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媒体|孩子发烧,大部分爸妈都做错了!医生温馨提示:正确退烧请记住这四步


一换季 , 感冒发烧的孩子就多了 , 这时候也是最考验家长的时候了 。
这孩子一发烧 , 很多家长就非常紧张 , 基本上就是“一人发烧 , 全家不睡”的状态 。 家长要是做对了 , 孩子就能少吃点苦头 , 家长要是做错了 , 悲剧也就发生了:
“4天2起!宝宝发热家长迷信偏方 , 一个在抢救 , 一个没救回来”
“6个月幼儿发烧 , 本可自愈 , 却被家长喂了头孢”
“2岁儿子发烧一周未送医院 , 烧成脑瘫”
......
其实 , 发烧是孩子十分常见的症状之一 , 但是 , 孩子发烧不一定是生病 , 不一定就是坏事 。 发烧是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表现 , 孩子的免疫系统在和病菌接触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 , 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 , 发烧其实是促进孩子免疫系统走向成熟的一个推动力 。
【医联媒体|孩子发烧,大部分爸妈都做错了!医生温馨提示:正确退烧请记住这四步】

医联媒体|孩子发烧,大部分爸妈都做错了!医生温馨提示:正确退烧请记住这四步
本文插图
一、面对发烧 , 如何判断?
宝宝发烧有的时候也不一定是由感染引起 , 发烧会出现在孩子的许多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 , 比如说萌牙时、关节生长时、接种疫苗后 , 以及第一次入幼儿园后(第一次真正进入社会 , 大量的信息刺激会引起宝宝们的身体发生变化)等 。
因此 , 家长们要学会判断 , 不要盲目退烧 ,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 , 发烧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是不一样的:
1、如果是出生三个月内的婴儿发烧 , 只要体温高于38℃ , 就必须去医院;
2、如果是3个月以上的孩子发烧且没有基础疾病 , 除发烧症状外 , 精神状态良好 , 没有其他异常表现 , 那么先别急着退烧 , 先让宝宝多休息、多喝水 , 加快体内代谢废物排出 , 先观察一两天 , 观察病情变化 , 再决定是否就医 。
家长在家观察孩子情况时 , 要时刻留意孩子的精神状态 , 如果孩子精神差 , 胃口不好 , 睡眠中有惊醒的表现 , 或者除了发烧外还伴随着其他症状(有头痛、脖子硬、抽搐、喉咙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 , 反复呕吐、腹泻等) , 就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 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
二、给孩子退烧 , 千万要避开这些坑
宝宝发烧难受 , 最揪心的是家长 。 但是 , 家长们要注意 ,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病急乱投医反而会坑了孩子 。 以下这些误区千万别犯:
1、“捂汗”退热:孩子发烧时 , 末梢循环变得较差 , 手脚摸起来可能会有些凉凉的 , 但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穿得不够多 。 将孩子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 , 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 。
2、用酒精擦浴:酒精由于挥发的比较快 , 退烧的效果比较剧烈 , 有可能会造成在体温下降过快 , 会造成宝宝抽筋的表现 。 而且孩子皮肤娇嫩 , 酒精可能对宝宝的皮肤产生刺激 。
3、一发热就吃退烧药:一般来说 , 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 , 而且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其他不适 , 建议还是以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并且孩子有明显不适 , 如哭闹、精神不振时 , 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考虑吃退烧药 。

医联媒体|孩子发烧,大部分爸妈都做错了!医生温馨提示:正确退烧请记住这四步
本文插图
三、宝宝发热时父母应该怎么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费通表示 , 孩子发烧到38℃, 不一定要急于使用退烧药 , 首选物理降温 , 然后看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 。 病理性就要及时去医院 , 让儿科医生判断是属于哪一种类型;如果是生理性的 , 一般情况良好 , 完全可以自己在家里面先进行物理降温 , 先不着急着去医院 , 因为孩子免疫力低下 , 去到医院里面 , 容易造成交叉传染 , 本来没问题 , 也可能会被传染病毒 。分页标题
因此 , 孩子发烧了 , 正确的照顾方式应该是:
1、保持房间通风 , 积极的给他补充水分 , 避免脱水;
2、观察孩子的症状 , 当孩子在畏寒后他觉得冷 , 你就给他加衣服;如果他正在退烧觉得热、流汗 , 你就让他脱衣服 。 千万不要盲目捂汗 。
3、观察孩子的精神情况 , 如果孩子看起来精神不好、食欲欠佳、昏睡不醒或烦躁不安等 , 那么给他吃一点退烧药 。 (需要注意的是 , 吃不吃退烧药 , 应该看得是孩子的精神 , 而不是体温 。 )
4、如果孩子吃了退烧药之后 , 退了烧 , 但还是总是无精打采的 , 这个时候 , 不管你的孩子烧了多久 , 即便只是1天 , 都应该立刻去看医生 。

医联媒体|孩子发烧,大部分爸妈都做错了!医生温馨提示:正确退烧请记住这四步
本文插图
宝宝病了 , 爸爸妈妈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 但是 , 孩子发烧 , 并不总是坏事 , 家长们掌握一些基础的医疗知识以及调护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 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手段 , 拒绝滥用药物以及一些所谓的“偏方” , 避免发生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