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桀的行走笔记|昔日的粮仓,康熙两次下江南都曾舟行至此,今成特殊的文化记忆


导读:
粮仓 , 对于现在的00后来说 , 估计很少还会有人知道了吧 。 其实也不只是对00后来说 , 对于大多数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来说 , 粮仓可能会很少接触到 。 顾名思义 , 粮仓就是储存粮食的仓库 ,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 , 国内极为普遍可见 。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 , 又是一个农业大国 , 粮食的生产及储存具有悠久的历史 , 我们都知道农业的栽培技术日新月异 , 伴随着农业的发展 , 粮食的储藏也在不断的发展中 。 虽然现在在大多数地方 , 粮仓以及不多见 , 但是它依然是农业发展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 今天 , 我们来看看位于上海松江区松金公路上的一个粮仓——云间粮仓 , 昔日的粮食集散地 , 在历史上相当有名 , 如今退去历史作用之后 , 变成怎样了呢?

朱桀的行走笔记|昔日的粮仓,康熙两次下江南都曾舟行至此,今成特殊的文化记忆
本文插图

朱桀的行走笔记|昔日的粮仓,康熙两次下江南都曾舟行至此,今成特殊的文化记忆
本文插图
首先 ,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上海市松江区 。 松江区 , 位于上海市西南部 , 历史文化悠久 。 早在明代的松江 , 由于其境内有流贯南境的黄浦江 , 以及淀浦河、泗泾塘等河流 , 古时水运相当之便利 , 在当时这里成为了封建朝廷漕粮主要来源地和储存地 , 也是江浙一带主要的粮食集散地之一 , 久而久之这里形成了独特的粮食文化 。 时至今日 , 这里依然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以及上海市副食品基地之一 , 故而松江区有着“上海之根” 的称呼 。

朱桀的行走笔记|昔日的粮仓,康熙两次下江南都曾舟行至此,今成特殊的文化记忆
本文插图

朱桀的行走笔记|昔日的粮仓,康熙两次下江南都曾舟行至此,今成特殊的文化记忆
本文插图
松江区形成了独特的粮食文化 , 粮仓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 来自江浙一带的粮食在这里集散 , 所以古时这里的粮仓有很多 , 云间粮仓便是其中的一个 。 云间粮仓前身是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粮仓 , 之所以云间粮仓能够成为众多粮仓中能够得以保存下来的一个 , 主要是因为其留存了一段特殊的文化记忆 , 清朝康熙皇帝曾先后两次下江南 , 这两次都曾舟行至此 。

朱桀的行走笔记|昔日的粮仓,康熙两次下江南都曾舟行至此,今成特殊的文化记忆
本文插图

朱桀的行走笔记|昔日的粮仓,康熙两次下江南都曾舟行至此,今成特殊的文化记忆
本文插图
“云间粮仓”得名于松江的别名“云间” 。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之间 , 在松江地区陆陆续续建造的粮食仓库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 从南门粮库、松江米厂到松江面粉厂等 , 一个规模比一个规模大 , 这些老粮仓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松江粮油行业的发展演变 , 也成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

朱桀的行走笔记|昔日的粮仓,康熙两次下江南都曾舟行至此,今成特殊的文化记忆
本文插图

朱桀的行走笔记|昔日的粮仓,康熙两次下江南都曾舟行至此,今成特殊的文化记忆
本文插图
随着经济的发展 , 云间粮仓的历史作用逐渐退出 。 如今的松江区 , 已经不需要这么多的粮仓 , 但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历史 , 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 , 最大限度地保留这里的历史建筑 , 也最大程度上还原了云间粮仓的历史风貌 , 打造出一座文化创意产业园 。 经过一系列的改造 , 园区已经建成中国两院院士艺术陈列馆、云间粮仓美术馆、云间书院 , 并引入陈家泠等艺术家工作室 , 除此之外园区引入各类商业形态 , 还将设置涂鸦墙、创意市集、装置艺术 , 昔日破旧废弃的粮仓 , 如今摇身一变成为集科研、文创、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松江新地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 也成为了上海周边一处新晋网红打卡景点 。分页标题

朱桀的行走笔记|昔日的粮仓,康熙两次下江南都曾舟行至此,今成特殊的文化记忆
本文插图

朱桀的行走笔记|昔日的粮仓,康熙两次下江南都曾舟行至此,今成特殊的文化记忆
本文插图
【朱桀的行走笔记|昔日的粮仓,康熙两次下江南都曾舟行至此,今成特殊的文化记忆】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