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绣针:传承传统文化 秀出美好生活

“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如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的白吉林白乙拉、孟兰夫妇就过起了如天仙配般“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的红火日子 。在巴彦茫哈苏木,像孟兰夫妇这样的并不是少数 。
地处科尔沁沙地北端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地上不长草,牛羊吃不饱,盐碱地、山坡地多,面对这么多问题,如何走出自己的致富路?如今,当地妇女几乎人人都会的刺绣,成了脱贫奔小康的“金钥匙” 。

一根绣针:传承传统文化 秀出美好生活
文章图片
孟兰在制作绣品 。李睿 摄
夫妻双双携手脱贫 你种树来我绣花
傍晚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的生态护林员白吉林白乙拉结束了一天的生态林的巡护工作 。回到家中,他第一件事就是把每天生态林有什么问题和变化,写进他的护林日记里 。
走进家门,白吉林白乙拉骄傲地向采访人员展示着他的妻子孟兰所秀的“富贵牡丹”图 。缎子上的牡丹鲜艳夺目、婀娜多姿,仿佛能闻到花香 。红黄相间的鲜艳颜色仿佛诉说着他们家的幸福生活 。
孟兰家里收拾的整洁干净,桌子上放满了瓜果,很难想象这对夫妻曾经是嘎查里的贫困户 。“前些年,我供两个孩子上大学,背了15万元的高利贷 。”孟兰告诉采访人员,她家里一共五口人,母亲患病,2个孩子上学,2016年因债务缠身她家变成了“贫困户” 。
2017年,孟兰家享受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微小的土房里搬到了崭新砖房 。同年,她在旗里带动下学起织绣手艺 。她参加了几次培训,从初级“绣娘”一路考到一级“绣娘” 。
“这个活儿特别适合我,既不费体力,又不用出门 。”靠刺绣产业扶贫真正实现了当地贫困妇女足不出户增产增收 。3年来,孟兰不断学习,精进技艺 。现如今他们家的织绣收入就有4万多元 。
“下来订单我就干,只要我愿意订单不断 。”如今孟兰家还利用扶贫补贴资金购买了基础母牛,发展肉牛产业,现在孩子大学毕业了,家里养了10头牛,种了75亩地,自己做绣娘,丈夫也当起了护林员,不仅收入增多了,以前欠的贷款也基本还清了 。“今年开春,我家光荣脱贫啦!”这位不善言谈的牧家女说起她家的变化来,话一下子多了起来 。

一根绣针:传承传统文化 秀出美好生活
文章图片
刺绣车间里绣娘在穿针引线 。李睿 摄
从贫困户到刺绣教师 将传统技艺进行传承
三根线一股绳,纤细的绣花针,在织布上下翻飞 。蒙古族大娘陈满亮正创作着她那幅百花图 。
家住内蒙古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的陈大娘,曾是村里的贫困户,老两口年纪大了,不能种地,生活越发没着落 。这几年,靠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补助保障都不少,老两口脱了贫 。可大娘是个倔脾气,“咱不能光靠国家帮,富裕生活更要自己奋斗 。”
人老体弱,靠啥挣钱?大娘想起了自己的老手艺——蒙古族刺绣 。“过去自己绣好了枕头、书包拿去卖,一没人要、二卖不上价,好东西一年只挣一两百元 。”传统蒙古族刺绣如何焕发新生?
2016年底,旗里开办了首批刺绣培训班,陈大娘作为教师代表,被邀请到苏木嘎查教授蒙古族刺绣 。
从早教到晚,一天补助100元 。老人还在嘎查里义务“传帮带”,越来越多的妇女、残疾人、贫困户参与其中,陈大娘越教越有精神头,如今她的学生有100多人 。

一根绣针:传承传统文化 秀出美好生活
文章图片
金莲在家完成订单绣品 。李睿 摄
今年54岁的金莲就是陈大娘的徒弟,现在她在家里就能完成绣品,每天含饴弄孙、养牛养羊、绣花卖钱不亦乐乎 。分页标题
如今,陈大娘每年光刺绣收入就有一两万元 。生活富裕了,传统文化也有传承人,东西卖出好价还能走向全国,甭提多高兴 。

一根绣针:传承传统文化 秀出美好生活
文章图片
刺绣车间里绣娘在完成订单绣品 。李睿 摄
拓宽眼界 打开销路 形成产业
白晶莹是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这个年过半百却激情四溢的“女强人”,正是带领科右中旗妇女深耕蒙古手工刺绣的带头人 。
通过统一培训管理、统一材料发放、统一成品回收、统一收入结算的方式,为2.1万名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的农牧民提供服务和保障 。2016年以来,在科右中旗173个嘎查集中举办蒙古族刺绣培训班100期,培训绣工14700人次 。2019年8月,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命名科右中旗为“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成立“蒙古族刺绣与现代设计创新创意实践基地”,成功举办万人刺绣大会并获得“规模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技艺展演活动”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认证 。
【一根绣针:传承传统文化 秀出美好生活】 2016年开始,为了完善蒙古族刺绣产业发展机制,白晶莹带领产业团队摸索出“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运营模式,先后扶持成立了蒙古族刺绣产业基地、图什业图民族手工艺协会、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现在,除每年承接300万元左右的固定订单外,旗里还组建82名大学生营销队伍,与国内37处销售点开展合作,以成本价走入各大景区景点 。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奔波,白晶莹摸着胸口的党徽自豪地说道:“因为这是我的家,我希望家乡一天比一天美好,希望这种美好被更多人了解,希望蒙古族刺绣成为一种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绣出百姓的幸福生活 。”(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