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Sur|抑郁症不只是不高兴,还有你不知道的一面……


文|倩Sur
抑郁症 , 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 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病 。
除此之外 , 还有很多人陷入抑郁心境中 , 他们情绪低落 , 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与乐趣 。
特别是现在秋天到了 , 看着枯黄的叶子、飘零的秋雨 , 感觉到悲伤的时候更多了 , 需要更暖的咖啡、更加厚重的衣服和更加亲密的陪伴 。

倩Sur|抑郁症不只是不高兴,还有你不知道的一面……
本文插图
抑郁症真的只是心理疾病么?其实不是的 , 抑郁症不单单是“心之所想” , 有时候你的情绪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 这和我们的激素水平和肠道细菌息息相关 。
如果你对此有疑问 , 不妨先听我讲一个小故事 。
1820年的一天 , 一个叫做圣马丁的法籍加拿大樵夫正在密西根州的森林里砍樵 , 却不幸被在抓小动物的猎人击中 , 肺部和胃部外露并且被子弹严重灼伤 , 他的早餐流了出来 , 沾满了外套 。 万幸的是 , 当地的战地医生威廉·博蒙特路过 , 并救助了他 。
由于博蒙特当时只是助理医师 , 只能简单移除子弹和伤口处理 , 使得圣马丁的胃部伤口就这样敞开着 。 这个在腹壁的洞 , 又被称之为瘘管 。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瘘管直接看到圣马丁的胃 。 也正因为这个瘘管 , 圣马丁很难再以砍樵为生 。 博蒙特把圣马丁带回家 , 雇佣他为助手 。
实际上 , 在接下来的14年间 , 博蒙特把圣马丁当作“小白鼠”做了238个实验(这在如今是不符合实验伦理的) , 解决了消化生理学很多疑难问题 。
他记录圣马丁的饮食 , 观察他胃的消化情况 , 或是把食物像钓鱼一样放进瘘管 , 再抽出来观察 。 其中一个发现是 , 他发现圣马丁的消化过程在特定的时候会放慢 , 比如当他生病或压力很大的时候 。 通过实验 , 博蒙特认为大脑可以对消化产生影响 。

倩Sur|抑郁症不只是不高兴,还有你不知道的一面……
本文插图
时间流转 , 现在距离密歇根湖畔森林里的那场著名事故已过去了200年 。
如今 , 即使是助理医师也会熟练地缝合伤口 。 分子生物学实验逐渐发展 , 见微知著 , 肠道细菌一次小小的“不适”、神经元突发奇想蹦出一丝异常的“火花”、或是激素海浪的“潮起潮灭”......犹如蝴蝶扇动了翅膀 , 引起我们身体的一场风暴 。
让我们再回到圣马丁心情不好消化不畅的那一天 , 博蒙特在他的笔记本上记下“大脑可以对消化产生影响” 。
其实 , 圣马丁的种种表现只是“实验现象” , 想要论证因果关系 , 必须要有更为严格的实验设计和结果讨论 。
亲爱的读者朋友 , 如果你是当代的博蒙特 , 你会如何设计科学实验呢?
与疾病相关联的肠道微生物是导致这类疾病的原因还是结果?
这是研究肠道细菌与神经系统的关键问题 。 而且 , 目前科学家们还是束手无策 。 因为肠道菌群跟大脑的关系 , 绝对不是简单而且唯一的 。 激素、免疫分子、代谢产物等等为两者搭起不同的桥梁 。
γ-氨基丁酸(简称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 在人体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基底神经节和小脑中起重要作用 , 并对机体的多种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
GABA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质氨基酸 , 当人体内GABA缺乏或是信号传导功能障碍时 , 人们会产生焦虑、不安、疲倦、忧虑等情绪 。 GABA能结合抗焦虑的受体随后激活 , 进而阻止与焦虑相关的信息抵达脑指示中枢 。
大家一听“抑制性”这三个字 , 可能会觉得GABA是一个坏家伙 。 其实不然 , 这种“抑制”可以降低神经元活性 , 防止神经细胞过热 。 因此 , GABA可以镇静神经 , 从而达到抗焦虑的效果 。

倩Sur|抑郁症不只是不高兴,还有你不知道的一面……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有趣的是 , 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细菌能够在培养中使谷氨酸代谢产生GABA 。
用鼠李糖乳杆菌体内喂养小鼠 , 也改变了小白鼠们焦虑和抑郁样行为 。 除了行为之外 , 科学家们通过对小鼠脑部的追踪研究 , 发现关键中枢神经系统的应激相关脑区GABA受体的表达也改变了 。
重要的是 , 在这些健康的小鼠中 , 中枢神经系统对基因表达和行为影响的影响可能是由迷走神经介导的 。
还有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叫做5-羟色胺 , 它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 , 又名血清素 , 别名5-HT 。
大约90%的人体总血清素位于胃肠道的肠嗜铬细胞中 , 用于调节肠道运动 。 然而 , 它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还有胃肠道的肠神经系统含量也很高 。
血清素通常被认为是幸福感的贡献者 。 它具有各种功能 , 包括调节情绪 , 食欲和睡眠(昼夜节律、觉醒) 。
5-羟色胺还具有一些认知功能 , 包括记忆和学习 。 从肠嗜铬细胞分泌的5-羟色胺最终从组织中进入血液中 。 在那里 , 它被血小板积极吸收并储存 。 很多种类的抗抑郁药就是通过突触中5-羟色胺的调节来起作用 。

倩Sur|抑郁症不只是不高兴,还有你不知道的一面……
本文插图
无菌小鼠可在完全排除其他生物体干扰的无菌环境中生长 。
当它们从无菌环境移至普通环境中短期饲育时 。 将受到微生物的影响 , 体内新陈代谢 , 生理生化指标等诸多方面将会发生改变 , 比如 , 有科学家们发现无菌小鼠的海马纹状体中血清素转换和相关代谢物水平有所增加 。 在基因表达水平上 , 观察到5-羟色胺1A受体和5HT2C受体在河马内的表达增加 。
这些初步研究表明微生物群与血清素信号传导之间存在关联 。
除此之外 , 念珠菌 , 链球菌和埃希氏菌属也可以产生血清素 。 埃希氏菌属 , 芽孢杆菌属和酵母菌属则可以产生去甲肾上腺素 。 去甲肾上腺素能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力 , 使心率增快 。
尽管在动物研究中使用益生菌一直表现出对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 但关于益生菌对人类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影响的公开工作却很少 。
然而 , 在确实存在的有限工作中 , 有证据表明益生菌具有与临床前研究中观察到的类似的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 。

倩Sur|抑郁症不只是不高兴,还有你不知道的一面……
本文插图
在一项双盲 , 安慰剂对照 , 随机平行组临床试验中 , 健康受试者给予含有瑞士乳杆菌的益生菌混合物或安慰剂30天 , 然后使用旨在评估焦虑 , 抑郁 , 压力和应对机制的各种问卷进行评估 , 益生菌治疗组显示出比匹配对照组显着更少的心理困扰 。
类似地 , 在另一种双盲 , 安慰剂对照的三组中 , 健康受试者喂食含有益生菌的乳饮料或安慰剂对照3周 , 在治疗前和消费10和20天后评估情绪和认知 。 最初评分为抑郁情绪的最低三分之一的受试者在益生菌治疗后表现出显着的症状改善 。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功能性躯体疾病 , 常常伴有焦虑和胃肠道紊乱 , 之前的研究表明 , 这些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特征也发生了改变 。
在一项初步研究中 , CFS每天接受干酪乳杆菌治疗2个月的患者焦虑症状明显少于贝克抑郁症和焦虑症库中的安慰剂组 。
虽然这些临床研究检测益生菌对情绪和焦虑的影响尚处于早期阶段 , 但迄今为止仅限于非精神病患者的研究 , 结果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有希望的方向 , 即肠道细菌在治疗焦虑症 , 调节情绪方面有非常大的治疗潜力 。

倩Sur|抑郁症不只是不高兴,还有你不知道的一面……
本文插图
参考文献
Benton, D. et al. (2007) Impact of consuming a milk drink containing a probiotic on mood and cognition. Eur. J. Clin. Nutr. 61, 355–361 分页标题
Logan, A.C. et al. (2003)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lactic acid bacteria may be of therapeutic value. Med. Hypotheses 60, 915–923
Rao, A.V. et al. (2009)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ilot study of a probiotic in emotional symptoms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Gut Pathog. 1, 6
Cryan, J.F. and Kaupmann, K. (2005) Don’t worry ‘B’ happy!: a role for GABA(B) receptors i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rends Pharmacol. Sci. 26, 36–43
【倩Sur|抑郁症不只是不高兴,还有你不知道的一面……】Barrett, E. et al. (2012) gamma-Aminobutyric acid production by culturable bacteria from the human intestine. J. Appl. Microbiol. 113, 411–417
Higuchi, T. et al. (1997) Exchange of glutamate and gamma- aminobutyrate in a Lactobacillus strain. J. Bacteriol. 179, 3362–3364
Reif, A. and Lesch, K.P. (2003) Toward a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personality. Behav. Brain Res. 139, 1–20
Lucki, I. (1998) The spectrum of behaviors influenced by serotonin.
Biol. Psychiatry 44, 151–162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