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说项羽定都彭城是正确的选择

公元前206年 , 项羽率领诸侯联军进入关中 , 杀死秦王子婴 , 焚烧咸阳宫殿 , 证明了"亡秦必楚"的民间传说所言非虚 。
分封完诸侯之后 ,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 , 统治九郡 , 定都彭城 。 项羽刚进入关中的时候 , 有人劝说他留在关中 , 他以"富贵不归故乡 , 如衣绣夜行 , 谁知之者"作答;而这种劝他的人 , 在项羽不采纳他的建议之后 , 辱骂项羽"沐猴而冠" , 结果被项羽烹杀 。
项羽到关中后的所作所为 , 成为后世指责他残暴的主要原因;舍弃关中 , 定都彭城 , 更被视为他失败的根本缘由 。 这种唯结果论的观点 , 在逻辑上根本行不通 。
古代社会 , 尤其是战乱时期 , 军队没有不残暴的 , 所谓的仁义之师不过是坏事做得少一点 , 更多是对胜利者的一种美化 , 当然这也是迫不得已 。 社会资源总量有限 , 你不去争取 , 别人也会争取 , 而且一旦敌人拥有的资源 , 还会反过来吃掉你 , 这就逼着你去竞争 。

项羽|为什么说项羽定都彭城是正确的选择
文章图片
刘邦还是沛公的时候攻破城阳 , "屠之";西汉末年刘秀的军队算是纪律最好的 , 手下的大将耿弇屡次屠城 , 却不见刘秀阻止 。 翻开史书 , 类似的记录还有很多 , 对现代人而言 , 不过是几行字 , 对于那些记录背后的人来说 , 就是灭顶之灾 。
楚国和秦国之间的恩怨 , 已经长达几百年 , 尤其是张仪欺楚之后 , 楚怀王客死异乡 , 秦楚两国矛盾达到了最高点 。
不论是项氏叔侄的嫡系军队 , 还是后来从羊圈出来的新楚怀王 , 无一不是在宣称曾经那个强大的楚国又回来了 。
对于项羽而言 , 除了国仇 , 还有家恨 。 他的祖父就是被秦军打败后死掉的 , 无论是自杀 , 还是死在秦军武器之下 , 根本不重要 。 谁会去把自己的新家安置在仇家的废墟之上?就算项羽想要留在关中 , 那些个跟随他来到这里的楚人会答应吗?
再者说 , 项羽有贵族这一身份的负担 , 左右着他有些事情能做 , 有些事情不能做 , 刘邦则不同 , 刘邦和项羽出身上的差距 , 有时候反而会成为一种优势 。

项羽|为什么说项羽定都彭城是正确的选择
文章图片
刘邦一开始的时候能够依附于项梁 , 继而得到怀王的信任 , 将西进关中的差事委任于他 , 他趁机得以壮大自己的势力 , 就是因为同样是楚人 , 身份的认同感带来的一种优惠;当他不需要这种身份的时候 , 他可以堂而皇之的抛弃 , 他可以选择定都关中 , 这时候也不会有人因为楚人的身份指责他 。
楚人历来思乡的情结都是重于其他地方 , 同样是楚人的刘邦 , 晚年回到沛县的时候 , 当着沛县父老说 , "游子悲故乡 , 吾虽都关中 , 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 荣华富贵都留不住皇帝思乡的心 , 为了复仇而西进的楚人会留下?何况彭城本身也非常适合定都 。
史记中记载"故关中之地 , 于天下三分之一 , 而人众不过什三 , 然量其富 , 什居其六" , 这显然有夸张的成分 , 但也说明了关中之地的富饶 。 不过 , 司马迁毕竟受困于时代的限制 , 或者为了替汉家说话 , 造成了后世以为彭城很差的印象 。
彭城 , 就是今天的徐州 , 位于山东、江苏、安徽省交界处 , 根据考古挖掘的资料分析 , 徐州在很早就已经是文化交流的枢纽 , 而且显示出中国东部文化以徐州为中心 , 向四周扩散 。
尤其是夏商周三代在中原地区建国之后 , 徐州成为三代想要征服的对象 , 以及想要继续南下战略扩张的跳板 。

项羽|为什么说项羽定都彭城是正确的选择
文章图片
一个地区长期处于文化交流的枢纽 , 而在那个时代 , 文化必然是地位或者拥有财富人群的专利 , 这个枢纽必然会带来经济的繁荣 , 再配合上强大的军事实力 , 想不强大都很困难 。分页标题
果不其然 , 随着周的衰微 , 楚国强势崛起 , 楚国向北扩充自己势力先是占领鲁国的徐州 , 然后才成为中原承认的大国 。 而项羽此后的战略构想 , 和当初楚国崛起的征伐路线很相似 。 有了前人的经验 , 项羽定都彭城 , 并非是冲动之举 , 而是深思熟虑的一项战略举措 。
项羽自封的九郡 , 是他的根基所在 , 而彭城就在九郡的中央 , 他不定都于此反而交给别人 , 自己定都关中 , 不要等垓下之战 , 就是刘邦还定三秦的时候 , 项羽早已经身首异处了 。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项羽的正确性 。 偏安南方的东晋王朝 , 是否拥有彭城成为生死存亡的关键 , 而北魏能够拥有彭城 , 也是能够征服南方的重要因素 。 北魏在占领彭城之后 , 设置了东南道大行台 , 就应经说明了彭城的重要性 。
上述是客观的原因 。 当时的情形也不得不让项羽退出关中 , 另觅都城 , 最优解也是彭城 。

项羽|为什么说项羽定都彭城是正确的选择
文章图片
自从陈涉发难之后 , 天下云集响应 , 战国后人全部起兵 , 自立为王 。 项梁听从范增的建议 , 找来了昔日楚怀王的孙子 , 从此楚军内部的权力斗争开始了 。
项梁战死后 , 项羽被边缘化 。 之后项羽杀宋义 , 解救巨鹿的赵军 , 重新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 但是楚怀王的阴影仍旧挥之不去 , 当年定下来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 , 如果作废 , 无异于项羽对抗其他诸侯联军 。 这也是为什么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的根本原因 。
史书中不会详细记载日常行为 , 刘邦平日里面怎么和诸侯军打交道 , 如何为人处世 , 我们不知道 , 但是当时的项羽会不知道吗?刘邦进入关中之后的野心 , 早已经不是和沛县起兵时候相比 。
【项羽|为什么说项羽定都彭城是正确的选择】项羽将刘邦封到巴蜀和汉中 , 将关中分为三块 , 分被封给了章邯、司马欣、董翳 , 这三个人几斤几两项羽自然清楚 , 不过他们作为秦国旧部 , 镇守关中还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
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人作为降将 , 受了恩惠一定会感恩戴德 , 以关中之地作为项羽的屏障来阻止刘邦 , 而且刘邦一有风吹草动 , 三个人便第一时间告诉项羽 。

项羽|为什么说项羽定都彭城是正确的选择
文章图片
彭城距离函谷关、武关虽然千里之遥 , 但是一路行来毫无阻挡 , 几天便可以到达关中 。 而且彭城遥控洛阳 , 洛阳是进军关中的必要之路 , 有了洛阳 , 何愁关中不定 。
一旦刘邦有变动 , 洛阳兵马兵分两路 , 一路进攻函谷关 , 一路直取武关 , 而函谷关由司马欣防守 , 可以顺利入关;韩王成此时占据洛阳南边 , 念及当初项羽巨鹿之战的解救之恩 , 大军顺利进入武关 。
项羽率领燕赵的盟军 , 以及手下楚国的精锐 , 配合关中地区受他恩惠的三王 , 挟天下之威 , 不要说刘邦向东夺取天下 , 就算是保住巴蜀和汉中之地已经算是万幸了 。
哪怕是后来齐国反叛 , 项羽凭借彭城之地 , 依旧利用上述战略 , 也可能不会失败 。
项羽自己领兵攻击齐国 , 派手下将军率领楚国精锐继续增援关中 , 当时韩王成虽然被废除 , 还有司马昂在苦苦支撑 , 进入函谷关仍然没有阻碍 。 函谷关和武关互为犄角 , 一存俱存 , 函谷关在手 , 武关何愁不破?

项羽|为什么说项羽定都彭城是正确的选择
文章图片
况且韩信率领的士卒都是新招募来的士兵 , 士气怎么能够和所向无敌的楚军相比?楚军只要坚持数日 , 项羽平定齐国 , 挥师向西会兵一处 , 就可以提起上演项羽和韩信的对决了 。
在正面战场上 , 项羽和韩信唯一一次交锋就是垓下 , 只可惜当时韩信数倍兵力于项羽 , 而项羽早已经心灰意冷 , 如果在三秦上演这场大战 , 胜负未可知也 。分页标题
放眼整个楚汉之争 , 定都彭城都是项羽集团为数不多的正确战略 。 而且有时候项羽的决策 , 更是比范增的决策更有眼光 。
范增与项羽的决裂 , 鸿门宴上已经有了蛛丝马迹 , 定都彭城更是决裂的开始 , 陈平的离间计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
项羽的失败 , 不是在项羽本纪中所写他少年时代学习兵法 , "略知其意 , 又不肯竟学" , 如果真的是这样 , 刘邦征讨英布的时候 , 看到应不得军士布阵像项羽 , 不该产生厌恶 , 产生厌恶是因为恐惧 , 而项羽能让刘邦产生恐惧 , 除了自己神勇之外 , 军事当是世所罕见 , 司马迁所写 , 不过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伏笔而已 。
那么项羽失败不是定都彭城 , 那是因为什么?实际上 , 原因已经写在了萧相国世家之中 ,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 , 户口多少 , 强弱之处 , 民所疾苦者 , 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 "

项羽|为什么说项羽定都彭城是正确的选择
文章图片
楚汉之争本质上是一场前帝国时代组织和帝国官僚组织的一场对决 , 无论是后勤补给 , 还是将领的组织能力 , 项羽集团都可以和刘邦集团相比 。
当项羽没能将刘邦扼杀在巴蜀、汉中之地的时候 , 这种机会失去就已经不会再有了 , 等到刘邦占有关中 , 之后事态的种种发展 , 不过是秦灭六国的再次上演罢了 。