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李自成提出3个条件,只要满足立刻退兵称臣,崇祯:宁可殉国
许多人都误以为明清两代的更替 , 是清朝直接灭亡了明朝 , 事实上这其中还有一个"中间人"李自成 。 崇祯十七年三月(1644年4月) , 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 , 历史到了扣人心弦的时刻 。 当时明朝已经是奄奄一息 , 内有闯军步步紧逼、外有清军虎视眈眈 , 对明朝而言亡国已经毫无悬念了 , 唯一的变数只在于亡在哪一方的手里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大家都懂 , 关外的清军正在等着明朝与李自成两败俱伤 , 自己再入关捡漏 。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当时的李自成也是这么想的 , 如果直接推翻明朝 , 自己势必要和清军一战 , 并且在后世的眼里也始终有"反贼"的嫌疑 。 如果将奄奄一息的明朝留给清军去消灭 , 自己再坐收渔利灭了清军 , 不仅做到了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后的胜利 , 而且还可以效法朱元璋驱逐异族的故事 , 提高自己得国的正当性 。 三月十八日(4月24日) , 李自成让投降的明朝太监杜勋入城 , 替他与崇祯帝谈判 。
文章图片
李自成向崇祯帝提了3个条件 , 《小腆纪年附考》是这样记载的:
闯人马强众 , 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 , 退守河南……闯既受封 , 愿为朝廷内遏群寇 , 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 , 但不奉诏与觐耳 。
分析这段话 , 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3条:
第一 , 李自成要求裂土城王 , 要求崇祯帝将西北的大片地区封给他;
第二 , 要求崇祯帝给100万两银子犒赏大军;
第三 , 称王之后不奉天子诏也不觐见 。
除了以上3个要求 , 李自成也告诉了崇祯帝这样做的"好处" , 他可以"为朝廷内遏群寇 , 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 。 李自成还在这里疯狂暗示了"辽藩" , 试图让崇祯帝在现实面前低头 。 而这3个条件对崇祯帝而言 , 也不算太大的困难 。
文章图片
【崇祯|李自成提出3个条件,只要满足立刻退兵称臣,崇祯:宁可殉国】首先 , 当时的西北已经被李自成占据 , 明朝封不封给他仅仅是一个名分问题而已 。 其次 , 明朝还能不能战胜日益强大的清朝活下来还是一个问题 , 日后他李自成觐不觐见都是后话 。 唯一有点困难的就是这100万两的军费 , 崇祯没钱、国库没钱 , 但是那群文官有啊 , 想想办法也不是解决不了 。 但是对这3个条件 , 崇祯帝却并不肯接受 , 李自成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
文章图片
次日闯军开始攻城 , 崇祯帝命令后宫嫔妃尽皆自杀 , 并准备亲手砍杀自己的两个女儿 。 在吩咐贴身太监带三位皇子出逃后 , 便领着王承恩奔至煤山自缢殉国 。 崇祯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李自成:宁可殉国 , 也不会接受他的条件 。
古人说"事急从权" , 崇祯帝身为君王 , 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守住祖宗的江山 , 可是他却为了气节宁死也不妥协 。 这是拿自己的性命和江山社稷在玩清高么?显然不是 。
文章图片
在崇祯的眼里 , 任凭他李自成兵力再强 , 也只不过是一群流寇反贼 。 让自己和这么一群乌合之众妥协 , 崇祯帝就不是大明朝的天子了 。 有明一代 , "天子守国门 , 君王死社稷" , 即便是在面对清军、闯军最困难的时候 , 崇祯也宁可以双拳敌四手两线作战 。 再者 , 当时的崇祯已经对文官集团失去了信心 , 即便是今天失了颜面换得了一夕安寝 , 日后清军兵临城下了又当如何化解呢?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明末的社会矛盾已经非常激烈 , 历史上每当这一不可逆的趋势 , 就只能推倒重来 。 崇祯已经知道了亡国的命运 , 与其畏死落下笑柄 , 倒不如用自己的性命来守住大明最后的骨气 。 无论是考虑现实问题还是气节名义 , 崇祯都不需要跟李自成妥协 。 自己勤政十七载 , 还是没能成功让大明起死回生 , 崇祯选择了接受现实 。 殉国之前 , 崇祯写下了自己的遗诏:
朕自登基十七年 , 虽朕薄德匪躬 , 上干天怒 , 然皆诸臣误朕 , 致逆贼直逼京师 。 朕死 , 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 自去冠冕 , 以发覆面 。 任贼分裂朕尸 , 勿伤百姓一人 。
- 崇祯|煤山上,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槐树,为何被铁链拴200多年?
- 崇祯|崇祯是末代皇帝,为何死后还会被葬在明十三陵中,谁为他修建的?
- 忠贤|明熹宗临死前留下一句话,崇祯如果听懂了,明朝也不会这么快亡国
- 李自成|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宝藏,找到一个就能富可敌国
- 李自成|一场暴雨以后,村庄突然冒出一个和尚墓,从此揭开不为人知的历史!
- 太监|此人死后,大明迅速亡国,崇祯抚尸痛哭道朕杀错人了
- 朱元璋|李自成和朱元璋都是白手起家,为何两个朝代的命运天差地别
- 崇祯|他相貌丑陋脾气暴躁, 杀人如麻还挖朱元璋祖坟, 崇祯听闻痛哭流涕!
- 李自成|如果吴三桂不降清,明王朝的结局会怎样
- 钱谦益|崇祯上吊前为什么说“文臣人人可杀”?看钱谦益这个叛臣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