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之心理工作室|女人在婚姻里,最大的底气究竟是什么?
本文插图
前几天 , 一个讨论“基层女性婚姻困境”的视频火了 , 浏览量破3.5亿 , 点赞超过70万 。
视频博主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讲述了传统婚姻的现状 , 形象地将婚姻比作“开公司”:
①男方出房子车子 , 大部分女方带着彩礼和陪嫁 , 双方共同出资 , 开始创业;
②婚后男方在外赚钱 , 女方料理家政内务 , 这个比例可能视具体情况略有调整 , 比如有的女性选择边发展职业边打理内务 , 有些选择做全职太太;
③问题就来了 , 男性的社会价值更容易被认可 , 还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而女性的“家庭价值”被忽视和低估 , 且得不到社会支持和认可 , 女性处于被动地位;
④更现实的情况是 , 很多男人是“完成任务式”结婚 , 对爱情、婚姻和责任缺乏系统的认识 , 一旦结了婚、生了娃 , 两个大型项目完成 , 很可能就失去了经营公司的兴趣;
⑤于是 , 婚姻变成了一场女性的单方面付出 , “扶贫式婚姻”“丧偶式育儿” , 各种困境层出不穷 。
她的观点与经济学家薛兆丰的“婚姻合伙人”观点不谋而合 , 而且对女性婚姻现状剖析维度更广、程度更深、讲得更透彻 , 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共鸣 。
本文插图
博主的初衷也并非在搞男女对立 , 而是希望困境被看见、被理解、被改进 , 男女共同促进关系的和谐发展 , 提升婚姻的质量和幸福度 。
那么 , 我想顺着这个思路 ,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 , 来进一步谈谈这些困境 。
本文插图
困境的根源
在知乎“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女人不愿意结婚”的讨论里 , 有这样一个回答:
我刚毕业在北京工作时 , 曾经和一对年轻夫妻合租 , 女人怀孕了 。
寒冬腊月的天气 , 每天早上女人很早就要起床 , 挺着肚子煎鸡蛋打豆浆 , 在厨房准备早餐 , 白天两人上班 , 晚上回家女人给男人打好洗脚水、整理房间、洗衣服 , 男人坐在电脑前打游戏 。
女人话很少 , 打交道不多 , 偶尔听见他们屋里传来争执 , 男人声音总是最大的那个 。
有一次看见她坐在卫生间的板凳上 , 非常吃力地给男人搓内裤的背影 , 我不由得悲从中来:
难道婚姻就是在圈养奴隶吗?
本文插图
这样的感觉有点儿“残酷”和“犀利” , 虽然只是个例 , 但婚姻制度也确实并非如想象中那般美好 , “美好的幻觉”是因为混淆了爱情和婚姻 。爱情与婚姻本质上是不同的 , 婚姻制度是一种社会产物 , 追溯起来 , 起源于父权制下男女双方的困境 。男方的困境在于无法生育 , 为了保证财产传承的血脉纯洁性 , 必须要有一种社会契约 , 确保女方的贞洁和忠诚 , 生育属于自己的后代;
女方的困境在于 , 父权社会之下 , 女性被社会打压、排挤 , 资源少 , 能力弱 , 需要依附男人生存 , 同时协助抚养后代 。
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 看上去是为了解决双方的困境 , 一拍即合而成 , 但忽略了一个前提:女方的困境是被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制造出来的 。
在“低位”被迫选择进入婚姻制度 , 结果被男方“财产化” , 解决了男方的困境 , 却叠加了自己的困境 。
本文插图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一书中写道:
随着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产生 , 家务料理失去了自己的公共的性质 。 它不再涉及社会 , 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 。 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 , 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以外 , 不能有什么收入了 。分页标题
社会对女性外出赚钱不够友好 , 又不认可家庭劳务付出 , 作为男性的“私有财产” , 若只是被使用支配 , 而不被理解和尊重 , 就像“基层女性婚姻困境”视频里说的:
开了公司 , 提供包吃包住 , 但没工资没假期没地位 , 你愿意吗?
最重要的是 , 被“私有化”束缚在家的女性 , 除了由此发展而来的低价值、低自尊 , 随着经济能力被弱化甚至被放弃 , 会进一步加剧自身困境:因为赚钱是自我功能的重要延伸 , 这部分功能被限制发展 , 会对人格完善产生较大影响 。
所以 , 博主在视频里苦口婆心劝说广大女性“不要做全职太太” , 就绝大部分情况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
比如《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 , 在离婚放弃了全职太太的身份重回职场后 , 迎来了逆风翻盘的人生 。
本文插图
经济独立 , 是人格独立的一大前提 。
婚姻制度从诞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 因此也有人预言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亡 。
本文插图
婚姻中的依附
这些局限性沿革下来 , 对现代的传统婚姻也产生着影响 , 一部分基层女性依附过强 , 人格不够独立 , 就是其中之一 , 给婚姻中的自己制造了很多困难和麻烦 。
①想爱 , 爱不了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抱怨婚后对伴侣失望的话题讨论中 , 女性比重明显高于男性 。
当然 , 有一部分原因是女性面临的客观困境 , 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无法接受理想化破灭” 。
“谈恋爱时说把我当女儿一样宠 , 结果婚后成了他妈 。 ”
“结了婚才知道 , 他也就是一个油腻邋遢的普通男人 。 ”
在亲密关系中 , 有一种“理想化投射”的现象 , 就是把对方投射为自己的理想父母 , 一个早年幻想出来的完美客体 。
人格发展比较完善的人 , 在相处过程中 , 有能力接纳理想化破灭 , 自动去调整期望值 , 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
本文插图
也就是说 , 在看见“真实的对方”之后 , 再决定是不是爱 , 要不要继续发展关系 。
但是人格不够独立的话 , 是倾向于走“捷径”的:
这个“理想” , 寄托着自己想发展但还没有能力发展出来的全部特质 , 获得了这个人 , 就相当于获得了这些特质 , 我也就圆满了 。
她们爱上的“滤镜”后的这个人 , 甚至都不是真实的伴侣 , 只是自己的幻想 。
“捷径观”强大而执着的后果是 , 持续保持高期待 , 也就持续保持高失望的状态 。
②想得 , 得不到
由此延伸出来的一种情况是:过度使用“外挂” , 把自我功能的发展嫁接到老公身上 。
比如有一次我和一对年轻夫妻出国旅行 , 因为英文还不错 , 就全程充当了他俩的翻译 。
路上听见女人小声抱怨:你回去赶紧好好学英语吧 , 不然以后我们都不能出国玩了 。
男人听了一脸郁闷:你自己也可以去学啊 , 什么不会的都让我去学 , 你就捡现成的 , 哪有这么好的事?
有些连需求都不敢提的 , 已经默认了“得不到” , 甚至都没想过自己去尝试一下 。
欲望是推动发展的动力 , 合理而恰当的外挂可以获得一定的支持和幸福感 , 但“事事外挂” , 企图让伴侣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 , 既苛求了对方 , 又耽误了自己 。
最终 , 自我成长停滞 , 而伴侣也被搞得憋屈窝火 , 想要的没得到 , 婚姻还进入了更大的僵局 。
本文插图
③想离 , 离不掉分页标题
把伴侣作为“人格填充”的人 , 很容易发生“共生”:边界消弭 , 与对方浑然一体 。
这种情况下 , 离婚相当于放弃自己的一部分 , 无异于剜心割肉 。
比如 , 很多因为老公家暴、出轨来到咨询室的来访者 , 绝口不提离婚 , 而是反复问咨询师:我怎样才能让他回心转意?怎样才能改变现状?
强烈的人格依附和分离焦虑 , 以及虚弱的经济能力 , 让她们只能委曲求全地待在一段并不幸福的婚姻中 。
这些都让本就身处婚姻困境中的女性 , 进一步雪上加霜 , 陷入恶性循环 。
本文插图
一种新式婚姻
以上是针对婚姻制度的现状更为理性的思考 , 不可否认的是 , 随着社会进步 , 很多婚姻是伴随着爱情的 , 给“冷酷”的婚姻本质增加了一些暖色调 。
这就为“平权式婚姻”打下了基础 。
最近 ,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 87岁的金斯伯格离世 , 朋友圈刷屏 。
不仅自己是名副其实的独立女性 , 她还通过为案件发声 , 保护女性权益 , 为平权而努力 。
本文插图
这位伟大的女性 , 赢得了全球人民的尊重和悼念 ,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她还拥有一段长达59年的、无比幸福的婚姻 。
和马丁相遇在康奈尔大学时 , 女生17岁 , 男生18岁 。
在“女人聪明是一种威胁”的时代 , 马丁是第一个关注并赞赏金斯伯格才华的;
【胡慎之心理工作室|女人在婚姻里,最大的底气究竟是什么?】尽管周围都是全职主妇 , 婚后的马丁并不想埋没金斯伯格的学识 , 而是希望她与自己一起念哈佛 , 进入同一个行业;
一起进入哈佛法学院后 , 马丁经常夸奖自己的妻子 , 跟外人炫耀妻子曾是《哈佛法律评论》的编辑 , 而自己没被选上;
哈佛毕业两人成为律师 , 金斯伯格成了家庭的主要照料人 , 一边工作 , 一边育儿 , 一边料理家务 , 让马丁全情投入工作 , 直至成为业内颇有声誉的律师;
而当金斯伯格作为女权律师 , 在女性运动后开始忙碌 , 马丁则心甘情愿接过了家庭照顾者的角色 , 让金斯伯格安心发展事业;
他尊重金斯伯格的梦想 , 在等待提名大法官期间 , 动用自己全部资源为她游说 , 而金斯伯格也凭借实力 , 不负期待成为了大法官 。
曾奇峰老师曾说:三角模型的意义是均衡 , 意思是在家庭关系中 , 父母的力量要基本一样强大 , 否则均势破坏 , 孩子作为第三方的存在也会被削弱 , 各种病理性情形就会滋生 。
对于婚姻而言 , 这其实就是一个“平权状态” 。
马丁和金斯伯格的婚姻 , 就是建立在男女平权的基础之上 , 不分内外 , 没有高低 , 强强联合 , 互相独立而又彼此成就 。
用那位视频博主的话 , 马丁属于“精神富足的男人” , 而我认为其中也有爱情的力量:真正的爱情 , 正是可以激发生命活力 , 支持和陪伴彼此成长的 。
本文插图
懂得爱的男人 , 希望给爱人的是尊重和滋养 , 帮助她成为更好的自己 , 而不是沦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
爱情并非婚姻的基础 , 却可以成为婚姻的加持 。
当然 , 这也需要双方都拥有较为独立和健全的人格 。
无疑是有难度的 , 但这也许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和婚姻制度之下 , 可以实现的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 , 也是值得我们努力的方向 。
MISS蔷薇 , 社会工作硕士 , 二级心理咨询师 。
换个视角看世界 , 发现更多可能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为你推荐:
- 风中摇曳着长发|心理学:越是优秀的人,越会晚点遇到“对的人”
- 心理健康|喝酒后怎么快速解酒,看完这个再也不用担心喝醉!
- 上馨心理|咨询师必学技术——危机干预大咖网课现正开放报名
- 大头尬八卦|心理测试:你最讨厌哪张面具,测出到底是谁在你背后使坏
- 大头尬八卦|心理测试:你觉得哪位老人最慈祥,测出你的晚年是富有还是清贫
- 心理健康|心理科普:抑郁症是病还是想太多?抑郁症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 心理|哈佛心理学研究:91%与父母关系紧张的人到了中年,都患有重病
- 大头尬八卦|心理测试:你第一眼喜欢哪朵花,测出你这辈子最大的福气是什么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地理老师告诉你地铁是怎样建成的?这是我见过最通俗易懂的科普;从地铁看一个国家的审美!
- 交互设计学堂|说服式设计:融合心理学的设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