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心血管频道|老忘吃降压药?快来试试这个“省心”方案!
如何提高用药依从性?让SPC来帮你!长久以来 , 如何让患者能长期服用药物(即服药依从性) , 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 。 怎样才算坚持服药?坚持服药是指按照医疗保健提供者规定的时间、剂量和频率服药 。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服药依从性不佳定义为一种医学疾病状态 , 这是因为首先 , 较低的服药依从性会导致疾病进展、降低机体健康状况、增加临床风险;其次 , 在许多研究中 , 低依从性与较高的死亡率、住院率相关 。
不仅如此 , 研究显示慢病患者比急性病患者更易观察到不佳的依从性 , 尤其是高血压 , 据报道50%-70%的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不佳 。 那么 , 究竟有何方法可以改善依从性呢?
让下面这项来自韩国的全国性人口调查来为你解答!
01超10万人研究 , SPC显著改善依从性这项研究共选取了韩国国民健康保险从2008年至2013年随机抽取的总人口(n=46 605 433)的2.2%的队列(n=1 048 061) 。 并从中选取了服用相同降压药至少1年的患者(n=116 677) , 并将他们分为仅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仅使用钙通道阻滞剂(CCB)、多种药物联合用药(MPCs)和使用ARB/CCB的单片复方制剂(SPCs)组 。
研究中用“使用药物占有率(MPR)”来评估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 MPR计算方法是:将提供的总天数(不包括最后一次门诊就诊的供应天数)除以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补药之间的天数 。
从表1中可以看到 , 各组MPR的粗平均值在ARB组为81.0%、CCB组为80.9%、MPC组为85.3%、而SPC组为87.7% 。 可以看到 , 无论是否根据各因素调整结果 , 联合治疗组的药物依从性均高于单药组 。
而在联合治疗组中 , SPC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MPC组(p<0.05)(表1) 。 且SPC组和MPC组的依从性差异 , 随着年龄和服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更加显著 。
表1:药物依从性根据年龄和药物的数量而定
本文插图
此外 , 从表1中可以看到 , MPC组合SPC组之间的依从性差异在药物数量为5到6时开始增加 , 随着药物数量的增加 , 依从性差异进一步扩大 , 当药物数量扩大到≥9种时 , SPC组的药物依从性比MPC组高出了10.5%(p<0.05) 。
而MPC组和单药治疗组之间的依从性差异在药物数量为7到8时开始减少 , 而当总服用药物数为9或更多时 , 两者之间的依从性没有差异 。 不过 , SPC组和单药治疗组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表1 , 图1) 。
本文插图
图1:用药依从性随年龄和用药数量的变化趋势 。
一起再来看看116677名受试者的基本情况 , 仅使用ARB的患者为29400名 , 仅使用CCB的患者数为58401名 , 而MPC组有10458名 , SPC组则有18418名 。 在所有受试者中 , 男性占47.3% , 女性占52.7% 。 大多数受试者年龄在60多岁 , 其次是50多岁、70多岁和40多岁(表2) 。
表2:基线特征(n= 116677)
本文插图
研究者又通过将受试者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截止年龄:65岁) , 分析用药数量和依从性 。 从图2中可以看到 , 无论老年患者的状况如何 , SPC组和MPC组的依从性差异均会随着药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 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20-64岁)服药次数分别为3-4次和5-6次时 , 依从性差异开始显著增加(p<0.05) 。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老忘吃降压药?快来试试这个“省心”方案!】
本文插图
图2:MPC和SPC治疗药物依从性的差异与用药数量和年龄的关系 。分页标题
当根据每个详细年龄组(20-49岁、50-64岁、65-74岁和≥75岁)的药物数量进行敏感性分析时 , 总体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出现了相同的趋势:不论在哪一个年龄层 , 单药治疗组及MPC组的患者用药依从性均随药物种类的增加而降低 , 而SPC组的改变则不同 , 患者的依从性随药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
表3:按年龄和用药数量进行药物依从性敏感性分析
本文插图
02优势显著 , SPC为理想之选 研究者指出 , 本研究的结果可能与由于患者高血压严重程度、患者意识提高有关 。 联合治疗的患者由于高血压更严重 , 可能更依从于药物治疗 , 因此他们比单药治疗的患者更可能服用药物 。
不过 , 药物的依从性是由多个方面决定的 , 如与患者、病情、治疗、医疗保健系统、社会/经济状况等相关的因素 。 因此 , 为了提高坚持性 , 需要对具体的事业采取战略方针 。
需要注意的是 ,本研究使用的MPR存在一定局限性 , 其总供应天数被假定为药物实际使用的天数 , 因此患者的依从性可能被高估 。 不过, MPR被认为是评估抗高血压药物依从性的最佳方法数据 。
因此 , 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 , 服用联合疗法降压的患者依从性高于单药治疗的患者 。 在联合治疗患者中 , SPC方案组的依从性高于MPC组 。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服药次数的增加 , 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
所以 , 如果你的患者年龄较大或正在服用大量药物 , 那么选择SPC可能有助于提高他的降压药依从性 , 是理想之选 。
TIME互动时间SPC安全长效降压 , 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值得推荐谢晋国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目前 , 指南推荐单药足量无法控制的血压、血压高于目标血压20/10 mmHg以及并存多种危险因素或疾病的患者联合用药 。 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 , 也应该综合药物价格考量长期用药的依从性 。
综合用药便利性、药品性价比以及患者依从性几个方面考虑 , SPC较自由联合用药更有优势 。 以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为代表的A+C具有副作用相抵、协同长效降压的优势 。 COACH研究证明使用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20/5 mg)8周后 , 收缩压/舒张压降幅为22.6/14.6 mmHg , 显著强于其他配伍 。 期待中国人群可以通过使用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得到与之相当程度的临床获益 。
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优势众多 , 是理想的SPC选择邹宏丽 青岛市中心医院 心内科主任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 使用单片复方制剂后 , 患者4周内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 , 大大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 。 在众多单片复方制剂中 , 我比较青睐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 , 原因如下:1.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 , 是由两种强效的降压药物组合成的 , 强强联合 , 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2.奥美沙坦酯是一种比较强的ARB , 它有两条侧链 , 有四个靶点与AT2受体结合 , 结合牢固 , 不易解离 , 使得AT2受体零激活 , 故半衰期较长 , 优于其他六种ARB;3.组合中的氨氯地平半衰期长达36小时 , 且没有二氢吡啶类药物的副作用 , 不会引起反射性交感兴奋 , 没有负性肌力作用 , 对心率没影响 , 因此心衰患者也可使用 。
综上所述 , 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是目前临床应用中比较强的一种SPC , 达标率高 , 依从性好 , 副作用少 。
奥美沙坦酯具有独特机制 , ARB+CCB是优势之选张旺 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医师综合用药便利性 , 临床上 , 我们对于2级及以上的高血压、目标血压高20/10 mm Hg或高危及以上的患者, 起始治疗可以采用小剂量二联用药 。 钙拮抗剂联合ARB的二联用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案 , ARB+CCB的联合、作用机制互补 , 可协同降压 。 ARB+CCB药物有很多 , 其中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是优先的推荐 。 奥美沙坦酯是唯一具有独特的双链结构 , 独特结构特点决定了他的降压效果 , 有荟萃分析数据显示奥美沙坦酯降压幅度超越其他6种ARB沙坦类药物 。分页标题
复方制剂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的药代动力学与两者单独使用时的药代动力学一致 。 两者的生物利用度均小于100% , 但均不受食物影响 , 且SPC较自由联合用药更有优势 。
临床经验分享
李宝柱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神内科 主治医师
长效平稳 , 靶器官保护 , 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SPC为理想之选
目前降压策略主要以平稳、有效、长效降压为目的 , 推荐患者使用稳定、长效的ARB+CCB的SPC , SPC副作用少、强效降压且符合目前指南的主流推荐 , 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就是理想之选 。
刘泽灏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不影响代谢 , 更佳肾脏保护 , 奥美沙坦氨氯地平SPC值得青睐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 ARB或ACEI更为常用 , 但单药治疗常无法使患者降压达标 , 需要联合CCB类药物 , 但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CCB可能会影响胰岛素分泌 。 若能使用ARB+CCB的SPC如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 , 即可保护肾脏又能降低血压 , 对于胰岛素影响相对较小 , 且服用更方便 , 是更好的选择 。
赵旺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降压同时也逆转心室重构 , 奥美沙坦氨氯地平SPC让预后更好
许多高血压患者存在合并心衰、合并心室重构的情况 , 降压的幅度与患者的长期预后同样重要 。 ARB+CCB的SPC安全有效 , 降压强度显著高于单药治疗 , 且对器官功能影响较小 , 因此SPC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是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的理想之选 。
参考文献:[1]Kim SJ, Kwon OD, Cho B, Oh SW, Lee CM, Choi HC. Effects of combination drugs on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a real-world setting: a Korean Nationwide Study. BMJ Open. 2019 Jun 22;9(6):e029862.
本文插图
- 高血压|【关注】全省1730万人!心血管专家和你聊聊高血压的那些事
- 合肥新闻频道|世界精神卫生日: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
- 心脑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从护心开始,教你各年龄段护心宝典,一定要学会
- 辽宁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艺术范儿“破冰计划”家门口就能看,假期好心情可以延续...
- 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我与诗词的故事】感受古人的悲欢,促进今人的成长
-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被冤枉的鸡蛋黄告诉你:一天最多可以吃几个鸡蛋?
- CCTV6电影频道|“国庆档”电影“补课”,我请客!(内有福利)
- 医学界|院长是第一责任人!卫健委发文,医疗机构需要“自查”12点
- 糖尿病|阿司匹林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需不需要服用?真相告诉您
- 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八闽工匠年度人物候选人 | 肖维军:用心钻研搏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