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真读三国, 不看演义: 魏国政治动荡姜维按兵不动, 罪在蜀汉一大臣

司马懿诛灭曹爽以后 , 开始逐渐清算“诸曹诸夏” 。 魏国很长一段时间进行着曹氏与司马氏的权力斗争 。 期间甚至有太尉王凌与其甥令孤愚谋废少帝曹芳 , 另立新帝以摆脱司马氏对魏国的控制 。 可惜事情泄漏 , 叛乱很快被司马懿平定 。 但是匪夷所思的是 , 蜀汉此时异常安静 。

魏国|真读三国, 不看演义: 魏国政治动荡姜维按兵不动, 罪在蜀汉一大臣
文章图片
难道蜀汉朝廷不知道魏国政治斗争如此激烈 , 不知道有王凌图谋另立新军抗衡司马懿 , 不知道乘虚而入北伐中原么?诸葛亮隆中对提到出兵的条件之一是
“天下有变”
, 这段时间不就是天下有变么?为什么姜维没有乘魏国政治动荡出兵北伐呢?原来蜀汉因为费祎主政 , 坐失良机!

魏国|真读三国, 不看演义: 魏国政治动荡姜维按兵不动, 罪在蜀汉一大臣
文章图片
姜维的确想称魏国政治动荡出兵北伐 。
可惜此时蜀汉主政的是主和派费祎 , 费祎并不支持姜维北伐 , 一直主张保境安民 , 休养生息 。 汉晋春秋记载 , 当姜维向费祎提出乘魏国自从司马懿诛杀曹爽以后政局动荡不安之际出击陇西的建议之时 , 费祎却回答说:
“我们的才能远远不如丞相诸葛亮 , 丞相尚且不会平定中原 , 何况我们呢?还不如保国治民 , 敬守社稷 , 至于功业 , 等待以后有能力(平定中原)的 , 不要心存侥幸把希望寄托在成败在此一举 。 如果没有达到当初的目标 , 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可见 , 当时蜀汉国策已经从诸葛亮时期的进攻性国策调整为费祎时期的防御性国策 。 为了阻止姜维北伐 , 即使姜维拿出“先帝遗命 , 丞相之托”来请求费祎同意出兵 , 费祎每次拔给姜维的军队都不到万人 。 试问 , 区区不到万人的军队 , 除了进行几次骚扰性作战 , 还能起多大作用呢?所以当王凌准备起事之时 , 根本没有想到联络姜维 。 因为蜀汉已经沉默太久了 , 即使姜维偶尔出兵骚扰边境 , 于是率领偏师与郭淮争斗 , 对魏国来说不痛不痒 。 所以当司马懿得知王凌意图反叛之时 , 能够迅速调动大军前去平定叛军 。

魏国|真读三国, 不看演义: 魏国政治动荡姜维按兵不动, 罪在蜀汉一大臣
文章图片
试想 , 如果费祎没有裁制姜维 , 让姜维以蜀汉主力北伐中原 , 司马懿能够全力调兵对付王凌么?
司马懿必须应对姜维北伐 , 能够用来对付王凌的军队必然减少 。 对付王凌的军队一旦减少 , 王凌就不至于不战而降 。 而因为有姜维的支持 , 忠于魏国的臣子 , 诸曹诸夏 , 甚至可能起兵响应王凌 。 这段时间魏国政治斗争激烈 , 暗流涌动 。 而由于应对诸葛亮北伐所消耗的国力尚未完全恢复 , 又有王凌准备起兵讨伐司马懿 , 本来是蜀汉北伐最好的时机 。 可惜由于费祎保守的国防政策 , 直接导致蜀汉坐失良机 。
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 , 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 , 敬守社稷 , 如其功业 , 以俟能者 , 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於一举 。 若不如志 , 悔之无及 。 ——《汉晋春秋》

魏国|真读三国, 不看演义: 魏国政治动荡姜维按兵不动, 罪在蜀汉一大臣
文章图片
待到费祎遇刺身死 , 支持北伐的陈抵继任尚书令 , 姜维可以真正掌握军权之时 , 魏国已经恢复生产 , 叛乱被平定 , 夏侯渊之子夏侯霸南奔蜀汉 , 掌握军权的夏侯玄被诛三族 , 诸曹诸夏基本上被司马氏剿灭 , 魏国政治局势趋向于稳定 。 而且由于蜀汉不在大规模对魏作战 , 因为诸葛亮北伐被破坏的生产力得到恢复 , 由于魏国推行屯田计策 , 国力比以前更加强大 。
当初诸葛亮北伐之时 , 地方军根本抵挡不住诸葛亮 , 只能每次紧急调动中央军去抵御诸葛亮的入侵 。 史称诸葛亮北伐时期分页标题
“凉、雍不卸甲 , 中国不释鞍”
。 而到了姜维北伐时期 , 根本不需要调动中央军 , 仅仅陇西军团就可以抵挡姜维 。
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 。 ——《晋书》
维自以练西方风俗 , 兼负其才武 , 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 , 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 。 每欲兴军大举 , 费祎常裁制不从 , 与其兵不过万人 。 ——《三国志》
由于费祎的保守政策 , 使得诸葛亮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 蜀汉之后北伐未能动摇魏国国本 , 费祎难辞其咎!
参考文献:
《三国志》
《汉晋春秋》
《资治通鉴》
【魏国|真读三国, 不看演义: 魏国政治动荡姜维按兵不动, 罪在蜀汉一大臣】《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