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芝娘“一跳八丈高” | 褚半农
_原题是:雪芝娘“一跳八丈高” | 褚半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繁花》作者金宇澄手绘插图
《繁花》中有一些上海方言词语 , 作者只用了一次 。不是作者不想用 , 这自然跟小说故事情节有关 , 跟词语特殊性有关 , 在某时某处的故事情节中 , 没有适合它的语言环境 , 无法再让它上场 , 就让它离去了 。而当我即使看到就这么一个词语 , 也会有“方言老词语还活在市区居民口中”的感叹 。我曾为只出现一次的名词“纸筋灰”写过文章(《〈繁花〉中的纸筋灰》 , 刊2019年11月26日《文汇报·笔会》) , 这次要写的是数量词“八丈高” , 它也只出现过一次 , 在“贰拾伍章·壹”中 , 原文是:“雪芝娘说 , 雪芝哥姐五个 , 分配到乡下种田 , 苦头吃足 , 怨气也就多 , 得知雪芝认得了阿宝 , 晴天霹雳 , 一跳八丈高 , 一致是反对 。”(第333~334页 ,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3月版)
文字表达喜怒哀乐时 , 常会用到各种形容词 , 如义愤填膺、心潮澎湃之类 , 词库里有的是 , 且也未尝不可 , 而用数量词表达的就比较少了 , 如普通话中有“火冒三丈” , 一看就懂 。方言中的“八丈高”常连在“一跳”后面 , 但人是跳不到“八丈高”的 , 它能表示什么意思呢?可表示人的情绪极愤怒、极高兴、极着急等 , 或者说 , 可表示人物内心情绪激烈、肢体语言强烈 。《繁花》例句说的是 , 雪芝娘不同意女儿雪芝同阿宝谈对象 , 因为他出生在资产阶级家庭 , 当年属反革命家庭(第357页) , 所以当知道了雪芝在同阿宝谈对象时 , 她的最先反应是如同“晴天霹雳” , 愤怒得“一跳八丈高”那是必然的了 , 因为她的反对态度异常坚决 。
方言词“八丈高”的“年龄”已经相当高了 。在我的阅读范围里 , 最早的例句出现在明代的小说中 , 请看例句:“那崔科越跳得八丈高 , 道:‘我叫你不死在咱手里不是人!明白就把好差使奉承你!’”(明·陆人龙《型世言》第9回)例句是说发放“赈济谷”时 , 崔科冒领被人发现 , 他自然不承认 , 便同他人吵得差点打架 , 而别人越劝他 , 他越跳得“八丈高” , 情绪之激烈可见一斑 。按照《明清吴语词典》主编石汝杰教授的观点 , “此书为崇祯年间的作品”(第843页 ,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 。这样说来 , “八丈高”出现在纸质书上的历史已超过350年了 。
同“火冒三丈”只能表示愤怒不同 , “八丈高”还可用在高兴的人身上 , 举个例句 , 还是清代的:“这小鬼头前情未断 , 旧义难忘 , 他看见佛龛里供了他一座神主 , 便喜欢得一跳足有八丈高 , 尽望着痴笑 。“(清·王濬卿《冷眼观》第26回 , 《晚清文学丛钞·小说四卷》 , 中华书局1961年版)还可举出包括民国文献在内的更多例句 , 这表明它一直是个常用词 。
时至1950年代 , “八丈高”还在上海使用 , 且没有走样 , 如沪剧《罗汉钱》第三幕:“小晚(唱):说来要怪你不好 , 脾气生来太急躁 , 事情不曾搞明白 , 一跳就是八丈高 。”
“八丈高”是要说当事人小进的心情着急万分 。这是因准丈母娘的反对 , 他和恋爱对象将不能登记结婚 , 他能不着急吗?
【|雪芝娘“一跳八丈高” | 褚半农】方言中带数字的词语 , 常有一些固定“句式” , 如“远开丈八” , “逗五逗六”等 , 是不能随意改动其中数字的 。《繁花》中的“八丈高”也是 , 作者知道这个“老词” , 也决不会写成“三丈高”“五丈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