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TVwatching|《运动吧少年》热度收官,一场刺破传统审美框架的创新探索
_本文原题:《运动吧少年》热度收官 , 一场刺破传统审美框架的创新探索
少年、节目组和观众 , 共同完成了一次挑战固有内容形态、固有审美的旅程 , 也看到了综艺节目 , 尤其是少年竞技类节目的全新机遇 。
文 | 喜力
在开播之前 , 没有人知道《运动吧少年》会是什么模样 。 节目组释出了有肌少年的硬核照片 , 和他们对于冠军的向往 。 除此之外 , 就是知晓这档节目吸引到张继科、傅园慧、林丹三位世界冠军运动领队的参与 。 但因为它没有模板 , 也没有同类 , 在引发期待的同时 , 也存在着担忧 。
但是 , 当没有人能够预见一档节目是何种样态时 , 可能才是真正综艺独创模式的开始 。 当梁浩川举起“最强运动少年”奖杯和戒指的一刻 , 这档贯穿夏天的节目终于显露出全貌 。
本文插图
多元探索
用全新审美刺破传统目光
《运动吧少年》进入了六强争夺冠军的最终章 , 再次回看第一期节目初始时的宣言 , 其中蕴含的意义在这三个月的过程中已经被日渐阐明 。 “我们总是习惯 , 舞台上的少年被这样定义 。 白皙脸庞、光鲜美好 。 青春的光彩令人倾慕 。 但我们问自己 , 这就是少年的全部吗?”
整个节目就是一场刺破的旅程 , 刺向的是传统的年轻圈层审美 。 审美固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首先是可挑选类型的单一 , 其次是创作在商业利益的引导下趋于保守 。
本文插图
《运动吧少年》对于竞技类节目的审美 , 无疑是一次全面的颠覆 。 固有的审美力量已经形成影响力 , 而新兴的多元探索就像是一场明知山有虎的未知之旅 , 但是对于行业和观众而言 , 却也很期待这一场带着开拓实验性质的虎山行 。
不同于歌舞类选秀 , 李超总导演介绍 , 这档节目需要少年展示运动能力和个人魅力 。 其中运动能力最为重要 , 赛场之上的唯一标准就是竞技能力 , 由此造就了选手们必须全力以赴的心理 , 那些伴随着身体迸发而出的荷尔蒙和拼搏精神 , 形成浓厚的情绪场域 , 让观众无法不与之共同激动 。
节目刺破的审美包括少年的外形审美和能力审美 。 节目中的少年有倒三角的力量型 , 有四肢修长的敏捷型 , 也有高爆发的速度型 。 有成熟型外表的仇奕炜 , 也有能力与外表反差萌的特战队员张鑫栋 。
本文插图
在节目前期 , 观众和行业存在着对于少年外表和实力的讨论 , 按照传统逻辑 , 有人认为拥有外表优势的人才能走到最远 。 但是实际上 , 这档节目中 , 无论外表如何 , 能力是关键 。 王佳一开始时貌不惊人 , 但是随着赛程的进展 , 当傅园慧团队整体承压之时 , 他力挽狂澜 , 成为了吸粉无数的黑马 。
《运动吧少年》把一群视角外围的少年带入到赛场中央和镜头中央 。 梁浩川获得最强运动少年后的感言是 ,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体育生 , 我也有个冠军梦 , 但是我无法像运动领队一样成为世界冠军 。 ”
本文插图
这一档节目给了如梁浩川一样的普通人 , 展示自我实力的机会 。运动的魅力不只存在于顶尖运动员的身上 , 每一个对于身体有追求的普通人 , 在和自我抗衡的过程中 , 都在释放着吸引力 。
冒险之路
少年、观众、节目组共创的全新机遇
创作者在创新的过程中 , 总会遇到的一个自我设障:观众能接受吗?但是事实上观众远比我们预想的要大胆、聪明、有眼光 。《运动吧少年》是没有模板的 , 这一场创新之旅是少年们、节目组还有观众共同完成的 , 是三方一起沟通如何前行的尝试 。分页标题
前两期的节目为了营造竞技感 , 将较重的笔墨放在了赛场比拼 。 播出之后 , 观众开始被少年们吸引 , 有着对于他们个人性格、生活空间展示的期待 , 并提出增加此部分的分量 。《运动吧少年》在节目进展过程中 , 在保证传递节目精神价值的前提下 , 不断根据观众的反馈进行调整 。 但是 , 观众的反馈说明节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少年们不靠花容之颜 , 不靠唱跳舞台 , 凭借竞技散发的能量 , 也能够吸引关注 。
本文插图
节目组提出了问题 , 如何能够以少年为题 , 刺破传统的节目模式和审美模式?然而节目并不想给出答案 , 而是通过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 探索未来可能 。《运动吧少年》通过内容的设置 , 让少年们最大程度的释放魅力 , 并让观众获得完整的感受 。
节目从赛场的设置、道具的选择 , 都在营造着如同斯巴达勇士战场般的质感 , 硬核 , 有对抗 , 有悬念 , 同时简单、易懂 , 而不是如游乐场般的道具游戏 。
本文插图
决赛场的方块追逐 。 全程无法看到对方 , 像是兔子和狼的游戏 , 无论观众带入到攻守哪一方 , 都会在追捕过程中产生对应的紧张情绪中 。 李超总导演介绍 , 最终呈现在节目中的20多个项目 , 是从300多个设计的项目中测试并挑选出的 。
《运动吧少年》很难被归类 , 它定位为全国首档运动少年热血竞技秀 , 是以竞技为基础 , 又不是单纯地比拼单项运动 。 而是通过多元项目、团队合作等考验少年的综合身体、心理素质 。
例如总决赛的高台竞速 , 被运动少年推荐人何炅调侃为 , 想出这个装置的人现在活得应该不太好 。 这个装置既要考验少年们的灵活性 , 也要考验力量 , 甚至是勇气 , 新颖的比赛内容带来不同的竞技视觉体验和感受 。
本文插图
除了比赛之外 , 节目中还在不断讨论着竞技价值 。 运动员在赛场之上 , 到底是友谊第一还是比赛第一?我们如何既全力以赴拿出对于比赛、自己和对手的尊重 , 又不过激?从运动领队到少年们 , 都在展现着对待体育的多元化态度 。
“来支持贵单位工作”的刘清钥是一股清流 , 即便对方放狠话 , 也会谦虚地回答 , 谢谢哥 , 我会努力的 。 仇奕炜是智慧担当 , 在很多情况下 , 即便身体不占优势 , 也会有脑子和观察力弥补不足 , 获得比赛胜利 。这些少年改变了人们对于竞技体育只拼蛮劲、战斗气氛过浓的印象 , 形成了更加正向、积极的感受 。
节目中的少年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影响力 , 除了闯进决赛的六位少年 , 毛江龙、徐洋、刘昊源等少年们都收获了许多的关注 。 网络上对他们的评价是 , 不是夏日限定 , 而是来日方长 。 这样的结果让综艺行业甚至整个内容产业看到了全新机遇 。 少年们通过节目获得了全新的机遇 , 完成了“时尚”进化 , 让运动成为了一种新潮流 , 在比赛之外 , 也能够得以展示魅力和光彩 。
本文插图
从不是为何物 , 到共同见证 , 再到期待未来 。 少年、节目组和观众 , 共同完成了一次挑战固有内容形态、固有审美的旅程 , 也看到了综艺节目 , 尤其是少年竞技类节目的全新机遇 。
刺破茧房
冒险成功后的全新风向
内容尝新对于综艺节目甚至整个传媒产业而言 , 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 但是创新一度陷入了某种瓶颈和怪圈 , 甚至大数据成为了创新的唯一标准 。 以用户消费、观看行为为基础的算法 , 捆绑了创作 。 但是数据是基于已经发生的行为 , 当只有被印证过成功的模式才有可能进入到创新 , 创新又何在呢? 分页标题
另外 , 算法正在将人们引入信息茧房 , 所看到的世界会越来越小 , 越来越多的“非主流”“非大众”的内容、人和模式会被算法抛除在外 , 观众看到的世界会越来越集中且一致 。
湖南卫视近年来的节目创新 , 不是被数据绑架 , 而是回归到人的价值 。 人包括对于观众多元性内容获取的尊重 , 对于创作者的尊重 , 还有对于世界的多种态度、生活方式和人的尊重 。
湖南卫视在探索多元审美的可能性 , 把镜头摇给更多种群体 , 和更多个脸庞 。 诞生于频道“飙计划”的《运动吧少年》 , 已经不单单是停留在一档节目的层面 , 而是希望通过“电视新物种” , 引发对某种人生状态和某种文化痛点的讨论 。不定义不是待在某个固定的安全区 , 而是不断地反思框架和传统 , 读懂民众潜在的渴望 , 看到更多有魅力的存在 。
《运动吧少年》带来了综艺节目的全新风向 , 普通人的竞技魅力能够唤起全民健身意识 , 同时每个人在运动当中能够获取到向上的人生态度 , 不畏艰难、永不放弃 。
本文插图
****、光明日报等媒体均发文报道、点赞 。 除了收视成绩优异以外 , 《运动吧少年》限定周末线上线下活动也有着相当高的热度 。 节目组组织了多场创意活动 , 让少年们与民众互动 , 传播全民健身理念 。 微博话题阅读量最高达172.亿 , 讨论量超过115.5万 。 数次线上直播平台观看人数均接近30万人次 , 远超同类型素人直播 。
这档节目在90后和00后群体中 , 尤其有影响力 , 多次获得同时段的收视第一 。 值得一提的是 , 《运动吧少年》还成功为湖南卫视拓宽吸纳了更多主力男性观众收看人群 , 这档节目为湖南卫视“他综艺”扩张版图和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
对正在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 , 这档节目意义重大 , 运动在很多世界知名高校中都是被高度鼓励的行为 , 清华大学就有“无体育不清华”的传统 。 让青少年在成长期接触更多元的运动 , 能够帮助他们提升意志力与决心 , 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
播出期间 , 每期节目播出均有不少热词登陆各大平台热搜榜单 , 掀起广泛热议 , 微博主话题#运动吧少年#阅读量达18.5亿 , 讨论量123.5万 。
本文插图
【看电视TVwatching|《运动吧少年》热度收官,一场刺破传统审美框架的创新探索】民众对于单一审美开始产生厌倦 , 对于只追求唱跳的舞台感到疲倦 。 奥运会的遗憾缺席 , 冬奥会即将来临 , 也让人们对于竞技体育有着更高的期待 。《运动吧少年》对于综艺市场稀缺题材的尝试 , 给能量少年提供展示魅力的舞台 , 呈现出一股新鲜的力量 , 也为每一个普通人带来更宽广的价值引导 。 《运动吧少年》在这一次冒险后 , 给予了行业信心 , 已经有成为了未来审美、节目类型新风向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