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以案说医】邓铁涛:阴阳分治、化痰祛瘀法治疗心衰有奇效


心衰|【以案说医】邓铁涛:阴阳分治、化痰祛瘀法治疗心衰有奇效
本文图片

心衰|【以案说医】邓铁涛:阴阳分治、化痰祛瘀法治疗心衰有奇效
本文图片
▲邓铁涛(1916.10-2019.01)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创始人之一 , 现代著名中医学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 。 (摄像 陈安琳)
每天18时 , 以案说医 。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 , 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 , 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 。 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 。 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 , 以期传承精华 , 启迪我辈 , 共同进步 。
【基本资料】
周某 , 男 , 时年76岁 。
【发病过程】
患者于5年前开始出现劳累后气促 , 初起于体力劳动时感到气促 , 渐则加重 , 走平路亦觉气促 , 近1年出现双下肢水肿 , 休息后可减轻 , 近两周因受凉症状加重入院 。
【首诊证候】
入院时症见:气促、动则加剧 , 伴神疲 , 咳嗽 , 咯痰、量少质粘 , 胸闷 , 口干 , 大便干结 , 小便短黄 , 双下肢浮肿 。
查体:血压107/80mmHg , 神清 , 神萎 , 唇稍绀 , 颈静脉充盈 , 双肺满布细湿啰音 , 心率120次/分 , 律齐 , 第一心音低钝 , 心尖区、三尖瓣听诊区闻及收缩期3/6级吹风样杂音 , 腹平软 , 肝肋下2cm可触及 , 肝颈逆流征(+) , 双下肢凹陷性浮肿 。
检查:血常规:WBC 13.9×109/L , NE92%;空腹血糖:9mmol/L;心电图示:心率127次/分 , 窦性心动过速 , 心肌劳累;全胸正侧位片:①慢性肺气肿 , 并肺感染;②心影大;③心衰改变;心脏彩超:主动脉瓣退变伴轻度关闭不全 , 二尖瓣、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 符合冠心病 , 射血分数26% 。
入院诊断:西医诊断:①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 , 心功能不全 , 心功能Ⅳ级;②糖尿病 。 中医诊断:喘证 。
入院后曾先后予头孢拉定、泰能等贵重药抗感染 , 并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心衰、化痰、降糖等治疗 , 中药则予益肺健脾补肾、化痰清热之品治疗 , 症状缓解不显 。 请邓老会诊 。
【辨证论治】
初诊
症状及体征:邓老会诊 , 患者症见气促、动则尤甚 , 双下肢肿、声低息微 , 口开短气 , 面色秽黯 , 咳嗽痰难咯 , 纳差 , 神疲 , 口干欲饮 , 大便软 , 小便少 , 舌偏红苔少、脉细数 。
辨证论治:证属气阴两虚 , 痰浊阻肺 , 治宜益气养阴、润燥化痰 。
处方:西洋参(另炖)、生晒参(另炖)各10克 , 麦冬12克 , 炙甘草6克 , 大枣4个 , 浙贝母15克 , 淮山药60克 , 玉米须30克 。 每日1剂 , 水煎服 。
【随诊过程】
二诊
症状及体征:服药7剂 , 咳嗽、咯痰、肢肿减轻 , 仍气促 , 精神好转 , 口干减轻 , 纳仍欠佳 , 兼胸闷 。
辨证论治:药已对症 , 但内有痰浊 , 加法夏10克 , 橘红6克 , 进7剂 。
三诊
症状及体征:气促、咳嗽咯痰明显减轻 , 无肢肿 , 纳转佳 , 口稍干 , 气阴渐复 , 病情好转出院 , 守方继续调理 。
【按语】
辨证思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 , 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 , 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等 , 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 。 心衰一般属于中医学“怔仲”、“心痹”、“心水”、“喘证”、“水肿”、“气衰阳脱”等病证的范畴 。
邓老认为 , 心衰病位在心 , 但不局限于心 。 五脏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 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 肺、脾、肾、肝都与心互相制约 , 互相影响 。 如久患肺病 , 失于肃降治节之功 , 通调水道不利 , 水津不布 , 痰水内结 , 则可遏伤心阳 , 阻塞心气;久患肾病 , 肾精亏乏 , 命门火衰 , 精亏不能生血以上奉于心 , 火衰则气化不利而水饮内停 , 以致心体失养 , 水气凌心;“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 气日已衰 , 脉道不利 。 ”这些都可能是诱发心衰或使心衰加重的因素 。 反过来 , 心衰又可以引起多脏腑的功能衰竭 。 如心衰时 , 血脉瘀阻 , 肺气佛郁而喘咳;母病及子 , 中阳不运而脘痞纳呆;水火不济 , 心肾两虚而水饮停积等 。分页标题
心衰的病机可以概括为本虚标实 , 以心之阳气(或兼心阴)亏虚为本 , 瘀血水停为标 。 心主血脉 , 血脉运行全赖心中阳气的推动 , 心之阳气亏虚 , 鼓动无力 , 血行滞缓 , 血脉瘀阻 , 从而出现心衰 。 故心脏阳气(兼阴血)亏虚是心衰之内因 , 是心衰发病及转归预后的决定因素 , 标实则由本虚发展而来 。 阳气亏虚可以导致血瘀 , 也可以导致水饮停积 。 在心衰的发病中 , “痰”和“瘀”是其中的重要病理因素 , 既为心脾肾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 , 又反过来成为影响脏腑功能的病理因子 。 痰之与瘀 , 密切相关 , 一方面痰浊内阻 , 血为之滞 , 停而为瘀 , 另一方面瘀血阻脉 , 则津液不化 , 变生痰浊;再者 , 痰瘀易于互传 。 故邓老提出痰多兼瘀 , 瘀多兼痰 。
邓老认为 , 心衰虽关联五脏 , 但以心病为本 , 他脏为标 , 治疗应重点调理心脏的气血阴阳 。 而气属于阳 , 温阳即所以补气;血属于阴 , 滋阴即所以养血 。 因此 , 辨治心衰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 , 即心阳虚型与心阴虚型 , 故立温心阳和养心阴为治疗心衰的基本原则 。
基本方:治疗慢性心衰常用方为:心阳虚者用暖心方(红参 , 附子、薏苡仁、橘红等) , 心阴虚者用养心方(生晒参、麦冬、法半夏、茯苓、三七等)
治疗经验:治疗心衰 , 心阳虚型用暖心方温心阳 , 心阴虚型用养心方养心阴 , 二方均以人参为主药 , 培元益气 , 一配附子温阳 , 一配麦冬养阴 , 薏苡仁、茯苓健脾以利水 , 法夏、橘红通阳而化痰 , 三七虽功主活血 , 但与人参同科 , 也有益气强心的作用 。 二方均属以补虚为主 , 标本兼顾之剂 。
加减:除二方外 , 阳虚亦可用四君子汤合桂枝甘草汤或参附汤 , 加五爪龙、北芪、酸枣仁、柏子仁等;阴虚用生脉散加沙参、玉竹、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 。 在此基础上 , 血瘀者加用桃红饮(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威灵仙)或失笑散 , 或选用丹参、三七 , 鸡血藤等;水肿甚者加用五苓散、五皮饮;兼外感咳嗽者加豨签草、北杏仁、紫菀、百部;喘咳痰多者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胆南星、海浮石;湿重苔厚者加薏苡仁、扁豆衣 。 喘咳欲脱之危症则用高丽参合真武汤浓煎频服 , 配合静脉注射丽参针、参附针、或参麦针 , 以补气固脱 。
对于心衰的辨治 , 必须病证结合 , 灵活变通 。 根据心衰的不同病因 , 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 病因为冠心病者 , 多见气虚夹痰 , 痰瘀互结 , 可用温胆汤加人参、白术、豨签草、三七等 , 益气祛痰 , 温阳通脉 。 若属阴虚 , 则多用温胆汤合生脉散加减 。 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者 , 每有风寒湿邪伏留 , 反复发作 , 治疗则在原基础上加用威灵仙、桑寄生、豨签草、防己、鸡血藤、桃仁、红花以祛风除湿 , 并嘱患者注意防寒避湿 , 预防感冒 , 防止风寒湿邪再次侵入为害 。 病因为肺源性心脏病者 , 可配合三子养亲汤、猴枣散 , 以及鹅管石、海浮石等温肾纳气 , 降气平喘 。 病因为高血压性心脏病者 , 大多数肝阳偏亢 , 则需配合平肝潜阳法 , 常用药物有草决明、石决明、代赭石、龟板、牡蛎、钩藤、牛膝等 。 若心衰尚不严重时 , 可先按高血压辨证论治 , 常常也可同时收到改善心衰的效果 。 原有糖尿病或甲亢的患者 , 证候多属气阴两虚 , 治疗一般以生脉散加味 。 糖尿病患者可加山萸肉、桑螵蛸、玉米须、仙鹤草、淮山药等 , 淮山药用量要大 , 一般用60一90克 。 甲亢者则加用浙贝母、生牡蛎、山慈姑、玄参等 , 以化痰软坚、散结 。
本案为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心功能不全案 , 证属气阴两虚 , 痰浊阻肺 , 治宜益气养阴、润燥化痰 , 本例患者咳嗽痰难咯 , 口干欲饮 , 气阴不足 , 内有燥痰 , 故一诊以西洋参、生晒参大补气阴 , 以浙贝母清热化痰 , 麦冬养阴 , 淮山药重用健脾养肾 , 不利水而有消肿之功 , 玉米须有降糖之功 , 炙甘草、大枣补气血阴阳之虚损 , 取炙甘草汤之意 。 二诊咳痰易出 , 量不多 , 气阴渐复而痰浊未清 , 故以益气养阴为主 , 兼顾化痰通阳 , 故用法夏、橘红 。 回顾该病例诊疗思路 , 体现了邓老治疗心衰注重五脏相关、以心为本 , 重在补虚的学术思想 。分页标题
临证体会:治疗心衰虽强调辨证论治 , 但不能忽视西医辨病对治疗的重要意义 。 严格控制水盐摄入 , 改善睡眠 , 严格按照目前西医心衰的国际治疗指南规范进行治疗 , 如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 , 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是取效的关键 。
【心衰|【以案说医】邓铁涛:阴阳分治、化痰祛瘀法治疗心衰有奇效】(本案编写:孙海娇 邱仕君)
【来源:《邓铁涛医案集》 , 邓铁涛著 , 国医大师邓铁涛师承团队整理 , 2019.12 , 广东科技出版社】

心衰|【以案说医】邓铁涛:阴阳分治、化痰祛瘀法治疗心衰有奇效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