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高考地理】列表归纳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_本文原题:【高考地理】列表归纳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2000年前 , 罗马帝国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 一次严重的天然灾难 , 摧毁了这个远古帝国的中心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高考地理】列表归纳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本文插图
大地为什么会发生震动?岩浆是怎样从地下喷出?实际上 , 这些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
在喜马拉雅山脉中裸露的山体里 , 我们看到岩层曾经弯曲周折 , 或断裂、或倾覆 。 这些都是地壳变动的痕迹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高考地理】列表归纳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本文插图
地壳变动有时也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 , 比如地震、火山喷发 。 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 火山喷发物中含有二氧化硫 , 人吸入之后也会危害身体健康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高考地理】列表归纳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本文插图
日本的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 日本诗人曾用“玉扇倒悬东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阳”等诗句赞美它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高考地理】列表归纳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本文插图
中国公元前780年 , 陕西岐山地震 。 “西周三川皆震 。 ”“是岁也 , 三川竭 , 岐山崩 。 ”这是史书记载的最早一次大地震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高考地理】列表归纳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本文插图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 , 发生断裂或者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
火山与地震的分布位置相似 , 都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 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 这里是全球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高考地理】列表归纳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本文插图
面对自然 , 人类的力量是多么渺小 。
汶川大地震后保留在北川县城的地震遗址那样 , 时刻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 珍爱生命 。
知识点总结
一、地壳的变化地壳自形成以来 , 本身的物质和能量不断地发生循环和转化 , 地壳结构及其表面形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 这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
二、地质作用
1. 概念:由于自然界的原因 , 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高考地理】列表归纳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本文插图
分类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
来自地球本身 ,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形成高山或盆地 ,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空间上相互联系 , 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外力作用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高考地理】列表归纳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来自地球外部 , 主要是太阳辐射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
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 , 使地表趋于平坦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 , 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三、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 按照运动的方向 , 可以把地壳运动分为两类 , 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当一个地区隆起时 , 相邻地区就会凹陷 。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 , 常常交替进行 。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有主次之分 。 但从全球范围来看 , 以水平运动为主 , 以垂直运动为辅 。分页标题
1. 地壳运动的类型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高考地理】列表归纳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本文插图
2. 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分六大板块 ,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 多火山和地震 , 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 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 。
板块向同一方向运动的为消亡型 , 向相反方向运动的为生长型 。 板块张裂地区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如 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
板块挤压处(消亡边界)地区又分为两种情况:一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的形成);
二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 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和海岸山脉 ,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
大褶皱山系 , 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 。 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和海沟 。
四、地质构造与地貌内力作用使地表形成一个粗略的轮廓 , 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这一“粗毛胚”塑造出了更多的地表形态 。
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褶皱
断层
成因
岩层因地壳运动 , 受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曲 , 叫褶曲;如发生一系列褶曲 , 就形成褶皱
岩层在地壳运动时 , 受强大压力和张力的作用 , 发生断裂 , 并沿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 , 形成断层
类型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特征
①岩层上拱②岩层中心老两翼新③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①岩层下弯
②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③向斜常形成自流盆地
两断层间岩块相对上升 , 两边岩块相对下降
两断层间岩块相对下降 , 两边岩块相对上升
地貌
①一般成山岭②常被侵蚀倒置成谷
①一般成谷地
②常被侵蚀倒置成山
常形成断块 , 如庐山、泰山
常形成很长的凹
成因
岩层因地壳运动 , 受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曲 , 叫褶曲;如发生一系列褶曲 , 就形成褶皱
岩层在地壳运动时 , 受强大压力和张力的作用 , 发生断裂 , 并沿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 , 形成断层
类型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特征
①岩层上拱②岩层中心老两翼新③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①岩层下弯②岩层中心新两翼老③向斜常形成自流盆地
两断层间岩块相对上升 , 两边岩块相对下降
两断层间岩块相对下降 , 两边岩块相对上升
地貌
①一般成山岭②常被侵蚀倒置成谷
①一般成谷地②常被侵蚀倒置成山
常形成断块 , 如庐山、泰山
常形成很长的凹地
2. 外力作用与地貌如下图表示外力作用的五种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高考地理】列表归纳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本文插图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动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
(2)风化作用:岩层经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化)、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 , 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 , 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
(3)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的比较:
作用因素
作用形式
对地貌影响
流水作用
侵蚀
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 , 沟谷和河谷流水使沟谷和河谷加宽加深
使地表变得崎岖 。 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也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沉积
流水在搬动途中 , 由于流速降低 , 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
山区河流在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分页标题
风力作用
侵蚀
在干旱地区 , 风扬起沙石 , 吹蚀地表 ,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 , 形成戈壁和裸岩荒漠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风蚀柱、风蚀蘑菇
沉积
风在搬运途中 , 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 , 导致风沙堆积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声明:文章素材来源网络 , 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综合整理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欢迎分享点赞和在看!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阅读原文有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