”的买主来了 , 一买就是两三把 , 捎带给乡里乡亲 。
当“上乡”(上八府)补锅子的小船停在河埠头时 , 也就快过年了 。 补锅的拉得小风箱呼呼直响 , 炭炉生出烈焰 , 坩埚中的碎铁锅片熔成铁水 。 补锅的拿一块厚毡 , 抵住破锅的裂口 , 一手钳出坩埚 , 将铁水倒在裂口上 , 隔手拿了另一块厚毡 , 摁平铁水 , 清烟徐徐升起 。
过年的炮仗响过 , 船埠头来了武林班 , 也叫杭剧 。 六七个伶人 , 茶馆一坐 , 能变出鼓板、丝弦、唢呐、锣钹 , 生、旦、净、末、丑 , 十几个角儿来 。 “为你小姐双珠风 , 相公不做做书童” , 晚上不出门的女眷 , 欢喜得脸都涨成了胭脂红 。分页标题
最开心的是河埠头来了戏船 , 不是“武林班” , 是“大戏” 。 演大戏的雇了大船 , 从嵊县或者绍兴过来 。 戏子的粧头箱一搬上河岸 , 一天半日走不了嘞 , 小河直街像过大年 。

|大运河的那些事儿⑧|小河直街,江南运河商贸水街的独特范本
本文插图
小河直街南端入口处 余雯雯 摄
如今 , 从康家桥上看大运河、余杭塘河 , 以及小河的汇合 , 水面依然浩荡 , 船只仍在来往 。 但会安桥以北的小河 , 已看不到船去船来 , 听不到船民与船客的喧嚣 。 改造后的小河直街 , 房屋依旧井然 , 河埠也生出绿苔 , 但旧式中透出的似乎是一个初为人妻者的簇新与恬静 。 民居中 , 休闲茶肆、饭店与旅游商业蔚然满目 , 另一种市气正在人来客往中悄然萌生 , 带一点水乡的氤氲 。

|大运河的那些事儿⑧|小河直街,江南运河商贸水街的独特范本
本文插图
【|大运河的那些事儿⑧|小河直街,江南运河商贸水街的独特范本】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 ,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 , 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